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Vol. 29 Issue (1): 1-3   PDF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展中一段往事的回眸
滕吉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北京 100029
摘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的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团体.1977年前后,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一分为二, 被拆分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院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局所), 两个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前后曾有过一段人们尚不十分详知的历史变迁, 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却始终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 并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学术团体     中国科协     历史变迁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Looking back at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TENG Ji-we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i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s of geophysical technology workers academic groups. Around 1977,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s broken up into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institutions) and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of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bureau), before and after the two geophysical institute to form had a people is not very detailed knowledge of historical changes, but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has always attached at the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and growth.
Key words: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CGS)     academic groups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tory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of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0 引 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47年创建,同年8月召开成立大会,并于1948年10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年会,改选了1/3的理事.解放后于1957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代表大会,1963年9月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第二届代表大会,并选出了新的学会领导人员.回顾一下这几届所选出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和理事们,现在已多人过世,他们是我国地球物理界的精英、开拓者和奠基人.

此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地球物理学会亦经历了一场灾难,停止了一切活动约达17年之久.因为此时已无什么学术可交流,更不可能与全国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进行任何的联系,且处在人人自危之境.文化大革命后为了适宜地震预报的进程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地震办公室,后又独立出去成立了国家地震局.就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归属与挂靠形成了一段对峙和争论.在中国科学院原院领导李昌同志坚持下地球物理所要回归中国科学院,将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一分为二,一属中国科学院,一属国家地震局(现中国地震局).同时《地球物理学报》和地球物理学会亦划归中国科学院管辖和挂靠.后经科协审议批准,并在时隔17年后,于1980年7月在中国科协邢苪同志的主持下,在苏州召开了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并选出了第三届理事会.

此后于1988年7月,1993年9月和1998年10月份别选出了第四届、第五届和第六届理事会.显见,地球物理学会与地球物理所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讨论地球物理学会时,必然地要先讨论地球物理所的“命运”或变迁的沿革.

1 国家“三线建设”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我是1962年由前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所,即由莫斯科回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的,当时地球物理所分为一部(地球物理)和二部(空间物理).那时正值国家进行“三线建设”,强调靠山隐蔽,备战备荒.在这“三线建设”前,原地球物理所副所长谷景林带领下,有谢毓寿先生,有原九室党支部书记刘道洪同志和我等人聚集成都,随吕正操司令员和程子华政委“进军”西南.在成都聚结时,经领导说明这次行动的目的与任务后,我们一队人马乘卡车(解放)和苏制吉普车(TAз\|69)向西南挺进,途经雅安、石棉、西昌、德昌、会理、永仁,最后抵达渡口.这个由中央组建的团队很大,有冶金、地质、水利、卫生、交通、农业、科学院、四川省等各有关部门人员.那时沿线公路条件很差,山陡、弯多、水急、险情不断出现,而且还不安全,记得我们的大卡车前面都是解放军,还架着机枪呢!到达渡口后,汽车已无能为力,要进入山地,我们都是步行,只有少数几位体弱和年纪大的人骑马.那时这一带地方的老百姓还是很贫困的,靠在金沙江边,但却严重缺水,土地干旱,金沙江畔还有一座麻风病院,农村的小孩子们基本上都不穿什么衣服(也许是正值春夏之际).

这次考察回来不久,原中国科学院除已分去兰州由高由禧任所长的高原大气所外,又分了好几个所,即西南工作站由王汉珍(原地球物理所科研处处长)任站长,设在西昌铜铁公司附近的小廟,后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地球物理所(现云南省地震局前身);另一为原地球物理所的二部全去西安成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所(现空间中心前身),再后来又将气象部份分出成立了大气物理所.文化大革命后期昆明地球物理所的部份人员陆续回到北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物理所和地震地质大队(现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如曾融生先生、谢毓寿先生、梅世荣先生、陈运泰先生、陈学波先生、魏斯禹先生和我等人.该所还有一部份人去河北石家庄组建了河北省地震局,而留在昆明的人们组建了云南省地震局.

在这一段历史期间,地球物理学会却始终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的离、合与地球物理学会的周折

原地震办公室属中国科学院管辖,它的行政、科研等一切工作人员均来自中国科学院各有关部门,如许厚泽来自武汉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所等.那时期中国科学院很多人都涉足地震和预报;除地球物理所外,还有地质所、生物物理所、哈尔滨工程力学所等等.记得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所中派我跟随张變霖、曲克信同志去宝坻“看守北京大门”,进行井下摆地震观测实验.实验结束后我和周海南两人便留在宝坻地震台进行地震监测和调研震情.在此不久后,地震办公室独立出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国家地震局,于是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工程力学所便全建制地随入了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学会也就自然的随挂靠在地球物理所而归于国家地震局.不过大家写文章属单位时还是习惯地写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程力学所一直在很长时间内还保持着这一属名.直到1978年后各作者才分别各属国家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见1963年到1978年各期卷地球物理学报).

就在1977年前后,由于中国科学院地震办公室独立,并成立了国家地震局,当时中国科学院原院领导李昌同志决心将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回归中国科学院.李昌认为,地球物理学是解放后国家紧急设立的五大学科之一,是科学院各学科有机组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科发展、从科学整体建设均表明,中国科学院不能没有地球物理学,不能没有地球物理所.当时国家地震局领导卫一清同志(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党委书记和院领导)不同意这一意见,而想把地球物理所整体留在国家地震局,他强调;地震工作和地震预报不能没有地球物理,而地球物理所的很多研究工作均涉及到地震和预报,因此不能分.在这样的僵持下,原来李昌同志是坚持全建制回归中国科学院.最后李昌同志做了让步,即为了照顾地震局的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而退一步,即原则上同意一分为二.这时地震局方面祁贵仲同志提出,地球物理所好似一只老母鸡,已下了这么多“蛋”(指分开的各个所)了,现在是母体虚弱,不能再下“蛋”了,还坚持整建制归属国家地震局.显然,这时气氛已十分紧张.李昌接着说;现在是“十月分娩”,分也得分,不分也得分,就是地球物理所这一块牌子,我扛也要扛到科学院来.后来卫一清同志也同意了一分为二,在划分过程中讨论了一个原则,即与地震预报关系密切的研究室、组一律留地震局,相关的可一分为二,包括图书资料.会后卫一清同志找我,希望第九研究室(地壳与上地幔)仍留在地震局,我说这件事我只能向院领导汇报,但我认为已不太可能!后来卫一清同志又提出希我留在地震局,并在九室抽4~5位骨干,当然我不能同意,因为这样一来九室也就等于瓦解了,另外这也不是我能同意与否的事,因为这是由院领导决定的事.于是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就一分为二了,后来两个地球物理所又都搬到了农业机械化学院(现农业大学东校区);两个地球物理所各自沿着自己的方向共同发展着.

首先《地球物理学报》随地球物理所回到中国科学院,尽管经过一些周折,不过还总算顺利.这可能与地震局必须创办《地震学报》关切,而条件是《地震学报》要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样一直延续到1995年前后,《地震学报》才转由地震出版社出版.

接下来就是地球物理学会的归属问题了,我们提出应随地球物理所和《地球物理学报》已归中国科学院的事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亦应一起回归中国科学院,挂靠在地球物理研究所.当时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的党委书记张进同志具体操作此事,双方坚持不下,也不知经过多少次与张进同志的交涉和讨论乃至争论,我们建议迅速成立适宜于我国地震学发展的地震学会.基于原地球物理学会的部份工作人员,即学会工作人员在分所前均已划归中国科学院了,况且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地球物理学报》已经在中国科学院地球所了.在大家共商了一段时间之后,张进同志总算是同意了,最后他很沉重,并感叹地说;你(妳)们是斧底抽薪呀!尽管地球物理所的“分家”,《地球物理学报》和地球物理学会的归属和挂靠问题解决了,我反而感到很沉重.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地球物理所的一分为二,力量分散了,学科削弱了!同时我也看到了张进同志对地震事业的那种真诚和无限热爱.因为在两地球物理所分家上,地球物理学报和地球物理学会的归属与挂靠上,在创办《地震学报》和地震学会上他均付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3 在新的时期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地球科学发展中应当做出更大贡献

怎样办好学会,并使学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地球物理学会广大会员们每一个人的心声.由于地球物理学是在20世纪里才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在物理场上它包括重力场、磁场、电磁场、热场、放射性场和地震波动场.在学科交叉和渗透上它涉及广泛,如资源、能源、灾害、军事、国防、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等等.因此促进这一科学领域在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互动确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在当今国家快速工业化和经济腾飞的前夜和进程中,对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和深化来说确实是机遇,但更是挑战.

地球物理学会是一个广大科学工作者组构的学术团体,它不是国家机构,说白了即无权、又无钱.所以就不应该以国家企事业单位的框架来规划它、制约它、发展它,而它却应当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个自由自在的学术园地.它不属部门所有,也不应当以经济支撑度来进行“权利”分配或种种厘定,这与有关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愿对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和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撑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几件事地球物理学会是应当做的:

(1)在加强广泛性学术和技术交流、即百家争鸣的基点上,形成依据国家战略需求组织科技专题的研讨,每次专题讨论,可以请一、二位真正的专家或行家主讲,大家各抒己见,形成一个自由的空间.每次讨论后学会办公室和秘书长 们可写成纪实性综述与评论,并在《地球物理学进展》上刊登.

(2)地球物理学会年会每年会议要有主题,而各专题报告基本上围绕这一主题,以达集成和综合,而不能开成“骡马”大会 . 当今西方国际学术会议商业气息渐增,如AGU,EGU等.削弱了地球物理学的学科氛围,故不一定是当今发展的导向,应予以关注.

(3)花大力气发起、促进地球物理仪器、设备、实验工作和软件系统的研发和推广性研讨,并应与国家、各部委、各大专院校联合起来,组织地球物理仪器、设备研发的大型计划,即国家行为的长期支撑平台,可考虑称为“张衡”计划.

(4)在新的时期里,针对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内涵凝练前沿性的,自主创新性的导向,并在一定研究基点上向国家或有关部门提供具有一定份量的大型规划和建议,以构成国家重点支持和在决策中的参考或依据.

(5)地球物理学会应将“上天、下海、入地”这人类向宇宙挑战的三大壮举为导向,以资源、能源、环境和灾害研究为主线,以探索地球深部物质与能量交换、深层过程为核心,以达深入认识地球本体,为人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与生存空间为己任.

4 结 语

以上讲述了地球物理所和地球物理学会的一段历史沿革,为的是使得后来者们知道这一历程和往事.20世纪的中、下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道经历着一段“停止”不前和各种周折.自从稳定下来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在沿着各自的方向与任务发展进程中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均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祖国的科学事业中的作用.然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现已“消失”,地球物理学亦在和平演化中逐渐“消亡”.

在21世纪的今天,在这世界科技大潮和经济大潮里,《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会就必须在地球科学的整体发展中成为中坚或导向,并理所当然的做出更大贡献.为此,各位“理事”一定要理事,编委一定要参与编辑,参与稿件审理,同时还要以自己的科技工作为基础,撰写富有时代特色的和较高水平的稿件,并且要为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和飞跃提出前瞻性的和创新性的前沿课题、方向及建议.只有这样才不愧为广大会员的杰出代表或领头人,以达为广大会员服务、并肩负起地球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使命.

这是因为学会的班子,即各级领导和理事们不是空设与“名誉”,也不是“官”,他(她)们首先是一名普通的、与大家一样平等的科技工作者,但由于会员们选举了他(她)们出来负责某一方面的事情,即他(她)们就应理所当然地多尽义务,即为大家做一点事,多辛苦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地球物理学会在这一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大家庭里更加和谐,更加兴旺!(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