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  2018, Vol. 61 Issue (4): 1651-1652   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图集(1981-2010)》书评书荐
雷小途1, 应明1, 余晖1, 鲁小琴1, 唐曦2, 赵兵科1, 顾建峰3     
1.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上海 200030;
2.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062;
3. 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 北京 100081
1. ;
2. ;
3.

热带气旋位居全球十大自然灾害之首,至今造成全球保险损失金额最高的十大自然灾害事件中有八起与热带气旋有关。西北太平洋(含南海)是全球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海区,中国是全世界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7~9个热带气旋登陆在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增长呈日趋加重的态势。

我国各级政府及中国气象局始终高度重视防台减灾工作,自1970年代起便建立了全国台风监测预警联防业务体系,在台风监测和预警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有修编专史和重视资料整编的好传统,自1969年起整编1949年以来的台风及其影响资料,出版图文并茂的《台风年鉴》(1993年起更名为《热带气旋年鉴》)(上海台风研究所于1978年成立后,一直承担该项工作),至今已积累了1949年至今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及其风雨影响资料,为我国热带气旋监测预报技术的研发和台风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知道,不同气候背景条件下的热带气旋也必定呈现不尽相同的气候特征,而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用30年平均来刻画气候背景且每十年进行滑动,刻画当前气候背景的年代为1981—2010年。为此,上海台风研究所还在每年整编出版《热带气旋年鉴》的基础上,开展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的分析研究和热带气旋短期气候预测工作,并先后整编出版了《西北太平洋台风基本资料集(1949—198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图集(1951—1980年)》和《中国热带气旋气候图集(1951—2000)》,深受广大气象、水文、海洋、建筑设计、保险和政府防台减灾等部门的欢迎与好评。

为及时总结1980年代以来的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规律,增强我国热带气旋基本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好地发挥资料的更大价值,在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下,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历经5年精心“雕琢”完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图集(1981—2000)》的整编,并由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

图集“封面(右)”和“封底(左)”

这套汇聚了业界诸多学者心血的气候图集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特点一:内容丰富完整

图集由“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热带气旋的路径和移动”、“影响和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气候统计表”等四部分组成,内容既总结了西北太平洋(含南海)海域热带气旋的活动(涵盖热带气旋的生消、移动、强度和强度变化、双热带气旋和多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其变化、移向移速和转向点分布、异常路径等),又概括了热带气旋对中国的影响(涵盖影响和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及其风雨强度和分布等)。

图集内容展示之“热带气旋的频次”
图集内容展示之“移速的频率分布”
特点二:资料与时俱进

近30年与前30年相比,大气探测技术有了飞速发展,气象卫星和雷达等遥感资料广泛深入地应用,并对一些台风登陆前后作了外场观测试验。在此期间大量的自动站高密度地布设,使得图集资料的精细化和正确性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图集还收录了港澳台的热带气旋影响资料,有利于我国全国范围的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及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图集内容展示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频率分布”
特点三: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

该图集和它所依托的《热带气旋年鉴》一样,在国内具有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尤其对影响和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更是依托在中国的业务观测系统上,该系统由我国气象主管机构(中国气象局)建设和业务运维,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本图集使用的气象观测资料均取自该业务观测系统且均通过了中国气象局业务规定的质量控制。

该图集是集热带气旋的基本资料和气候特征为一体,资料年代正好与WMO的规定相同,同时,该图集采用中、英文对照出版,有利于国际交流。

特点四:设计理念新颖,结构脉络明晰,表现手法美观多样

该图集每个专题由一幅主图与若干辅图构成,内容相互关联。除了常用的图示、表格,还有多项目时空结合的立体展示,并对重点内容加以渲染,使图幅包含丰富的信息量。

我们希望能通过该图集的出版,不仅为气象工作者提供一本有价值的工具书,也为广大台风科研业务和海洋、航空、防汛、国防、交通等服务领域的同行以及社会各界台风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