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在男性人群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排第2位[1]。中国前列腺癌的总发病人数及总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且死亡发病比(mortality-to-incidence ratio,M/I)在人群中处于较高水平,需引起高度重视[2-3]。本研究基于GLOBOCAN 2022数据和中国人群2022年肿瘤统计数据,结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系统性描述了全球及中国2022年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旨在为前列腺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GLOBOCAN 2022全球肿瘤统计数据(https://gco.iarc.fr/),数据涵盖了全球185个国家及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SIR)、死亡人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MR),SIR、SMR按照Segi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同时,中国人群发病数据也参考了发表在J Natl Cancer Cent的2022中国全癌种发病及死亡统计分析数据,数据来源于700多个注册统计中心[3]。HDI数据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23/2024人类发展报告》中的175个国家及地区的HDI排名[4],HDI分为4个层级:极高(0.800~1)、高(0.700~0.799)、中等(0.550~0.699)、低(0~0.549)。其中,中国2022年度的HDI为0.788,为高HDI水平国家[4]。
1.2 统计学处理根据公布的2022年数据,按照发病人数、粗发病率、SIR、死亡人数、粗死亡率、SMR、年龄等进行汇总。HDI分为低、中等、高、极高4个水平。年龄划分为<30、30~34、35~39、40~44、45~49、50~54、55~59、60~64、65~69、70~74、75~79、≥80岁,共12组。M/I为死亡人数除以同期发病人数。使用SPSS19.0软件及GPT-4(https://x.liaox.ai/)进行统计学分析。HDI与SIR、SMR和M/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水准(α)为0.05(双侧)。
2 结果 2.1 2022年全球及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状况2022年,全球有146.7万前列腺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种的7.3%,排第4位;占男性所有癌种的14.2%,排第2位。全球前列腺癌粗发病率为37.0/10万,SIR为29.4/10万,在男性人群中仅次于肺癌排第2位(表 1)。不同国家和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差异较大,总体发病率为6.4/10万~82.8/10万,其中有近2/3(118/185)的国家和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癌种中排第1位,发达国家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是欠发达国家的近3倍(35.5/10万vs 12.6/10万)。2022年,中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人数为13.4万,占男性所有癌种的5.3%,排第6位;中国前列腺癌的粗发病率为18.6/10万,SIR为9.7/10万,在男性人群中均位列第7位。见表 1。
![]() |
表 1 2022年全球及中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及死亡状况 Tab 1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prostate cancer in males in the world and China in 2022 |
2.2 2022年全球及中国前列腺癌死亡状况
2022年,全球前列腺癌死亡人数为39.7万,占所有癌种的4.1%,排第8位;占男性癌种的7.3%,排第5位。全球前列腺癌的粗死亡率为10.0/10万,SMR为7.3/10万,在所有癌种中均位列第5位(表 1)。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变化差异较小(7.3/10万vs 6.6/10万),但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在52个国家和地区均排第1位。2022年,中国前列腺癌死亡人数为4.8万,占所有癌种的1.8%,排第11位;在男性癌种中,前列腺癌的死亡人数占2.9%,排第8位;中国前列腺癌的粗死亡率为6.6/10万,SMR为3.3/10万,在男性人群中均排第7位。见表 1。
2.3 不同年龄人群的前列腺癌流行状况全球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及SIR自45岁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至70岁后发病状况缓解。与全球不同,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及SIR从60岁开始快速增长,且一直持续到80岁及以上。全球前列腺癌的死亡人数及SMR自50岁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至80岁及以上出现高峰。中国前列腺癌的死亡人数和SMR从65岁开始快速增长,至80岁及以上同样出现高峰。见图 1。
![]() |
图 1 全球及中国不同年龄人群的前列腺癌发病及死亡状况 Fig 1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prostate cancer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the world and China SIR: 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SMR: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
2.4 不同HDI国家和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状况
2022年全球极高、高、中等及低HDI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前列腺癌SIR分别为57.7/10万、18.6/10万、9.9/10万、22.6/10万。中国的前列腺癌SIR为9.7/10万,位列全球第169位(169/185),在高HDI水平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9位(39/49)。
极高、高、中等及低HDI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前列腺癌SMR分别为9.1/10万、5.6/10万、4.5/10万、14.0/10万。中国的SMR为3.3/10万,位列全球第173位(173/185),在高HDI水平国家和地区中排第40位(40/49)。
全球M/I的中位值为0.402(四分位数为0.237、0.528),中国的M/I为0.337,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14位,在49个高HDI水平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0位。
剔除10个无法获取HDI的国家和地区,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HDI与SIR、SMR及M/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图 2。前列腺癌SIR与HDI(r=0.440,P=0.008)呈正相关,M/I与HDI呈负相关(r=-0.877,P<0.001),而SMR与HDI无关(r=-0.278,P=0.067)。
![]() |
图 2 175个国家和地区HDI与前列腺癌SIR、SMR、M/I的Pearson相关分析 Fig 2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es of HDI with SIR, SMR, and M/I of prostate cancer in 17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HDI: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SIR: 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SMR: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M/I: Mortality-to-incidence. |
3 讨论
从WHO公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来看,前列腺癌在男性癌症中发病率排第2位、死亡率排第5位,且在近2/3的国家和地区中发病率排第1位,在52个国家和地区死亡率排第1位,严重危害着男性健康。2022年中国前列腺癌的SMR(3.3/10万)较2016年报道的SMR(2.73/10万)略有增长,而总发病人数(13.4万)和SIR(9.7/10万)较2016年报道的总发病人数(7.83万)和SIR(6.72/10万)大幅增长[5]。研究显示,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2.75%的速率增长,而死亡率则以0.26%的速率递减[6]。笔者认为,中国人群前列腺癌总体发病率的上涨,可能与国家经济水平提高、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及肿瘤筛查的普及相关;而死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可能与治疗模式的优化及医疗资源的共享有关。
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发布的一个指数,用以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中国在近年HDI排名中稳居HDI高水平国家群体,以2024年公布的2022年HDI来看,中国的HDI在19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75位,属于中上游水平[4]。在全球范围及高HDI水平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前列腺癌M/I排名均较高,究其原因可能与疾病的早诊率低、晚期肿瘤治疗效果欠佳相关。研究显示,在中国仅有42%的前列腺癌患者为早期局限期肿瘤,而美国这一占比则高达81%;同样,中国的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占比较美国高出26%(30% vs 4%)[7]。还有研究显示,相较于欧美国家高加索人群,中国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更高、分化更差,因而疾病确诊时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存活时间更短(晚期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65%)[8-10]。因此,为提高患者生存率,必须加强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工具的普及并开展多学科协作全程化诊疗模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一直以来被视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北美普及后,欧美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1],但是患者死亡率并没有随着诊断率的上升而下降,过度的PSA筛查也没有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欧美地区的PSA筛查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最终由于疾病存在种族差异及年龄相关的发病特点,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推荐55~69岁男性人群在医疗机构的指导下进行PSA筛查[12]。在我国,PSA筛查并没有进行基于人群的大范围推广。我国一项纳入42万例45岁以上男性志愿者的研究表明,人群PSA筛查的普及率仅有17.9%,当提高PSA筛查频次时肿瘤相关死亡率降低了30%[13]。因此,做好筛查是疾病早诊、早治的关键,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
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疗策略在近10年出现了巨大革新。新型分子影像工具辅助诊断及多种新型药物联合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诊疗决策提供了支持[14-16]。多学科团队协作的诊疗模式取代了既往泌尿外科“一言堂”的局面,既全面优化了患者诊疗的一体化流程,又提升了患者的诊疗体验[17]。因此,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诊疗方案及模式的优化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生存。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首先,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国外已报道文献,而非数据来源本身,存在数据质控检验的偏差。其次,本研究仅分析了2022年统计的前列腺癌流行状况,而未与前期报道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对比。
综上所述,全球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均位于前列,严重影响男性健康,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22年中国前列腺癌的SIR及SMR在全球范围内均处在较低水平,但与2016年相比发病人数呈进行性递增趋势,尤其M/I处于较高水平,需重点关注。早筛工具的普及和诊疗策略的优化是改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最佳途径之一。
[1] |
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 2024, 74(3): 229-263. DOI:10.3322/caac.21834 |
[2]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 2021, 71(3): 209-249. DOI:10.3322/caac.21660 |
[3] |
HAN B, ZHENG R,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J]. J Natl Cancer Cent, 2024, 4(1): 47-53. DOI:10.1016/j.jncc.2024.01.006 |
[4] |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3/2024[M]. New York, USA: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24: 274-277.
|
[5] |
ZHENG R, ZHANG S,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J]. J Natl Cancer Cent, 2022, 2(1): 1-9. DOI:10.1016/j.jncc.2022.02.002 |
[6] |
LIU X, YU C, BI Y, et al. Trends and age-period-cohort effect on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prostate cancer from 1990 to 2017 in China[J]. Public Health, 2019, 172: 70-80. DOI:10.1016/j.puhe.2019.04.016 |
[7] |
CHEN R, REN S, Chinese Prostate Cancer Consortium, et al. Prostate cancer in Asia: a collaborative report[J]. Asian J Urol, 2014, 1(1): 15-29. DOI:10.1016/j.ajur.2014.08.007 |
[8] |
CHAO G F, KRISHNA N, AIZER A A, et al. Asian Americans and prostate cancer: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J]. Urol Oncol, 2016, 34(5): 233.e7-233. DOI:10.1016/j.urolonc.2015.11.013 |
[9] |
MONN M F, TATEM A J, CHENG L. Prevalence and management of prostate cancer among East Asian men: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Urol Oncol, 2016, 34(2): 58.e1-58.e9. DOI:10.1016/j.urolonc.2015.09.003 |
[10] |
SHAO Q, OUYANG J, FAN Y, et al. Prostate cancer in the senior men from rural areas in east district of China: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and 5-year outcomes at multi-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J]. Cancer Lett, 2012, 315(2): 170-177. DOI:10.1016/j.canlet.2011.09.035 |
[11] |
CENTER M M, JEMAL A, LORTET-TIEULENT J, et al.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prostate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J]. Eur Urol, 2012, 61(6): 1079-1092. DOI:10.1016/j.eururo.2012.02.054 |
[12] |
LEAPMAN M S, WANG R, PARK H, et al. Changes in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testing relative to the revised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on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J]. JAMA Oncol, 2022, 8(1): 41-47. DOI:10.1001/jamaoncol.2021.5143 |
[13] |
RUAN X, ZHANG N, WANG D, et al. The impact of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screening on prostate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13-year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JMIR Public Health Surveill, 2024, 10: e47161. DOI:10.2196/47161 |
[14] |
CHI K N, CHOWDHURY S, BJARTELL A, et al. Apalutamid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final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Ⅲ TITAN study[J]. J Clin Oncol, 2021, 39(20): 2294-2303. DOI:10.1200/JCO.20.03488 |
[15] |
FIZAZI K, TRAN N, FEIN L, et al. Abiraterone plus prednisone in metastatic, castration-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J]. N Engl J Med, 2017, 377(4): 352-360. DOI:10.1056/NEJMoa1704174 |
[16] |
GELARDI F, BRIGANTI A, PINI C, et al. European guidelines update on PSMA PET/CT for prostate cancer staging-snap back to reality[J].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23, 50(9): 2572-2575. DOI:10.1007/s00259-023-06287-0 |
[17] |
瞿旻, 朱焱, 塔娜, 等. 复杂前列腺癌综合诊疗的多学科团队协作全程管理一例[J]. 上海医学, 2023, 46(10): 687-692. DOI:10.19842/j.cnki.issn.0253-9934.2023.1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