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合肥 230001;
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合肥 230002;
3.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合肥 230006;
4.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检验科, 合肥 230036;
5.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合肥 230033;
6.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上海 200040
收稿日期: 2023-02-08 接受日期: 2023-04-25
摘要:
目的 研究合肥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携带
mec基因簇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
mec)分型及药物敏感性,了解合肥地区MRSA流行株的耐药表型和分型特征。
方法 从5所教学医院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264株非重复MRSA菌株,利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MRSA,采用PCR扩增
mecA基因,采用多重PCR进行MRSA的SCC
mec分型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不同SCC
mec型别MRSA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 264株MRSA菌株中,SCC
mec Ⅱ型156株(59.1%),Ⅳa型92株(34.8%),Ⅲ型4株(1.5%),12株(4.5%)未分型。SCC
mec Ⅱ型和Ⅳa型MRSA对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SCC
mec Ⅱ型MRSA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SCC
mec Ⅳ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不同分型的MRSA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

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 合肥地区MRSA菌株SCC
mec分型以Ⅱ型和Ⅳa型为主,不同分型MRSA对某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动态监测这类细菌的分型和药物敏感性有一定临床意义。
1.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Hefe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efei 230001, Anhui, China;
2.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02, Anhui, China;
3.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06, Anhui, China;
4.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Anhui, China;
5.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3, Anhui, China;
6. Institute of Antibiotics,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毒力强、传播快、耐药谱广,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难题[1]。葡萄球菌属的细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最主要的机制是获得外源性mecA基因,该基因位于携带mec基因簇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taphylococcal chromosome cassette mec,SCCmec)遗传元件上,是导致MRSA播散流行的重要因素[2]。了解本地区MRSA临床分离菌株的SCCmec分型,对于预防并控制MRSA的播散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收集自安徽省合肥地区5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分析和SCCmec分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安徽省合肥市5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MRSA,随机选取264株(剔除来自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其中166株来自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42株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40株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株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株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随机收集同期临床分离自住院患者的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52株(剔除来自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其中32株来自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8株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株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株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株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43300,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提供。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检测mecA基因和SCCmec分型所用的PCR引物参考文献[3-5]进行设计,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2 000 bp DNA分子量标准和Premix混合物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T100TM Thermal Cycler PCR仪(美国Bio-Rad公司),BG-Power 600琼脂糖凝胶电泳仪(上海贝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Universal Hood Ⅱ琼脂糖凝胶成像仪(美国Bio-Rad公司),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和药敏测试仪(法国BIOMERIEUX公司)。
1.3 药敏试验
应用革兰氏阳性菌鉴定板卡GP和革兰氏阳性菌药敏卡GP67分别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方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MRSA菌株,判断标准参考2020年版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100-S30文件标准[6]。
1.4 mecA基因检测及细菌DNA制备
挑取血平板培养基上生长了16~18 h的单菌落,放入加有0.5 mL Tris-EDTA缓冲液的微量离心管中,100 ℃煮沸10 min,12 000×g离心5 min,取上清保存备用。按文献[3]描述,用PCR法检测MRSA菌株中的mecA基因,引物序列见表 1,反应体系25 µL:Premix混合物12.5 µL,模板1 µL,正、反向引物各1 µL,加ddH2O补足至25 µL。
表 1
(Tab 1)
表 1 SCCmec分型及mecA基因引物序列
引物名称 |
引物序列(5'-3') |
目的片段长度/bp |
SCCmec Ⅰ |
正向:GCTTTAAAGAGTGTCGTTACAGG |
613 |
| 反向:GTTCTCTCATAGTATGACGTCC |
|
SCCmec Ⅱ |
正向:CGTTGAAGATGATGAAGCG |
398 |
| 反向:CGAAATCAATGGTTAATGGACC |
|
SCCmec Ⅲ |
正向:CGATATTGTGTACGATGCG |
280 |
| 反向:CCTTAGTTGTCGTAACAGATCG |
|
SCCmec Ⅳa |
正向:GCCTTATTCGAAGAAACCG |
776 |
| 反向:CTACTCTTCTGAAAAGCGTCG |
|
SCCmec Ⅳb |
正向:TCTGGAATTACTTCAGCTGC |
493 |
| 反向:AAACAATATTGCTCTCCCTC |
|
SCCmec Ⅳc |
正向:ACAATATTTGTATTATCGGAGAGC |
200 |
| 反向:TTGGTATGAGGTATTGCTGG |
|
SCCmec Ⅳd |
正向:CTCAAAATACGGACCCCAATACA |
881 |
| 反向:TGCTCCAGTAATTGCTAAAG |
|
SCCmec Ⅴ |
正向:GAACATTGTTACTTAAATGAGCG |
325 |
| 反向:TGAAAGTTGTACCCTTGACACC |
|
mecA |
正向:GTTGTAGTTGTCGGGTTTGGT |
1 018 |
| 反向:GGTGGATAGCAGTACCTGAGC |
|
SCCmec:携带mec基因簇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
|
|
表 1 SCCmec分型及mecA基因引物序列
|
1.5 SCCmec分型
利用多重PCR对所有MRSA菌株进行SCCmec分型,反应体系50 µL:Premix混合物25 μL,模板2 μL,正、反向引物各1 μL,加ddH2O补足至50 µL。反应条件: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58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72 ℃继续延伸10 min。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紫外凝胶成像仪下成像。SCCmec分型所用引物序列见表 1。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物敏感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株数和百分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2 结果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
264株菌株经头孢西丁筛选和mecA基因PCR检测后确认均为MRSA菌株,未发现特殊基因型和特殊表型菌株。MRSA和MSSA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比结果见表 2,MRSA和MSSA对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莫西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MS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SA和MSSA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
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 2
(Tab 2)
表 2 MRSA和MS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n (%) |
抗菌药物 |
MRSA N=264 |
| MSSA N=52 |
χ2值a |
P值a |
耐药菌株 |
敏感菌株 |
耐药菌株 |
敏感菌株 |
青霉素 |
264 (100.0) |
0 |
| 46 (88.5) |
6 (11.5) |
|
|
苯唑西林 |
264 (100.0) |
0 |
| 0 |
52 (100.0) |
|
|
红霉素 |
199 (75.4) |
65 (24.6) |
| 17 (32.7) |
34 (65.4) |
34.30 |
<0.001 |
克林霉素 |
130 (49.2) |
127 (48.1) |
| 9 (17.3) |
41 (78.8) |
14.50 |
<0.001 |
四环素 |
100 (37.9) |
164 (62.1) |
| 7 (13.5) |
45 (86.5) |
11.80 |
0.001 |
环丙沙星 |
74 (28.0) |
178 (67.4) |
| 9 (17.3) |
40 (76.9) |
1.97 |
0.161 |
左氧氟沙星 |
54 (20.5) |
208 (78.8) |
| 7 (13.5) |
45 (86.5) |
1.63 |
0.200 |
莫西沙星 |
50 (18.9) |
206 (78) |
| 6 (11.5) |
29 (55.8) |
11.20 |
0.001 |
庆大霉素 |
36 (13.6) |
218 (82.6) |
| 3 (5.8) |
49 (94.2) |
6.23 |
0.013 |
复方磺胺甲 唑 |
14 (5.3) |
250 (94.7) |
| 5 (9.6) |
47 (90.4) |
1.43 |
0.232 |
利福平 |
9 (3.4) |
252 (95.5) |
| 0 |
51 (98.1) |
1.09 |
0.295 |
达托霉素 |
0 |
264 (100.0) |
| 0 |
52 (100.0) |
|
|
替加环素 |
0 |
264 (100.0) |
| 0 |
52 (100.0) |
|
|
利奈唑胺 |
0 |
264 (100.0) |
| 0 |
52 (100.0) |
|
|
万古霉素 |
0 |
264 (100.0) |
| 0 |
52 (100.0) |
|
|
a:两组耐药率比较.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
|
表 2 MRSA和MS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
2.2 SCCmec分型
分型结果显示,SCCmec Ⅱ型和Ⅳa型为最主要的流行株,分别占59.1%(156/264)和34.8%(92/264),Ⅲ型菌株占1.5%(4/264),未分型菌株占4.5%(12/264)。
2.3 不同SCCmec分型菌株的药敏结果
SCCmecⅡ型和Ⅳa型MRSA菌株药敏结果见表 3,SCCmec Ⅱ型和Ⅳa型菌株对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Ⅱ型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8.2%(44/156)、21.8%(34/156)、21.2%(33/156)和12.8%(20/156),高于Ⅳa型的17.4%(16/92)、9.8%(9/92)、7.6%(7/92)和8.7%(8/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Cmec Ⅱ型和Ⅳa型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
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 3。
表 3
(Tab 3)
表 3 SCCmec Ⅱ型和Ⅳa型MRSA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n (%) |
抗菌药物 |
SCCmec Ⅱ N=156 |
| SCCmec Ⅳa N=92 |
χ2值a |
P值a |
耐药菌株 |
敏感菌株 |
耐药菌株 |
敏感菌株 |
青霉素 |
156 (100.0) |
0 |
| 92 (100.0) |
0 |
|
|
苯唑西林 |
156 (100.0) |
0 |
| 92 (100.0) |
0 |
|
|
红霉素 |
115 (73.7) |
39 (25.0) |
| 61 (66.3) |
31 (33.7) |
2.16 |
0.142 |
克林霉素 |
68 (43.6) |
80 (51.3) |
| 44 (47.8) |
44 (47.8) |
0.36 |
0.546 |
四环素 |
59 (37.8) |
96 (61.5) |
| 25 (27.2) |
67 (72.8) |
2.86 |
0.091 |
环丙沙星 |
44 (28.2) |
106 (67.9) |
| 16 (17.4) |
69 (75.0) |
4.84 |
0.028 |
左氧氟沙星 |
34 (21.8) |
120 (76.9) |
| 9 (9.8) |
83 (90.2) |
6.03 |
0.014 |
莫西沙星 |
33 (21.2) |
116 (74.4) |
| 7 (7.6) |
84 (91.3) |
9.18 |
0.002 |
庆大霉素 |
20 (12.8) |
126 (80.8) |
| 8 (8.7) |
83 (90.2) |
8.74 |
0.003 |
复方磺胺甲 唑 |
5 (3.2) |
150 (96.2) |
| 9 (9.8) |
83 (90.2) |
0.39 |
0.532 |
利福平 |
4 (2.6) |
150 (96.2) |
| 4 (4.3) |
85 (92.4) |
0.66 |
0.415 |
达托霉素 |
0 |
156 (100.0) |
| 0 |
92 (100.0) |
|
|
替加环素 |
0 |
156 (100.0) |
| 0 |
92 (100.0) |
|
|
利奈唑胺 |
0 |
156 (100.0) |
| 0 |
92 (100.0) |
|
|
万古霉素 |
0 |
156 (100.0) |
| 0 |
92 (100.0) |
|
|
a:两组耐药率比较. SCCmec:携带mec基因簇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
表 3 SCCmec Ⅱ型和Ⅳa型MRSA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
2.4 不同SCCmec分型菌株的来源分布特征
从送检标本类型看,SCCmec Ⅱ型MRSA菌株来源排名前3的分别是痰57.1%(89/156)、分泌物28.2%(44/156)和脓肿14.7%(23/156),Ⅳa型排名前3的分别是痰67.4%(62/92)、分泌物30.4%(28/92)和血液6.5%(6/92)。送检科室中,SCCmec Ⅱ型和Ⅳa型送检科室标本量排名前3依次为骨科34.7%(86/248)、神经内科33.1%(82/248)和脑外科32.3%(80/248)。
3 讨论
欧洲的一项耐药菌感染所致死亡的调查发现,在感染所致死亡率排名中,MRSA所致的死亡率高居第2位[7]。虽然2019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所有分离菌中分离率仅占9.34%,但其是革兰氏阳性菌中分离率第一的细菌,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的分离率为32.2%[8]。因此,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MRSA感染的预防、治疗和监测是一项长期任务。
MRSA耐药是由于mecA基因编码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a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亲和力较低,使得大部分该类抗菌药物无法作用于MRSA。本研究收集的264株MRSA的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除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外,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4%、49.2%、37.9%,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
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28.0%、20.5%、18.9%、13.6%、5.3%和3.4%,均处于较低水平,而文献报道MRSA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在90%以上,尤其是喹诺酮类抗生素[9]。本研究结果中的MRSA耐药率大大低于文献报道,说明不同地区分离的MRSA耐药率存在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地区间抗菌药物使用不同,导致地区间的耐药谱有一定差异。MRSA对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未见耐药,但仍需密切监测。
编码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的mec基因位于可移动遗传元件SCCmec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以运载mec基因在不同菌株之间进行传播;二是可以整合许多耐药基因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盒上,使MRSA菌株呈多重耐药。因此,SCCmec分型与流行病学密切相关,且很多文献报道同一型别的MRSA菌株耐药表型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别较大[10-11],这也是区别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献指出医院获得性MRSA常常携带SCCmec Ⅰ、Ⅱ或Ⅲ型,社区获得性MRSA感染携带的是SCCmec Ⅳ或Ⅴ型基因[12]。本研究收集的合肥地区264株MRSA的SCCmec分型结果和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分型不完全相同[13]。
主要型别SCCmec Ⅱ和Ⅳa型的药敏分析结果显示,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在不同型别中的敏感率均为100.0%,SCCmec Ⅱ和Ⅳa型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
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对喹诺酮类中的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氨基糖苷类中的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关于MRSA的不同SCCmec分型,本研究的结果和其他地区报道的结果[14]不同,与合肥地区2007年报道的结果[15]也不同,文献报道分离的MRSA菌株不同SCCmec分型间药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本研究中SCCmecⅡ型MRSA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SCCmec Ⅳa型菌株,可能是SCCmec Ⅱ型在MRSA的分离株中数量较多,在临床治疗中受到抗生素治疗压力的菌株也多,且喹诺酮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药物本身容易诱导耐药。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肥地区MRSA的SCCmec分型已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中,合肥地区MRSA的SCCmec分型主要以Ⅱ型和Ⅳa型为主,而既往文献报道MRSA的SCCmec分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15]。
从药敏分析来看,本研究中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低于文献报道[15],原因可能是随着新型抗菌药物如达托霉素、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研发上市,原有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使得这些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另一个原因可能与国家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有关。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侵犯人体多种器官和组织,引起化脓性感染,尤其易在人类皮肤软组织中引起化脓性感染。从本研究送检标本科室分布看,送检排名第一的是骨科,多来自术后切口的化脓性感染。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时期MRSA的SCCmec分型和药物敏感性均存在差异,因此动态监测MRSA的SCCmec分型和药敏结果对了解、监控这类菌株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