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 上海 200003
2.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 China
《中医方剂大辞典》是对我国自秦汉至现代(1986年)所有有方名方剂的一次大总结,全书共收载方剂96 592首[1],是研究中医药治疗疾病和组方规律的良好素材,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拓展思路。如山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中的功效为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但胡慧明等[2]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含有山楂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研究后发现山楂在治疗外感及皮肤病证中也应用广泛,为其应用与研究开拓了新思路。
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对分析中药临床运用和配伍规律具有独特优势,能梳理出治疗相关疾病的常用药物组合[3-4],为临床组方和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基于现代数理统计方法针对中医药数据特点而开发的系统软件,能同时对疾病、证候、方剂、中药等信息进行管理、检索、分析,不仅具有以频次为核心的显性经验分析,还有基于复杂系统的熵方法[5]、以关联为核心的隐性经验分析,在中医临床经验传承和新药研发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6-8]。
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 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和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去除内脏后的干燥体[9]127,性寒味咸,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蛋白质类、氨基酸类、酯类、酶类、核苷类和微量元素类等成分,具有抗惊厥、抗肿瘤、抗凝血、抗血栓、提高免疫力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10],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对于地龙配伍规律的研究仍以传统药对形式为主[11],对其在各类病证中配伍规律统计分析较少。
本研究旨在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地龙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和数据挖掘,以期为地龙的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方剂筛选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筛选含有地龙的方剂,包括别称“蚯蚓”“蛐蟮”“地龙子”“白颈蚯蚓”等均收录,排除组成、功效相同的异名方剂,排除外用和养生保健药酒类以及多于30味药物的非临床常规使用方剂。
1.2 数据规范化处理(1)方剂中药物名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和《中药学》(新世纪第5版)[12]进行统一,如“当门子”规范为“麝香”,“白胶香”统一为“枫香脂”;炮制品药材一律按照标准名称录入,如“炙甘草”规范为“甘草”;道地药材除去其名称中的道地产区,如“杭白芷”规范为“白芷”。(2)方剂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参照《中药学》(新世纪第5版)[12]规范化处理,将四气中的“微热”规范为“热”、五味中的“微苦”规范为“苦”等。药物归属经络按所载录入,不做主次区分。(3)主治病证以《中医方剂大辞典》附录为依据。将处理后的方剂按名称、剂型、来源和主治病证录入平台管理系统中“方剂管理”模块。由双人负责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3 数据分析通过平台“数据分析”模块“方剂分析”功能,利用系统“数据查询”功能,指定中药“地龙”提取所有方剂。点击相应功能按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病名”“四气”“五味”“归经”等项目,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序。采用平台自带的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地龙方剂和高频主治病证的组方规律,设置合适的支持度与置信度,以“用药模式”和“网络展示”功能进行核心药物组合和潜在新方组合的可视化展示。
2 结果 2.1 药物使用频次分析共筛选出含地龙方剂281首,涵盖中药287味,用药频次合计2 550次。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共29味(表 1)。其中包含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乳香、没药、川芎、牛膝、五灵脂等;祛风湿、解表、平肝息风类药物,如制川乌、威灵仙、防风、羌活、白芷、全蝎、僵蚕等;化痰止咳平喘、开窍、安神类药物,如制天南星、白附子、麝香、朱砂等,以活血化瘀、祛风湿类药物频次占比最大。
2.2 药物性味和归经统计
方剂中所涉及药物药性中,四气以温(1 028,40.3%)、寒(821,32.2%)为多,二者共占总频次的72.5%,热(101,4.0%)、凉(80,3.1%)、平(520,20.4%)之性较少。五味以辛味频次(1 148)最高,苦(862)、甘(689)、咸(491)频次次之,此四者共占总频次95.9%(3 190/3 325),酸(80)、涩(55)味较少。归经频次统计结果显示,肝、脾、心、胃、膀胱、肾、肺经居前7位(频次均≥400),共占总频次的91.8%(5 132/5 589,表 2)。
2.3 主治病证统计
含地龙方剂共涉及病证103种,其中频次≥6的病证有18种(表 3),主要涉及肝系疾病、疼痛类疾病、疮疡类疾病等。
2.4 高频用药核心组合分析
应用平台中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将不同支持度下药物关联关系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图 1)。支持度设置为5%时能较为全面地展示常用药物组合,但较复杂(图 1A);支持度设置为10%时能清晰展示药物组合规律,共涉及药物组合26组(2味药物组合22组,3味药物组合4组,图 1B、表 4),搭配药物种类有活血化瘀类、祛风湿类、平肝息风类;支持度设置为20%时显示核心药物组合4组,搭配药物为活血化瘀类、祛风湿类(图 1C)。
2.5 组方规律分析
选取频次较高的病症“痹证”和“跌打损伤”,采用平台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
2.5.1 痹证组方规律分析设置置信度为1,得到药物关联规则15组(表 5)。将支持度分别设置为13.6%、22.7%、31.8%,得到不同支持度下药物关联关系网络(图 2)。常与地龙配伍的药物有威灵仙、防风、当归、木鳖子等(图 2B)。核心药物有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威灵仙、五灵脂(图 2C),以祛风湿和活血化瘀类药物居多。
2.5.2 跌打损伤组方规律分析
设置置信度为0.9,得到药物关联规则20组(表 6)。将支持度分别设置为10.5%、21.0%、31.5%,并将药物关联关系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图 3)。常与地龙配伍的外围药物有制草乌、煅龙骨、降香、肉桂、木鳖子、松节、蝼蛄等(图 3B)。核心药物有制川乌、乳香、没药、自然铜、苏木、当归、血竭等(图 3C),以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
3 讨论
地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经典的67味动物药之一,药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临床多用于高热惊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血栓性疾病和高血压病的治疗。
3.1 地龙主治功效和配伍特点本研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地龙的方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涵盖中医病证103种,成方281首,配伍药物287味。用药种类多为活血化瘀、祛风湿、解表、平肝息风、化痰止咳平喘、开窍、安神类药物;药性中四气以温或寒居多,五味以辛、苦、甘、咸为主;归经频次以归肝经最多,脾经次之,二者所占比例接近50%;由上述可知,含有地龙方剂多适用于热结或寒凝之证,整体作用方向以散以行为主,兼顾补益或清利之功效,诸药配合使全方走而不守,补而不滞,与地龙之“性善穴窜”相似。肝、脾二经所涉病证多与气血、精神、情志相关,主治病证频次亦以“痹证”“血瘀”“诸风”“痉病”类居多,病机多为“久病入络”“瘀血不行”等致气血、精神和情志等方面受影响。中医认为上述病证多与肝相关,而地龙主归肝经,以通为用,有助于功效发挥,与《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相合;而且地龙又主入血分,其活血通络功效也是治疗上述病证的基础,与《医宗必读》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相通,也与现代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药用习惯相一致。另外,通过平台分析所得常用药物组合也与地龙临床常用药对相一致,如地龙-乳香、地龙-麝香、地龙-川芎等组合[11]。
3.2 地龙主治功效的变迁《神农本草经》中将地龙列为下品,谓之“味咸,寒。主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仍自化作水”。可见地龙最初主要用于治疗传染病、心腹刺痛、蛇虫咬伤和寄生虫病等疾病。至明代《本草纲目》则载其“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瘜聤耳,秃疮瘰疬,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蚰蜒入耳”,可见地龙的临床应用发生了变化。至《中药学》(新世纪第5版)[12],地龙归属于平肝息风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癫狂、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湿热水肿、尿闭不通等病证。
由上述可知,地龙的主治功效在传承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自明代至现代其杀虫、除瘟疫、疗蛇虫咬伤等功效应用较少,其原因可能是中医药理论的完善以及对疾病和药物作用的准确认知,使药物功效应用更加精准化。从地龙方剂涉及主治病证来看,以发挥通络功效居多,现代临床也主要用于以下疾病: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出现的麻木偏瘫、口眼歪斜,代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二是风湿痹证,也就是现代医学所涵盖的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性疾病,用于治疗关节拘挛麻木,代表方剂如小活络丹。其清热定惊、平喘、利尿的功效使用相对较少。
3.3 地龙用于痹证的组方规律痹证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以关节肿胀、僵硬、变形为主要症状。痹证日久,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深入骨骱,治疗则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通过平台对治疗痹证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治疗痹证的核心药物组合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地龙、威灵仙、五灵脂等7味。从组合中药物的功效来看,制川乌、制草乌为大辛大热之品,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乳香、没药、五灵脂能活血化瘀止痛;地龙、威灵仙祛风通络止痛。以上配伍组合符合中医临床治疗痹证用药规律,也是治疗痹证的基本思路。所得核心组合也可以看作是小活络丹(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地龙、胆南星)加减[9]602。
3.4 地龙用于跌打损伤的组方规律跌打损伤是伤科常见病症,主要病机为瘀血壅滞、血闭气阻,以血瘀、疼痛、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通过平台分析得到其核心药物组合为自然铜、血竭、乳香、没药、当归、苏木、制川乌、地龙,该组合体现了跌打损伤的基本治法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与临床实际相符。可视为伤科方剂大七厘散(自然铜、血竭、乳香、没药、当归、土鳖虫、大黄、骨碎补、硼砂、三七、冰片)加减[9]518。
地龙药用历史久远,治疗“痹阻”“血瘀”“诸风”“痉病”类病证时多有配伍应用且疗效确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准确的配伍应用可发挥地龙的治疗优势,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高频用药和核心药物组合,初步探究了其组方规律,并对地龙治疗痹证和跌打损伤的用药规律、配伍特点和核心药物组合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地龙临床应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地龙医药产品研发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1] |
彭怀仁. 中医方剂大辞典[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5.
|
[2] |
胡慧明, 翁家俊, 朱彦陈, 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方剂大辞典》含山楂组方用药规律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1, 38(21): 2713-2720. DOI:10.13748/j.cnki.issn1007-7693.2021.21.014 |
[3] |
黄莹, 杨俊玲, 肖凯月.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古代医家应用雄黄治疮杀毒的药物配伍及用药规律[J]. 中国当代医药, 2021, 28(24): 4-7, 11. DOI:10.3969/j.issn.1674-4721.2021.24.003 |
[4] |
刘保松, 彭孟凡, 冯素香, 等.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槐花用药配伍规律[J]. 中药材, 2019, 42(6): 1453-1458.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9.06.049 |
[5] |
唐仕欢, 陈建新, 杨洪军, 等.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 11(2): 225-228. DOI:10.11842/wst.2009.2 |
[6] |
杨洪军, 唐仕欢, 卢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开发与应用[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2-52.
|
[7] |
吕建军, 李霞, 郝瑞春, 等.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含黄芪-当归药对的中成药组方规律[J]. 亚太传统医药, 2019, 15(9): 144-148. DOI:10.11954/ytctyy.201909048 |
[8] |
赵婉璐, 秦路平, 张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含延胡索-川楝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J]. 中草药, 2020, 51(18): 4704-4711. DOI:10.7501/j.issn.0253-2670.2020.18.014 |
[9]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
[10] |
王玲, 张筱杉, 张长林. 地龙及其基原相近蚯蚓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46(13): 3298-3302. DOI:10.19540/j.cnki.cjcmm.20210317.102 |
[11] |
邵湘宁. 地龙药对的临床应用[J]. 中医药学刊, 2005, 23(12): 2279-2281. DOI:10.13193/j.archtcm.2005.12.161.shaoxn.086 |
[12] |
钟赣生, 杨柏灿. 中药学[M]. 新世纪5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339-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