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功能减弱或丧失,患者平视时上睑不能充分提起,睑缘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为了正常视物,患者会用颈部后仰、皱额提眉等方式进行纠正,长时间会形成上睑下垂患者特有的面容和体态,严重时可伴发弱视。通常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提上睑肌功能极差,用传统的提上睑肌缩短术或折叠术来治疗往往会出现矫正不足,远期回退较大,手术效果差。因此,只能应用额肌的力量提升上睑来代替提上睑肌的作用。额肌瓣悬吊术是将带蒂的额肌组织瓣直接下移至眼睑固定提起上睑,从而达到矫正上睑下垂的目的。此前,有学者报道使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双侧上睑下垂[1],但目前尚没有单侧重度上睑下垂治疗的多病例报道分析,且单侧上睑下垂矫正达到与健侧对称美观的难度较双侧更大。2008年5月至2013年7月,本课题组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单侧重度上睑下垂2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3例拟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单侧重度上睑下垂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左侧12例、右侧11例; 先天性上睑下垂16例,后天性上睑下垂7例;年龄5~38岁,平均(21.6±3.7)岁。本研究通过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适应证
术前检测、记录上睑缘位置,同时检查提上睑肌肌力、额肌肌力、眼外肌功能、眼位、视力、屈光度。排除额肌肌力≤8 mm、上直肌无功能、重症肌无力、Horner综合征、下颌-瞬目综合征以及严重复视的患者。排除以上疾病并且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其下垂量≥4 mm者,为重度上睑下垂,以上资料选取皆为重度下垂患者。 1.3 手术操作 1.3.1 术区皮肤标记
按重睑成型术原则标记上睑皮肤切口线,单睑者征求患者同意,双侧眼同时行重睑手术,以达到双侧对称的目的。一般于上睑缘上方6~8 mm处,用眼科镊轻轻将上睑皮肤上推,出现自然的重睑皱襞线,观察重睑线流畅、双侧基本对称后用美蓝标记重睑线。若健侧为自然重睑,则患侧对照健侧重睑宽度标记重睑线。眉下缘处眉中1/3横行作15~20 mm长的标记(图 1A)。 1.3.2 麻醉及暴露睑板
青少年和成年人用局部麻醉,用含1/10万盐酸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与等量0.7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作眼睑术区皮下注射,局部轻压,保持约10 min待麻药充分起到止痛和血管收缩的作用。小儿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按标记线切开皮肤,向下分离达眼轮匝肌,眼科剪去除睑板前方宽度约2 mm的眼轮匝肌,充分暴露睑板。 1.3.3 制作额肌瓣及隧道形成
切开眉下切口,用眼科剪于皮下组织和额肌之间向上分离约3 cm,切口内横行切开额肌达骨膜表面,在额肌与骨膜间向上分离约3 cm,形成1个蒂部在上方宽约2 cm的额肌瓣(图 1B)。牵起重睑切口上创缘和眶隔,用眼科剪自眶隔后间隙刺破眶隔进入眉下切口,扩大眶隔切口形成1个宽约2 cm的隧道,使额肌瓣能顺利通过隧道至重睑切口。
额肌瓣通过隧道后用4-0丝线按内、中、外3点固定于睑板。嘱患者睁眼,观察平视时上睑缘的位置,调整上睑缘高度,以对侧正常上睑缘位置过度矫正1~2 mm为宜。全身麻醉的小儿则根据经验调整上睑缘高度。缝合睑板浅筋膜与皮下组织形成重睑,局麻患者嘱睁闭眼反复对比至对称,间断缝合重睑切口及眉下切口。术毕结膜涂以金霉素眼膏,术侧单眼及额部加压包扎。 1.4 术后处理
术后在术侧单眼及额部加压包扎,以防止出血和血肿。24 h后打开包扎敷料,观察术后肿胀与角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眼药水清洗并涂抹金霉素眼膏后再次将额部和单眼加压包扎,48 h换药并去除加压包扎。若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可能造成角膜干燥和暴露性角膜炎,勿让患者用力闭眼,应该白天以滴眼液持续滴眼,夜间涂以金霉素眼膏。术后7 d拆线,第2天即可进行额肌锻炼。 1.5 疗效判定标准
(1)满意:术后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2 mm,单眼手术后睑裂高度与健侧等大,双侧重睑自然美观,闭睑不全<2 mm;(2)良好:上睑下垂比正常欠矫1~2 mm;(3)失败:矫正不足≥ 3 mm 或过度矫正>2 mm,甚至发生暴露性角膜炎[2]。 2 结 果
所有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7 d拆线时均有轻微的肿胀,无眼睑闭合不全的病例,23例均随访6 个月以上(6~18个月),远期外观形态良好,无臃肿,重睑高度、形态自然对称,眼睑弧度正常,无睑内翻、睑外翻、睑缘成角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眼睑运动自如,运动幅度良好,均未见上睑下垂复发。所有眼睑外形改善明显,符合美学标准,均未出现明显瘢痕增生,且视物眨眼都较术前明显轻松,额部皱纹、眉毛上抬、颈部后仰的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23例患者术后满意19例(82.61%),良好4例(17.39%),失败0例。典型病例见图 1。 3 讨 论
额肌瓣较提上睑肌肌力大,弹性好,术中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睑板的弧度,术后美观且效果持久,特别适合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3]。额肌肌力测定需令患者先向下看,再睁眼向上看,测量眉上缘移动的距离即为额肌的肌力,正常为10~15 mm,患者额肌肌力大于8 mm者方可选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4]。由于提上睑肌发育不成熟,年龄过小的患者往往远期手术效果不佳,故推荐选择额肌瓣悬吊术[5]。由于患儿的额肌同样发育不全,较薄,术中易受损,引起纤维化而影响效果,一般主张3岁以后至学龄前完成手术。但对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只要全身状况良好,1岁以上即可手术,这样可以及早纠正患儿的不良习惯与姿势,防止弱视的发生[6]。
手术中有一些体会和需要注意的地方:(1)局麻药使用含1/10万盐酸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与等量0.7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肾上腺素能减少术中出血,使术野清晰;布比卡因的麻醉时间更长,约6~8 h,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但局麻药也可能导致术中额肌麻痹或肌力减退,影响术中判断。因此在保证麻醉及止血效果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局麻药用量。(2)额肌瓣的游离范围应向上分离约3 cm,这样额肌瓣可以有适当的移动度,术中在额肌深、浅面锐性剥离时剥离范围必须充分,但内侧不能超过眶上孔,避免损伤眶上神经血管束;外侧向上剪开时须注意保护面神经额肌支不受损害。因为面神经额肌支由外侧以5、6个分支进入额肌,因此在额肌瓣制备过程中,外侧纵向向上剪开时,外侧上端不能超过眉上缘上方5.0 mm,否则一旦切断多条外侧神经分支,会使额肌收缩功能减退[7]。(3)额肌瓣内、中、外3点固定于睑板,可以使上提力量均匀分散,也可以使睑板弧度达到理想效果,从而使上睑外观流畅,活动时生动自如,并且可以有效减少睑缘外翻、内翻倒睫和睑球分离的发生率[8]。(4)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制备的隧道要避免过窄,否则会造成额肌瓣血运欠佳;避免了皮下隧道的上睑臃肿或影响重睑形成的可能性[9]。(5)额部血运较为丰富,在剥离时候易出血,要一边剥离一边压迫已剥离区域,减少出血,额肌皮瓣与睑板前筋膜缝合时尽量多缝几针,减少术后复发几率,且要多点缝合,避免单纯缝合处的睑板受力。(6)术毕术侧单眼及额部加压包扎可减轻淤血和肿胀,加快恢复。嘱患者勿用力闭眼,应该白天以滴眼液持续滴眼,夜间涂以金霉素眼膏,预防角膜干燥和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10]。(7)利用额肌手术提起上睑程度应作轻度过矫,故一般术中应将上睑缘矫正到角膜上缘上方1~1.5 mm的过矫位置,待术后水肿消退后即可达到自然美观的状态[11]。若术中上睑缘位置和健侧完全对称,一段时间后额肌经过牵拉松弛变长,造成矫正不足。轻度的上眼睑闭合不全可等待3~6个月自动恢复,之前应该告知患者做好沟通,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预期,术后恢复时间长,医者应耐心给患者解释,建立其信心。若发生重度眼睑闭合不全,必须再次手术降低上睑位置。
综上所述,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单侧重度上睑下垂较为理想、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4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
[1] | 黎 容,黎作为,冯小志.单切口额肌瓣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学,2010,10:48-49. |
[2] | Alniemi S T, Pang N K, Woog J J, Bradley E A. Comparison of automated and manual perimetry in patients with blepharoptosis[J]. 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 2013, 29:361-363. |
[3] | Shields M, Putterman A. Blepharoptosis correction[J]. 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3,11:261-266. |
[4] | Park D H, Park S U, Ji S Y, Baik B S. Combined epicanthoplasty and blepharoptosis correction in Asian patients[J]. Plast Reconstr Surg, 2013,132:510-519. |
[5] | Soejima K, Sakurai H, Nozaki M, Fujiwara O, Masuda M, Yamada H,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blepharoptosis caused by 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J]. Ann Plast Surg, 2006,56:439-442. |
[6] | 张 莉,王 莉,李雯霖,张越骊,钟 晖,米雪松.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的适宜的年龄探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122-123. |
[7] | Hwang K. Surgical anatomy of the upper eyelid relating to upper blepharoplasty or blepharoptosis surgery[J].Anat Cell Biol, 2013,46:93-100. |
[8] | 高峰丽,吴洪梅,夏仁春,王 燕.叉形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中度及重度上睑下垂[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9,31:304-305. |
[9] | 李桂芹,谢保田.重症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悬吊术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616-1617. |
[10] | 毛娅妮,贾洪娟,项道满.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61-1063. |
[11] | 张连波,高庆国,姜兴超,张 广.额肌瓣悬吊修复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体会[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3,29:299-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