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健康管理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环节[1,2]。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形势严峻,在社区开展系统的、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成为应对的重要手段[3]。家庭健康管理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为家庭成员提供全程、连续的健康管理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发展[4,5,6,7]。重庆市某区2012年5月在试点基础上面向全区推广,探索实施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开展该工作以来,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利用率有所提高,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健康管理在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研究和实践[8],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也有所增加,但多为理论框架的探讨[4,5,6,7]。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从卫生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深入剖析家庭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为该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性抽样及“信息饱和”原则,选择重庆市某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管理者5名及参与该工作的医务人员16名进行个人深入访谈。
1.2 资料收集与分析
2013年3月至7月,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半结构式访谈,并从有关部门收集二手资料。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的前提下选取合适的时间和环境对其进行30~60 min的深入访谈。内容涉及家庭健康管理工作现状、困难及建议。根据访谈录音和笔记及时转录。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形式及医务人员工作记录等资料。运用定性分析软件MAXqda 11管理资料,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分析,主题框架包括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形式与对象,居民配合情况,团队服务能力与态度以及服务条件等。
1.3 质量控制与伦理考虑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研究目的制定访谈提纲,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以修改并确定访谈提纲,对调查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调查期间及时整理资料、总结经验,课题负责人对调查过程进行督导和技术指导。在伦理方面,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不涉及个人隐私,不记录被访谈者的真实姓名,所获数据仅为研究使用。
2 结 果 2.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受访者共21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5名,参与家庭健康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16名。详情见表 1。
2.2 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现状 2.2.1 服务内容
根据该区开展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该区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家庭健康需求调查与分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健康体检、健康风险分析、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动态跟踪管理等九部分内容。
2.2.2 服务形式由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各一名以及社区志愿者组成团队,为辖区内自愿签订协议的家庭及其成员提供服务。
2.2.3 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疾患者群三类。
2.3 家庭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3.1 居民配合度低,签约阻力较大几乎所有受访者表示居民对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配合度较低,签约工作较难开展。分析原因,绝大多数管理者和医务人员都谈到当前很多居民的健康意识淡薄,缺乏疾病预防意识,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平时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健康,认为“预防保健、健康指导没有什么用处”,因而对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不感兴趣(引文A-M3,D-M1)。此外,宣传不足致使居民对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知晓率低,不知道签约后可获得哪些益处或害怕签约后被束缚,也是阻碍签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采访中16名医务人员都谈到,该区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主要依靠团队成员与居民签约时现场宣传或医务人员下社区组织活动时附带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一方面是因为“社区医务人员自我宣传公信力不够,居民害怕上当受骗”;另一方面是宣传覆盖面较窄,“医务人员下社区时间与居民上班时间冲突,能接受到宣传的对象多为老年人”,人群相对局限(引文P-F14,N-F11,P-M4)。
2.3.2 团队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一方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且培训不足。通过收集二手资料我们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区参与家庭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占很大比例,为77.2%,中级占17.9%,高级仅为2.4%。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5.5%,大专占37.8%,中专及其他学历占26.7%。在受访的16名医务人员中,8名医务人员社区工作年限为3年或不足3年,其中有3名仅为1年。多数医务人员告诉我们,目前该区家庭健康管理团队中的医生以临床专业为主,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有限,加之医生平常忙于诊疗工作,家庭健康管理工作主要由团队中的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承担。而有相当一部分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感到自身的基本临床专业知识和中医理论知识比较欠缺,对于居民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不能解答(引文P-F7),在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上也只能提供常识性的建议而不能进行更专业的指导(引文P-F6)。这样就使得团队服务能力难以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当被问及培训状况时,所有受访者表示目前对家庭健康管理团队成员的培训多为对该服务的内容、流程及家系图绘制的培训,而对临床专业知识、中医理论及医患沟通技巧等培训得较少(引文P-F7)。一位全科医生还告诉我们,单位邀请的培训专家多是从事临床工作的,本身社区工作经验不足,培训的内容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引文D-M1)。
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该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而工作量又大。受访的16名医务人员表示他们都是“兼职”做家庭健康管理工作的,本身还有各自的日常工作。如医生要坐门诊,公共卫生医师和护士要负责各自管辖区内的老年人体检、慢性病随访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则是在其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受访者中,除2名表示能在上班时间抽空完成家庭健康管理相关工作以外,其余14名均表示只能利用中午、晚上或周末休息时间完成签约、档案整理和上门随访等(引文D-M1,P-F7,P-M4)。由于占用了太多私人时间,大多数医务人员表示不愿意再从事家庭健康管理工作。当被问及对签约家庭是否达到了规范化管理要求时,几乎所有受访者表示,该区家庭健康服务刚刚起步,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而签约指标量较高,因而对已签约家庭很难达到规范化管理要求,重“量”轻“质”的现象较为普遍(引文P-F3)。 被调查的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是以任务形式将家庭健康管理工作分配给某些医生和护士。个别中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且团队内部分工不明确,再加上管理工作没有统一指导文件和规范,很多医务人员都认为他们得到的报酬相对于其增加的工作量而言严重不成比例,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引文D-F2,P-M4)。此外,资料档案完善工作烦琐重复,与所学知识联系不紧密,很多医务人员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引文P-F14)。再加上受仪器设备限制,不能为居民提供更细致的服务,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医务人员表示工作没有成就感。
2.3.3 内外服务环境有待改善主要是优惠政策少,转诊合作缺乏政策支持。访谈中6名医务人员认为该区的家庭健康管理为居民提供的实际优惠项目太少是导致居民不配合的又一原因。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该区仅为几个特殊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低保人群、育龄妇女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免费体检,一些不符合条件而对社区体检有需求的人群(如:外来务工的年轻人),因享受不到服务,签约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在医疗方面,仅仅减免1块钱挂号费的优惠对大多数居民缺乏吸引力,他们更希望能在医药费、诊疗费方面有所优惠(引文P-M4,P-F6)。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该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以各自名义与大医院或大医院的某个科室间建立合作关系,政府并没有出面为其指定对口医院。由于缺乏政策保护,转诊通道与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容易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如有医生告诉我们:“我们和大医院有远程心电图的合作,患者在这里检查的心电图的数据会通过互联网传给大医院,由大医院出具检测报告。因为现在社区做心电监护的量不大,带给大医院的经济效益也不高,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就不高。最开始投放在我们这里的4台设备现在已经回收得就剩1台了。毕竟不是直接从卫生局或者政策方面对他们进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肯定都会有利益的问题。” (引文D-M1)
另外,仪器药品欠缺,信息系统也待完善。几乎所有受访管理者和医务人员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仪器设备陈旧、落后,很多是从大医院淘汰下来的,并且缺乏部分常规的检查设备,如:糖化血红蛋白仪、电解质检测仪等。也有个别医生抱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购买仪器时,申报手续烦琐,审批时间过长(引文D-M1)。居民的基本检查需求得不到满足,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和利用率也大大下降。此外,由于缺乏便于携带的轻便仪器,医务人员上门随访时能做的检查项目往往很少。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提到,实施基本药品目录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种类不能满足居民基本需求(引文D-M1,P-M4)。
该区卫生局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公共卫生和全科医生信息管理系统,采访中我们发现,目前这两个系统是分开的,造成了患者门诊及公共卫生的双重随访,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引文P-F14)。
3 讨 论
有效的家庭健康管理,可以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转变,使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使用适宜的健康管理技术,主动实施健康管理,对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9]。本次研究发现,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不了解是阻碍居民签约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是推进该工作的重要措施。应由政府领导,多部门参与进行联合宣传。具体可以由社管中心负责家庭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首先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如街道、居委会、民政局等的人员就相关内容进行直接、全面、准确的培训,然后再请这些部门协助联合宣传。在形式上,选择容易受到居民关注的方式,如在电视、公交车、轻轨上插播视频广告,在小区宣传栏中张贴海报,向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印发宣传材料等;在内容上,全面准确地介绍家庭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和形式,使居民对自身能享受到的免费服务项目和优惠政策有深刻认识,消除其“担心签约后被束缚”的戒备心理,整体改变和提高全社会对该服务的认识[10]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和功能定位的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知晓率,引导居民主动接受服务。
就该区家庭健康管理团队而言,本研究建议:一方面,聘请三甲医院在职专家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以吸引居民到社区就医,改变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有的不良印象,从而提高其利用率。同时邀请既具有扎实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的专家定期对全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疾病调理和康复的培训,同时加强对护士及公共卫生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团队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完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方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参与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医务人员的奖励力度,采用竞聘方式、遵循自愿原则组建服务团队,同时加强团队内部管理,合理分工,责任到人,以调动和提高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发动小区楼长等群众中较有影响力的居民作为志愿者,协助团队采集居民基本信息,了解家庭一般情况,同时向居民宣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相关内容,充分发挥医生与居民间的纽带作用,这样既提高了居民对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知晓率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又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专业相关事宜,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成就感。
在营造良好的内、外服务环境方面,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适度增加家庭健康管理的优惠服务项目、扩大优惠项目受益人群,如适当减免签约家庭成员就诊医疗费,对60岁以下居民开设部分重要项目的免费体检等。(2)由政府出面,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对口支援的三甲医院,建立有效和稳定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3)通过调查了解居民对常用药、常用医疗检查的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适当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目录及医疗检查仪器和设备,以满足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开展基于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服务,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大量涌现,但主要是从理论角度对当地家庭医生服务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介绍[4,5,6,7]。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在方法学上,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影响工作开展的各方面因素。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可以了解事物发生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具有足够的深度[11],此外,定性研究的结果也可为后续定量研究提供线索。(2)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及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工作现状,对当前政策、工作的看法、态度以及工作中的困难及建议,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3)切实反映本区开展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实际情况,为推进该区工作及与本区具有相似政策和条件背景的其他地区开展该服务提供参考。
4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
附录[1] | McCarver P. Success of a diabetes health management program in employer-based health care centers[J]. AAOHN J, 2011, 59: 513-518. |
[2] | Chao J, Wang Y, Xu H, Yu Q, Jiang L, Tian L, et al. The effect of community-based health management on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rom China[J]. BMC Health Serv Res, 2012, 12: 449-457. |
[3] | 王 力, 王丽辉.健康、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师及中国健康管理的发展前景[J].中国疗养医学, 2011, 20: 1065-1067. |
[4] | 徐敏薇, 孟 华, 蔡 滨, 马伟玲, 黄 辉, 王俊华.社区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卫生软科学, 2013, 27: 142-143. |
[5] | 鲍 勇, 杜学礼, 张 安, 梁 颖, 徐 婷.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 997-998. |
[6] | 倪建华, 李云鹏, 张 颖, 王志坚.基于家庭医生制的健康管理模式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477-478. |
[7] | 舒 群, 黄 静, 何 坪, 吴建华.重庆市渝中区家庭健康管理服务运行状况及对策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2394-2395. |
[8] | 陈 霄.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卫生软科学, 2010, 24:229-231. |
[9] | 郑俊峰, 陈洪波, 朱晓萍, 曹丽芳.社区居民家庭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 2011, 20:638-640. |
[10] | 吴 军, 徐 蕾, 陆 旻, 胡艳红, 沈 安, 沈 娟.程家桥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809-1811, 1814. |
[11] | 李 鲁.社会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