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 重庆 400016;
3. The Kirby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New South Wales, NSW 2010, Australia;
4. Central Clinical School, Faculty of Medicine,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onash University, Melbourne, Victoria, Vic 3053, Australia;
5. Melbourne Sexual Health Centre, Alfred Hospital, Melbourne, Victoria, Vic 3053, Australia
2. School of Pediatric Medicine,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3. The Kirby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New South Wales, NSW 2010, Australia;
4. Central Clinical School, Faculty of Medicine,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onash University, Melbourne, Victoria, Vic 3053, Australia;
5. Melbourne Sexual Health Centre, Alfred Hospital, Melbourne, Victoria, Vic 3053, Australia
母婴传播是儿童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没有进行干预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是25%~40%[1, 2],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将其降至5%以下[3, 4]。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PMTCT)的综合干预中,及时规范地使用母婴传播阻断药物能发挥关键作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PMTCT工作,于2003年在5省8个县启动了PMTCT试点工作,2007年在全国铺开,之后又不断增大投入,并发布相关政策[5]。母婴阻断药物应用率和母婴传播率是反映母婴传播阻断工作效果的主要指标,了解这两项指标对于了解我国PMTCT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对这两项指标的报道多为部分省市个别年份的监测数据,尚缺乏能全面动态反映其水平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近年来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阻断药物应用率等情况,从而为促进PMTCT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 1.1.1 数据库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13年5月。并采用Google Scholar等搜索引擎查找相关文献,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1.1.2 检索策略检索词包括艾滋病相关和母婴传播相关两大类。艾滋病相关的检索词包括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等;母婴传播相关的检索词包括母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母婴感染、孕产妇、MTCT、maternal-neonatal、vertical transmission、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maternal-fetal等。每类检索词内部用逻辑符“或(OR)”连接,两类检索词间用“并(AND)”连接,检索入口以主题词、摘要、题名及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英文数据库时用“China”或“Chinese”进行限定。
1.2 文献筛选正式筛选前进行预筛选,以统一、规范文献筛选标准。筛选时由2名研究者先对所获文献的题目和摘要进行独立筛选,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可能纳入的文献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献。最后2名研究者交叉核对纳入文献的结果并复核,有分歧的通过与指导老师讨论决定。被纳入文献需同时符合以下标准:(1)研究对象是中国孕产妇和婴幼儿;(2)指标包含艾滋病母婴传播率、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阻断药物应用率、婴儿母婴传播阻断药物应用率中任何一项;(3)报道了研究时间和地点;(4)语言为中文或英文(中英文同时发表者采用英文)。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被排除:(1)重复发表的研究;(2)文献类型为综述、评论、信件、专家意见、系统评价;(3)研究地点不是中国大陆地区;(4)HIV感染孕产妇数、HIV感染孕产妇分娩的婴儿数均小于30。
1.3 资料提取由2名研究者独立使用Excel提取信息并交叉核对,有分歧时通过讨论决定。提取内容为:文献题目、作者、发表时间、研究时间、样本量和发生事件数等。
1.4 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评价者分别按以下要点进行评价:(1)对研究对象的来源描述是否清楚;(2)数据是否可靠;(3)数据是否准确;(4)统计方法是否严谨。满足一条计1分,最高得4分。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 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当检验水准P>0.1且I2<50 %时表明各研究效应量同质,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0 software 进行meta分析,分别计算各年份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率、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药物应用率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2 结 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及一般情况初检获得文献2 356篇,排除重复研究1 436篇,阅读摘要后排除730篇,全文阅读后排除139篇,最后纳入51篇(图 1),这些文献报道了2004—2010年相关指标的情况。纳入的研究仅有1个为全国性监测数据[6];研究地点集中在河南、云南、广东、广西,其中监测多省市的有10篇[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报道广东、广西、河南、云南的分别有4[17, 18, 19, 20]、11[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14[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9篇[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其他地区的2篇[56, 57]。经文献质量评价,得1分的13篇,2分的15篇,3分的14篇,4分的9篇。将样本量、监测地点、监测年份作为主要异质性来源进行meta回归分析,显示有一定的异质性(表 1)。
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均为监测数据,对单个率进行meta分析时异质性较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图 2、3、4分别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孕产妇及其婴儿母婴阻断药物应用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图 5为3个指标的时间趋势图。结果表明,我国2004—2010年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呈下降趋势,2004年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12.90%(95% CI: 7.48%~21.36%),2010年最低,为2.29%(95% CI: 1.36%~3.38%)。2004—2010年孕产妇的母婴阻断药物应用率呈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70.39%(95% CI: 24.42%~94.59%)升至2010年的86.16%(95% CI: 53.20%~97.15%),但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90%)。2005—2010年婴儿的母婴阻断药物应用率较孕产妇高,2005年为80.72%(95% CI: 72.89%~86.70%),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92.39%(95% CI: 84.97%~96.31%)和90.34%(95%CI: 85.50%~93.68%),后两年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90%)。
本研究结果提示,近年来我国PMTCT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是反映PMTCT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数据显示,2004、2005年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分别约为13%和16%,然而2006年至2010年,该指标降至2%~6%。这可能与我国自2003年起大力推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有关。2003年,我国开始对艾滋病采取“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全国PMTCT工作提出具体实施要求,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PMTCT服务模式。
2007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覆盖了全国31个省。2009年以来,将PMTCT纳入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为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筛查、咨询指导和相应的干预服务[5]。联合国设定一个目标,到2015年要将儿童艾滋病新发病例减少90%且艾滋病相关孕产妇死亡率降低50%,强调加强国家层面的关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58]。因此,我国政府对PMTCT工作重视和投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马来西亚艾滋病母婴阻断策略主要包括艾滋病早期检测及干预,综合产前保健和安全、有效、可行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59]。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婴儿合理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60]。我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提出,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阻断药物应用率应达到90%。本研究结果显示2004至2010年,HIV阳性孕产妇的艾滋病阻断药物应用率处于70%~87%,与目标相比有一定差距。这可能与HIV早期筛检不充分有关。我国HIV感染孕产妇大多经济状况不佳或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HIV孕早期的检查不完善,发现感染的孕周较晚,有些母亲甚至在分娩时才进行HIV检测,结果出来时分娩已经结束[61]。有文献指出,撒哈拉以南欠发达地区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也存在巨大障碍,这与医疗系统长期存在的专业人员缺乏和卫生服务可及性不足有关,也与患者缺乏伴侣支持、内心恐惧、感觉耻辱等个体因素有关[62]。此外,本研究发现,我国HIV感染孕产妇所产婴儿阻断药物应用率2005—2010年在80%~93%波动,尤其是2009、2010年都达到国家要求,稳定在9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随着我国PMTCT工作的加强,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指标也得到逐步改善。
尽管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国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孕产妇可能由于种种情况,未获得产前检查,未接受过HIV检测,未应用母婴阻断药物,而这部分HIV感染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有着很高的HIV感染风险。因此,对该部分人群进行估算,对于把握整个PMTCT工作成效也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本研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我国从2003年开始加大对PMTCT工作的重视,但文献缺乏2003年及之前年份的数据,因而未能进行开展PMTCT工作前后的指标比较。其次,纳入的文献中,仅有一个是全国性的数据,而其他的文献仅涵盖全国的部分省市,因此数据难以代表全国水平。
4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
[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Use of antiretroviral drugs for treating pregnant women and preventing HIV infection in infants (Programmatic update)[R].Geneva,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2.http://www.who.int/hiv/pub/pmtct_update.pdf |
[2] | UNAIDS.Global plan towards the elimination of new HIV infections among children by 2015 and keeping their mothers alive,2011-2015[R].Geneva,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1. |
[3] | Ruton H,Mugwaneza P,Shema N,Lyambabaje A,de Dieu Bizimana J,Tsague L,et al.HIV-free survival among nine-to 24-month-old children born to HIV-positive mothers in the Rwandan national PMTCT programme:a community-based household survey[J].J Int AIDS Soc,2012,15:4. |
[4] | Marazzi M C,Nielsen-Saines K,Buonomo E,Scarcella P,Germano P,Majid N A,et al.Increased inf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type one free survival at one year of age in sub-saharan Africa with maternal use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during breast-feeding[J].Pediatr Infect Dis J,2009,28:483-487.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进展[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
[6] | 方利文,王临虹,王潇滟,王 芳,王爱怜,乔亚萍,等.2005—2009 年我国预防 HIV母婴传播干预服务状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003-1006. |
[7] | 王临虹,方利文,王 前,王潇滟,王 芳,王爱玲,等.我国部分地区预防 HIV 母婴传播不同用药方案效果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007. |
[8] | 邱 琇,王临虹,方利文,乔亚萍 孙江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措施的费用效果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996-999. |
[9] | 王临虹,方利文,王 前,蒋 岩,龚双燕,张 麒,等.我国不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352-355. |
[10] | 王 芳,方利文,王临虹,王 前,王潇滟,乔亚萍.妊娠前后获知HIV感染对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利用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018-1022. |
[11] | 张 娜,张元珍,桂希恩,吴雪春,邓莉平.中国部分地区 HIV 阳性孕产妇的调查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897-900. |
[12] | 龚双燕,王临虹,方利文,莫 云,孙定勇,李 燕,等.HIV感染孕妇妊娠结局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87-2390. |
[13] | 龚双燕,方利文,王临虹,张 伟,李 燕,孙定勇,等.感染 HIV 的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314-316. |
[14] | 王 前,王临虹,方利文,王潇滟,张 璐,张志慧,等.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状况及变化趋势[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368-370. |
[15] | 王临虹,方利文,王 前,蒋 岩,莫 云,孙定勇,等.我国部分地区2005-2007年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变化趋势[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984-987. |
[16] | 王临虹,方利文,王 前,蒋 岩,龚双燕,张 麒,等.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传播时期及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435-438. |
[17] | 方 良,黄慈林,刘 莹,李丽廉,石向辉.2000—2006 年深圳市HIV感染孕产妇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2299-2300. |
[18] | 黄 起,禤庆山,金宇林,梁一凡.妊娠合并 HIV 孕妇围产期临床干预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1-14. |
[19] | 王英翔,冯持真,彭晓珊.江门地区2007-2010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现况及效果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877-878. |
[20] | 朱凤仪,查 娟.台山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流行病学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15:307-309. |
[21] | 窦艳云,卢瑞朝.综合干预对 HIV/AIDS 孕妇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559-560. |
[22] | 蒙秀宁.47 例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母婴阻断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2008,16:1157-1158. |
[23] | 潘莲花,张 春.HIV母婴传播阻断55例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33-34. |
[24] | 庞 俊.联合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分析[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8:38-39. |
[25] | 庞 俊.传染病医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模式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432-434. |
[26] | 庞 俊,黄绍标,刘冬梅,韦淑珍,黄金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预防HIV母婴传播效果的综合评价[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746-749. |
[27] | 廖凤兰.妊娠合并 HIV/AIDS 53 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499-1501. |
[28] | 黄暖英,梁燕芬.不同用药方法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 73 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635-637. |
[29] | 蒙春莲.HIV 感染孕产妇 HAART 治疗对母婴传播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1,33:1432-1434. |
[30] | 桂秀芝,邱慧,覃 婷.HIV 感染孕妇母婴阻断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683-4686. |
[31] | Yu L,Li W Y,Chen R Y,Tang Z R,Pang J,Gui X Z,et al.Pregnancy outcomes and risk factors for low birth weight and preterm delivery among HIV-infected pregnant women in Guangxi,China[J].Chin Med J (Engl),2012,125:403-409. |
[32] | 彭元娥,朱 谦,胡建平,孙定勇,王 奇,王昌举,等.河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运转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4-3655. |
[33] | 孙定勇,王 奇,杨文杰,聂玉刚,李 宁,朱 谦,等.河南省孕产妇人群中 HIV/AIDS 流行情况及母婴传播预防与控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351-353. |
[34] | 施建春,卢千超,丁 琳,赵 涛.南阳市 2003 年- 2006 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现况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18:432-433. |
[35] | 程卫民,訾雪梅,张 林,冷 冰,张海燕,李 岩,等.实施大面积孕产妇 HIV 抗体检测及预防HIV母婴传播服务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252-1253. |
[36] | 商玉林.HIV阳性孕产妇对婴儿传播药物阻断后158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61-62. |
[37] | 陈昭云,王 羽,孙定勇,王 奇,王万民,彭元娥.河南省实施HI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417-1418. |
[38] | 孙国清.河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效果评价[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5-16. |
[39] | 李明虎,卢千超.南阳市2003-2007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现况及效果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348-1349. |
[40] | 王昌举,王万民.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及效果调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35-36. |
[41] | 范二军,崔国升,孙 凯,王 静,王坤现.尉氏县阻断HIV母婴传播效果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21:442-443. |
[42] | 陈昭云,朱 谦.河南省 2005—2007 年孕产妇 HIV 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401-402. |
[43] | 韩佰勇.艾滋病孕产妇分娩方式对婴儿传播的临床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21:90-91. |
[44] | 王复昆,聂 勇,刘 建,侯振华,焦秀珍,李召文.驻马店市 2001—2009 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工作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988-991. |
[45] | 王水旺,支玉红.农村艾滋病高发地区预防母婴传播对策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70-71. |
[46] | 蒋成芹,周曾全,劳云飞,李祖安,梅润波.云南省芒市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成果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2:142-144. |
[47] | Zhou Z,Meyers K,Li X,Chen Q,Qian H,Lao Y,et al.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1 using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rural Yunnan,China[J].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10,53 Suppl 1:S15-S22. |
[48] | 张承芬.滇西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产妇母婴阻断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1,13:61-62. |
[49] | 高丽萍,李志忠,李学忠,董有芹,戎正蕊,王迎春,等.临翔区 50 例接受 HIV 母婴阻断治疗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06,5:39-40. |
[50] | 毛雪梅,王 清,杨红俊.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的综合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716-4718. |
[51] | 马 强.云南省保山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效果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2,26:230-231. |
[52] | 高丽萍,杨一青,李志忠,董有芹,李秀瑞,王迎春,等.90 例 HIV 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追踪随访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645-646. |
[53] | 高丽萍,李志忠,李学忠,戎正蕊,罗开敏.奈韦拉平阻断艾滋病病毒孕产妇母婴传播[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17:343-345. |
[54] | 彭瑞宇,王娟丽.2007—2009昆明市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0,2:5-8. |
[55] | 王临虹,方利文,王 前,蒋 岩,莫 云,孙定勇,等.我国部分地区 2005—2007 年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变化趋势[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984-987. |
[56] | 代国红,杨 勤,马 玲,李向东,王 丹.湖北省孕产妇人群中 HIV/AIDS 流行情况及母婴传播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370-4372. |
[57] | 汪永忠,李 燕,蒋成芹,郑 敏,章 永,熊玉华,等.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影响因素现况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277-281. |
[58] | O'Reilly K R,Kennedy C E,Fonner V A,Sweat M D.Family planning counseling for women living with HIV: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of effectiveness on contraceptive uptake and pregnancy incidence,1990 to 2011[J].BMC Public Health,2013,13:935. |
[59] | Azwa I,Khong S Y.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 pregnancy:a review of th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in Malaysia[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12,41:587-594. |
[60] |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Pediatric AIDS.HIV testing and prophylaxis to prevent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Pediatrics,2008,122:1127-1134. |
[61] | 王爱玲,乔亚萍,苏穗青,王临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65-1766. |
[62] | Gourlay A,Birdthistle I,Mburu G,Iorpenda K,Wringe A.Barriers and facilitating factors to the uptake of antiretroviral drugs for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 in sub-Saharan Africa:a systematic review[J].J Int AIDS Soc,2013,16:18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