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军医大学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系流行病学教研室, 上海市医学生物防护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3
2.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Facul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Biodefense, Shanghai 200433, China
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9%,居第3位;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8%,居第4位。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的85%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非洲、南亚、南美和加勒比地区发病率超过20/105[1]。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慢性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全球70%以上的宫颈癌存在高危HPV-16和HPV-18型感染[1]。宫颈癌早期筛查项目,包括醋酸或卢戈碘染色肉眼观察以及针对高危HPV-16、HPV-18或HPV-58的检测,对宫颈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价值[2,3,4]。2009年我国大陆地区肿瘤登记结果显示,72个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粗发病率为12.96/105,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为7.42/105;宫颈癌粗死亡率3.28/105,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64/105 [5]。目前尚没有不同年份宫颈癌发病和死亡资料,也没有当前的治疗对5年生存率影响的报道。为此,我们应用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记录的准确资料对宫颈癌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宫颈癌发病及死亡资料均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以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为研究对象,对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肿瘤登记报告的新发宫颈癌和因宫颈癌死亡资料进行研究。人口数据由上海市分安局杨浦分局提供。全部宫颈癌病例的病理学诊断(microscopically verified,MV)比例为92.20%,研究资料的可信程度较高。
1.2 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肿瘤分类ICD-O-2 编码,对发病资料进行编码及分类统计。通过自制的结构调查表分别摘取宫颈癌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诊断日期、诊断依据、手术治疗情况和死亡原因等。以宫颈癌患者确诊日期作为观察起点,以因宫颈癌死亡的日期作为观察终点,对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间所有宫颈癌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生存时间的计算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在该时间段内宫颈癌患者因其他原因死亡者或存活者的均视为截尾数据。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计算以年为单位。
1.3 资料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资料分析时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以杨浦区常住女性人群为基础,各年平均人口数的确定为相邻两年年末女性人口数的平均值。 按不同时间和年龄组分别计算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标化采用中国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女性人群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率值间的检验采用泊松近似法;生存分析是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的计算,两组间生存时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上述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同时,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3.5.1统计软件进行率值的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的计算和率的趋势检验,纳入的变量包括发病(死亡)率、率的标准误以及时间(年)等[6]。检验水准(α)为0.05。
2 结 果 2.1 发病概况2002-2012年间杨浦区共报告女性宫颈癌新发病例628例,占同期全区女性恶性肿瘤的2.53% (628/24 800)。平均发病年龄为(49.05±13.91)岁。宫颈癌年均粗发病率为10.80/105,标化发病率9.56/105(表 1)。
002-2012年间宫颈癌粗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粗发病率:APC=11.10,Z=4.77,P<0.01),但是标化发病率没有明显变化(APC=1.05,Z=1.00,P>0.05,表 1)。
2.3 各年龄组发病情况在25岁以上人群中,宫颈癌粗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30~49岁人群中达到高峰。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宫颈癌粗发病率未见明显变化(APC=-1.35,Z=-1.35,P>0.05,表 2)。
2002-2012年杨浦区居民因宫颈癌死亡256例,占同期全区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1.57% (256/16 356)。平均死亡年龄为(72.18±17.03)岁。在此期间女性宫颈癌年均粗死亡率为4.40/105,女性宫颈癌标化死亡率为2.02/105(表 1)。在2002-2012年间宫颈癌粗死亡率(APC=3.17,Z=1.87,P>0.05)和标化死亡率(APC=4.31,Z=2.25,P>0.05)未见明显变化 (表 1)。45岁后女性宫颈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8.26,Z=8.63,P<0.01,表 2)。
2.5 生存分析
用于生存分析的628例女性宫颈癌患者中共观察到因宫颈癌死亡125例,尚存活486例,死于其他原因17例。手术治疗385例,非手术治疗243例。宫颈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36年,其中手术组为9.22年,非手术组为7.06年。两组生存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9,P<0.001)。生存率分析表明,宫颈癌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91.19%、83.98%、79.13%、77.79%和75.45%(表 3)。根据宫颈癌患者是否接受过手术切除治疗进行分层,发现手术切除组的1~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84.69%,而非手术组为6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 3)。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在2002-2012年期间上海市杨浦区宫颈癌年均粗发病率为10.80/105,标化发病率9.56/105。上海市杨浦区宫颈癌的发病率与国内其他研究相当,处于全球中等偏低水平 [1, 5, 7]。宫颈癌粗发病率2002-2012年期间呈显著上升趋势,但是经2000年全国女性人口标化后,发病率并没有显著增加,因此发病率增加可能与人口老龄化有关。宫颈癌发病率在30~4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可能与该人群在20~30岁处于性活跃期时的HPV暴露有关。前瞻性研究确证了多性伴与宫颈癌间的病因关系[8],因此,加强对30岁以上高危女性人群进行宫颈细胞刮片HPV检测和简便经济的可视性醋酸染色宫颈检测有助于提高宫颈癌的早期发现率,提高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为基础的二级预防效果,这对积极治疗宫颈癌以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02-2012年间杨浦区居民宫颈癌死亡率远低于发病率,5年生存率高达75.45%,说明宫颈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或 是目前抗癌治疗措施有效。我们的研究证实,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未接受手术者(表 3),首次在社区人群水平证实了手术切除的重要性。本研究提示,提高宫颈癌的手术切除比例对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宫颈癌病例资料完整的社区人群,准确地分析了宫颈癌发生和生存情况,首次报道了过去11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宫颈癌发病率、发病率变化趋势和生存状况,为制定宫颈癌防治策略和临床治疗措施提供了证据支持。
4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
[1] | Jemal A,Bray F,Center M M,Ferlay J,Ward E,Forman D.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69-90. |
[2] | Zhao F H,Lewkowitz A K,Chen F,Lin M J,Hu S Y,Zhang X,et al.Pooled analysis of a self-sampling HPV DNA Test as a cervical cancer primary screening method[J].J Natl Cancer Inst,2012,104:178-188. |
[3] | 赵同香,邓小虹,韩历丽.宫颈癌筛查状况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715-717. |
[4] | Chan P K,Lam C W,Cheung T H,Li W W,Lo K W,Chan M Y,et al.Associ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58 variant with the risk of cervical cancer[J].J Natl Cancer Inst,2002,94:1249-1253. |
[5] | 应 倩,夏庆民,郑荣寿,张思维,陈万青.中国2009年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612-616. |
[6] | Kim H J,Fay M P,Feuer E J,Midthune D N.Permutation tests for joinpoint regress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cancer rates[J].Stat Med,2000,19:335-351. |
[7] | Chen W Q,Zheng R S,Zhang S W,Li N,Zhao P,Li G L,et al.Report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cancer registries,2008 [J].Chin J Cancer Res,2012,24:171-180. |
[8] | Castellsagué X,Pawlita M,Roura E,Margall N,Waterboer T,Bosch F X,et al.Prospective seroepidemiologic study on the rol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other infections in cervical carcinogenesis:evidence from the EPIC cohort[J].Int J Cancer,2013-12-13.doi: 10.1002/ijc.28665.[Epub ahead of pr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