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Vol. 26 Issue (11): 1134-1139   PDF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
张向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100084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中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可行性和措施。[方法]调研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基本情况和产生国际影响力期刊的特征,调研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现状和中国作者发表文章情况。[结果]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高,但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提高国际影响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国际化意识、为文章增添国际化信息、出版中英文双语或英语期刊、加强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争取被检索机构收录等;还可通过明确自身定位推动中国STM出版格局的完善,借助学术力量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编辑素质,在中国编辑"走出去"的同时将国际同行"引进来"。[结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是可行的,而且对促进中国科技期刊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编辑出版    学术期刊    国际影响力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impact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about editing and publishing
ZHANG Xiangyi     
School of Environ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1 Tsinghua Yua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Purposes] This paper aims at studying the feasibility and potential measurements of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impact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about editing and publishing.[Methods] The base situ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about editing and publishing was research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ournals with international impact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base situation of journals about editing and publishing in SSCI database and the manuscripts written by Chinese authors were studied.[Findings] The international impact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about editing and publishing is not high, but it might be improved remarkably. The measurement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impact can be: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dding some information in the articles for international readers, publishing multi-language or English journals, developing websites and databases, trying to be included by more indexes, and so on. Furthermore, the aims and scopes of these journals should be improved to advance the publishing pattern of STM journals in China. The related societies and institutions can provide the opportunities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for these journals.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editors to improve their knowledge.[Conclusion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impact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about editing and publishing is feasible.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s of all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Key words: Editing and publishing    Academic journals    International impact    

如何提升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这是中国期刊界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在2012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综合分析》[1],中国多数学科的学术期刊已经走向国际,但是,在其2012年—2014年发布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名单中,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连续3年榜上无名。近年来的若干研究也表明,中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较小[2, 3, 4, 5, 6, 7, 8]。编辑出版类期刊在科技期刊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不仅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编辑出版动态,也可以促进中国其他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进程。

现有关于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研究,多是通过计量学指标分析其学术影响力[4, 5, 6, 9, 10, 11]。本文旨在调研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现状、中国作者在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发文情况,分析提高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可行性,探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措施。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选取和分析

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中,有11种编辑出版类期刊,其中,有10种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分别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出版发行研究》《出版科学》《编辑学刊》《现代出版》《中国出版》《编辑之友》《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本文调研了这10种CSSCI期刊英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作者英文信息、DOI号标注、网站建设等情况。结合近年来对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分析了产生国际影响力的期刊的特征。

1.2 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的调研及中国作者发文情况分析

SSCI数据库收录了3种编辑出版类期刊:Learned Publishing(LP)、Serials Review(SR)和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JSP)。本文调研了这三种期刊的影响因子 及排名等基本情况,同时调 研了中国作者在这三种期刊发表文章和被引用的情况,分析了中国编辑出版研究的国际影响。

2 结果和分析 2.1 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现状

表1显示了10种C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在英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作者英文信息、DOI号标注、 网站建设等情况。由于所有期刊都没有英译版本的参考文献和英文网站,所以不再单独列出。另外,经过调研发现,10种期刊不仅都是CSSCI来源期刊,还是中文核心期刊,有些同时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检索机构收录,但是这些期刊均未显示被国外数据库收录。

表 1 10种C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基本情况

这些期刊都是中文期刊,所选取的这些指标可以体现期刊对潜在读者范围的定位,即:期刊是只面向中文读者还是面向全世界的读者。由表1可见,提供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和作者英文信息的期刊有四种,标注DOI号的期刊只有两种,数量均不到一半,拥有网站的期刊虽然有六种,但是可以免费下载或阅读文章的期刊只有三四种。

张诗乐等[2]统计分析了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在WoS数据库被引情况,发现被引用的162篇文章主要分布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05篇)和《编辑学报》(45篇)。 关于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相关研究[9, 10, 11]均指出《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学术影响力较高的期刊。这两种期刊也是为数不多的提供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和作者英文信息的编辑出版类期刊,为不同语言背景的读者引用文章提供了便利。《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还是标注DOI号的两种期刊之一,同时拥有自己的网站并提供论文免费下载,为期刊文章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可能,因此在WoS数据库得到了相对较多的引用。

这些期刊均未显示被国外数据库收录,仅被中国数据库收录,读者范围也更多地被限定在中国,这可能是国际影响力不高的另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中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意识有待加强。

2.2 中国作者在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发表文章情况

整体来说,编辑出版类期刊在SSCI数据库中数量少、影响力也较小[7, 8]。在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中,LPSRJSP的影响因子依次是1.037、0.531和0.255,在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的84种期刊中分别位于第31名(Q2)、第49名(Q3)和第73名(Q4)。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以刊名搜索三种期刊,可以看到LPJSP自1998年开始被收录,SR自2006年开始被收录,时间都比较短。自有被收录开始,三种期刊发表文章总数和总被引频次分别为:LP,943篇,1860次;SR,515篇,586次;JSP,487篇,478次。由此计算得到LPSRJSP的篇均被引次数依次为1.97、1.14和0.98。

中国作者在LP发表了41篇文章,仅次于英国(287篇)和美国(168篇),位居第三。这些文章共被引用了112次,篇均被引次数为2.73。中国作者在SR发表了19篇文章,仅次于美国(375篇),与加拿大并列第二。这些文章共被引用了32次,篇均被引次数为1.68。中国作者在JSP发表了13篇文章(含台湾2篇),排在美国(219篇)、荷兰(35篇)和加拿大(20篇)之后。这些文章共被引用了15次,篇均被引次数为1.15。

中国作者在这三种期刊发表文章的篇均被引次数远高于相应期刊的篇均被引次数。中国作者在这三种期刊共发表73篇文章,被引用159次,以此计算的篇均被引次数2.18也超过编辑出版类期刊最高篇均被引次数(LP,1.97)。这表明中国的编辑出版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颇受关注,与王璞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

另一方面,中国作者在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远远超过在这三种SSCI期刊发表的文章总和。但是,张诗乐等[2]的研究表明,截至2013年12月18日,CSSCI数据库收录的9种期刊中仅有162篇文章在WoS数据库被引用,总被引频次为190次。这个数字与中国作者在SSCI期刊发表文章的总被引频次159次相差不大,但是,如果除以庞大的基数计算篇均被引次数,将远远低于SSCI期刊文章的篇均被引次数。通过比较可以发现,SSCI数据库为编辑出版研究成果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可能。

表2显示,从2006年开始,中国作者在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显著增加。这不但表明了国际期刊对中国编辑出版研究的关注,也表明中国作者增强了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意识。

表 2 3种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刊发中国作者文章数
3 讨论 3.1 提高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国际影响的可行性

通过对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现状的调研,和对中国作者在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发表文章的统计,我们不难发现:

(1)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国际化的意识并不太强,很多可以看得到的细节的完善,都将有助于此类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比较注重这些细节的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都有相对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如果加强国际交流的意识,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中国作者在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发表的文章从2006年开始显著增加,文章总数居世界第三位,篇均被引次数远远超过这些期刊最高的篇均被引次数,一方面说明中国编辑出版者希望将自己的工作展示给世界,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意愿在增强,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编辑出版研究受到国际关注,得到了相对较多的引用,中国编辑出版研究工作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颇具潜力;

(3)在对中国作者在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发表文章的统计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LPSRJSP三种期刊文章,最早是从1998年开始被收录的,不仅时间较晚、数量较少,影响力也比较小,而在中国,虽然目前没有全英文的编辑出版类期刊,但是中文期刊已初具国际影响,而且,国家提供多种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12],2013年,中国科协牵头与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6部委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13],这些措施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界注入了活力,中国期刊界通过参加国际编辑会议、走访著名出版社(编辑部)、接待国际同行来访等形式[14, 15, 16]加强了国际交流互动,为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走向世界创造了机遇,为向LPSRJSP等国际著名编辑出版类期刊看齐提供了可能。

此外,从期刊性质来看,虽然编辑出版类期刊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但是编辑出版研究的很多理论、方法、技术、器材都是国际通用的,适合国际交流,这为国际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由此可见,提高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可行的,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大环境下,也是有必要的。

3.2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编辑出版类期刊的措施 3.2.1 针对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现状提出的措施

(1)加强意识,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需要提高国际影响力。中国科技期刊工作者需要国际交流平台,这对于全部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的编辑出版研究中,很多文章对如何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出了有效措施,这些文章的作者多是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同行,一旦关注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必将推动其快速进行。

(2)在现有期刊中增加国际化信息。期刊国际化不等同于英语化[12, 17],但是,由于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为了扩大读者范围,为文章增加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和作者英文信息等基本要素,将大大增加与国际同行交流的可能性。添加英译版的参考文献则可让看到相应文章的国际同行更多地了解中国编辑出版研究。标注国际认证的DOI号也是值得关注的细节之一。在中国现有的编辑出版类期刊中,《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这些细节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到位,甚至需要作者的ORCID,采用国际编辑出版界先进技术,成为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国际化的先锋。在完善各种细节的同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出版编辑出版类中英文双语或者英语期刊,进一步推动中国编辑出版研究走向世界。

(3)加强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争取被国内外检索机构收录。从对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基本情况的调研可见,拥有独立网站并且可以在网站上看到文章的此类期刊很少。“英文版太少,和国外学术交流不够,在国外很难买到中国的学术期刊。”是当前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之一[18]。中国努力建设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平台[19],研究人员也提出过建设有国际影响的检索系统[20]等建议。在此大环境下,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同样面临着缺乏国际交流平台的问题。建设网站和数据库是交流互动的基本要素,争取被检索机构收录是增加期刊可见度、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3.2.2 调研国际著名编辑出版类期刊得到的启示

(1)明确期刊定位,完善出版格局。从LPSRJSP等3种国际期刊的定位[7]可以看到,其作者群和读者群既包括商业管理者、编辑从业人员,更多的是信息管理或者经营管理相关研究人员,文章也以英、美作者居多[7, 8],而我国目前编辑出版期刊的作者和受众更多是编辑群体,因此限制了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选题范围更多偏向编辑实务,相对缺乏经济、产业和期刊基础理论研究。借鉴国际期刊经验,明确期刊定位,促进中国整个STM产业加以完善,使其与英语国家主导的国际STM出版格局接轨,也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途径之一。

(2)借助学术力量,加强学术交流。LPSRJSP等3种国际期刊中有两种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的相关学会或者大学主办[7],我国影响力最高的两种编辑出版类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主办,这种契合说明充分发挥学术力量的作用为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了更多机遇。随着中国编辑出版界同仁与世界交流的意愿日益增强,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作为展示中国编辑出版界动态的窗口,也应该为国际交流创造更多条件,例如,在条件允许时举办编辑出版类国际会议,与国际同行探讨编辑出版研究和成果,出版相应论文集,对于提高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国际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3)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编辑素质。中国作者在LPSRJSP等3种国际期刊的发文以介绍中国情况或分析中国案例为主[7],很少参与对世界出版格局和相关出版理论的探讨,发表文章存在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等问题[6, 21],在国内编辑出版类期刊发表的文章中,较少引用国际文献[5, 22],为了加强与国际同行交流,中国作者应关注世界编辑出版动态,使文章更具国际视野。中国作者与国际接轨,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4)中国编辑“走出去”,国际同行“引进来”。中国自然科学类期刊经历了以下发展途径:科技工作者在国外发表文章,具有了国际影响力之后,再办自己的英文期刊,吸引国际同行来投稿和交流,使期刊也具有了国际影响力。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也可借鉴这种模式,对LPSRJSP的调研表明中国作者的论文已经受到较多关注,在编辑素质提升的前提下,全面开展与国际同行的讨论和交流,吸引国际同行的投稿,是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可以设置的目标,在适当的时候创办英文期刊,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5)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LPSRJSP上发表的论文表明,中国的编辑出版工作已经引起世界关注。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承载了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世界的关注下,此类期刊的国际化并不是遥不可及。国家对科技期刊的大力支持也使中国编辑出版工作成为热门话题。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应该抓住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之契机,与其他学科的学术期刊协同发展,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

4 小结

目前,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高,但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增强,中国编辑出版研究得到了世界的关注,中国作者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意愿也在加强。作为对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的编辑出版类期刊,有必要树立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意识,着力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除了在期刊中加入国际化信息、出版中英文双语或英语期刊、加强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争取被检索机构收录等措施,还可借鉴国际编辑出版类期刊的经验,通过明确自身定位推动中国STM出版格局的完善,借助学术力量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编辑素质,在中国编辑“走出去”的同时将国际同行“引进来”。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可能影响到国家政策制定,因此也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凝聚中国科技期刊界的智慧和力量,将自身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进一步促进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综合分析[EB/OL].[2015-03-17] http://hii.cnki.net/cajz/bzsm1.html.(1)
[2] 张诗乐,刘雪立,盖双双.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在WoS数据库被引情况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8):990-993.(3)
[3] 曹淑超.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J].新闻世界, 2014(9):214-216.(1)
[4] 许花桃. 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分析[J].编辑之友, 2012(9):59-62.(2)
[5] 朱靖.编辑出版学领域学术影响力研究报告[J].知识管理论坛, 2013(10):8-23.(3)
[6] 张宜军.出版类核心期刊2010-2012年学术影响力评析[J].中国出版, 2014(11):39-43.(3)
[7] 王璞,刘雪立,刘睿远. SSCI数据库中3种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3):363-368.(6)
[8] 李晶.SSCI国际编辑出版类期刊近10年发表论文现状分析——以JSP, LP, SR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 24(3):477-481.(3)
[9] 刘岩.编辑出版类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综合评价分析[J].科技与出版, 2013(10):108-112.(2)
[10] 方红玲. 2006-2010年编辑出版类期刊学术影响力变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 24(16):136-138,142.(2)
[11] 米瑞. 2005-2010年我国出版类期刊学术影响力变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4):568-571.(2)
[12] 徐枫.对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合作模式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3(6):133-141.(2)
[13] 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EB/OL].[2015-03-17]. http://www.gapp.gov.cn/news/1663/156405.shtml.(1)
[14] 张向谊.科技期刊相关会议的分类和特点[J].科技与出版, 2014(10):51-53.(1)
[15] 石应江,齐国翠. Science的办刊理念及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11):1425-1431.(1)
[16] 王强.学术期刊应重视引进和派出访问学者[J].编辑学报, 2007, 19(4):315-316.(1)
[17] 李文珍.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现状调查"之二:国际化道路怎么走?(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5-17(016).(1)
[18] 中国社会科学报."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挑战与出路"调查问卷结果统计[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8-10(004).(1)
[19] 毛莉.推进学术期刊数据共享,提升社科研究信息化水平——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上线运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07-17(A01).(1)
[20] 高翔,李阳.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研究理路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53(6):196.(1)
[21] Chen C F, Luo B, Chiu K,et al. The preferences of authors of Chines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articles in citing Internet sources[J].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14, 36(3-4):163-170.(1)
[22] 隗静秋,唐振贵.从《科技与出版》近五年施引和被引情况看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地位[J].科技与出版, 2015(4):9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