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 Vol. 37 Issue (3): 1-1   PDF    
特约主题:流体包裹体与地质流体
编者按语:

流体包裹体(广义的)是被捕获在矿物晶体中的液体、气体、熔体等。它们存在于各种地质环境中,记录了寄主矿物形成过程的地质流体信息,如地质流体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等。自1858年英国Sorby爵士发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on the microscopical structure of crystals indicating the origin of minerals and rocks”论文以来,流体包裹体已经被广范地应用于各种地质过程的研究,如矿产勘查、油气勘察、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古沉积环境等。该专辑对上述主要方向进行了回顾、评述和展望。

特邀主编:

倪培,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现任国际矿物协会矿物包裹体工作组主席,国际成矿流体包裹体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主任,《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编委,《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期刊副主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床学和地质流体,重点关注金铜钼钨铅锌等热液矿床成矿流体和成因机制等方面。曾主持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老矿山找矿项目、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等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主编国际期刊专辑2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专栏作者简介

李霓,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我国晚第四纪火山区火山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近年来在腾冲进行野外填图工作中,在大六冲火山顶峰南部发现了近直立产出的英安质岩石,随处可见产状近直立的原生岩浆流动构造,直径超百米,经多次踏勘确定为火山通道中岩浆冷凝后留存的火山颈。还发现火山颈、熔岩穹丘、岩墙、火山角砾、爆发相与溢流相喷发堆积物构成了大六冲完整的火山机构。对腾冲大范围分布的火山碎屑岩进行了研究,了解其喷发方式,对区内火山灾害预警有着重要意义。

孟凡巍,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球化学与古生物学的交叉研究,蒸发岩尤其是石盐流体包裹体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首次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石盐流体包裹体的测温、成分等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SCI论文10余篇)。曾获“中科院优秀毕业生”(2006年)、“中科院院长奖学金”(2006年)。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并先后在南京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

任钟元,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利用微区分析技术,通过分析火成岩矿物中熔体包裹体以及矿物的微区成分,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综合研究镁铁质火山岩的成因、地幔物质组成、演化及深部动力学机制。先后对夏威夷、峨眉山、海南岛、华北克拉通等地区的镁铁质火山岩进行了熔体包裹体研究,在Nature, J. Petrol., GCA, JGR, CMP, Chem. Geol.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王飞宇,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目前主要从事油气系统分析和模拟、烃源岩和油气成藏、流体包裹体方面研究工作,近十多年来致力于发展油气系统分析和模拟技术和工业化应用,建立了不同有机相源岩生排烃算法,烃源灶定量表征方法,精细地质格架中从源岩和油气藏大数据约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景象分析技术,在中国和全球多个盆地开展灶-藏关系和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研究工作。

肖益林,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陆深俯冲带变质流体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矿物微区分析、痕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示踪等研究手段,深入探讨了俯冲过程中的流体地球化学行为,系统解析了某些特定元素分异和同位素分馏的机制及其地质意义。获2008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和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已在国内外主流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80多篇,发表论文SCI引用已超过30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