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05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收稿日期: 2021-03-24; 修回日期: 2021-07-08
基金项目: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JJ4401)
作者简介:
唐文超(1994-),男,硕士,医师,主要从事泌尿系肿瘤诊治研究.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Prognostic Nutrition Index for Patients with Radical Cystectomy: A Meta-analysis
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angsha 410005, China
Foundation item: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 (No. 2020JJ4401)
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y have no competing interests.
0 引言
膀胱癌(bladder cancer, BC)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约30%初期诊断的患者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1],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RC)为其主要治疗术式[2]。然而经RC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肿瘤进展发生率仍较高,因此,寻找更多、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BC患者预后成为关键。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是一项反映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水平的指标。近年来,一些学者对PNI能否成为判断BC患者的预后指标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其预测效果、PNI截断值等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我们对使用PNI评估经RC治疗的患者术后预后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机器人腹腔镜、腹腔镜、开放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膀胱癌的患者; (2)患者年龄≥18岁、总样本量≥30例的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 (3)研究分析PNI与RC术后BC患者预后的关系,PNI计算方法为:PNI=血清白蛋白(g/L)+5×血淋巴细胞数(×109/L)[3],预后包括总生存期(OS)、无复发生存期(RFS)、无进展生存期(PF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DSS)等; (4)文献包含PNI截断值,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和95%CI或Kaplan-Meier生存曲线; (5)对于研究对象为同一群体的数据,仅纳入最新的研究。排除标准:(1)未分析预后、HR值及95%CI等数据缺失的文献; (2)综述及会议摘要的文献。
1.2 检索策略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中华医学期刊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月30日发表的关于PNI和RC术后BC患者预后关系的文章,或通过参考文献进行检索获得补充,检索主题词包括: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预后营养指数、Bladder cancer、Radical cystectomy、RC、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和PNI。
1.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研究者筛选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提取的内容包括作者、年份、国家、平均年龄、样本量、PNI截断值、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HR值和95%CI。分别由两名研究人员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4]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于评分不一致的文献进行讨论后评分,分值为0~9分。
1.4 统计学方法
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研究对象OS、RFS的合并HR值及95%CI,未提供HR值及95%CI的根据Tierney[5]提供的方法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取。若I2 > 50%或P < 0.1,提示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同时分析异质性来源; 采用敏感度分析评价结果稳定性,根据Begg’s漏斗图对纳入研究发表偏倚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检索文献及文献特征
初步检索纳入148篇相关文献,通过查重排除相同作者、相同数据文献102篇,通过阅读摘要及全文排除综述、会议摘要文献31篇,排除无法获取HR、未分析预后文献9篇,最终纳入6篇文献[6-11],包括1273例患者,见图 1。其中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3篇; 研究人群为中国人群4篇,日本人群2篇。纳入的6篇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均分析PNI与RC术后BC患者RFS、PFS、DSS和(或)OS的关系,因多因素分析考虑到混杂因素,较单因素分析更为准确,若文献中同时包含单、多因素分析,以多因素HR值及95%CI为准,两篇文献[8, 11]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获得HR及95%CI; 文献提供PNI截断值范围为46.08~51.30,中位数为47.55,见表 1。
表 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2.2 PNI与RC术后BC患者预后的关系
对多因素分析的OS结果进行HR值合并统计分析,各文献间异质性较低(I2=0, P=0.49),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低PNI患者的OS与高PNI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0, 95%CI: 1.56~2.56, P < 0.001),说明低PNI是影响RC术后BC患者OS的独立因素,见图 2。
对多因素分析的RFS/PFS/DSS结果进行Meta分析,各文献间异质性较低(I2=0, P=0.4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低PNI患者的RFS、PFS、DSS与高PN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93, 95%CI: 1.51~2.48, P < 0.001),说明低PNI是影响RC术后BC患者RFS、PFS、DSS的独立因素,见图 3。
亚组分析以患者OS为评估指标,其中一篇文献[10]未分析OS结果,以RFS结果替代,将人群分为中国、日本两个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亚组异质性均较低,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国组异质性I2=19%, P=0.29, HR=2.13, 95%CI: 1.62~2.81, P < 0.001,日本组异质性I2=0, P=0.86, HR=1.78, 95%CI: 1.08~2.94, P=0.02,说明中国与日本人群在PNI对RC术后B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见图 4。
对PNI截断值进行的亚组分析中,根据PNI中位数47.55分为两组,低PNI组异质性高于高PNI组,但两亚组异质性均 < 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NI≥47.55组I2=0%, P=0.75, HR=1.94, 95%CI: 1.25~3.03, P=0.003; PNI < 47.55组I2=43%, P=0.75, HR=2.09, 95%CI: 1.57~2.79, P < 0.001,说明高低PNI值对RC术后BC患者均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效果,见图 5。
2.3 敏感度分析和发表偏倚
敏感度分析提示:剔除任一研究,对HR值的合并结果未有影响,总体结果具有稳定性; 对OS多因素分析绘制Begg’s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检测,显示无明显发表偏倚,见图 6。
3 讨论
近年来,PNI评估肿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已成为研究热点,PNI是由血清白蛋白与血淋巴细胞数计算得来[3],白蛋白反映的是机体的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在机体内承担了组织修复、物质转运、渗透压维持等生理功能,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会导致术后感染、伤口延迟预后等一系列并发症,更重要的是,恶性肿瘤对患者机体白蛋白的消耗,以及消化道肿瘤可能影响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都可能导致恶性肿瘤患者的低白蛋白状态。有研究表明,机体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多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复发、转移进展及生存具有重要预测作用[12]。另外,淋巴细胞数与机体免疫水平相关,当机体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时,预示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增加了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发生。因此,PNI开始运用到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中,如肺癌[13]、卵巢癌[14]、胃癌[15]、肝癌[16]等。对于PNI与BC患者预后的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兴起,BC分为非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与浸润性膀胱癌(MIBC),MIBC较NMIBC患者术后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复发转移进展快、预后差; NMIBC患者主要术式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17],其特点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预后较好; 两者手术方式的预后情况均有较大差别,且目前以MIBC研究居多,NMIBC偏少,这也是本次研究未纳入NMIBC的原因。
本组数据的整合分析发现PNI于RC术后BC患者RFS、OS预后的预测均有较好的效果,低PNI患者的OS、RFS、PFS、DSS均短于高PNI患者,PNI是影响RC术后BC患者术后OS、PFS的独立因素。低PNI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作用已被证实,Sun等[18]的一项荟萃分析认为PNI是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Qi等[19]对PNI在泌尿系统肿瘤预后作用的研究中也认为较低的术前PNI与OS降低有关。这些都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对不同国家人群的亚组分析中,发现在中国与日本人群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样本均来自中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地区对于PNI与BC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NMIBC或上尿路上皮癌,因此,本研究在人群分布上具有一定局限性。另外,我们对PNI截断值做了亚组分析,在纳入文献PNI值的范围46.08~51.30间,将中位数47.55作为分组标准,结果显示两组的PNI值对RC术后BC患者预后预测均具有较好效果,目前将PNI作为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纳入的文献中暂无标准的PNI截断值或取值范围,这也是这些研究中所存在的局限性。
术前PNI作为一个免疫及营养指标,在评估RC术后BC患者预后中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目前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联合指标来提高预测准确度,常用的有: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C反应蛋白(CRP)等,这些研究也证实了PNI与其他指标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地预测BC患者的预后,而且,Oba等[20]对乳腺癌和Wang等[21]对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研究均认为PNI相对于NLR来说是一个更准确的指标,但目前在BC的预后研究中暂未证实。另外,Tang等[22]认为PNI可作为BC术后病理分期指标,Yu等[23]提出低PNI与RC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具有相关性,王大明等[24]发现低PNI患者RC术后易并发肠梗阻,张明城等[25]研究表示PNI可以作为RC术后早期感染的预判指标。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1)文献筛选过程虽然明确,不排除有符合条件的文献被排除; (2)所纳入的文献数量仅为6篇,虽未出现发表偏移和明显异质性,但并不排除此种可能; (3)所纳入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
综上,我们认为PNI水平与RC术后BC患者OS显著相关,低PNI的RC术后BC患者OS更短,但此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要更多对PNI与BC患者预后的研究。
作者贡献
唐文超:选题、文献检索及筛选、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图表制作、论文撰写
李远伟、陈佳:选题及论文指导
覃奕澎、吴志颖、付慧锋:文献检索及筛选、纳入文献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