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 2019-08-27; 修回日期: 2020-01-15
作者简介:
崔云鹏(1987-),男,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肿瘤研究;
潘元星(1985-),男,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肿瘤研究.
*:并列第一作者
Molecular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COPB2 Gene on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Based on 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Beijing 10003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SHI Xuedong, E-mail: 992516215@qq.com.
*:Contributed Equally as the First Author
0 引言
外被体包被蛋白β2亚基(coatomer protein complex subunit beta 2, COPB2)参与构成外被体包被蛋白复合体I,主要负责细胞内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间的囊泡转运[1-2]。在保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完整性,维持细胞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COPB2除了参与囊泡运输外,COPB2还与细胞周期调控[3]、细胞凋亡[4-5]密切相关,并且还参与多条细胞信号通路转导[6-9]。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COPB2基因在上皮来源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并能够通过不同分子调控机制及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周期、凋亡,从而促进癌细胞异常增殖,并且COPB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COPB2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4, 8-10]。COPB2在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COPB2在人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在人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无文献报道。为探讨COPB2对人骨肉瘤细胞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首先检测COPB2在人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基于IPA软件(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探析COPB2对人骨肉瘤细胞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RT-qPCR检测COPB2在人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
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MG-63、HOS购自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Saos-2购自中科院。以2×104/ml密度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每种细胞设3个复孔,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达80%时收集细胞,应用TRIzol法进行总RNA提取,RNA反转录后行RT-qPCR检测(SYBR Master Mixture,TAKARA)。选用GADPH为内参,GAPDH:上游5’-TGACTTCAACAGCGACACCCA-3’,下游5’-CACCCTGTTGCTGTAGCCAAA-3’;COPB2:上游-5’GTGGGGACAAGCCATACCTC-3’,下游5’-GTGCTCTCAAGCCGGTAGG-3’。测定ΔCt值,当ΔCt值≤12时,该细胞中基因为高丰度表达。
1.2 应用RNAi技术下调U-2OS细胞COPB2表达
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以培养基按2×104个每毫升密度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细胞分为COPB2沉默组(knock down, KD)和对照组(normal control, NC),每组设3个复孔。定期更换培养基,待细胞密度达到2×104个每毫升时,更换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培养基继续培养(KD组慢病毒含COPB2沉默序列:LVPGCSIL-004PSC3634-2;NC组不含COPB2沉默序列:psc3741。慢病毒由上海吉凯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感染复数10:1。感染后16 h更换普通培养基继续培养,感染后72 h收集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应用RT-qPCR检测COPB2基因沉默效率。COPB2和GADPH上下游引物序列同上。应用2-∆∆Ct法进行数据分析。
1.3 人基因表达谱分析
收集KD和NC组细胞,采用TRIzol法进行总RNA抽提,抽提所得总RNA经NanoDrop 2000和Agilent Bioanalyzer 2100质检(质控标准:NanoDrop 2000-1.7 < A260/A280 < 2.2;Agilent 2100 Bioanalyzer-RIN≥7.0,并且28S/18S > 0.7)。应用体外反转录试剂盒(GeneChip 3’IVT Express Kit,Affymetrix)制备带生物素标志的aRNA(amplified RNA)。将aRNA进行纯化,然后将其片段化后与芯片探针杂交。应用人基因表达谱芯片(GeneChip PrimeView human, Affymetrix)对两组细胞进行基因表达谱检测,基因表现有显著差异的筛选标准为:倍数变化在1.5倍以上(|倍数变化/FC| > 1.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1.4 IPA分析
将得到的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输入在线整合分析软件—IPA软件系统(http://www.ingenuity.com/)进行分析[11]。
1.4.1 经典通路分析
首先基于差异基因列表与各个通路包含的基因集合,通过计算显著性(P < 0.05)来找到表达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哪些通路中;接下来基于差异基因受调控信息(上调/下调)并与文献记载的调控信息相比较(|Z| > 2),明确调控通路。
1.4.2 疾病功能分析
基于数据库(Ingenuity Knowledge Base),分析差异基因在不同疾病与功能分类中的富集情况(P < 0.05,|Z| > 2)。
1.4.3 互作网络分析
对每一个调控网络进行打分,该分值检测了同一个网络中差异基因的数量,同一个网络中包含实验差异基因的数量越多,得分则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前采用Shapiro-Wilk法进行正态性检验,Levene检验方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条件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条件时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生物信息分析统计由IPA软件实现。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评分| > 2视为COPB2对差异基因的调控有意义。
2 结果
2.1 RT-qPCR检测COPB2在人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
RT-qPCR结果显示COPB2在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MG-63、HOS和Saos-2中表达丰度均较高,见图 1。ΔCt值分别为7.08±0.10、4.88±0.40、5.38±0.20和4.51±0.03。
2.2 慢病毒感染U-2OS细胞及COPB2基因沉默效率
KD组和NC组U-2OS细胞在慢病毒感染后均贴壁成团生长,细胞形态呈不规则三角形或长梭形。荧光显微镜显示大部分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提示慢病毒感染效率较高,见图 2A~2D。RT-qPCR结果显示KD组COPB2 mRNA表达水平为NC组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图 2E。
2.3 人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
KD组COPB2表达水平较NC组下降4.0倍(FC=-4.0)。两组相比,1393个基因表达出现显著差异,其中上调基因数831个,下调基因数562个,见图 3。
2.4 经典通路分析
经典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在已知的400条经典通路中,150条转导通路中差异基因富集达到显著水平(P < 0.05),其中3条转导通路|Z| > 2,这三条通路及其富集的差异基因包括凝血栓蛋白1(thrombospondin 1, TSP1)抑制血管形成通路、急性期反应通路、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调控通路,见表 1。
表 1 经典通路分析
Table 1 Classic pathway analysis
2.5 疾病功能分析
疾病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被激活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恶性肿瘤、机体损伤与异常、细胞运动中,与细胞瘤变、肿瘤细胞侵袭和细胞侵袭相关。被抑制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生存与死亡、机体损伤与异常中,与细胞失巢凋亡、机体死亡和器官退变相关,见表 2。疾病功能分析结果显示COPB2基因与骨肉瘤细胞瘤变、侵袭力和失巢凋亡等功能相关。
表 2 疾病功能分析
Table 2 Disease function analysis
2.6 互作网络分析
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集中在恶性肿瘤、细胞周期和机体损伤与异常。差异基因包括ACSL3、AFF4、Alpha tubulin、ANKRD28、ANKRD37、BAG2、Beta Tubulin、CBLB、CCT5、DISC1、DNM3、DPCD、Dynamin、FKBP5、GSE1、HMG20A、ITSN1、LZTFL1、MED12、mediator、NDRG1、p85(pik3r)、PINK1、PPP4R3B、PPP6C、RPAP3、SCOC、SMARCC1、Spectrin、SYBU、TAB 2、TCP1、TGFBR2、TNKS、TTC8,该网络得分35分。
3 讨论
骨肉瘤是一种由间充质干细胞或骨母细胞染色体异位、基因突变、细胞异常分化导致的高度恶性肿瘤,最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2]。手术联合化疗仍是骨肉瘤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局限性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过70%,且出现肺转移后仅15%~30%,治疗效果差强人意[13]。特别是对于化疗药物反应不佳的骨肉瘤患者,目前临床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14]。究其原因,在于骨肉瘤的分子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对骨肉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的精准治疗靶点的寻找极为重要。
本研究基于IPA生物信息学分析,对COPB2在人骨肉瘤中的可能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行探析。结果显示COPB2在人骨肉瘤细胞系中呈高表达,可能通过TSP1抑制血管形成通路、急性期反应通路、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调控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能力、增殖凋亡发挥调控作用。
IPA经典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三条通路被显著激活或抑制。TSP1是一种糖蛋白,来源于血小板的α颗粒,通过与CD47结合在止血和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5]。急性期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应激反应,表现为体内某种特殊分子浓度的改变,激发机体的特定功能,而细胞周期调控则维持着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及损伤修复。上述三个信号通路中,细胞周期调控通路与恶性肿瘤最为相关。细胞增殖异常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Cheng等[16]研究显示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作为骨肉瘤治疗的药物靶点,有着较好的研究前景。细胞周期调控蛋白中,以cyclinD1(CCND1)、p21(CDKN1A)、cyclinD2(CCND2)和cyclinE2(CCNE2)与骨肉瘤关系密切,cyclinD1、cyclinD2和cyclinE2是G1期的主要调控蛋白,异常表达后会导致细胞周期G1期缩短,大量细胞进入S期,细胞增殖异常,已被证实与乳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相关[17-18]。此外p21被证实在骨肉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19]。
COPB2作为外被体包被蛋白复合体Ⅰ的7个亚基之一,对细胞周期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COPB2能够辅助锌指X连接蛋白向细胞核内转运,促进rDNA转录,调控细胞增殖[3]。在恶性肿瘤领域,Wang等[6]以结肠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应用慢病毒介导RNAi技术沉默COPB2表达,COPB2沉默组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克隆能力下降,进一步发现COPB2沉默后p16和p21表达水平升高,从而cyclinA1和cyclinA2表达水平降低。研究结果提示COPB2基因能够通过调节cyclinA1、cyclinA2,对细胞周期发挥调控作用。因此,COPB2表达异常能够对细胞周期调控产生影响,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COPB2在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MG-63、HOS和Saos-2中高表达,可能通过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调控通路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此外,COPB2与骨肉瘤细胞瘤变、侵袭力和失巢凋亡相关。
作者贡献
崔云鹏、潘元星:实验实施、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
林云飞:数据收集
米川、王冰:实验指导
施学东:研究设计及文章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