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可视化分析
- Visual Analysis of Chinese Literature on Cancer Screening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 肿瘤防治研究, 2020, 47(3): 198-203
-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2020, 47(3): 198-203
- http://www.zlfzyj.com/CN/10.3971/j.issn.1000-8578.2020.19.0373
- 收稿日期: 2019-03-21
- 修回日期: 2019-10-17
2. 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3. 510060 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2. School of Nursing,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3. Zhongshan OphthalmicCent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60, China
癌症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肿瘤登记中心2016年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死亡率为176.28/10万、发病率284.55/10万,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1]。WHO指出癌症预防的重点在于开展癌症筛查及控制危险因素,随着我国癌症筛查专项如“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等的相继开展,中国癌症筛查研究开展越发深入并取得良好的成果,如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的死亡率大幅降低[2]。科学知识图谱作为科学计量学的重要方向,可充分展示某学科领域的研究全貌[3]。本研究以可视化手段呈现中国癌症筛查领域中文文献的知识结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等,以期为中国癌症筛查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检索策略研究资料源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基于检索策略检索出符合筛选标准的所有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检索策略为以“癌症”、“恶性肿瘤”、“筛查”、“癌”、“流行病学”、“卫生统计”、“高危”为主题词构建检索式,最终检索公式为:#1 or #2 or #3 or #4。具体如下:#1:癌症筛查or恶性肿瘤筛查or癌筛;#2:癌and筛查;#3:恶性肿瘤and筛查;#4:(癌症or恶性肿瘤)and(卫生统计or高危or流行病学)。使用NoteExpress去除重复发表的文献,其中对于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较早发表者,合计共检索出中文文献7 310篇,除去不符合文献筛选标准的中文文献220篇,最终纳入与主题相关的中文文献7 090篇。
1.2 文献筛选标准纳入标准:(1)主题须与癌症筛查相关;(2)可为综述、原创性研究、翻译(国外经验借鉴)、RCT、队列研究、基础实验及Meta分析等;(3)文献资源类型为: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期刊论文等。排除标准:(1)文献资源类型为报纸;(2)论文主要内容雷同者。
1.3 统计学方法对文献的发文机构、作者、所属期刊、发表年度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性描述,以分析该领域的总体情况。将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入至CiteSpace5.2.R2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4]。以分析目的为依据,对作者、关键词等节点类型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及绘制Timezone图谱,以研究中国癌症筛查领域的作者合作情况、基本知识结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学科前沿等。
2 结果 2.1 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的总体情况 2.1.1 总体发文趋势1990—2018年间,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并剔除不符合文献筛选标准的癌症筛查领域中文文献合计7 090篇,总体呈增长趋势。近十年间(2008—2018年间)以癌症筛查为主题的中文文献数量占28年来(1990—2018年)总文献数量的83.46%,这意味着近年来中国癌症筛查领域发展速度较快,引起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2.1.2 期刊分布及所属单位1990—2018年间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收录于112种期刊,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载文量的累计百分比为14.27%,这意味着癌症筛查研究的发文期刊较为分散,载文量排名位于前10名的期刊情况见表 1。在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载文量数量排名前10的期刊中,3本为妇产科学的期刊,4本为全科/社区医学的期刊。从期刊级别来看,*代表的是北大核心期刊或CSCD期刊,合计6本,表明癌症筛查这一研究主题受到中国部分高质量期刊的关注,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水平。
1990—2018年间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来源于732个研究单位,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所发表论文数量的累计百分比为8.14%。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分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大学,其中6个单位为中国三级甲等医院及4所高等院校,发文量大于100篇的单位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所。这表明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的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三甲医院及高等医学院校,且研究机构较为分散。
2.2 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的研究热点 2.2.1 主要作者分布及合作情况发文量排名第一的高产作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乔友林,合计发表 94篇癌症筛查主题的论文。依据普赖斯定律(Price Law)[5],Mp=0.749 Npmax1/2,其中Npmax为94,即发文量大于等于7篇的均为核心作者,合计83位,合计发文量为1 021篇,仅占总论文数的14.4%,表明在中国癌症筛查研究领域中,核心作者群的学术引领作用尚未发挥(远低于50%)。
通过CiteSpace V(5.2 R1)对中国以癌症筛查为主题的中文文献作者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见图 1),分为三类学术群体:(1)第一类学术群体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乔友林、潘秦镜、赵方辉等为主要成员,该团体的主要成果:以山西襄垣县(中国宫颈癌高发地)为研究样本,评价6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证明HPV直接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是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并提出三套适合中国发达、欠发达及宫颈癌高发区的筛查方案。此后,该学术团体联合吴瑞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刘植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等,逐步开展宫颈癌筛查手段相关的效果评价、流行病学及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得到WHO/IARC项目资助。(2)第二类学术群体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魏丽惠、赵昀与毕蕙(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为主要成员,其主要成果:形成规范的宫颈癌筛查发现病变后的临床处理及对应的诊疗原则,并形成妊娠合并宫颈癌的专家共识[6]。(3)第三类学术群体以魏文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及郝长青(林州市肿瘤医院),其主要成果:以河南林州市(中国食管癌高发地)为研究样本,证明内镜筛查手段在食管癌中的相关流行病学成效[7];此研究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此外,图 1中其余的学术群体关系网较为稀疏且各学术群体的关系网间不成关联,故不能作为主要学术群体进行分析。
2.2.2 基本知识框架通过CiteSpace V(5.2 R1)对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并对癌症筛查中文文献中关键词的频次及中介向心性前10位进行统计,以了解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中各研究主题间的联系及基本知识结构,见图 2、表 2。对癌症筛查文献中关键词的频次及中介向心性前10位进行比对,重合的关键词只有“筛查”和“早诊早治”,这与筛查的根本目的相符合;分析关键词频次前10位可以发现,研究集中在宫颈癌筛查领域,涉及宫颈癌的病变分型与危险因素以及宫颈癌筛查的检查方法与检查结果。分析关键词的中介向心性前10位可以发现,研究多关注卵巢癌、乳腺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涉及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等方面,恶性肿瘤无症状期受到关注。故而,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的基本知识结构以妇科恶性肿瘤筛查为核心,以早诊早治为目的,涉及筛查及确诊的技术流程(筛查方法、筛查结果、诊段、治疗)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等方面。
2.2.3 主要研究方向
通过CiteSpace V(5.2 R1)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究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的主要研究方向。共形成24类聚类,其中最大的9类聚类反映主要研究方向,本次聚类的Q值为0.7942,平均Silhouette值为0.9192,表明聚类结果能够很好的反映真实情况[8],各聚类的Silhouette值(范围为0~1)越大,表明此类聚类同质性越好。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9大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为妊娠合并肿瘤[9]、胃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健康教育、乳腺癌、卵巢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宫颈癌前病变。其中,9大主要研究方向中对应的关键词等关键信息见表 3。
2.2.4 研究主题演化及学科前沿通过CiteSpace V(5.2 R1)构建Timezone图谱,以探讨此领域的研究主题演化;结合突现词对该领域研究的学科前沿进行分析[10],见图 3。以突现的结束年作为划分,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2008年以前,出现突现的关键词为卵巢癌、卵巢肿瘤、鼻咽癌、隐血珠、巴氏涂片、宫颈肿瘤、阴道镜检。其中,突现强度最强和突现时间最长的均是卵巢癌,这可能与卵巢癌死亡率高且尚无简单有效且公认的筛查方法有关[11],体现该时期的癌症筛查研究前沿集中在宫颈肿瘤、卵巢癌、卵巢肿瘤、鼻咽癌等病种,以及隐血珠、巴氏涂片、阴道镜检等筛查方法。(2)2008—2018年间,出现突现的关键词为生物学、宫颈癌诊断、TBS系统、TCT检查、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大肠癌、临床价值、影响因素、营养风险筛查。其中,突现强度最强的是“宫颈癌筛查”和“农村妇女”,突现时间最长的是“生物学”。这表明现阶段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的研究前沿集中在宫颈癌筛查、大肠癌等病种,生物学指标、TCT检查(结合TBS系统)等筛查方法,关注农村妇女人群,对癌症筛查的临床价值、影响因素以及癌症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日益关注。此外,对癌症筛查领域的上游(病因)及下游(癌症患者的营养)日益关注,对农村妇女等人口的关注表明癌症筛查领域的公共卫生服务逐步走向均等化,这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等目标相符合[12]。
综上所述,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研究的学科前沿呈现如下趋势:筛查种类以宫颈癌为核心,逐步向乳腺癌、大肠癌、食管癌、鼻咽癌等国内高发癌症扩散;筛查方法日益多样并且与国际接轨;对肿瘤病因学、肿瘤营养学[13]等与癌症筛查相关的交叉学科日益关注。
3 讨论本研究发现中国癌症筛查中文文献研究存在以下特点:研究多集中在医学技术及其相关层面,对癌症筛查方法的循证医学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以及卫生政策方面的研究较为缺失。对癌症筛查方法的循证医学评价之目的在于,衡量该筛查方法是否真正有效,特别是此筛查方法是否适合在中国使用,如食管癌及肝癌等癌种目前尚无国际范围内推荐的筛查方法,仍需进一步积累证据;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目的在于,衡量该筛查方法在成本-效益/效果/效用分析中是否为最优选择,以更好地应对中国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等现实问题。目前国际上经过成本效果分析验证且有较为成熟推荐筛查方案的癌症种类有乳腺癌、结直肠癌等[14],然而对于同一癌症的筛查方案在不同地区的成本效果可能有较大差异,如Telford等[15]发现对于50岁以上的加拿大居民健康效益最佳的方案为10年/次的肠镜检查,而姚开颜等[16]研究表明初筛使用大便潜血试验(FOBT)阳性者肠镜的成本效果最佳,故而对于各类癌症筛查方案在国内本土化的成本效果分析还需进一步深入;卫生政策方面的研究目的在于,在筹资及人员配置等方面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促进癌症筛查持续发展,目前最为迫切是如何通过合理的卫生政策以提高癌症筛查的参与率,现今各癌症种类的筛查均未纳入中国各类别医保类型的报销范围,这直接影响中国居民癌症筛查的参与率,Smith等[17]研究发现在美国可参与报销的癌症筛查相较于不能报销者,其筛查的参与率更高;即使国内的癌症筛查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拥有医疗报销者相较于无医疗保险者的癌症筛查参与率更高[18]。
此外,在近年来中国部分学者追求发表高质量外文期刊的大背景下,中国在结直肠癌(CRC)筛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本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中较为欠缺,故在此进行回顾梳理,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实证论证了适合中国国情的CRC筛查方案。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对CRC进行调查登记,并实证论证粪便潜血试验在大规模初筛及结肠镜检查对于初筛阳性居民中的作用。上海CRC筛查数据显示:初筛阳性的居民约有39.8%,结肠镜的确诊率为2.27%,CRC检测率为20 135/100 000,进一步论证了初筛和结直肠癌早期阶段筛查方案的有效性[19],此外关于CRC筛查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也有部分探讨[20]。二是中国在CRC癌症筛查的分子生物学手段逐步突破,如通过不同方法检查粪便中的DNA甲基片段以提升CRC阳性检出率及特异性[21];Chen等[22]首次发现CRC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中,miRNA存在14个位点的异常表达,Huang等[23]深入研究miRNA-29a等对CRC筛查诊断的特异性可维持在80%左右,进一步研究发现miRNA的异常片段可将其作为新的CRC肿瘤标志物[24-25],具体如miRNA-224、miRNA-145[26]等多个位点在粪便中发现的异常表达均存在高敏感度及特异性。
本研究为癌症筛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充分展示该领域中文文献的研究进展历程及前沿动态,总结已有科研经验的同时亦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打开研究思路,然而本研究仅能从宏观角度对中国癌症筛查研究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到的筛查方法、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卫生政策等具体领域仍需相应领域的专家继续深入探究。
作者贡献
熊森林: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采集及分析数据、文章撰写
钟欣益:实施研究、解释数据
黄秋娜:设计研究方案、采集数据
杨莹:实施研究、解释数据
郑维鑫:分析数据、解释数据
邱亨嘉: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获取研究经费、行政及材料支持
[1] |
赫捷, 陈万青. 2016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61, 66. [He J, Chen WQ. 2016 Annual report on Cancer Registration in China[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7: 61, 66.]
|
[2] |
陈万青, 李霓, 石菊芳, 等. 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进展[J]. 中国肿瘤, 2019, 28(1): 23-25. [Chen WQ, Li N, Shi JF, et al. Progress of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Urban China[J]. Zhongguo Zhong Liu, 2019, 28(1): 23-25.] |
[3] |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Chen Y, Chen CM, Liu ZY, et al. The methodology function of CiteSpac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 Ke Xue Xue Yan Jiu, 2015, 33(2): 242-253.] |
[4] |
Liang YD, Li Y, Zhao J, et al. Study of acupuncture for low back pain in recent 20 year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via CiteSpace[J]. J Pain Res, 2017, 10: 951-964. |
[5] |
董国豪, 潜伟. 普赖斯与科学史定量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5): 667-675, 680. [Dong GH, Qian W. 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 and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J]. Ke Xue Xue Yan Jiu, 2017, 35(5): 667-675, 680.] |
[6] |
魏丽惠, 赵昀, 谢幸, 等.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管理的专家共识[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8, 19(2): 190-192. [Wei LH, Zhao Y, Xie X, et al. Expert consensus on pregnancy and cervical cancer management[J]. Zhongguo Fu Chan Ke Lin Chuang Za Zhi, 2018, 19(2): 190-192.] |
[7] |
Lin Y, Ueda J, Kikuchi S, et al. Comparative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between Japan and China[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 17(39): 4421-4428. |
[8] |
Chen C. CiteSpace 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 Am Soc Inf Sci Technol, 2006, 57(3): 359-377. |
[9] |
张子杰. 新编临床常见肿瘤诊断与处理[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416, 429. [Zhang ZJ. New clinical common tum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 Xi'a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14: 416, 429.]
|
[10] |
王理, 肖水凤, 姚敏, 等. 基于CiteSpace的医学信息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 中国数字医学, 2015, 10(10): 27-29, 75. [Wang L, Xiao SF, Yao M, et al. Th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Hotspots Based on Cite Space[J]. Zhongguo Shu Zi Yi Xue, 2015, 10(10): 27-29, 75.] |
[11] |
Smith LH, Morris CR, Yasmeen S, et al. Ovarian cancer:can we mak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earlier?[J]. Cancer, 2005, 104(7): 1398-1407. |
[12]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 2016.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utline of "healthy China 2030" [Z]. 2016.]
|
[13] |
石汉平, 贾平平. 我国肿瘤营养事业的发展与挑战[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2): 159-162. [Shi HP, Jia PP. Cancer nutrition in China: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J]. Shou Du Yi Ke Da Xue Xue Bao, 2019, 40(2): 159-162.] |
[14] |
Kelly RJ, Hillner BE, Smith TJ. Cost effectiveness of crizotinib for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ho is going to blink at the cost?[J]. J Clin Oncol, 2014, 32(10): 983-985. |
[15] |
Telford JJ, Levy AR, Sambrook JC, et al.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J]. CMAJ, 2010, 182(12): 1307-1313. |
[16] |
姚开颜, 马万里, 马新源. 社区肿瘤防治管理工作探讨[J]. 中国肿瘤, 2014, 23(1): 23-25. [Yao KY, Ma WL, Ma XY. Discussion on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shop in community[J]. Zhongguo Zhong Liu, 2014, 23(1): 23-25.] |
[17] |
Smith RA, Manassaram-Baptiste D, Brooks D, et al. Cancer scree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5:a review of current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s and current issues in cancer screening[J]. CA Cancer J Clin, 2015, 65(1): 30-54. |
[18] |
Wang B, He M, Chao A, et al.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mong adult women in China, 2010[J]. Oncologist, 2015, 20(6): 627-634. |
[19] |
Gong Y, Peng P, Bao P, et al. The Implementation and First-Round Results of a Community-Based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Shanghai, China[J]. Oncologist, 2018, 23(8): 928-935. |
[20] |
Leung DY, Wong EM, Chan CW. Determinants of particip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Chinese older people: Testing a comprehensive model using a descriptive correlational study[J]. Eur J Oncol Nur, 2016, 21: 17-23. |
[21] |
Wang DR, Tang D. Hypermethylated SFRP2gene in fecal DNA is a high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colorectal cancer noninvasive screening[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8, 14(4): 524-531. |
[22] |
Chen X, Ba Y, Ma L,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RNAs in serum:a novel class of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of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J]. Cell Res, 2008, 18(10): 997-1006. |
[23] |
Huang Z, Huang D, Ni S, et al. Plasma microRNAs are promising novel bio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J]. Int J Cancer, 2010, 127(1): 118-126. |
[24] |
Wu CW, Ng SS, Dong YJ, et al. Detection of miR-92a and miR-21 in stool samples as potential screening biomarkers for colorectal cancer and polyps[J]. Gut, 2012, 61(5): 739-745. |
[25] |
Li JM, Zhao RH, Li ST, et al. Down-regulation of fecal miR-143 and miR-145 as potential markers for colorectal cancer[J]. Saudi Med J, 2012, 33(1): 24-29. |
[26] |
Zhu Y, Xu A, Li J, et al. Fecal miR-29a and miR-224 as the noninvasive biomarkers for colorectal cancer[J]. Cancer Biomark, 2016, 16(2): 259-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