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资源  2020, Vol. 23 Issue (3): 299-303  DOI: 10.13688/j.cnki.chr.2020.19535

引用本文  

徐芳, 王伟, 严非.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居民就诊流向分析[J].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3): 299-303. DOI: 10.13688/j.cnki.chr.2020.19535
XU F, WANG W, YAN F. Analysis on trend of patient flow among Chinese residents since new health reform[J]. Chinese Health Resources, 2020, 23(3): 299-303. DOI: 10.13688/j.cnki.chr.2020.19535

基金项目

上海市大城市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研究(2018ZX10715012)

作者简介

徐芳, 硕士生, 主要从事社会医学、分级诊疗、医改等方面的研究, E-mail:16211020040@fudan.edu.cn

通信作者

王伟, E-mail:wangwei@shmu.edu.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9-11-20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居民就诊流向分析
徐芳 , 王伟 , 严非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国民健康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 200032
摘要目的 分析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以来我国居民就诊流向的变化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对2010—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的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推进新医改以来,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均呈上升趋势。医院的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增长速度远快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类机构诊疗人次构成比的变化趋势显示,患者持续流向医院。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门诊部的诊疗量增长快于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公立医院收入以医疗收入为主,财政补助收入不足10.0%。医院床位增长较快,且远快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议 通过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通过提高政府补助,规范医院诊疗行为。通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做好健康守门人。
关键词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就诊流向    医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门急诊人次    出院人次    
Analysis on trend of patient flow among Chinese residents since new health reform
XU Fang , WANG Wei , YAN Fei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Key Laboratory of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Fudan 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ocial Risks Governance in Health,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nd of Chinese patient flow since the new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figure out problems,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Methods Descriptive analysis on the trends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visits and discharge patients were employed, the National Health Statistical Yearbooks from 2010 to 2019 was used. Results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new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in 2009, the volum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ospitals and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was on the rise. The number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visits and discharged patients of hospitals grew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Patients continued to flow to hospitals according to the trends of visit proportions of various institutions. However, the volum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unity-level health service centers(a kind of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grew faster than that of hospitals. Doctors and nurses from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received a lower education than those from hospitals. In public hospitals, medical income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total income, and fiscal income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10.0%. Public hospitals showed a steeper increase in hospital beds than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o guide patients to visit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through the lever of health insurance and the service of community family physicians; to increase government investment to regulate hospital treatment behavior; an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better primary health care services.
Keywords: new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patient flow    hospital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visit    discharge patient    

2009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的政策,围绕“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共建共享,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力图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医改攻坚期需重点突破的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如今,新医改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新医改后我国居民的就诊流向是否产生了变化?本文利用2010—2019年的国家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居民就诊流向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针对就诊流向可能的成因提出政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2010—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报告中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诊疗人次(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及年均增长速度进行描述,分析居民就诊流向的变化趋势。年均增长速度$ = \sqrt[{^9}]{{\frac{{\text{2018年数值}}}{{\text{2009年数值}}}}} - 1$,用Excel 2016的Power函数计算,并结合人力、财力等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探究我国居民就诊流向变化的可能原因。

2 结果 2.1 总诊疗人次

2009—2018年,医院的总诊疗人次呈逐步上升趋势(由2009年的192 194万人次上升至2018年的357 738万人次);2009—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诊疗人次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9年的339 237万人次上升至2018年的440 632万人次),除了卫生室的总诊疗人次呈萎缩趋势,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诊疗人次均有所上升。2009—2018年,医院总诊疗人次的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门诊部的总诊疗人次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医院。2009—2018年,医院总诊疗人次的构成比呈逐步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35.0%上升至2018年的43.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构成比总体呈逐步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61.8%下降至2018年的53.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诊疗人次的构成比呈逐步上升趋势,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总诊疗人次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见表 1

表 1 2009—2018年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构成
2.2 门急诊人次

2009—2018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急诊人次变化趋势与总诊疗人次变化趋势一致。医院门急诊人次的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门诊部门急诊人次的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医院。2009—2018年,医院门急诊人次的构成比呈逐步上升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的构成比总体呈逐步下降趋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人次的构成比呈逐步上升趋势,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门急诊人次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见表 2

表 2 2009—2018年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构成
2.3 出院人次

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医院的出院人次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8 454.3万人次上升至2018年的19 958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的出院人次波动上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出院人次断崖式下降后,一直处于波动下降状态(从2009年的121.1万人次下降至2010年的45.8万人次)。医院出院人次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院人次的增长速度与医院相近,卫生院的增长速度较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的出院人次则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2009—2018年,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出院人次数中,医院的出院人次占60.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63.5%上升至2018年的78.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次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31.6%下降至2018年的17.2%,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出院人次的构成比下降幅度较大,卫生院从29.3%下降至15.8%,社区卫生服务站从0.9%下降至0.1%,见表 3

表 3 2009—2018年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次构成
2.4 卫生专业人员的学历

2018年,医院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卫生院的执业(助理)医师以中专、大专以及大学本科学历为主,村卫生室的执业(助理)医师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卫生院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注册护士构成比为74.1%、68.1%以及53.7%,村卫生室的注册护士以中专学历为主(82.8%)。见表 4

表 4 2018年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学历构成
2.5 公立医院收入

虽然近几年财政补助投入力度加大,但是2009—2018年公立医院的收入仍以医疗收入为主,占87.0%以上。财政补助收入构成比维持在7.0%~10.0%。2015年为转折点,2015年前财政补助收入的构成比呈波动下降趋势,2015年起财政补助收入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见表 5

表 5 2009—2018年全国公立医院收入构成
2.6 床位

医院床位的年均增长速度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2倍多,且2018年医院的床位数是2009年医院床位数的2倍多,医院床位数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比例一直在70.0%以上,且处于上升趋势,2009年为70.7%,2018年为77.6%,见表 6。根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09—2017年的居民年住院率分别为9.95%、10.59%、11.37%、13.21%、14.12%、14.97%、15.32%、16.46%、17.60%,2018年的居民年住院率为18.2%,即每5.5个人就有1个人住院。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与居民年住院率进行logistics单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两者高度相关,床位数每增加1万张,年住院率提高0.021%。

表 6 2009—2018年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3 讨论

表 1表 3可以看出,医院承担了接近一半的诊疗量以及六成以上的出院人次,且还有上升趋势。现从患者、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角度对造成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

从患者角度分析: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的门诊自付金额间存在的5%~10%的差距不大,不足以吸引患者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现有的医疗保险除报销比例外,没有其他强硬的约束机制引导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因此,在医疗服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寻求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很多患者首选大医院就诊[1-2]。其次,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医务人员学历较低、药品种类不全等现象,这导致患者对服务能力与质量不信任。从表 4可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的学历较医院的医护人员仍有较大差距。众多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状的研究也提示,患者不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的原因包括“三甲医院技术好,开的药管用”“基层大夫技术不行,和大医院没法比”“社区医院药品种类有限”“基层就诊完还得去大医院开药,耗时耗力”等[3-5]

从医院角度分析:非营利性的性质要求医院的医疗服务收益不能用于投资其他具有经济回报的产业,但人才的引进、设备的更新、设施的扩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2005年,英、美、日、意等国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收入中,政府投入占比就已达到30%以上,意大利高达43%[6]。而我国公立医院收入中,财政补助收入的占比不到10.0%(表 5),这导致医院仍可能通过增加服务提高收入。Shain等[7]1959年提出的“罗默法则”指出,床位的供给会增加床位的需求。董四平等[8]学者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盲目扩张床位,导致床位过多,规模经济递减,床位使用率下降,而为了实现收支平衡,医院可能通过诱导需求,收入一些本不该住院的患者,从而增加收入。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要求破除以药补医,这表明目前国家也在逐步重视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损失由财政补偿,与表 5的数据相对应。

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角度分析: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占比越来越大,每天需要花半天时间建档、建卡、填信息、达指标,还要抽时间入户随访,根本没时间从事临床工作[9]。除此之外,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部分的绩效考核机制主要围绕公共卫生工作,临床绩效考核较少,医务人员开展临床工作的积极性较差,久而久之,医务人员的临床功能逐渐弱化,大部分直接变为公共卫生宣传员,将有临床诊疗需求的患者推向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另一方面,由于平台小、待遇低、编制少等现实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陷入招不到、留不住人才的困境,这导致服务能力更加薄弱,更加吸引不了居民就医,形成了恶性循环[10]

4 建议 4.1 引导患者合理就诊,提高基层首诊率

一方面,应发挥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通过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参保人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另一方面,应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众多研究表明,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有助于改善居民与全科医生的关系,增强信任度,提高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的意愿。因此,需加快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11-13]

4.2 改变医院创收机制,遏制诱导需求

一是应增加医院收入中政府财政补助投入的占比,使医院回归公益性,专注疑难杂症、高精尖技术创新以及学科发展,不再需要从医疗服务中获取盈利以维持运营[14]。二是应规范医院床位设置规划,综合考虑区域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经济发达程度、卫生服务能力等因素,理性分析医院床位需求[15]

4.3 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做好健康守门人

切实做好分级诊疗工作,迫切需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只有医务人员“守好门”“接得住”,才能改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信任的现状,吸引更多的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要做到:一方面应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的医务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临床业务的考核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临床工作量,提升临床诊疗能力[16]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王子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双向转诊的研究[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87-1011272482.htm
[2]
吴焕, 聂丽, 吕晖王, 等. 分级诊疗视角下河南省农村居民常见病首诊机构选择行为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 2017, 36(5): 69-71.
[3]
李宇飞, 王虎峰, 李颖, 等. 患者视角下北京市某区基层首诊制影响因素质性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6, 36(2): 4-6.
[4]
胡茂新. 医联体双向转诊机制存在困难及建议:以江苏省盱眙县为例[J].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7(6): 9-10.
[5]
北京市统计局.社区卫生服务显优势市民有"四盼":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调查分析[EB/OL]. (2015-10-23)[2019-11-02]. http://www.zgxxb.com.cn/tjdk/201510200007.shtml.
[6]
董四平, 安艳芳, 刘庭芳. 我国公立医院规模发展的理论解释与政策建议[J]. 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1): 78-82.
[7]
SHAIN M, ROEMER M I. Hospital costs relate to the supply of beds[J]. Modern Hospital, 1959, 92(4): 71-73.
[8]
董四平, 李冰, 杨婷婷, 等. 公立医院规模扩张的公共经济学解释与对策[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3, 6(9): 36-40.
[9]
金光辉, 路孝琴, 赵亚利, 等. 北京地区全科医生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现状及问题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5A): 1469-1473.
[10]
艾丹丹, 陈辰, 吴婷婷, 等. 基于全科团队和分级诊疗的基层健康管理模式优化探讨[J]. 卫生经济研究, 2019, 36(6): 20-23.
[11]
葛敏, 江萍, 朱敏杰, 等.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动改革对有序诊疗格局的作用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4): 415-419.
[12]
杜娟, 韩琤琤, 葛彩英, 等. 北京市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社区首诊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J]. 医学与社会, 2017, 30(4): 8-12.
[13]
戴慧敏, 李娅玲, 杜兆辉. "1+1+1"签约下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25): 3068-3072.
[14]
王海旭, 贾慧萍, 陈在余. 我国医疗联合体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分工协作的角度[J]. 卫生经济研究, 2017, 34(12): 22-24.
[15]
窦刚. 试论床位规模对医院运行成本及效益的影响[J]. 现代医院管理, 2015(5): 83-85.
[16]
申颖, 黄为然, 纪舒妤, 等. 1997-2017年我国双向转诊现状和效果及问题的系统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29): 3604-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