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资源  2020, Vol. 23 Issue (3): 265-270  DOI: 10.13688/j.cnki.chr.2020.19462

引用本文  

都恩环, 黄佳文, 杨玉洁, 等. 精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综述[J].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3): 265-270. DOI: 10.13688/j.cnki.chr.2020.19462
DU E H, HUANG J W, YANG Y J, et al. Review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ecision medical technology[J]. Chinese Health Resources, 2020, 23(3): 265-270. DOI: 10.13688/j.cnki.chr.2020.19462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项目(2017YFC0910100)

作者简介

都恩环, 硕士生, 主要从事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学研究, E-mail:du.enhuan@imicams.ac.cn

通信作者

毛阿燕, E-mail:mao.ayan@imicams.ac.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9-09-18
精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综述
都恩环 1, 黄佳文 2, 杨玉洁 1, 乔琛 3, 张旭 4, 邱五七 1, 毛阿燕 1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20;
2. 中日友好医院病案统计室, 北京 100029;
3.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 100069;
4.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 100730
摘要目的 梳理临床应用的精准医疗非药物类相关技术,为我国未来搭建精准医疗技术平台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结构化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近10年文献,依据既定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临床技术信息,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72篇文献,大致可将精准医疗非药物类临床技术分为组学检测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平台以及其他临床相关技术这4类。结论 随着精准医疗概念及技术的发展,推动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将成为我国精准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精准医疗    组学检测    生物信息分析    临床相关技术    临床应用    
Review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ecision medical technology
DU Enhuan 1, HUANG Jiawen 2, YANG Yujie 1, QIAO Chen 3, ZHANG Xu 4, QIU Wuqi 1, MAO Ayan 1     
1.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0, China;
2. Medical Records and Statistics Room,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 China;
3.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4.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ort out the relevant non-drug technology of precision medicin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precision medical technology platform in China. Methods Structured keywords were used to retrieve literatur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databases for nearly ten years. Literatures were screened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s was evaluated. Clinic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was extrac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72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which could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histolog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echn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 related platforms and other clinical related technologies. Conclus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and technology of precision medical treatmen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ecision medical treatment and personalized precision medicine will b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reatments in China.
Keywords: precision medicine    histological detection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clinical related techn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    

精准医疗对医学、经济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美国早在2015年就启动了“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1],近年来“精准医疗研究”也逐步被纳入我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中。广义来讲,精准医疗技术包括所有能够满足临床上个体化诊断、治疗需求,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装置/设备、诊疗技术/程序、治疗技术/程序等卫生技术,也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药物技术和非药物技术两类。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对精准医疗非药物技术(包括诊疗技术/程序、装置/设备等)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未来搭建精准医疗技术平台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中文数据库中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英文数据库中的PubMed、Web of Science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年11月6日。

1.2 方法 1.2.1 检索关键词

以“精准医疗”为核心检索词,以“技术”“临床应用”为限定检索词,采用连接词组合检索各数据库。精准医疗相关关键词包括:精准医疗、精准医学、精准治疗、精准诊断、精准诊疗、精准诊治、Precision Medicine。

1.2.2 确定纳入标准

根据研究目标,纳入文献需要同时满足以下特征:①以精准医疗技术为主题;②该技术为非药物技术;③该技术已经成熟,处于临床应用阶段;④文献发表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⑤发表文献语言为中文或英文;⑥排除新闻报道类文章。

1.2.3 文献检索

检索流程及结果见图 1,根据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分别进行试检,浏览初步结果后对检索词进行补充,根据检索结果是否为所需文献、增加或减少检索词后检索结果是否发生较大变化,逐步调整形成各库最终检索式,在中英文各数据库进行检索,初步得到文献。


图 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共检出相关文献1 155篇,去重后文献量为1 099篇,其中中文950篇、英文149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地依据既定的检索策略和标准浏览文献标题、摘要、关键词和/或全文,根据纳入标准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补充检索。

1.2.4 文献信息提取

根据研究设计,制定信息提取表格,由两名研究者根据既有的表格,对文献内容进行提取。提取的主要内容有:该技术的名称、简介(该技术的理论/描述、特点、分类、研究进展等)、应用领域。同时,参考既有的对精准医疗非药物类技术的分类,对提取的技术进行分类和汇总。

1.2.5 质量控制

分别对两名研究者进行了系统培训。在正式剔除文献之前,抽取20~30篇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测试,两名研究人员分别根据既定的检索策略和标准对文献进行纳入与剔除,对筛选过程中的分歧之处展开讨论,统一操作标准。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特征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72篇(中文53篇、英文19篇)。其中针对特定种类疾病的研究有40篇,包括肿瘤疾病25篇,肌肉骨骼系统疾病7篇,齿科疾病3篇,外科疾病3篇,传染病2篇。纳入文献年份集中在2015—2018年。阅读全文后,对精准医疗技术具体名称、介绍、应用等信息进行提取。

2.2 非药物技术信息提取

精准医疗是在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蛋白质等组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2]。谢鹭等[3]将精准医疗关键技术分为组学检测关键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临床应用相关平台这3个方面。广义的精准医疗技术除关键技术外,还包括其他临床相关技术。因此,根据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临床治疗进展,在原有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将非药物类精准医疗技术分为组学检测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临床应用相关平台,以及其他临床相关技术,共4类,见表 1

表 1 非药物类精准医疗技术分类
2.3 组学检测技术

组学检测技术是精准医疗最核心的技术,按照对象可以分为基因组学、表观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纳入文献中涉及的组学检测技术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扩增技术、基因杂交技术、遗传标记技术、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及液体活检技术等。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特定基因组位点进行精确的靶向性剪切,通过非同源性末端连接或者同源重组对断裂DNA进行编辑。已有编辑工具包括锌指核酸内切酶、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CRISPR相关蛋白核酸酶、TargeTron基因敲除系统,以及传统的RNA干扰技术等[4-8]。基因编辑技术目前可以应用于干细胞疾病,如妇科恶性肿瘤等的治疗。

基因测序技术即测定DNA或RNA碱基排序技术,目前包括Sanger测序法、二代测序技术(Solexa测序、SOLiD测序技术、Roche 454测序技术、Ion torrent测序、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靶向目标基因测序等)、三代测序技术(单分子实时测序、纳米孔测序等),以及单细胞测序、焦磷酸测序等测序技术[9-15]。目前已经应用于肿瘤疾病的驱动基因测序、肿瘤靶向治疗、动态监测、免疫治疗,以及骨科疾病分子生物学研究、新生儿遗传病、临床微生物病原学检测、亲子鉴定/法医鉴定、预防医学等领域。

基因扩增技术主要包括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高分辨熔解曲线、液滴数字PCR等[16]。目前主要应用于基因多态性分型、基因突变筛查、基因变异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监控、基因定性定量检测、遗传病检测、微量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低负荷遗传序列鉴定、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单细胞基因表达检测等方面。

基因杂交技术主要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芯片技术(微阵列芯片和微流控芯片)等[17-18],常见于产前诊断、疾病诊断、基因扩增、基因重排、病原微生物鉴定、指导用药的多基因位点平行检测等方面。

遗传标记即对染色体上可以确定物理位置的DNA片段进行标记,以寻找和定位致病基因及相关基因[9]。目前已应用于骨科疾病,如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骨肉瘤等的治疗。

蛋白指纹图谱技术是蛋白分离技术与生物质谱的联合应用,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特点[19],可应用于肿瘤等多种疾病早期检测、筛选诊断、疗效预测及预后等,以及产前诊断、药物代谢检测、蛋白组学和核苷酸多态性、细菌检测等。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技术(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是指对翻译后蛋白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进行添加或者去除修饰基团的共价加工修饰过程[3, 20]。目前可应用于肾脏、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监控。

液体活检技术通过对患者体液中的细胞、遗传物质、代谢产物等进行检测,了解患者疾病信息,如检测体液中原发肿瘤生物特性分子,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循环肿瘤DNA、肿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及微小RNA等[21-22],可用于肿瘤(如上皮性卵巢癌)等疾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

综合利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包括单组学分析、多组学分析等,常见的如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等。见表 2

表 2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
2.5 临床应用的相关平台

临床应用的相关平台包括分子标志物验证平台、生物样本库等,需要计算机数据处理、存储等技术助力。见表 3

表 3 精准医疗临床应用的相关平台
2.6 其他临床相关技术

其他临床相关技术包括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三维重建技术、影像导航技术、3D打印技术、纳米技术等。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是对从患者体内发射的γ射线成像,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24],如显像探针。

三维重建/测量技术,或3D可视化技术,是对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技术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后,转换为人类视觉可感知的三维医学图像[30-31],目前应用于肿瘤、骨科、牙髓病学等领域。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对多种模态的图像信息进行整合,使不同模态信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以服务于临床治疗和研究。目前包括Carto UNIVU影像整合系统、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术中超声实时成像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与导航结合、异性荧光成像技术等[32-33]。目前应用于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头颈部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食管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以及复杂心律失常等的治疗。

影像引导/导航技术通过计算机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考虑图像、空间、时间等因素,实现对手术目标区域的实时三维可视化测量定位,以保证手术的精确、快速、安全。该技术由计算机操作平台、影像处理软件、多画面显示器、定位系统及特殊的追踪设备等组成[34-37],可用于制定个性手术方案、术前计划运动模拟及术中定位。临床应用于关节外科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创伤骨科以及矫形骨科等方面。

医学影像智能化分析,将深度学习等计算机智能技术应用到医学图像分析中,以实现对疾病、病灶区域的精准识别[32],可应用于疾病识别、外科手术导航等方面。

3D打印技术也称增材制造技术,是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是指按计算机设计出的数字模型,借助3D打印机将可黏合材料堆积成完整物体的技术,具有高精确度、高灵活性的特点。目前常见的3D打印技术有喷墨打印、激光介导打印和挤压式打印[9, 34, 38-45],主要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假体植入物、医学模型设计、生物打印、3D药物等方面。临床常见于关节外科、牙髓外科、骨科,以及仿生器官修复、气道管理,以及癫痫、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疗。

放射治疗技术包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three diment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容积旋转调强治疗技术、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helical tomotherapy,HT)、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等。可以结合数据处理技术,通过优化算法,不断搜索最优的治疗计划方案,实现更加精准的放射治疗[35, 46-47]。目前主要应用于癌症治疗。

三维组织药敏法(histoculture drug response assay,HDRA)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或活检,将获取的活性肿瘤组织块经体外培养,在体外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48]

机器人手术技术通过术前详细的手术计划及规范化的机器人系统,使外科医师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以实现精确手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34]。目前可应用于关节外科、心脏外科、前列腺切除等。

精准微创手术技术通过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少手术切口、降低炎症反应,达到更好的医疗效果。如肿瘤精准消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中医微创技术等[9, 49-51]。可应用于肿瘤、骨科、男科等疾病的治疗。

功能建模技术通过遗传物质翻译,在体外形成生物模型。具体包括单细胞模型、网络模型、全动物模型等[52-54]。可用于临床前药效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筛选、生物标志和作用靶点的发现等,临床应用于癫痫、肿瘤等的治疗。

快速康复技术通过采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减少手术带来的生理及心理应激,从而加速康复[34],可用于关节外科等领域。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即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成与疾病相关的功能细胞,可以用于构建疾病模型,体外再现疾病表型、模拟遗传学变化和病理过程[55],研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筛选安全有效的药物、替换有病变的细胞或组织等,常用于罕见病研究。

纳米技术包括生物膜涂层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检测技术。生物膜涂层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兴仿生策略,可以将具有不同特性的各种生物膜作为功能材料覆盖在载药纳米粒子表面,保留原生物膜的天然属性,同时具有体内长循环、病灶靶向等特点。纳米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多肽纳米磁珠捕获外周特异生物物质,以检测疾病[56-58]。可应用于药物精准递送,肿瘤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耐药性监测等方面。

3 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精准医疗从理论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临床应用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精准医疗的内涵也由核心技术扩展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广义范畴[3]。本文仅从文献研究层面,按照已有框架对精准医疗非药物类技术进行初步梳理,未来仍需要结合精准医疗内涵的发展以及技术的临床实际应用不断更新扩充。根据我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握生命科学纵深发展、生物新技术广泛应用和融合创新的新趋势,以基因技术快速发展为契机,推动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将成为我国精准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杨焕明. 奥巴马版"精准医学"的"精准"解读[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5, 10(3): 193-195.
[2]
于军. "人类基因组计划"回顾与展望:从基因组生物学到精准医学[J]. 自然杂志, 2013, 35(5): 326-331.
[3]
谢鹭, 李威. 肾脏疾病精准医学研究关键技术和平台的发展[J].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14): 1051-1052.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14.004
[4]
韦余达, 李爽, 刘改改, 等.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干细胞疾病模型建立和精准医疗中的应用[J]. 遗传, 2015, 37(10): 983-991.
[5]
张骞, 李力.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研究及治疗中应用的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1): 65-70. DOI: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8.01.016
[6]
AFTIMOS P G, PHILIPPE B, AHMAD A. Molecular biology in medical oncology:diagnosis, prognosis, and precision medicine[J]. Discov Med, 2014, 17(92): 81-91.
[7]
KLEIN C J, FOROUND T M. Neurology individualized medicine:when to us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panels[J]. Mayo Clin Proc, 2017, 92(2): 292. DOI:10.1016/j.mayocp.2016.09.008
[8]
JAIN S K. The promise of molecular imaging in the study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J]. Mol Imaging Biol, 2017, 19(3): 1-7.
[9]
李盛华, 邓昶, 周明旺, 等. 骨科领域精准医疗的观念、特点及价值[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 22(15): 2407-2413. DOI:10.3969/j.issn.2095-4344.0739
[10]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标志物专家委员会, 中国肿瘤驱动基因分析联盟. 二代测序技术在肿瘤精准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26): 2057-2065.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26.001
[11]
段建春. 二代测序技术在肺癌精准治疗时代的应用与思考[J].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19): 1528-1530.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19.018
[12]
王丹, 滕懿群, 黄蓉, 等. 高通量测序在新生儿遗传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 浙江医学, 2018, 40(7): 776-781.
[13]
李婕, 张鹏, 李小宁, 等. 高通量测序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2): 106-108.
[14]
张淳, 张媛媛. 基因测序技术在细菌性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 2017, 14(7): 134-138.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17.07.035
[15]
李靖轩, 金益如, 徐吟秋, 等. 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基因突变检测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 2015, 39(12): 889-895.
[16]
张博诚, 张显玉, 孙根, 等. 液滴数字PCR在乳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肿瘤临床, 2017, 44(3): 146-149. DOI:10.3969/j.issn.1000-8179.2017.03.300
[17]
周运鹤, 许艺明, 何玮璇, 等. 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精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 26(3): 269-280. DOI:10.3969/j.issn.1008-0678.2018.03.005
[18]
李青. SNP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D].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 2016. 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D01140687.aspx
[19]
林勇, 蔡霖, 黄明翔, 等. SELDI-TOF-MS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在筛选肺腺癌EGFR突变的相关血清标志物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13): 11-13. DOI:10.3969/j.issn.1006-6586.2017.13.004
[20]
刘明, 顾宏博, 李振亚, 等.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助力实现精准医疗[J]. 生物产业技术, 2018(2): 76-84. DOI:10.3969/j.issn.1674-0319.2018.02.009
[21]
唐慧芸, 莫小雨, 白莉平, 等. 液体活检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治中的应用[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8, 45(2): 122-125.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2.015
[22]
周泽宸, 陈大方. 精准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8, 10(2): 75-80. DOI:10.3969/j.issn.1674-5671.2018.02.01
[23]
刘阳, 白卉, 伯晓晨. 基因表达谱大数据在抗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J]. 大数据, 2016, 2(5): 22-31.
[24]
刘昭飞, 杨志, 王凡. 精准医学时代的SPECT显像探针:挑战与机遇[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7, 37(1): 2-4. DOI: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7.01.002
[25]
帅仁俊, 陈平, 刘洪麟, 等. 基于影像大数据的骨性关节炎个体化精准诊疗体系的研究[J]. 中国医疗设备, 2018, 33(7): 116-119.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8.07.032
[26]
霍俊宇, 单其俊. 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精准医疗应用研究概况[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 32(4): 403-406.
[27]
刘敏.先天性心脏病标记物组关系模型的建立及其血清因子与易感基因关联的GO功能解析[D].郑州: 郑州大学, 2015.
[28]
施烈航.可视化数字病人关键技术与系统研究[D].上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16.
[29]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科技战备情报团队. 欧盟委员会发布HPC最佳使用案例报告[J]. 中国教育网络, 2018(4): 37.
[30]
高辉, 邱兆文. 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 2018, 17(6): 170-172, 177.
[31]
李玥, 王铁梅. 基于锥形束CT的精准诊疗技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6, 9(6): 326-330.
[32]
刘佳, 朱明宇, 陈芳, 等. 基于医学影像智能化分析技术的神经外科精准诊疗研究[J]. 医疗卫生装备, 2018, 39(2): 1-6, 28.
[33]
张力伟. 多模态融合技术在精准神经外科治疗时代的应用价值[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 34(4): 325-326. DOI: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8.04.001
[34]
刘田润, 王坤正. 精准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与展望[J].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27): 2141-2143.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27.002
[35]
刘吴茜.精准放射治疗中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36]
谷佳, 李京, 尚紫薇, 等. 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辅助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的临床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34): 6644-6647.
[37]
赵燕鹏, 唐佩福. 骨科机器人及导航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 24(3): 242-246.
[38]
邱小玲, 林桂珍, 贾搏, 等. 3D打印手术导板辅助显微根尖手术的临床应用[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8, 39(4): 636-641.
[39]
刘凯茜. 3D打印技术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 24(4): 364-368. DOI:10.3969/j.issn.1009-6604.2018.04.019
[40]
韩咏, 辛颖, 张智伟, 等. 3D打印在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的应用[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 24(1): 109-112. DOI:10.3969/j.issn.1007-9688.2018.01.29
[41]
张聚良, 延常姣, 黄美玲, 等. 3D打印技术在医学工程学的应用进展[J].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8, 24(2): 149-152. DOI:10.3760/cma.j.issn.1674-1927.2018.02.016
[42]
赵晶斌, 张小鹏, 苏成洋, 等. 3D打印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 4(2): 169-174.
[43]
邓爱文, 熊日波, 曾参军. 精准医学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5(11): 1662-1664. DOI:10.3969/j.issn.1673-4254.2015.11.29
[44]
宗菲, 荣丽. 3D打印在微创牙髓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8, 31(6): 4-6.
[45]
范士洁, 赵滨, 陈洪强.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初步体会[J]. 贵州医药, 2016, 40(4): 380-381. DOI:10.3969/j.issn.1000-744X.2016.04.016
[46]
赵文斌, 丘敏敏, 文碧秀. 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在直肠癌的临床应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 24(5): 714-721.
[47]
傅深. 精准医学时代的重离子技术临床应用[J]. 医学新知杂志, 2017, 27(1): 1-5, 9.
[48]
陈瑞玲, 王刚阳, 孙梦熊, 等. 骨肉瘤精准医学的实践与进展[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8, 35(6): 1190-1194. DO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8.06.064
[49]
郑加生. 肝癌精准微创消融展望[J]. 世界复合医学, 2015, 1(2): 97.
[50]
董强, 康永明. 从男科微创技术到微创男科时代[J].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26(2): 85-87. DOI:10.3969/j.issn.1005-6483.2018.02.001
[51]
董福慧. 中医微创技术的精准应用[J]. 中国骨伤, 2018, 31(6): 493-496. DOI:10.3969/j.issn.1003-0034.2018.06.001
[52]
张玉凤, 张利华, 李亚军, 等. 精准医学在癫痫中的应用[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26(1): 61-64.
[53]
黄越, 朱学军, 胡守友. PDTX小鼠模型在指导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肿瘤临床, 2018, 45(4): 196-200. DOI:10.3969/j.issn.1000-8179.2018.04.838
[54]
李克娟, 黄昊, 高苒.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在精准肿瘤医学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 27(1): 91-98.
[55]
时良, 崔亚洲, 韩金祥. 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罕见病细胞模型及其应用[J]. 协和医学杂志, 2018, 9(3): 261-270. DOI:10.3969/j.issn.1674-9081.2018.03.014
[56]
张慧娟.物理调控型抗肿瘤药物精准递送系统研究[D].郑州: 郑州大学, 2017.
[57]
田浩, 陈世春, 韩雨彤, 等. 生物膜仿生纳米颗粒在药物传递体系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7): 31-35.
[58]
王雷, 胡志远. 循环肿瘤细胞纳米检测技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探索[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6, 23(5): 5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