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石油勘探  2025, Vol. 30 Issue (2): 16-24  DOI:10.3969/j.issn.1672-7703.2025.02.002
0

引用本文 

何文渊, 汪望泉, 李志, 庞文珠, 李富恒, 王仁冲, 杨紫, 康海亮, 许海龙, 侯平, 屈珺雅, 商斐. 海外高效勘探管理创新与价值创造实践[J]. 中国石油勘探, 2025, 30(2): 16-24.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5.02.002.
He Wenyuan, Wang Wangquan, Li Zhi, Pang Wenzhu, Li Fuheng, Wang Renchong, Yang Zi, Kang Hailiang, Xu Hailong, Hou Ping, Qu Junya, Shang Fei.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high-efficiency overseas exploration and value creation practice[J].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2025, 30(2): 16-24.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5.02.002.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低碳背景下油气勘探资产技术经济商务一体化评价技术研究”(2023ZZ07-05)

第一作者简介

何文渊(1974-),男,浙江金华人,博士,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及生产管理工作。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6号-1国际投资大厦D座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邮政编码:100034。E-mail:hewenyuan@cnpcint.com

通信作者简介

李富恒(1982-),男,河南泌阳人,硕士,200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海外油气勘探与规划部署工作。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油气资源勘探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83。E-mail:lifuheng@petrochina.com.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5-01-16
修改日期:2025-03-07
海外高效勘探管理创新与价值创造实践
何文渊1, 汪望泉1, 李志2, 庞文珠1, 李富恒2, 王仁冲1, 杨紫2, 康海亮2, 许海龙2, 侯平2, 屈珺雅2, 商斐2     
1. 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 高效勘探是建立自主可控的海外油气核心产区、推动海外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针对跨国油气勘探限制性、风险性、经济性和国际性四大特点,中国石油近年探索形成“1435”海外高效勘探体系,即以跨国油气勘探世界一流价值创造为目标,建立以“统一管理、集中决策”为特色的业务管理、风险勘探、工程全过程、协同创新4套管理制度,推进勘探目标、单项工程和勘探全周期3项评价,打造“山川”科技、风险勘探、集中勘探、精细勘探和滚动勘探五大工程。在攻关久攻不克、探索新区新领域、扩大成熟区储量规模和老区增储上产4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发现两个十亿吨以上世界级大油田、一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一个五亿吨级油田群和10个优质储量区,高效支撑了海外亿吨效益权益产量上产稳产,进一步夯实了海外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基础。“1435”高效勘探体系将为我国石油企业持续提升全球资源掌控力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 高效勘探    价值创造    4套制度    3项评价    五大工程    高质量发展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high-efficiency overseas exploration and value creation practice
He Wenyuan1 , Wang Wangquan1 , Li Zhi2 , Pang Wenzhu1 , Li Fuheng2 , Wang Renchong1 , Yang Zi2 , Kang Hailiang2 , Xu Hailong2 , Hou Ping2 , Qu Junya2 , Shang Fei2     
1. China Na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2.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Abstract: The high-efficiency exploration is key initiatives to establish independent and controllable overseas core oil and gas production zone,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oil and gas business. In response to the four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overseas exploration, such as restrictions, risks,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CNPC has researched and formed the "1435" high-efficiency exploration system in recent years. "1" represents the goal of creating world-class value creation of overseas exploration. "4" refers to four sets of management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unified management and 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including business management, risk exploration, whole lifecycle engineering,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3" refers to the evaluation of three aspects: exploration targets, single exploration project, and full cycle exploration. "5" refers to five major projects including "mountain area exploration" technology, risk exploration, centralized exploration, fine exploration, and rolling exploration. As a result,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four aspects, i.e., fields without breakthrough for long periods, exploration in new areas and new fields, expanding reserve scale in mature areas, and increasing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in old areas, discovering two world-class one-billion-ton level oil fields, a trillion-cubic-meter level large natural gas zone, one 500-million-ton level oil field group, and 10 high-quality reserve areas. This effectively supports the beneficial and steady production of 100-million-ton equity production and further consolidates the resource foundation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oil and gas business. The "1435" high-efficiency exploration system will provide solid support for China's oil companies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ir global resource control and ensure the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Key words: high-efficiency exploration    value creation    four sets of systems    evaluation in three aspects    five major projec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0 引言

新时代,百年变局加速演变,能源安全事关全局。能源转型背景下,石油和天然气在较长时期内仍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中流砥柱[1-4]。预计到2030年左右,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峰值,峰值为7.8×108t,天然气消费量在2040年前达峰,峰值近6500×108m3[2],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仍将保持高位。在大力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必须全面掌握全球油气资源分布,优选潜力大的领域实施自主勘探开发,建立可控的海外油气核心产区,扩大海外油气生产的自主权,把我国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的坚实支撑[3, 5-6]。跨国油气勘探具有国际性、限制性、风险性、经济性特点[7],国际性即在海外必须遵从各资源国政府政策、行业规定与相关法律约束,尊重各合作伙伴、国际油公司不同的项目运作模式;限制性即海外勘探区块空间有限(大多并非完整的构造带)、资料有限、合同期限制(分不同勘探期,每个阶段2~3年)、篱笆圈限制(部分合同针对每个区块的成本回收进行单独核算,不允许进行跨区块回收);风险性即面临项目所在资源国的政治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跨国金融体系的汇率变化风险)、经济风险(合同条款引起的投资回收风险)和安全风险;经济性即跨国油气勘探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核心,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利润,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上就决定了勘探工作必须以时效性和经济性为中心,必须在有限合同期内快速发现规模优质储量。

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区块类型各异、勘探程度高低不一,地质风险和资源国政治、经济条件等差异大,为科学决策造成极大困扰。从勘探接替领域来看,未来潜力勘探领域集中在复杂裂谷盆地、复杂碳酸盐岩、深层、深水和非常规等久攻不克的领域[8-12],给勘探业务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必须依靠思路转变、认识和技术突破、管理创新实现新突破,寻找新的战略接替领域。基于此,亟待开展海外高效勘探体系创新,推动勘探业务价值创造,助力海外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中国石油海外勘探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构建“1435”高效勘探体系,即明确跨国油气勘探世界一流价值创造的目标,建立以“统一管理、集中决策”为特色的业务管理、风险勘探、工程全过程、协同创新4套管理制度,推进勘探目标、单项工程和勘探全周期3项评价,打造“山川”科技、风险勘探、集中勘探、精细勘探和滚动勘探五大工程,加快海外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的重大突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打下坚实的资源基础。

1 锚定一个目标

勘探是从0到1的创造性工程,中国石油海外勘探管理的目标是向全球领先能力看齐,成为跨国油气勘探的卓越者,实现一流价值创造,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奠定资源基础。中国石油海外勘探锚定跨国油气勘探世界一流价值创造目标,建立跨国油气勘探中国制度、中国方案,形成一流的勘探技术,营造一流的勘探文化,推动世界级勘探大发现,实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勘探效率和价值创造,以跨国油气勘探卓越者的身份立足于世界一流油公司行列。

2 重构4套制度 2.1 勘探业务管理制度

(1)厘定管理层级。突出专业化管理,构建海外油气勘探“统一管理、集中决策”的管理机制,厘清中国石油海外本部和项目公司工作界面。中国石油海外本部对勘探业务实行全周期、全过程管控(图 1),海外项目公司负责组织实施,联合作业项目贯彻中方意图。

图 1 海外勘探业务统一管理架构图 Fig. 1 Unified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overseas exploration business

(2)厘定关键事项。对所有地震和非地震部署、探井评价井方案和项目退地保地延期等重大事项集中决策,组织技术支持单位和项目公司开展充分的技术论证,形成统一认识和部署意见,由项目公司报中油国际本部审批;针对项目退地、保地、延期等重大事项,履行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对于海洋及高投资探井,必须要有经济评价结果;要求严格履行干井费用化报批制度,优化和调整勘探类课题,提高管控质量和水平。

(3)形成闭环管理。年初,针对海外勘探领域和目标持续开展统一排队,选出潜力领域和效益目标,确定为年度可培育亮点,集中资源给予全力支持,确保年年出亮点。年中,密切跟踪勘探执行情况,在海外研究中心成立勘探动态组,专门负责跟踪油气勘探动态,定期编制周报、月报、季报,梳理执行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部署指导建议。

2.2 风险勘探管理制度

持续加强海外风险勘探组织与管理,制定《风险勘探研究管理办法》《海外风险勘探目标申报流程》(图 2)《海外风险探井管理实施指南》,保障勘探领域有序接替。做好海外风险勘探年度顶层设计,系统梳理年度重点风险勘探领域,持续开展海外风险勘探领域和目标研究,加强风险勘探目标排队优选,大力探索新凹陷、新区带、新层系和新类型的“四新”领域。统筹决策年度海外风险勘探部署方案,确保有限风险勘探资金的最优化使用。实施差异考核和激励政策,提高项目公司开展风险勘探的积极性。对海外风险勘探目标的部署实施、动态跟踪、进展分析、钻后评价及安全环保等全过程管理,保障风险勘探目标安全、高效、快速作业。

图 2 海外风险勘探目标申报流程图 Fig. 2 Declaration work flow of overseas risk exploration targets
2.3 工程全过程管理制度

针对钻完井工程设计与实施、试油工程技术实施、井下作业设计与实施、工程监督与管理等制定配套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高效。

(1)钻完井工程设计与实施。制定《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钻井工程设计编制管理实施办法》,规范海外油气钻井工程设计,一井一策,提高钻井设计水平,推广定向井、丛式平台和平台式工厂化作业技术,优化钻井液体系和钻完井工艺。如哈萨克斯坦PK项目实施定向探井最大程度地发现最大规模的优质储量,厄瓜多尔安第斯项目热带雨林丛式钻井平台实现高效勘探评价,乍得项目针对潜山目标实施欠平衡和工厂化钻井作业,防止储层伤害,提高钻井效率和勘探成效。

(2)试油工程技术实施。制定《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试油工程技术管理办法》,规范试油工程技术管理,提高试油工程技术水平,满足油气田勘探开发需要。以优质可快速动用储量为首要目标,科学选择探井、评价井试油层段,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合理利用资源国政策,探井评价井取得发现后试采期快速投产,缩短储量向产量的转化周期,实现增储上产一体化。

(3)井下作业设计与实施。修订完善《井下作业工程设计编制管理实施办法》,规范海外油气井井下作业工程设计,建设学习曲线,提高井下作业设计水平,保证井下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井下作业设计管理工作。

(4)工程监督与管理。制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海外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过程进行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及社会安全监督,实行中油国际指导、项目公司负责、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监督模式。

2.4 协同创新管理制度

组成“四位一体”自主创新联合体,依靠国内专业化人才把国内成熟的配套技术应用到海外项目,并结合海外实践创新发展。

(1)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架构。聚焦海外勘探认识瓶颈、地质难题和生产需求,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团科技专项为平台,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及S & P Global等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和企业,组成“四位一体”自主创新联合体,研发海外勘探开发生产管理系统和海外勘探开发知识信息共享平台,支撑“小前方大后方”跨专业跨部门高度协同,提升技术创新向勘探发现转换的效率。

(2)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制定《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科技奖励实施办法》,助推海外科技进步及技术应用水平,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大幅提升科技人员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提供制度保障;制定《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针对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维护管理和运用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动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3)研发组织体系。制定《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支持体系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强海外技术支持体系建设与管理,持续完善以勘探开发研究院(“1”)、15个专业技术中心(“15”)和多个国内油田技术中心(“N”)为主体的“1+15+N”研发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特色技术,依靠国内专业化人才把国内成熟的配套技术应用到海外项目,再结合海外实践不断创新地质理论和认识。

3 推进3项评价 3.1 勘探目标综合评价

建立勘探项目、勘探区带和钻探目标3个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高价值项目、锁定潜力区带、优选有利钻探目标,发现优质可动用储量。

(1)选出最优实施项目。建立项目地下地上综合风险和经济效益(包括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净现值率等参数)等指标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风险—价值平衡模型,对公司现有勘探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形成高风险高价值、高风险低价值、低风险高价值、低风险低价值4类结构化评价结果,指导勘探业务布局的优化[13]。如针对评价出的高风险低价值项目,及时引入合作伙伴,开展合资合作,降低投资风险,或后续不再增加工作量,果断退出或优化处置;针对评价出的高权益低风险高价值项目,适时转让权益,实现勘探投资快速回收。

(2)选出最具潜力区带。建立了由地质风险、资源潜力、资源可转换性3个一级指标,以及圈闭条件、充注条件、储层条件、保存条件、资源量、最小经济储量规模倍数、投产周期、地面设施和资源品质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领域/区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维度提出差异化部署策略。如针对位于现有油区周边、地质风险小、建产周期短、资源可获性较高的领域/区带,突出滚动挖潜,获得优质储量;针对地质风险低、建产周期较长、资源可获性较差的领域/区带,开展区块和单井经济评价,优选经济效益好的圈闭优先勘探。

(3)选出最佳钻探目标。在系统调研国内外钻探目标评价方法基础上,针对海外油气勘探的特点,提出综合地质条件、经济价值、资源可转换性和战略因素4个方面的15项评价指标(图 3)。其中,经济价值方面的调整后概念储量是以待钻圈闭风险后可采资源量为基础,调整资源埋深、地理条件和资源品质,结合合同模式和资源国投资环境,形成相应调整系数,测算得到的概念储量。针对4个方面建立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分别赋予权重开展综合评价,将目标分为4类进行差异化部署实施[14]。如针对经济价值高、资源可转换性高的油田周边目标,应优先实施此类目标;针对经济价值高、远离油田现有设施的风险勘探目标,应稳步推进;针对油田周边经济价值低的目标,应择优选取资源潜力和战略价值大的目标实施;针对经济价值低且即使有储量发现但近期无法动用的目标,应暂缓实施。2021—2024年经勘探目标综合评价优选出的钻探目标,勘探成功率达到80%以上。

图 3 海外勘探目标综合评价体系 Fig.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overseas exploration targets
3.2 勘探单项工程评价

大力推进地质工程和勘探开发一体化,优化勘探部署、方案设计,强化跟踪、动态调整,设置地震采集处理效果、钻井成功率、测井解释符合率、试油成功率4项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表 1),有效降低勘探成本,实现效果、效率、效益螺旋式上升。

表 1 海外勘探工程评价指标体系表 Table 1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oversea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3.3 项目勘探全周期评价

从项目运营周期和勘探阶段两个维度,建立9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的海外项目勘探全周期指标体系(表 2),支撑不同勘探阶段项目效益发展[15]。其中,项目获取主要包括战略契合度、技术优势和投资环境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项目运行主要包括勘探部署和单项工程2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勘探投入、勘探效益、成本控制和经营策略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

表 2 海外项目勘探全周期指标体系表 Table 2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whole lifecycle exploration of overseas projects
4 打造五大工程 4.1 “山川”科技工程

聚焦制约海外勘探开发的关键重大理论技术问题和国际油公司战略发展难题,积极推进海外“山川”科技工程,打造海外科技战略力量。“山”工程是指3个科技专项,立项突出创新性、前瞻性、引领性,包括一个原创性基础理论项目、一个引领性关键技术项目、一个前瞻性远景储备项目,致力于打造原创理论技术策源地。“川”工程突出集成创新、适用高效,包括一个前瞻性技术支撑项目、十大现场试验、一个现代化管理体系支撑项目,致力于打造战略技术高地。通过推进海外“山川”科技工程,创新形成全球油气资源评价与选区选带、被动裂谷盆地、叠合和反转裂谷盆地、含盐盆地和湖相碳酸盐岩五大勘探理论技术,支撑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4.2 风险勘探工程

加强现有探区久攻不克的“四新”领域勘探,突出风险勘探项目/领域/区带/目标的筛选评价,强化海外风险勘探组织与管理,每年评价优选风险勘探领域10个以上,推荐风险探井5口以上。实施海外风险勘探基础研究专项,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和配套勘探技术攻关,每年固定投入,以全盆地或全凹陷、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大、重点推进的目标或区块为重点,充分考虑研究资料的可获性、工作开展的可行性等因素,持续开展海外风险勘探领域评价和目标优选。

4.3 集中勘探工程

关注西非乍得PSA和尼日尔毕尔玛等作业者规模勘探项目,组织项目公司、专家中心、海外研究中心和技术支持单位等召开勘探部署研讨会,研讨项目勘探潜力、重点目标、勘探策略和中长期发展方向,明确年度及全合同周期勘探部署,利用中方作业者身份和甲乙方一体化优势,加大勘探力度,加快勘探节奏,快速落实规模储量。

4.4 精细勘探工程

瞄准现有探区富油气凹陷,聚焦乍得PSA项目邦戈盆地北部斜坡带、阿联酋陆海项目Mishrif组礁滩体、滨里海中区块、阿克纠宾T-Ⅰ/Ⅱ、俄罗斯亚马尔/北极LNG-2项目侏罗系,加强国内精细勘探理念和勘探技术在海外的推广和应用,重新认识盆地、重新认识资料,找到认识、资料和技术“盲区”,开展针对性攻关持续挖掘增储潜力。

4.5 滚动勘探工程

立足油田新层系和勘探扩边,聚焦巴西里贝拉西北区、阿姆河项目中部、PK项目1057区块复杂断块和岩性体、苏丹6区福拉凹陷、阿布扎比陆上项目白垩系碳酸盐岩、阿曼5区块西斜坡Shuaiba组薄层碳酸盐岩和Natih组构造—岩性圈闭、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安第斯项目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等领域,加大岩性地层油气藏综合评价技术的应用力度,加大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三维感应成像测井技术和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等特色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获取优质可快速动用储量。

5 实施效果

(1)奠定海外油气业务高效发展基础。通过创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盐下碳酸盐岩、反转和叠合复杂裂谷盆地等勘探理论技术,在巴西获得里贝拉和阿拉姆两个十亿吨世界级大发现,在俄罗斯发现一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在西非裂谷系获得五亿吨级重大发现,滚动勘探形成阿姆河项目中部和安第斯T西南等10个规模储量区。

(2)支撑海外亿吨效益权益产量上产。通过自主勘探发现储量实现快速建产,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项目建成170×108m3产能,厄瓜多尔安第斯项目年均新建产能80×104t,PK、阿曼5区等项目发现储量通过试采直接转换为产量,阿曼5区年均新建产能80×104t。2019年,海外权益油气产量当量首次突破1×108t,至2024年连续6年保持在1×108t以上。

(3)形成海外勘探“四小四大”模式。其实质是中国研究、全球排队,中国方案、海外落地。加强集中管理,突出专题研讨,前后方高效协同,形成“小前方大后方”模式,推动部署落地并高效实施。加强勘探目标统一排队,突出年度可培育亮点的资源支持,形成“小投资大发现”模式,确保年年出亮点。加强协同创新研究,突出地质工程一体化,形成“小团队大协同”模式,推动潜力区快速突破。加强股东行权管理,突出在各委员会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形成“小股东大收益”模式,推进中国方案在海外的迅速落地。

6 结论

(1)海外“1435”高效勘探管理体系在勘探制度、勘探评价和勘探工程方面进行了重构和迭代,勘探目标综合评价、单项工程评价和项目勘探全周期评价支撑五大工程的实施,将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后,又固化为相应的业务流程,为4套制度的重构奠定基础,4套制度的重塑又促进勘探业务的良性发展,最终推动跨国油气勘探世界一流的价值创造。

(2)以勘探业务专业化管理为抓手,开展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勘探工程的精益化管理、学习曲线建设和持续改进,重构业务管理、风险勘探、工程全过程、协同创新4套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推动高效勘探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3)推进海外勘探3项评价工作,通过勘探目标综合评价,优选出最佳勘探目标,支撑优质可动用储量发现;以系统工程为出发点,对单项勘探工程进行评价和约束,实现单项勘探工程质量最优;通过项目勘探全周期评价,优选出不同勘探阶段不同运营周期项目关键决策点,支撑全过程全周期效益发展。

(4)通过“山川”科技、风险勘探、集中勘探、精细勘探和滚动勘探五大工程的实施,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形成了系列新理论新技术,获得了一批世界级勘探大发现,自主勘探发现储量实现了快速建产,支撑海外权益产量当量连续6年保持1×108t稳产。

(5)中国石油目前自主作业的勘探区块较为有限,未来应抢抓战略机遇期,以海外“1435”高效勘探管理体系为指导,加大勘探新项目获取力度,加强勘探业务高质量发展,持续创新一流的勘探技术,实现一流的勘探发现和一流的价值创造,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邹才能, 潘松圻, 赵群. 论中国"能源独立"战略的内涵、挑战及意义[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 47(2): 1-11.
Zou Caineng, Pan Songqi, Zhao Qun. On the connotation, challenge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a's "energy independence" strategy[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 47(2): 1-11.
[2]
匡立春, 邹才能, 黄维和, 等. 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中国能源需求预测与转型发展趋势[J]. 石油科技论坛, 2022, 41(1): 9-17.
Kuang Lichun, Zou Caineng, Huang Weihe, et al. China's energy demand projection and energy transition trends under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situation[J].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um, 2022, 41(1): 9-17. DOI:10.3969/j.issn.1002-302x.2022.01.002
[3]
窦立荣, 王作乾, 郜峰, 等. 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作用[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1): 59-71.
Dou Lirong, Wang Zuoqian, Gao Feng, et al. Role of transna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ensuring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38(1): 59-71.
[4]
罗良才, 张焕芝, 张珈铭, 等. 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及发展趋势[J]. 石油科技论坛, 2024, 43(4): 18-24.
Luo Liangcai, Zhang Huanzhi, Zhang Jiaming, et a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and foreig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J].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um, 2024, 43(4): 18-24.
[5]
窦立荣, 郜峰, 彭云, 等. 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环境30年变迁综述[J]. 国际石油经济, 2023, 31(9): 1-13.
Dou Lirong, Gao Feng, Peng Yun, et al. A review of changes in overseas oil and gas investment environments over the past 30 years[J].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2023, 31(9): 1-13.
[6]
杨紫, 计智锋, 万仑坤. 国际油公司海外核心产区特点解剖及对中国油公司的启示[J].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6): 75-79.
Yang Zi, Ji Zhifeng, Wan Lunkun. Characteristics of overseas core production areas of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 and inspiration to Chinese major oil companies[J].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2022, 27(6): 75-79. DOI:10.3969/j.issn.1672-7703.2022.06.008
[7]
薛良清, 潘校华, 史卜庆. 海外油气勘探实践与典型案例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4.
Xue Liangqing, Pan Xiaohua, Shi Buqing. Overseas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practice and case studies [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14.
[8]
窦立荣, 袁圣强, 刘小兵. 中国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进展和发展对策[J].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2): 1-10.
Dou Lirong, Yuan Shengqiang, Liu Xiaobing.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oversea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of Chinese oil corporations[J].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2022, 27(2): 1-10. DOI:10.3969/j.issn.1672-7703.2022.02.001
[9]
穆龙新, 计智锋.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 46(6): 1027-1036.
Mu Longxin, Ji Zhifeng. Technolog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PetroChina oversea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 46(6): 1027-1036.
[10]
李鹭光, 何海清, 范土芝, 等. 中国石油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1): 1-10.
Li Luguang, He Haiqing, Fan Tuzhi, et 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progress and upstrea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NPC[J].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2020, 25(1): 1-10. DOI:10.3969/j.issn.1672-7703.2020.01.001
[11]
薛良清, 史卜庆, 王林. 中国石油西非陆上高效勘探实践[J].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19(1): 65-74.
Xue Liangqing, Shi Buqing, Wang Lin. Achievements of CNPC's high-efficiency exploration of offshore blocks in West Africa[J].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2014, 19(1): 65-74.
[12]
刘合年, 史卜庆, 薛良清, 等. 中国石油海外"十三五"油气勘探重大成果与前景展望[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4): 25-34.
Liu Henian, Shi Buqing, Xue Liangqing, et al. Major achievements of CNPC oversea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and its prospects[J].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2020, 25(4): 25-34.
[13]
计智锋, 李富恒, 潘校华, 等. 海外在执行勘探项目风险—价值综合评价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6): 990-996.
Ji Zhifeng, Li Fuheng, Pan Xiaohua, et al. Risk-value assessment of overseas exploration projects[J]. Oil & Gas Geology, 2016, 37(6): 990-996.
[14]
李志, 计智锋, 李富恒, 等. 海外钻探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4): 1-11.
Li Zhi, Ji Zhifeng, Li Fuheng, 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overseas prospects[J].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2020, 25(4): 1-11. DOI: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02
[15]
李富恒, 窦立荣, 史卜庆, 等. 海外油气项目效益勘探评价方法[J].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30(7): 103-109, 113.
Li Fuheng, Dou Lirong, Shi Buqing, et al. Evaluation method of benefit exploration for overseas oil and gas projects[J].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2022, 30(7): 103-109,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