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 Vol. 35 Issue (3): 104-106

文章信息

濮润, 李萍萍, 苏月, 朱敏, 华玉涛
PU Run, LI Ping-ping, SU Yue, ZHU Min, HUA Yu-tao
我国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特点及未来发展建议
Development Statuses and Future Suggestions of Biomedical Parks in China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 35(3): 104-106
China Biotechnology, 2015, 35(3): 104-106
http://dx.doi.org/10.13523/j.cb.2015031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09-24
修回日期:2015-01-28
我国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特点及未来发展建议
濮润, 李萍萍, 苏月, 朱敏, 华玉涛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化学药与医疗器械处 北京 100036
摘要:对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中的108个园区进行了调研,对我国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经过调研发现,部分地区生物医药园区布局合理,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全国初步形成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园区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最后,对我国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的提出了五条建议.
关键词生物医药园区     医药产业     孵化器    
Development Statuses and Future Suggestions of Biomedical Parks in China
PU Run, LI Ping-ping, SU Yue, ZHU Min, HUA Yu-tao     
China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36, China
Abstract:One hundred and eight biomedical parks in Chin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development statuses of them were obtained. After investigating, some biomedical parks possess rational layout, which can promot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ee biomedical industrial clusters have been established. Biomedical parks have been an important basis of biomedical industry. At last, fiv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iomedical parks in china were given.
Key words: Biomedical parks     Biomedical industry     Incubator    

生物医药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的特征,决定了其聚集化发展的特性。以园区形式的聚集,可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获取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从而促进其成长。因此,各国均高度重视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1],并形成了诸多生物医药聚集区[2]。如美国的旧金山湾区聚集了全美近24%的生物医药企业,对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3]

在我国,随着国务院将生物医药产业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其发展重要依托的生物医药园区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我国现共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园区607家,其中在规划时将生物医药作为主要产业之一进行发展的有179家,占总数的30%。我们选取了其中108个园区进行了调研,对我国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 1 被调研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现现状 1.1 调研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形式,共6大类24个问题,针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园区进行发放,发放问卷179份,回收108份,分析整理数据后进行园区总体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系统地分析了各园区的基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产出竞争力、龙头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等5个方面的能力,比较各园区的总体发展情况的差异。 1.2 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园区对生物医药聚集效应十分明显。通过调研发现,108家园区对生物医药领域技术、资金、人才的聚集效应十分明显。技术上,园区内有国家级工程中心85个,跨国企业研发中心61个,2012年申请专利8 625项,占全国的38.6%。资金上,园区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在研科技项目2 296项,总经费达45.2亿元,吸引创业投资103亿元,完成技术转让108亿元。人才上,园区汇聚了211名千人计划归国人员,109名百人计划学者和73名长江学者。

全国园区发展各具特色,在每个方面都有园区表现出强劲的实力。基础竞争力方面,排名第一的是广东省的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内生物医药企业共231家,占园区内企业数的11%,所有企业承担的国家级在研课题159项(2012年),经费超过5亿元。研发竞争力方面,排名第一的是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园区内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1个,医药孵化器1个,5年来获得国家级奖项共计9个。产出竞争力方面,排名第一的是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园区内生物医药总产值490亿元,占园区GDP的比重为37%。龙头竞争力方面,排名第一的是江苏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内有上市医药企业1家,2012年销售过4亿的生物医药企业4家,销售过亿元的产品16个,同时有7家全球医药百强企业在园区内落户。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方面,排名第一的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该园区以北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群作为科技与产业依托的重要基础,园区内有18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级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从业人员约12 000人,占园区总从业人数的60%,其中千人计划12人,长江学者26人。 2 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的特点 2.1 部分地区生物医药园区布局合理,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省份因为布局合理,配套政策到位,省内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并且带动了本省的医药经济的发展。以江苏省为例,省内生物医药园区数量多,发展也比较均衡,这与江苏省的整体发展思路密切相关。近年来江苏省将生物技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分别在泰州、南京、苏州、连云港、无锡等地建立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打造出以泰州“中国医药城”为中心,多个园区“众星拱月”环绕周围,特色鲜明、分工明确、差异发展的产业发展布局。在这些园区的带动下,2012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2 647.79亿元,同比增长24.71%,赶超山东,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医药工业比重达14.18%。医药工业总产值等多项指标跃居全国第一。 2.2 全国初步形成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调研还发现,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三大集群的园区在数量上高度集中(包含园区42个,占总园区数的39%),在空间上联系紧密(分布在半径200km范围内),在质量上优势明显(排名前20的园区中有14个在三大集群内)。集群内园区各项指标均占园区总指标的60%~70%,在企业数量、产值、从业人员数量、研发能力等指标上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域,初步形成了类似于美国旧金山湾区、波士顿地区的集群发展态势[4]2.3 园区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聚集的优势也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108家园区生物医药产值达5 947亿元,占全国的25%;聚集了6 215家生物医药企业,占全国的32%;有生物医药从业人员61万余人,占全国的33%;有生物医药研发人员10万余人,占全国的40%。这些园区还吸引了大量龙头企业,包括全球医药100强企业中的42家,全国医药100强企业中的99家,179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中的153家。可见,园区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3 对于我国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调研发现,我国生物医药园区总体发展较好,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部分不具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条件的地区也将该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存在一定程度的“一拥而上”问题,将生物医药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来抓。这些地区因技术、资金、人才的制约,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短期内难见成效,长期看不具备竞争优势,亟需进行战略定位上的调整。针对我国园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及问题,有如下几点建议。 3.1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和定位

地方政府对我国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时违背市场原则的情况发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和浪费。建议在现有园区布局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市场对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配置作用;而政府主要负责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5]。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相互辅助,相互作用,将对我国生物产业的集聚式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3.2 抓大放小,促进园区优胜劣汰

许多园区在规划中都将生物医药产业都列为园区发展的重点,但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基础条件不具备、资源环境不配套等诸多原因,部分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难以形成规模。作为国家高新区的主管部门,建议科技部在今后的管理中应抓大放小,促进优胜劣汰。一是对真正以生物医药作为支柱产业并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域,当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引导,突出特色;二是对目前生物医药发展迟缓或停滞的园区要自然淘汰,引导进入其他产业。 3.3 加强宏观管理,完善园区的科学评价体系

结合我部创新调查制度的实施,以及对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评价,建立针对生物医药园区的评价机制,开展对生物医药园区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监测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这样既有利于各园区了解自己在全国的相对水平,发现优势与不足,又可作为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时的决策依据,可对我国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6]3.4 支持自主研发,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园区内的生物医药企业多为引入成熟性国内外药企,而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较少,真正创新型的小企业生存困难,使得生物产业园区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后劲不足。为此,应进一步鼓励大学教授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园区建立新企业,给予奖励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另外,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自主研发项目,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园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3.5 拓宽园区企业融资渠道,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

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投融资体系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发动机”,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因素。调研发现,发展较好的园区均有强大的投融资体系作为后盾。为此,应积极引导各类风险投资基金与园区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接进行融资洽谈,积极拓宽生物医药企业进入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渠道,促进园区内科技成果在投融资体系的助推下,快速实现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扆铁梅,吕志坚,孙艳艳,等. 日本创新务实的生物医药基地和园区构建.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22): 113-114, 121. Yi T M, Lv Z J, Sun Y Y, et al.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pragmatic biomedicine bases and parks in Japan.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2011, 21(22): 113-114, 121.
[2] 王芳,曹阳,张文杰,等. 美国加州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及借鉴意义.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9, 3(10): 53-59. Wang F, Cao Y, Zhang W J, et 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ferences of biomedical industrial clusters in california, America.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9, 3(10): 53-59.
[3] 张擎.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特点及启示. 中国高新区, 2011, 11(4): 111-113. Zhang Q.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spiration of biomedical industrial parks in the US.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Parks, 2011, 11(4): 111-113.
[4] 肖光华,戴卫明. 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的案例研究——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的成功经验分析. 技术经济, 2005, 23(2): 3-5. Xiao G H, Dai W M. Study on the case of clusters and industrial parks: analysis on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hunan liuyang biomedical industrial parks. Technology Economics, 2005, 23(2): 3-5
[5] 裴志东,谢明,韩宇. 从医药产业链角度浅析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卫生产业, 2011, 08(16): 28-29. Pei Z D, Xie M, Han Y.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biomedical industry parks in the opin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hain. China Health Industry, 2011, 08(16): 28-29.
[6] 苏月,张大璐,关镇和,等. 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1): 109-112. Su Y, Zhang D L, Guan Z H, et al. A brief survey of building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parks. China Biotechnology, 2011, 31(1): 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