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杨维芳, 张育富, 刘大鹏, 褚宏亮
- YANG Wei-fang, ZHANG Yu-fu, LIU Da-peng, CHU Hong-liang
- 江苏省2008-2018年蚊虫种群消长研究
- A study of mosquito population vari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2008-2018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32(1): 45-51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1, 32(1): 45-51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1.0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0-10-14
蚊虫是重要的病媒生物类群,不仅骚扰吸血,而且能传播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等传染性疾病,对人和动物高度致命[1]。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的世界疟疾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约有2.19亿疟疾病例,其中约43.50万病例死亡[2]。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因城区人口增长、国际贸易及旅行频繁、登革热主要媒介蚊虫控制不力,登革热感染病例大幅增加[3]。乙脑在亚太地区的24个国家和区域流行,每年约有6.80万例乙脑病例[4]。蚊媒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与蚊虫种群消长高度相关[5-6]。为了解蚊虫种群密度及消长情况,江苏省从1992年开始,按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江苏省四害密度监测方案》开展蚊虫监测[7],随着《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2005版)颁布,江苏省结合本地情况,制定了《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全面开展了省级蚊虫监测工作。现将2008-2018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江苏省2008-2018年省级病媒生物监测网络中省级监测点报送的蚊虫监测数据。
1.2 监测点按照《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开展蚊媒监测工作的省级监测点。见表 1。
1.3 监测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开展成蚊监测。在蚊虫活动季节,选择居民区、公园和医院3类城区生境,民房和牲畜棚2类农村生境,于日落前1 h至次日晨连续监测12 h,每月监测2次,计算蚊密度,并用Excel 2013软件对全省蚊虫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为初步探讨2008-2018年不同蚊虫在城区和农村发生密度的总体差异,首先计算每个独立年份不同蚊虫城区和农村发生密度的平均值,然后采用成对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法分析11个监测年份中城区和农村之间的差异。对于2008-2018年特定月份间城区和农村蚊虫发生密度的差异,首先计算每个月份发生密度的平均值,然后同样采用成对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法进行分析。所有分析均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6.0中完成。
2 结果 2.1 蚊密度的年际消长 2.1.1 城区和农村蚊密度的年际消长江苏省城区、农村及全省2008-2018年平均蚊密度分别为7.53、61.26和28.26只/(灯·夜);其中城区蚊密度在4.95~9.35只/(灯·夜),年际消长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村蚊密度在32.38~156.94只/(灯·夜),年际消长总体呈下降趋势;全省蚊密度在16.76~64.40只/(灯·夜),年际消长总体呈下降趋势。见图 1、表 2。
2.1.2 各生境密度的年际消长居民区、公园和医院3类城区生境2008-2018年的蚊密度显示,居民区生境11年的合计蚊密度为7.22只/(灯·夜),各年的蚊密度在4.04~10.38只/(灯·夜);公园生境11年的合计蚊密度为8.88只/(灯·夜),各年的蚊密度在6.05~12.74只/(灯·夜);医院生境11年的合计蚊密度为6.51只/(灯·夜),各年的蚊密度在3.89~8.31只/(灯·夜);3类城区生境中,公园为优势生境(图 2)。民房和牲畜棚2类农村生境的合计蚊密度分别为15.26和116.67只/(灯·夜),各年的蚊密度分别在10.10~32.59和54.51~285.92只/(灯·夜)(图 2)。5类生境中,牲畜棚为绝对优势生境,其合计蚊密度是其他4类生境合计蚊密度的7倍以上。
2.2 蚊密度的季节消长2008-2018年各月合计蚊密度显示,城区、农村和全省蚊密度均表现为单峰型消长。蚊虫3月开始活动,5-7月是蚊密度快速上升期;密度最高峰出现在7月,其中城区、农村和全省合计蚊密度分别为17.81、235.23和101.95只/(灯·夜);7月后密度快速下降,11月后进入越冬状态。3-11月中各月农村合计蚊密度是城区合计蚊密度的1.50~13.20倍。见图 3。
2.3 蚊虫种类构成2008-2018年蚊虫监测显示,江苏省蚊虫主要由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雷氏按蚊(An. lesteri)、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等构成。11年中,城区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 > 70%),三带喙库蚊为次优势种(图 4)。除2008、2012、2013和2016年外,其余年份中农村均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 > 50%),淡色库蚊次之(图 4)。多数年份中江苏省全省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少数年份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城区和农村的中华按蚊构成比也较高,白纹伊蚊和雷氏按蚊的构成比相对较低。见图 4。
2.4 优势蚊种年际消长 2.4.1 淡色库蚊2008-2018年淡色库蚊密度的年际消长显示(图 5),农村、城区及全省蚊密度分别为10.27~124.06、3.60~7.37和6.91~51.03只/(灯·夜);多数年份农村密度约是城区的2.00倍,且农村密度与城区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3,P < 0.01)。各年间城区淡色库蚊的年平均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各年间密度波动在5.00%~50.00%。农村、全省的淡色库蚊密度在各年间的消长较为一致,年际消长总体呈下降趋势;2008-2012年各年间的密度波动较大,2013-2018年蚊密度波动相对较小。见图 5。
连续11年3-11月城区及农村淡色库蚊密度呈现单峰型消长,高峰均出现在7月;城区蚊密度为0.34~13.51只/(灯·夜),农村蚊密度为0.41~70.50只/(灯·夜);监测月份的蚊密度越高,11年间的蚊密度波动振幅越大,如11年中城区6月蚊密度在5.88~22.46只/(灯·夜),7月在7.94~22.52只/(灯·夜);农村蚊密度7月在19.84~516.10只/(灯·夜)。见图 6。
2.4.2 三带喙库蚊2008-2018年三带喙库蚊密度的年际消长显示,农村、城区及全省密度分别为11.86~111.13、0.49~1.40和5.05~43.60只/(灯·夜);各年间农村密度均远高于城区,且农村密度与城区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3,P < 0.01),各年间农村蚊密度均是城区的10倍以上,最高达135.00倍。2008-2018年城区三带喙库蚊密度的年际消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年平均密度变化不大,相邻年份蚊密度波动幅度在2.08%~148.32%之间。农村、全省的三带喙库蚊密度的年际消长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两者各年间的消长较为一致,各年间的密度波动相对较大,相邻年份的蚊密度波动幅度在3.64%~237.86%。见图 7。
连续11年3-11月三带喙库蚊的每月合计密度显示(图 8),城区和农村蚊密度的季节消长均呈现出单峰型消长趋势,其中农村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月,城区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三带喙库蚊连续11年3-11月的合计密度为0.03~57.62只/(灯·夜),其中城区和农村蚊密度分别为0.02~2.50和0.05~145.15只/(灯·夜),农村蚊密度是城区的2.62~59.82倍。
2.4.3 淡色库蚊密度与三带喙库蚊密度比较2008-2018年相同月份中,城区淡色库蚊月份合计密度均超过三带喙库蚊,前者是后者的3.18~18.99倍。除7-9月外,其他月份农村淡色库蚊月份合计密度均超过三带喙库蚊,前者是后者的1.22~11.54倍。7-9月农村和全省的淡色库蚊密度均低于三带喙库蚊,前者密度是后者的0.49~0.74倍,但这3个月全省淡色库蚊密度与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9,P=0.513)。监测月份的蚊密度越高,11年中的蚊密度波动振幅越大,如11年中城区7月蚊密度为0.98~5.10只/(灯·夜),8月为1.15~4.07只/(灯·夜);农村7月为22.58~670.82只/(灯·夜)。
2.5 其他蚊种的季节消长2008-2018年3-11月白纹伊蚊的月份合计密度为0.01~0.59只/(灯·夜),农村密度是城区密度的1.15~2.27倍,但城区和农村的月份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1,P=0.353)。2008-2018年3-11月中华按蚊的月份合计密度为0.03~7.17只/(灯·夜),农村密度与城区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4,P=0.026),且整体高过城区,是城区密度的3.04~13.33倍。2008-2018年3-11月骚扰阿蚊的月份合计密度为0.01~0.81只/(灯·夜),农村密度与城区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3,P=0.007),且整体高过城区,是城区密度的5.50~20.63倍。
3 讨论 3.1 城区与农村蚊虫防制成效江苏省2008-2018年共计11年的蚊虫监测数据显示,城区密度整体低于农村,但总体呈上升趋势,结合江苏省水网密布、各类水体常见且适宜蚊虫孳生的情况,提示江苏省城区蚊虫防制力度仍需加强;农村地区因近些年环境改善,蚊虫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也反映出江苏省在农村蚊虫防制中取得了成效。
3.2 蚊虫防制的主要生境连续11年的蚊虫监测数据显示,5类生境中农村是蚊虫防制的重点地区,其中特别是牲畜棚,应为重点防制生境;公园生境因其易于形成蚊虫孳生的各类水体,应作为蚊虫防制的关注生境;医院和居民区生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加强此类生境的蚊虫防制工作。调查的5类生境中蚊虫发生情况,与2018年我国蚊虫监测结果相吻合[8-9]。
3.3 江苏省城区及农村蚊虫防制的目标蚊种2008-2018年的蚊虫监测显示,淡色库蚊是江苏省城区、农村室内和户外夜晚叮刺骚扰、吸血的重要蚊虫,与我国居民区蚊虫种类以淡色/致倦库蚊为主的结论一致[8-9];三带喙库蚊作为农村地区的重要骚扰蚊种,与2006-2007年南京市郊区牲畜棚蚊虫调查中三带喙库蚊占90.00%以上、2013年南京市江宁区旱稻种植区三带喙库蚊为绝对优势种(优势度 > 98.00%)、2014年宜兴市太华镇水稻种植区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约80.00%)结果一致[8-13],因此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应作为江苏省重点防制蚊虫种类。农村的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密度均显著高于城区,提示农村地区对该2种目标蚊种的防制工作力度需要高于城区。白纹伊蚊在城区和农村的密度差异不显著,且白纹伊蚊作为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提示农村和城区均要重视白纹伊蚊的防制工作。
3.4 骚扰阿蚊及白纹伊蚊的有效监测骚扰阿蚊作为农村地区骚扰吸血非常重要的蚊种,因其不易被监测使用的诱蚊灯所捕获,故其所占蚊种构成比不高[8-13];白纹伊蚊是江苏省城区和农村白天吸血骚扰的重要蚊虫[13],与骚扰阿蚊的情况类似,也不易被诱蚊灯捕获[11, 14],因此寻求一类适宜的、能切实反映江苏省蚊虫实际构成情况的捕蚊器械,也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3.5 蚊虫监测数据对蚊虫防制的指导意义江苏省2008-2018年成蚊诱蚊灯法的系统监测数据,显示城区、农村及全省的合计蚊密度分别为7.53、61.26和28.26只/(灯·夜),同时获得了11年中蚊虫活动季节3-11月的城区、农村和全省的合计蚊密度(表 2)。针对目前成蚊防制中无诱蚊灯法的蚊虫密度控制阈值,长期的蚊虫监测数据也不能有效指导蚊虫防制,本次11年的监测数据可作为江苏省蚊虫防制工作启动的初步参考。
志谢 江苏省所有设区市、县级市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蚊虫监测数据,特此志谢利益冲突 无
[1] |
Cailly P, Tran A, Balenghien T, et al. A climate-driven abundance model to assess mosquito control strategies[J]. Ecol Modell, 2012, 227: 7-17. DOI:10.1016/j.ecolmodel.2011.10.027 |
[2]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alaria report 2018[R]. Geneva: WHO, 2018: 12.
|
[3] |
Gubler DJ. The global emergence/resurgence of arboviral diseases as public health problems[J]. Arch Med Res, 2002, 33(4): 330-342. DOI:10.1016/S0188-4409(02)00378-8 |
[4] |
Chu HL, Wu ZM, Chen HN, et al.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 rate and detection of genotype I from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collected from Jiangsu, China[J]. Vector Borne Zoonotic Dis, 2017, 17(7): 503-509. DOI:10.1089/vbz.2016.2086 |
[5] |
Focks DA, Haile DG, Daniels E, et al. Dynamic life table model for Aedes aegypti (Diptera:Culicidae):simulation results and validation[J]. J Med Entomol, 1993, 30(6): 1018-1028. DOI:10.1093/jmedent/30.6.1018 |
[6] |
Juliano AJ. Population dynamics[J].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2007, 23: 265-275. DOI:10.2987/8756-971X(2007)23[265:PD]2.0.CO;2 |
[7] |
杨维芳, 徐燕, 褚宏亮, 等. 2002-2007年江苏省主要病媒生物密度与构成情况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19(5): 432-435. Yang WF, Xu Y, Chu HL, et al. Population dynamic analysis of main vectors from 2002 to 2007 in Jiangsu province[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08, 19(5): 432-435. DOI:10.3969/j.issn.1003-4692.2008.05.015 |
[8] |
郭玉红, 吴海霞, 刘小波, 等. 2018年全国媒介蚊虫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2): 128-133. Guo YH, Wu HX, Liu XB, et al. National vectors surveillance report on mosquitoes in China, 2018[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9, 30(2): 128-13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2.003 |
[9] |
赵宁, 郭玉红, 吴海霞, 等. 2019年全国媒介蚊虫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4): 395-400. Zhao N, Guo YH, Wu HX, et al. National vector surveillance report on mosquitoes in China, 2019[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0, 31(4): 395-40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4.003 |
[10] |
杨维芳, 孙俊, 徐燕, 等. 三带喙库蚊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初步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1): 49-50. Yang WF, Sun J, Xu Y,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rrence of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0, 21(1): 49-50. |
[11] |
杨维芳, 褚宏亮, 田野, 等. 两种采样方法捕获稻田蚊虫效果的比较[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 21(4): 362-366. Yang WF, Chu HL, Tian Y, et al. Mosquito trapping efficacy between two mosquito-trap methods in the rice growing area[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5, 21(4): 362-366. |
[12] |
杨维芳, 何隆华, 褚宏亮, 等. 南京江宁旱稻种植区农户和稻田成蚊发生的高相关性[J].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52(4): 896-900. Yang WF, He LH, Chu HL, et al. High concordance of adult mosquito population dynamics in peasant households and dry rice paddies in suburban Nanjing[J]. J Appl Entomol, 2015, 52(4): 896-900. DOI:10.7679/j.issn.2095-1353.2015.106 |
[13] |
周杨, 王剑, 谭维昌, 等. 云南省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区蚊虫种类组成及孳生习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1): 56-59. Zhou Y, Wang J, Tan WC,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mosquito species and breeding habit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around Erhai lake in Dali, Yunnan province, Chin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9, 30(1): 56-5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1.012 |
[14] |
熊进峰, 刘漫, 谭梁飞, 等. 湖北省2018年病媒生物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6): 643-647. Xiong JF, Liu M, Tan LF, et al. A vector surveillance report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2018[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9, 30(6): 643-647.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