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解新霞, 南晓伟, 李月喜, 李峰, 刘宝华, 武少卿, 王宏祥
- XIE Xin-xia, NAN Xiao-wei, LI Yue-xi, LI Feng, LIU Bao-hua, WU Shao-qing, Hong xiang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2009-2019年动物鼠疫流行特征分析
- An analysis of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 plague in Siziwang banner, Ulanqab, Inner Mongolia, China, 2009-2019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5): 602-606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0, 31(5): 602-606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5.020
2 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2 Inner Mongoli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四子王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中部、乌兰察布市西北部, 面积25513km', 南北长180km, 东西宽约154km, 南部为典型草原地带, 北部为荒漠草原带。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点、军事设施等,鼠防任务十分艰巨。四子王旗属乌兰察布市高原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鼠疫自然疫源地, 是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0年在四子王旗西北部首次发现动物鼠疫大流行以来, 对该鼠疫疫源地开展了连续、系统的监测工作, 发现了不同程度的动物间鼠疫流行, 其中1991年在查干补力格境内发生1例人间鼠疫[1], 2019年在江岸苏木江岸嘎查确诊1例腺鼠疫患者。为掌握四子王旗鼠疫宿主及媒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现状, 了解动物鼠疫疫情发生情况,提高鼠疫疫情发现和主动控制能力,现将四子王旗2009 - 2019年动物鼠疫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范围根据《全国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参照《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于2009- 2019年每年4-11月, 以江岸苏木和红格尔苏木2个固定监测点为中心, 对其周边的动物鼠疫流行区和历史疫区开展监测工作。
1.2 宿主调查 1.2.1 鼠密度调查以地貌、植被和长爪沙鼠数量划分生境, 按不同生境面积0.5%的比例分层抽样,采用弓形夹日法进行鼠密度调查(包括啮齿目、食虫目等小型兽类, 本文统称鼠类)。
1.2.2 夜间鼠调查在不同生境中采用5 m夹线法对夜间鼠进行调查, 每次布夹100夹次, 每天晚上布夹次日早上收夹, 统计夜间鼠种类和数量。
1.3 媒介调查通过样方法.5m夹线法、逐日法和收集病死动物等方法获得鼠类动物, 动物单只装袋, 乙醚麻醉后梳检鼠体表蚤, 将每类蚤满20匹分为一组, 在低倍镜下进行分类计数。
1.4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对捕获的鼠类动物进行鼠疫细菌学检测(显微镜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噬菌体试验); 蚤类进行细菌培养; 鼠类动物血样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血清学检测。实验室检测及阳性判定依据《鼠疫诊断标准》(WS 279- 2008)。
1.5 数据处理使用Excel 2007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录人,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宿主动物调查结果 2.1.1 鼠密度及鼠种构成2009- 2019年调查面积共1847hm2.布夹45622夹次, 捕获鼠4252只,平均鼠密度为2.30只/hm2, 捕获鼠类13种, 见表 1。在捕获的鼠类中,以长爪沙鼠的数量最多, 占总捕获数的74.25%(3157/4 252),其次为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子午沙鼠(M. meidianus)。长爪沙鼠密度在2016- 2019年呈逐年升高趋势。见图 1。
2.1.2 夜间鼠调查结果2009-2019年, 共布放29500夹次, 捕鼠579只, 捕获率为1.96%, 其中2009年和2012年捕获率较高, 分别为3.90%和3.75%。捕获夜间鼠共9种, 其中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为主要夜间鼠,占56.13%。见表 2。
2.2 媒介生物调查结果2009——2019年共梳检鼠6 338只, 其中带蚤鼠1 735只, 鼠体染蚤率为27.37%,共获蚤9825匹, 总蚤指数为1.55, 见表 3。鼠体蚤以簇鬃客蚤(Xenopsylla skrjabini)为主, 占蚤总数的61.56%;其次为秃病蚤蒙冀亚种(Nosopsyllus laericeps kuzenkovi)、同型客蚤指名亚种(X. conformis conformis)和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iellophilus tesquorum mongolicus),分别占9.27%、7.66%和6.81%。秃病蚤蒙冀亚种蚤指数在2012- 2016年呈逐年升高趋势, 2019年较低。见图 1。
2.3 细菌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2009- 2019年, 共剖检宿主动物5283只, 检出阳性动物17只, 疫鼠全部为长爪沙鼠; 培养蚤类3219组8183匹, 检出阳性蚤类32匹, 2010年检出的疫蛋包含同型客蚤指名亚种和秃病蚤蒙冀亚种2种, 2011、2018和2019年检出的疫蚤均为秃病蚤蒙冀亚种; 共检测宿主动物血清1506份, 检出阳性血清60份(表 4), 阳性血清主要来自长爪沙鼠、大沙鼠和达乌尔黄鼠等。动物鼠疫在2010年流行强度较大, 2019年较2018年呈升高趋势。见图 2。
3 讨论 3.1 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类构成、密度、优势种以及变化特征在四子王旗鼠疫疫源地内2009- 2019年间共发现鼠类16种, 呈地区多样性。啮齿类动物种群复杂, 在动物间鼠疫流行期间, 除主要宿主动物外, 其他动物对鼠疫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该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数量最多, 且疫鼠主要是长爪沙鼠,该鼠仍然是主要宿主, 中部丘陵草原地区的红格尔苏木和查干补力格苏木长爪沙鼠密度较高, 该地区是长爪沙鼠的最适生境。大沙鼠.达乌尔黄鼠、子午沙鼠在某些地区也起着主要宿主作用。夜间鼠在2009和2012年捕获率较高, 五趾跳鼠为主要夜间鼠。小型夜间鼠常作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参与动物鼠疫流行过程, 但小型夜间鼠成为沟通种间或种内鼠疫流行的桥梁[3]。主要宿主长爪沙鼠在2009、2014和2019年鼠密度较高, 总体呈现高-低-高-低-高的趋势, 与通过鼠密度监测开展灭鼠有关, 灭鼠后鼠密度升高需要一段恢复期, 鼠密度还与当年的植被、自然条件、食物等有关。
3.2 媒介蚤的种类、指数、优势种以及变化特征蚤类作为鼠疫的传播媒介, 染蚤率和蚤指数的高低, 与鼠疫在鼠间的流行强度以及波及人间的机会密切相关。簇鬃客蚤、秃病蚤蒙冀亚种、同型客蚤指名亚种和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数量较高, 是四子王旗的优势蚤种。该鼠疫疫源地2009- - 2019年检出的疫蚤主要是秃病蚤蒙冀亚种和同型客蚤指名亚种, 秃病蚤蒙冀亚种、同型客蚤指名亚种和近代新蚤(Nepsylla plesei orienalis)是该疫源地内储存、传播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主要宿主媒介[1]。2010、2015-2016和2018年鼠体染蚤率或总蚤指数较高, 尤其检出疫鼠、疫蚤的年份, 大大地增加了鼠间疫情的风险, 对人的潜在威胁加大, 建议加强监测并及时开展预防性的灭鼠、灭蚤工作。主要传播媒介秃病蚤蒙冀亚种的蚤指数2019年较2018年呈降低趋势,但2019年动物疫情较高.因此, 秃病蚤蒙冀亚种的蚤指数较低年份也不能放松警惕。
3.3 动物鼠疫流行的特征及与宿主、媒介的相关性分析四子王旗在过去的11年间, 仅2012.2015和2016年未发现动物鼠疫流行,说明动物间疫情仍然活跃。2010年动物鼠疫流行较为严重, 阳性率最高, 与四子王旗鼠间鼠疫流行以每10年1个流行高峰基本吻合[4]。四子王旗在2010年是鼠疫流行高峰期, 当年长爪沙鼠密度为1.67只hm2, 而2009年长爪沙鼠密度达到2.50只/hm', 与鼠疫流行年份以及流行年份前主要宿主动物密度有升高现象基本一致[5]。在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内, 鼠疫流行与长爪沙鼠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鼠疫流行的阈值取决于其宿主和媒介的丰度比率, 二者形成了双曲线型。低于阈值,鼠疫就不会发生[6]。这一实验结果有助于理解、预防、控制鼠疫和其他由媒介生物传播的传染病。有研究指出, 鼠疫宿主密度与媒介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但对鼠疫流行存在正效应[7]。可见, 鼠疫流行强度与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存在密切关系,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制定科学的鼠疫防治策略。
3.4 动物疫情发展趋势、人间疫情的风险以及防控建议从四子王旗2009-2019年鼠疫流行特征分析看, 该鼠疫疫源地内动物间鼠疫疫情一直活跃,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2019年较2018年呈升高趋势, 2020年存在鼠间疫情新一轮流行高峰的可能。2019年发生了1起人间鼠疫疫情, 为人间疫情再次敲响警钟, 四子王旗鼠疫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加强鼠防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培训, 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的工作力度(尤其是鼠疫历史疫区), 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动物鼠疫疫情, 定期灭鼠、灭蚤,开展鼠疫联防联控, 强化疫区生产生活及旅游人群的管理和鼠疫防治宜传力度, 切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严防动物鼠疫波及人间。
[1] |
王建晔, 李林峰, 任东升. 四子王旗鼠疫自然疫源地历史及现状概述[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9, 24: 91-94. Wang JY, Li LF, Ren DS, et al.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lague natural foci in Siziwang banner[J]. Chin J Ctrl Endem Dis, 2009, 24: 91-94. |
[2] |
马勇, 闫东, 史献明, 等. 河北省鼠疫监测区2007- 2016年鼠类种群变迁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2): 189-191. Ma Y, Yan D, Shi XM, et al. Study on the change of rodent populations in plague srvillance areas of Hebei province[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8, 29(2): 189-191. |
[3] |
张卓, 尹冀源, 苏华, 等. 黑龙江省2001 - 2010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2, 11(5): 372-373. Zhang Z, Yin JY, Su H, et al. Analysis on plague sureillan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2001-2010[J]. Chin J Pub Heal Eng, 2012, 11(5): 372-373. |
[4] |
叶青祥, 李峰, 张建文, 等. 四子王旗2010年鼠疫监测结果[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1, 26: 131-132. Ye QX, Li F, Zhang JW, et al. Monitoring results on plague in Siziwang banner in 2010[J]. Chin J Ctrl Endem Dis, 2011, 26: 131-132. |
[5] |
王海峰, 杜国义, 史献明, 等.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概述[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6): 638-639. Wang HF, Du GY, Shi XM, et a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ersinia pestis in the natural foci in Hebei province[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0, 21(6): 638-639. |
[6] |
Reijniers J, Davis S, Begon M, et al. A curve of thresholds governs plague epizootics in central Asia[J]. Ecol Letters, 2012, 15(6): 554-560. DOI:10.1111/j.1461-0248.2012.01767.x |
[7] |
许磊, 李贵昌, 司晓艳, 等. 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气候对鼠疫流行影响的非线性效应[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4): 321-325. Xu L, Li GC, Si XY, et al. Nonlinear effects of climate driven plague in Meriones unguiculatus natural foci in Inner Mongolia[J]. Chin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6, 27(4): 321-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