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阎利敏, 师佳佳, 张月泉, 吕明洁
- YAN Li-min, SHI Jia-jia, ZHANG Yue-quan, LYU Ming-jie
- 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病媒生物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
-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vectors during the 11th National Traditional Gam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2019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4): 457-461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0, 31(4): 457-461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4.0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0-04-09
2019年9月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运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这是我国首次在中部省份举办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郑州市该时间段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病媒生物孳生,为媒介生物传染病的传入提供了媒介生物和传播基础。民族运动会期间全国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员、各地记者及观众等进入郑州市,更加大了媒介生物传染病的输入风险。为控制民族运动会期间病媒生物危害影响,将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生或流行的风险降至最低,我们运用评估方法,分析预测民族运动会期间病媒生物危害与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以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防范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19年9月郑州市民族运动会期间蚊虫、鼠类、蝇类和蜚蠊等病媒生物,以及病媒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风险。
1.2 依据 1.2.1 标准、方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GB/T23795-23798、《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GB/T27770-27773、《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1]和《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应用准则与指南 大型活动》GB/T 31716-2015。
1.2.2 病媒生物相关资料郑州市2016-2019年资料:主要病媒生物密度、主要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情况;全国及郑州市周边地区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生及流行情况;民族运动会场馆病媒生物情况及预防设施情况。
1.2.3 经验借鉴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奥运会)[2]、2014年南京市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3]。
1.3 方法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查阅文献,采用一系列方法,如经验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确定风险类别,制成风险列表,确定病媒生物危害因素。按照大型活动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应用准则与指南,参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对病媒生物危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几乎确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罕见)及风险结局(可忽略、较小、中等、较大的、灾难性)进行界定(表 1、2),建立风险矩阵评估指数表[4](表 3),对发生可能性和风险水平进行分级。
2 结 果 2.1 民族运动会主场馆及周边病媒生物本底调查情况2019年7月初对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奥体中心)及周边1 000 m区域进行了病媒生物密度及危害情况监测,结果显示,蚊虫、蝇类和鼠类密度较高,未发现蜚蠊(表 4)。
2.2 郑州市城区病媒生物监测情况2016-2018年郑州市捕获蚊、蝇、鼠和蜚蠊数量分别为5 914、1 598、48和3 650只,平均密度分别为10.68只/(灯·夜)、4.76只/笼、0.34%和0.94只/张。4种病媒生物总体上呈现2016年密度最高、2017年下降、2018年又回升的趋势(表 5)。
2.3 重要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情况根据传染病疫情发布数据得知,2016-2019年8月郑州市共报告3种媒介生物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以疟疾最高(0.26/10万),2016年最高达0.32/10万;其次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0.09/10万),2018年最高达0.16/10万;居第3位的是登革热(0.07/10万),2019年最高达0.18/10万,见表 6。
2.4 主要病媒生物危害事件风险评估根据郑州市2016-2018年主要病媒生物密度、主要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民族运动会主场馆病媒生物侵害本底调查情况,采用风险矩阵法对郑州市主要病媒生物危害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见表 7。
2.4.1 病媒生物叮咬、骚扰可能产生的风险评估[5-6]根据蚊虫习性,其叮咬、骚扰会让人产生不良情绪,打扰运动员休息,或出现过敏性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运动员比赛发挥失常,成绩下降。郑州市现有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活动时段淡色库蚊多集中在夜晚,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高峰期出现在日出后2h内及日落前2h内),中华按蚊主要在黎明时分骚扰、吸血攻击人类。结合郑州市监测数据,2019年7月蚊虫灯诱密度为13.75只/(灯·夜),处于较高水平;2016-2018年9月蚊虫平均密度为6.86只/(灯·夜),密度相对较高,预测2019年9月民族运动会举办期正处蚊虫活动高峰期,运动会主场馆奥体中心及周边核心区域、赛事分场馆、住宿宾馆、定点医疗机构等蚊虫密度相对较高,综合考虑蚊虫活动季节特点与其侵扰危害程度等,判定民族运动会期间运动员会遭受蚊虫叮咬、骚扰事件发生可能性为“几乎确定”,但叮咬后对人体危害较小,根据矩阵评估指数,风险水平定为H级,属于“高危险度风险”。
2.4.2 病媒生物影响观瞻、环境卫生风险评估病媒生物情况反映一个城市环境和卫生现状,其密度高低和危害程度直接影响城市形象。本底调查蝇类笼诱密度为21.20只/笼,室外蝇类孳生阳性率为35.30%,成蚊人诱停落指数为1.33,密度水平较高,且2016-2018年9月郑州市蝇类和蚊虫平均密度分别为3.33只/笼和6.86只/(灯·夜),有可能影响观瞻和城市环境卫生,使参赛运动员、记者和游客产生反感及厌恶情绪。影响观瞻和环境卫生的风险为“可能发生”,通过病媒生物控制可降低密度水平,产生反感、厌恶的严重程度为“可忽略危害”,风险水平定为L级,属于“低危险度风险”。
民族运动会开闭幕式在室外于20:00举行,依据蚊虫等飞虫活动高峰时段和趋光性特点,影响开闭幕式效果的风险为“可能发生”,这将对城市的市容市貌产生较大影响,有“中等危害”风险,按照矩阵评估指数,风险水平定为H级,属于“高危险度风险”。
2.4.3 病媒生物(主要是鼠)咬坏电缆,破坏电力设施事件风险评估鼠类喜啃咬各类物品,若咬坏电缆,破坏电器设备,会导致断电,甚至发生火灾,直接影响民族运动会赛事的正常进行。2016-2018年鼠类平均密度为0.34%,9月平均密度为0.37%,本底调查鼠类室内鼠迹阳性率为7.08%,室外鼠类路径指数为4.35,加之民族运动会主场馆奥体中心周边环境复杂,绿化植物茂密,水系分布广泛,主场馆尚未彻底完工,存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的情况,强、弱电井等设备用房是适宜鼠类栖息的场所,场馆内电器设备供电存在安全隐患,通过科学方法可防范此种隐患以降低鼠类危害。综合分析,鼠类破坏电力设施事件发生的风险为“罕见”,有“中等危害”风险,风险水平定为M级,属于“中等危险度风险”。
2.4.4 病媒生物污染食物,引起中毒事件风险评估病媒生物(蝇、鼠、蜚蠊)携带病原体,通过爬行、摄食等行为污染食品,人进食后可能引发霍乱、痢疾等肠道疾病。根据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蝇类室内侵害率为27.78%,2016-2018年9月平均密度为3.33只/笼,侵害率较高,但通过科学方法可有效降低蝇密度,且结合近期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调查等,认为污染食品事件为“不太可能发生”,后果严重程度为“中等危害”,风险水平定为M级,属于“中等危险度风险”。
2.4.5 媒介生物传染病风险评估[7]根据近几年郑州市病媒生物监测数据、郑州市重要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情况、民族运动会赛前本底调查和监测数据,HFRS秋冬季节高发,全年发病率水平较低,疟疾近3年平均发病率为0.26/10万,根据郑州市蚊虫监测情况,中华按蚊密度水平低,疫情网数据显示出现的病例为输入性,本地发生可能性很小,HFRS、疟疾为罕见发生,属中等危害;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为不太可能发生,属较小危害,风险水平为L级,均属于“低危险度风险”。
3 讨 论通过调查分析,2019年民族运动会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媒生物危害风险,针对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不发生病媒生物侵害事件、媒介生物传染病、病媒生物侵扰投诉、媒体不良信息传播等最终目标,确保民族运动会在郑州市成功举办。
3.1 选定指标,科学评判初期组织专业人员到上海市参观学习,参考北京、上海等地大型活动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保障的经验,通过专家咨询法,结合2016-2018年病媒生物侵害调查情况,实地勘察民族运动会场地病媒生物孳生及侵害情况,最终确定病媒生物危害因素,选定评估指标,建立科学评估体系。
3.2 完善机制,规范流程实地勘察制订民族运动会期间病媒生物保障技术方案、监测工作方案、应急防制预案,组建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专家指导队伍、现场防控队伍和应急处置队伍。
3.3 加强监测,预警预判对民族运动会主场馆奥体中心及外围区域持续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建立监测数据日报告工作制,及时预警异常情况,与专业服务公司实现无缝对接,指导合理用药、精准科学开展杀灭。
3.4 综合防控,绿色办会秉承“综合防制为主,化学杀灭为辅”的综合防制理念,大力开展环境清理、孳生地清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制手段,以达到标本兼治而以治本为主,践行绿色运动会的宗旨。广泛宣传动员和组织大众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在奥体中心外围绿化带内全面布放捕蝇笼、建立防护带等举措完善防制设施;特别是奥体中心及周边核心区域,加强杀灭,对孳生地、重点区域和外环境分别科学使用低毒高效的杀灭手段控制病媒生物侵害。
[1]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Z].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vector surveillance implementation plan[Z]. Beijing: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6. |
[2] |
曾晓芃, 钱坤, 马彦, 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效果分析与经验启示[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19(6): 526-530. Zeng XP, Qian K, Ma Y, et al. Effect analysis and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from vector control during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08, 19(6): 526-530. DOI:10.3969/j.issn.1003-4692.2008.06.012 |
[3] |
运玲, 王福才, 张秋芬, 等. 综合应用风险矩阵法与Borda序值法评估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病媒生物风险[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6): 557-560. Yun L, Wang FC, Zhang QF, et al.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risk matrix method and Borda sequence value method to assess the risks of vectors for 2016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7, 28(6): 557-56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6.010 |
[4] |
曾晓芃, 付学峰, 张勇, 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病媒生物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2): 98-101, 103. Zeng XP, Fu XF, Zhang Y, et al. Study on the method of risk recognition and assessment of vector for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09, 20(2): 98-101, 103. |
[5] |
张守刚, 熊丽林, 孙燕群, 等. 2014年南京青奥会病媒生物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 21(5): 484-486, 490. Zhang SG, Xiong LL, Sun YQ, et al. The hazard recogni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vector for 2014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J]. Chin J Hyg Insert Equip, 2015, 21(5): 484-486, 490. DOI:10.19821/j.1671-2781.2015.05.015 |
[6] |
郝世宾, 刘德新, 张涛, 等. 首都第二机场廊坊市建设区域病媒生物风险评估[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 24(4): 361-363. Hao SB, Liu DX, Zhang T, et al. A risk assessment on vector for the construction area of the second capital airport in Langfang city[J]. Chin J Hyg Insert Equip, 2018, 24(4): 361-363. DOI:10.19821/j.1671-2781.2018.04.013 |
[7] |
马红梅, 柳小青, 陈海婴, 等. 基于风险评估矩阵法的城市蚊媒疾病风险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9): 887-890. Ma HM, Liu XQ, Chen HY, et al. Study on the risk of the vector borne disease in the urban area based on the risk assement index matrix[J].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4, 18(9): 887-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