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王雪霜, 吴海霞, 刘起勇
- WANG Xue-shuang, WU Hai-xia, LIU Qi-yong
- 2019年全国蝇类监测报告
- National surveillance report on flies in China, 2019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4): 407-411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0, 31(4): 407-411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4.00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0-04-30
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体系中,蝇类自“除四害”时期起就被作为重点进行监测,至今已逾数十年。本文的工作源于我国政府长期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病媒生物监测为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目的在于汇总2019年度全国公共卫生工作者获取的蝇类监测数据,从全国尺度分析我国蝇类的物种分布、发生密度、消长趋势等信息,结合2017-2018年数据,形成纵向和横向对比。2016年起,蝇类监测工作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新版《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开展。我国国家级监测点的数量仍在持续增加,截至目前,101个国家级监测点中有92个监测点开展了蝇类监测工作,现将2019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2019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取得的蝇类监测数据。
1.2 监测点的选择截至2019年底全国所有开展蝇类监测的国家级监测点见表 1。
1.3 监测方法依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蝇类监测中的笼诱法进行监测。采用圆锥形诱蝇笼,高40 cm,Ø25 cm,圆锥形芯高35 cm,顶口Ø2 cm。使用红糖食醋饵(红糖25 g+食醋25 g+水25 ml)。每个监测点(地级市)选择3个区(县)进行蝇类监测,每个区(县)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每处地面布放诱蝇笼1个。每个监测区(县)相对固定。诱蝇笼每次放置6 h,于09:00-10:00布放,15:00-16: 00收回。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蝇类后分类鉴定,统计各蝇种数量。因麻蝇科蝇类鉴定难度较高,监测方案中仅要求鉴定到科,故统计时均将麻蝇科蝇类记为麻蝇。
1.4 监测时间各监测点根据当地蝇类活动规律,自主确定监测时间;每月中旬监测1次。
1.5 监测数据的处理为合理评价2019全年蝇密度,体现低密度月份对全年蝇密度的稀释作用,方便不同地区间监测数据的比较,将未开展蝇类监测月份监测的蝇类捕获数均记为0。
1.6 统计分析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2019年蝇类监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蝇密度计算公式:蝇密度(只/笼)=捕蝇数/布笼数。
2 结果 2.1 蝇种构成及密度2019年全年共捕获蝇类75 989只,密度为4.74只/笼,较2018年(4.15只/笼)有所上升。家蝇(Musca domestica)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27.59%,其他依次为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17.54%)、麻蝇(Sarcophagidae,17.37%)、厩腐蝇(Muscina stabulans,11.11%)、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7.38%)、市蝇(M. sorbens,5.67%)、铜绿蝇(L. cuprina,3.84%)、亮绿蝇(L. illustris,3.00%)、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1.46%)、元厕蝇(Fannia prisca,1.40%)、其他蝇类(1.07%)、夏厕蝇(F. canicularis,1.04%)、新陆原伏蝇(Protophormia terraenovae,0.82%)、红头丽蝇(Calliphora vicina,0.60%)和伏蝇(Phormia regina,0.11%)。
2019年总蝇密度以家蝇最高,达1.31只/笼,其次为丝光绿蝇和麻蝇,密度分别为0.83和0.82只/笼,其他蝇类密度见图 1。
2.2 不同生境蝇密度不同生境中,农贸市场捕获蝇类密度最高,达5.78只/笼,绿化带、居民区、餐饮外环境分别为5.17、4.52和3.41只/笼。农贸市场和餐饮外环境中,家蝇密度最高,丝光绿蝇和麻蝇居第2、3位;绿化带中麻蝇密度最高,丝光绿蝇和家蝇居第2、3位;居民区中家蝇密度最高,麻蝇和丝光绿蝇居第2、3位(表 2)。
2.3 不同省份蝇密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捕获的蝇类总密度以青海省最高,达150只/笼(表 3);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居第2、3位,分别为34.00和8.80只/笼。
2.4 蝇类季节消长2019全年总蝇密度趋势呈双峰曲线,自2月开始出现活动,4月开始上升,6、8月出现2个高峰(7月小幅下降),至12月基本消失(图 2A)。优势蝇种中,家蝇、丝光绿蝇和麻蝇的消长趋势与蝇类总密度趋势相似,均在6-8月出现高峰(图 2B)。家蝇、丝光绿蝇和麻蝇在不同环境中,主要在6-8月呈现单峰或双峰趋势;厩腐蝇的高峰最早出现在5月(图 2B、F)。不同环境家蝇、丝光绿蝇、麻蝇和厩腐蝇密度季节消长见图 2C~F。
3 讨论2019年全国总蝇密度和各优势蝇种密度较2016-2018年的总蝇密度(2016-2018年分别为6.25、4.51和4.15只/笼)有上升趋势,可能与卫生害虫控制的投入变化相关[1-2]。2019年监测结果显示, 优势蝇种与2018年接近。与2018年相比,全年调查生境各蝇种总密度的第4位由市蝇变为了厩腐蝇,提示被监测蝇类物种构成的变化。市蝇与家蝇同属(Musca),厩腐蝇为腐蝇属(Muscina)。市蝇喜出没于菜市场、水果摊,厩腐蝇则常见于室外粪便和肉类加工场所。据此推测,2019年部分监测点周边的蔬菜、水果产品有所减少,肉类产品可能有所增加[3]。
综合全国蝇类总密度和优势蝇种消长情况,尽管2017-2018年度全国蝇类总密度呈下降趋势,但2018-2019年度存在回升现象;且较2006-2015年的蝇类监测结果,不同蝇种的密度、占总密度的比例均有所变化[4]。本文旨在报告2019年收集自我国各级公共卫生工作者采集和上报的蝇类监测数据,便于提供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的初步信息,为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和其他领域研究提供基础。蝇类监测数据体现的各蝇种密度、构成变化,可能与气候变化、社会防治投入的变化有关,其具体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监测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应继续保持,以维护具备专业技术和快速反应能力的监测和防控网络运行,进一步降低蝇类造成的健康和财产损失[5]。
[1] |
王雪霜, 吴海霞, 岳玉娟, 等. 2018年全国蝇类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2): 139-141, 150. Wang XS, Wu HX, Yue YJ, et al. National vectors surveillance report on flies in China, 2018[J]. Chin J Vect Biol Control, 2019, 30(2): 139-141,15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2.005 |
[2] |
吴和岩, 肖伟华, 陆广智. 2011-2016年广东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 45(15): 2713-2718. Wu HY, Xiao WH, Lu GZ. Rural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in Guangdong, 2011-2016[J]. Mod Prev Med, 2018, 45(15): 2713-2718. |
[3] |
范滋德, 冯炎, 陈之梓, 等.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49卷. 双翅目: 蝇科(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774-779, 883-886. Fan ZD, Feng Y, Chen ZZ, et al. Fauna sinica Vol. 49 insecta diptera muscidae (I)[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8: 774-779, 883-886. |
[4] |
吴海霞, 鲁亮, 孟凤霞, 等. 2006-2015年我国蝇类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1): 5-10. H X, Lu L, Meng FX, et al. Reports on national surveillance of flies in China, 2006-2015[J]. Chin J Vect Biol Control, 2018, 29(1): 5-1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02 |
[5] |
刘起勇, 孟凤霞, 鲁亮, 等. 探索中国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之路[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6, 17(4): 261-264. Liu QY, Meng FX, Lu L, et al. Explor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vector management in China[J]. Chin J Vect Biol Control, 2006, 17(4): 261-264. DOI:10.3969/j.issn.1003-4692.2006.04.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