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叶凌, 谭启龙, 赵剑刚, 李世波, 任宜, 管临福, 舒纪为
- YE Ling, TAN Qi-long, ZHAO Jian-gang, LI Shi-bo, REN Yi, GUAN Lin-fu, SHU Ji-wei
- 浙江省一起海岛地区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的隐性感染情况调查
- An investigation of inapparent infections in a local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an island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3): 353-357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0, 31(3): 353-357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3.02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12-17
2 温州医学院附属舟山医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2 Zhou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 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年来随着人类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 其疾病感染范围不断扩展[1]。当人感染DENV后, 有一部分人呈隐性感染状态, 但仍可成为传播源, 将病毒传给他人[2]。无症状隐性感染者较有症状的登革热病例更难于发现和诊断, 在疾病传播链中具有更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3]。
浙江省舟山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长江口南侧, 是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 岱山县位于30°14'N, 122°11'E, 水陆面积119.3 km2, 为舟山第二大岛。JN岛总面积2.2 km2, 位于岱山本岛东北部, 与本岛通过JN大桥连接。长期居住人员约1 000人, 其中本地户籍400余人, 外地户籍600余人。2019年8月30日岱山县报告在JN岛出现首起本地登革热暴发疫情, 共累计报告9例病例。为了解本次疫情的感染人数, 掌握本次疫情波及范围, 岱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开展了疫点人群的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病例诊断标准按照《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18)的确诊和临床诊断[4]; 隐性感染者为疫点划定区域内自2019年7月1日起无登革热临床症状, 且DENV IgM阳性者。
1.2 对象来源病例数据来源于国家疫情网络报告系统; 隐性感染者为疫情发生期间在疫点划定区域内居住或停留过的人员。将村庄分别按照方位分成东、南、西、北4个层面, 然后在每个层面按照房屋门牌号随机抽样, 对户主进行入户调查和标本采集。
1.3 标本采集采集人群外周血非抗凝血5 ml, 离心分离血清进行胶体金检测, 同时收集人员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居住地址、外出史等基本信息。被采样者均知情同意。
1.4 实验室检测岱山县CDC实验室专业人员对血清标本开展检测工作。采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登革热NS1抗原、IgG抗体、IgM抗体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批号:W11190809)检测IgG抗体、IgM抗体, 检测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规范操作, 对IgG的最低检出限为1:40, IgM的最低检出限为1:20。质量控制:所有样本在质控区(C)均会形成1条红色反应线; 如无反应线出现, 检测无效。阳性判读依据检测区(T)是否出现红色反应线。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R3.6.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男女人群感染率差异用χ2检验, 不同年龄和职业组内差异用Fisher test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该起暴发疫情共报告9例病例, 均为本地感染, 发病时间集中在2019年8月26-30日, 疫情共持续15 d(图 1)。其中8例病例的NS1抗原检测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DENV核酸阳性, 1例病例的NS1抗原阴性、IgM和IgG双阳性。7例病例的病毒血清分型为DENV-1型。
岱山县CDC于8月31日至9月5日分批次采集无症状人群血清326份, 其中男性224份、女性102份, 被采样者年龄为(49±8)岁。采集人群与病例均为不同家庭, 共同暴露于同一生活环境, 但可能存在暴露时间的差异。胶体金检测结果:所有样本的NS1抗原检测均为阴性, DENV IgM阳性16份(其中IgM和IgG双阳性2份), 人群隐性感染率为4.91%, 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5, P=0.270)。
2.2 不同年龄组隐性感染率男性人群隐性感染率为4.00%, 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女性人群隐性感染率为6.80%, 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图 2)。
2.3 不同职业人群隐性感染率家务待业者与其他职业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0, P < 0.001)。男性不同职业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女性不同职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9)(图 3)。
3 讨论浙江省不是传统的登革热疫区,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报道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5],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被认为是省内登革热传播的主要媒介[6]。有文献报道, DENV-1型感染病例IgM抗体阳性率在发病第3~5天快速升高至50%~70%, 恢复期阳性率显著升高, 达95%~100%[7]。在初次发生本地登革热暴发的地区, 人群在感染DENV 5 d后, 血清中即可检出DENV IgM抗体并可在体内维持2~3个月[2]。但是人群隐性感染程度以及与疫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关研究资料较少, 隐匿性感染和危险因素的调查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此次疫情是浙江省首起海岛地区登革热本地暴发, 发生地位于县域内相对隔离的一个岛屿内, 人群密集度高, 卫生环境状况较差, 蚊媒密度高。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来看, 疫情自政府介入干预至少已经发生至第3代。由于该地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登革热疫情, 可以判定人群IgM阳性者均为此次暴发疫情原发性感染所致。
文献报道, 浙江省某地本地登革热(DENV-3型)的隐性感染率为27.95%, 不同年龄组血清阳性率12.50%~50.00%不等[8]。此次调查人群隐性感染率为4.91%, 远低于上述报道, 可能与疫情发生的规模、地理环境因素或不同检测试剂的敏感性有关; 也有可能是不同地区的蚊媒在叮咬时出现的不同选择倾向所致[9]。病例和隐性感染者分布相对局限于50 m半径距离范围之内(图 1), 中基船厂宿舍区与疫点有一段小山脉相隔, 职工无发病或隐性感染。隐性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10], 此次调查人群中家务待业者和高年龄组感染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及年龄组, 推测可能因为其有更多时间暴露在蚊媒活跃时间段[11]。
在本地暴发疫情中, 有多起首例患者均无外出史, 但首发疫点均处在对外交往频繁的交通枢纽上的报道[12]。流动人口的隐性感染患者可能也是导致此次疫情暴发的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因为无症状而更难于被发现, 但其血液中仍然携带DENV, 且感染者数量远多于发病者而可能成为更为重要的传染源。
在疫情流行区域中, 病例的DENV IgG抗体阳性率会远高于隐性感染者, 并可持续多年存在[13], 健康人群中隐性感染者IgG抗体阳性率也会维持在10.00%水平[10]。此次暴发疫情属于首次本地感染, 涉及人口数量有限, 隐性感染率低于流行区域, 但随着舟山新区的不断开发开放,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 势必有更多的东南亚人员频繁流动, 带来更多的感染风险, 如不能控制好蚊媒在本地繁衍, 积累的隐性感染人群再次感染DENV, 会有重症病例的发生。
[1] |
吴玥, 王丽萍, 陈亮, 等. 2005-2017年我国外籍人群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19, 34(9): 839-843. Wu Y, Wang LP, Chen L, et al.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fever in foreigner population in China, 2005-2017[J]. Dis Surveill, 2019, 34(9): 839-843.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14 |
[2] |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登革热防治手册[M]. 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4. Bureau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inistry of Health. Dengue fever control handbook[M]. 2nd ed.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ress, 2008: 1-4. |
[3] |
崔新国, 郭晓芳, 周红宁. 我国登革热病例临床特征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7, 33(4): 366-371. Cui XG, Guo XF, Zhou HN. Advances in clinical features of dengue fever[J]. Chin J Zoonoses, 2017, 33(4): 366-371. DOI:10.3969/j.issn.1002-2694.2017.04.015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WS 216-2018登革热诊断[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WS 216-2018 Diagnosis for dengue fever[S].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2018. |
[5] |
林君芬, 李傅冬, 刘社兰, 等. 浙江省2005-2013年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 2014, 26(12): 1233-1235. Lin JF, Li FD, Liu SL,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dengue fever from 2005 to 2013 in Zhejiang province[J]. Zhejiang J Prevent Med, 2014, 26(12): 1233-1235. DOI:10.19485/j.cnki.issn1007-0931.2014.12.013 |
[6] |
杨天赐, 傅桂明. 浙江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调查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6, 12(3): 189-191. Yang TC, Fu GM. Investig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dengue vector Aedes albopictus in Zhejiang province[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06, 12(3): 189-191. DOI:10.3969/j.issn.1671-2781.2006.03.012 |
[7] |
张培, 李春缘, 陈迪嘉, 等. Ⅰ型登革病毒感染后不同病程病毒核酸及其IgM抗体的变化规律[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7, 39(4): 328-332. Zhang P, Li CY, Chen DJ, et al. Dynamics of viral RNA and IgM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dengue virus type 1 infection[J]. J Third Mil Med Univ, 2017, 39(4): 328-332. DOI:10.16016/j.1000-5404.201606170 |
[8] |
Sun JM, Luo SY, Lin JF, et al. Inapparent infection during an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Southeastern China[J]. Viral Immunol, 2012, 25(6): 456-460. DOI:10.1089/vim.2012.0039 |
[9] |
刘可可, 刘小波, 孙继民, 等. 2005-2017年广东和云南省登革热高发区本地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比较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2): 154-157. Liu KK, Liu XB, Sun JM,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genous in the high-risk areas of Guangdong and Yunnan provinces, China, from 2005 to 2017:a comparative study[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9, 30(2): 154-157.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2.009 |
[10] |
刘远, 蒋力云, 董智强, 等. 广州市2013-2015年登革热发病与健康人群抗体水平[J]. 热带医学杂志, 2017, 17(2): 244-247. Liu Y, Jiang LY, Dong ZQ, et al. Analysis of incidence and antibody level of dengue virus between 2013 and 2015 in Guangzhou[J]. J Trop Med, 2017, 17(2): 244-247. DOI:10.3969/j.issn.1672-3619.2017.02.029 |
[11] |
谢才文, 张知光, 唐薇, 等. 一起在持续高蚊媒密度环境中没有扩散的登革热疫情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5, 31(3): 311-314. Xie CW, Zhang ZG, Tang W, et al. Analysis of a dengue fever case causing no epidemic spread in sustained high-density mosquito environment[J]. J Med Pest Control, 2015, 31(3): 311-314. DOI:10.7629/yxdwfz201503024 |
[12] |
高赛珍, 罗小铭, 吴宝燕, 等. 中山市2004-2005年登革热血清学监测[J]. 中国热带医学, 2006, 6(4): 600. Gao SZ, Luo XM, Wu BY, et al. Serologic surveillance of dengue fever in Zhongshan c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4-2005[J]. China Trop Med, 2006, 6(4): 600. DOI:10.3969/j.issn.1009-9727.2006.04.017 |
[13] |
骆淑英, 刘营, 傅涛, 等. 登革热暴发9年后感染者抗体阳性率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4): 371-373. Luo SY, Liu Y, Fu T,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seroprevalence of IgG antibodies in infected cases nine years after a dengue outbreak[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9, 30(4): 371-37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