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朱敏慧, 刘丽军, 吴敏, 吕静, 张兆文, 刘洪霞
- ZHU Min-hui, LIU Li-jun, WU Min, LYU Jing, ZHANG Zhao-wen, LIU Hong-xia
- 上海市闵行区白纹伊蚊的分布及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 Distribution and population density fluctuation of Aedes albopictus in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3): 321-324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0, 31(3): 321-324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3.01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0-01-10
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336
2 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1], 也是上海地区的优势蚊种。白纹伊蚊主要在小型容器积水中孳生, 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口密度逐年上升, 环境中的人工容器积水也在迅速增加, 适宜白纹伊蚊孳生[2]。近几十年来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 约有50%的人处于登革热发生的风险区。在我国发生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有更多地区将面临登革热暴发和流行。白纹伊蚊监测, 能及早发现其暴发流行先兆。通过建立科学、长效的监测机制, 对媒介伊蚊的种群密度及消长进行监测, 对登革热的预防控制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通过研究2018年闵行区白纹伊蚊的种群分布和密度消长特点, 为加强登革热疫情的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诱蚊诱卵器、二氧化碳诱蚊灯、手电筒均由上海市禾奇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布雷图指数(BI)法2018年5-10月, 在闵行区按照南、中、北3个片区选8个街镇开展监测工作;每个街镇调查居民户均不低于25户, 另调查公园、废品回收站、医院、工地、学校及幼儿园各1处, 检查室内外小型积水并记录其幼蚊孳生情况, 采集阳性积水内的幼蚊带回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种类鉴定, 计算BI和容器指数(CI)。每月监测1次。
2018年5-10月, 在闵行区13个街镇开展监测, 每个街镇每次布放50个诱蚊诱卵器, 分别设置在居民区、学校及幼儿园、机关单位、医院、废品收购站和其他外环境中, 每2个诱蚊诱卵器间隔不低于30 m;诱蚊诱卵器内加入脱氯水15 ml, 放入圆形滤纸, 保证滤纸悬于水面。布放后第4天检查诱蚊诱卵器中成蚊、幼蚊或卵的阳性情况。收集捕获成蚊, 将蚊卵带回闵行区CDC养虫室饲养至成蚊并鉴定种类, 计算诱蚊诱卵指数(MOI)[3]。
2018年4-11月的每旬, 在闵行区选择3处居民小区、1处公园、3处医疗机构和3处农户区开展监测, 监测人员在15:30到达监测点并安装好二氧化碳诱蚊灯, 设置监测时间为16:00-22:00, 次日早上将捕获的成蚊带回, 对其进行分类鉴定, 记录捕获蚊虫数。
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及整理,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BI法监测结果2018年共监测3 120户, 发现阳性容器345个, BI为11.06, 7月达到峰值;其中学校及幼儿园BI最高, 为17.57;其次为居民区。调查积水容器2 301个, 容器指数(CI)为14.99%, 容器类型以废旧轮胎CI最高, 为31.82%;不同场所以居民区CI最高, 为18.64%(图 1, 表 1、2)。
2.2 诱蚊诱卵器法监测结果2018年闵行区共在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场所布放诱蚊诱卵器3 700个, 回收3 614个, 发现阳性诱蚊诱卵器319个, MOI为8.83, 8月MOI达到峰值, 为13.50;其中学校和幼儿园指数最高, 其次为医院(图 2、表 3)。
2.3 二氧化碳诱蚊灯法监测结果监测发现, 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和白纹伊蚊为闵行区的优势蚊种, 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72.50%, 白纹伊蚊占27.50%。白纹伊蚊的密度呈单峰趋势, 8月达到最高峰。在不同场所中居民区的白纹伊蚊密度最高, 其次为公园(图 3、表 4)。
3 讨论白纹伊蚊也被称为“亚洲虎蚊”, 多种疾病可经其传播, 其中登革病毒最具代表性[4]。自2014年登革热疫情在广东省暴发以来, 白纹伊蚊的防控变得尤为重要, 防控级别逐年升高。虽然自1942年开始登革热暴发疫情从未在上海市发生过, 但随着全球登革热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周边省份的登革热暴发疫情不断发生, 结合上海市登革热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加, 2017和2018年均有本地病例出现, 上海市的登革热防控形势不容乐观[5]。登革热的流行具有突发性、周期性和传播快的特性, 在目前还没有可广泛应用的登革热疫苗的前提下, 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关键在于媒介伊蚊的控制, 而媒介伊蚊控制的基础是建立在科学的监测体系上的预警机制[6]。闵行区本次通过开展白纹伊蚊成幼蚊综合监测的方法, 可全面掌握该蚊成幼蚊密度消长、孳生环境特点, 旨在通过建立科学、敏感的监测体系, 发出伊蚊控制预警, 早期开展蚊虫的控制措施, 保障居民健康。
BI和MOI是反映白纹伊蚊孳生情况的主要指标, 而BI更是登革热防控和风险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7]。BI>5时有登革热传播风险, >20时有区域流行的风险, 需要持续开展孳生地清除和成蚊消杀[8]。从2018年闵行区BI和MOI季节变化趋势来看, BI和MOI呈单峰趋势, 即温度升高, BI和MOI升高, 温度降低, BI和MOI也降低。6-8月是上海市白纹伊蚊活动高峰期, 闵行区BI和MOI平均值均在10左右, 而部分街道(镇)、部分环境这2个指数达到20, 显示伊蚊幼蚊孳生严重。白纹伊蚊是上海地区蚊虫的优势种[9], 其密度高峰期早于登革热流行高峰期约2周, 因此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 各级部门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效的孳生地处理, 对于登革热等蚊媒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10]。
2018年闵行区白纹伊蚊CI的变化趋势与BI基本保持一致, 其中以废旧轮胎最高。可能是因为本次监测到的废旧轮胎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的室外游戏区。通过对学校卫生老师进行培训, 让学校及幼儿园加强对废旧轮胎的管理, 减少蚊虫孳生。
通过二氧化碳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 可以发现闵行区白纹伊蚊密度基本与蚊虫总密度的消长趋势保持一致, 其中居民区的密度最高, 而农村地区的密度最低, 与王韶华等[11]2017年发现白纹伊蚊农村环境密度最高的结果不一致, 可能是闵行区近年大规模的拆除违章建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 使闵行区农村地区的小型积水大幅度减少, 致使白纹伊蚊缺少有利的孳生环境。而本次监测的居民区以20年以上的老旧居民区为主, 除了小区内散在垃圾和居民家中的小型容器造成的小型积水导致白纹伊蚊孳生外, 居民区内陈旧的排水系统也为白纹伊蚊的孳生创造了有利条件[12-13]。本次研究使用的二氧化碳诱蚊灯, 结合了二氧化碳诱捕法和灯诱法2种方法的优势, 具有较高敏感度。白纹伊蚊主要活动时间在白天, 弱化了灯诱法对白纹伊蚊起到的作用。而淡色库蚊多在夜间活动, 致使二氧化碳诱蚊灯对该蚊的引诱能力高于白纹伊蚊。
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 通过科学有效的媒介伊蚊监测及时发现登革热流行的先兆, 可以为登革热疫情的预警提供科学依据[14]。开展媒介伊蚊监测工作, 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可为登革热等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风险评估、早期预警、科学防控及效果评价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15]。因此, 闵行区通过主动开展白纹伊蚊成幼蚊系统监测, 较好地掌握了白纹伊蚊的环境分布和密度消长, 为登革热的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预警依据。
[1] |
吴凡.中国白纹伊蚊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及登革热的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 Wu F.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edes albopictus in China and risk assessment of dengue fever[D]. Beijing: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9. |
[2] |
周正斌, 吕山, 张仪, 等. 上海市蚊媒种类、分布及其病原[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28-32. Zhou ZB, Lyu S, Zhang Y, et al. Mosquito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their pathogens in Shanghai, Chin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5, 26(1): 28-32.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07 |
[3] |
陆华, 候佩强, 赵爱华, 等. 泰安市白纹伊蚊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9, 25(1): 69-70. Lu H, Hou PQ, Zhao AH, et al. Surveillance on Aedes albopictus in Tai'an city[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9, 25(1): 69-70. |
[4] |
刘洪霞, 朱江, 刘曜, 等. 上海地区2015-2016年白纹伊蚊幼虫监测及抗药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4): 305-307, 331. Liu HX, Zhu J, Liu Y, et al. Study on the seasonal dynamics and insecticides resistance of Aedes albopictus larvae, in Shanghai, 2015-2016[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7, 28(4): 305-307, 331.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4.001 |
[5] |
孟凤霞, 王义冠, 冯磊, 等. 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4-10. Meng FX, Wang YG, Feng L, et al. Review on den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integrated mosquito management in Chin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5, 26(1): 4-10.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02 |
[6] |
李劲松, 谢东勤, 胡高彬, 等. 四川省泸州市2016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8, 34(2): 177-178. Li JS, Xie DQ, Hu GB, et al. Analysis of surveillance results for Aedes albopictus as dengue vector in Sichuan Luzhou city in 2016[J]. J Med Pest Contrl, 2018, 34(2): 177-178. DOI:10.7629/yxdwfz201802022 |
[7] |
景钦隆, 罗雷, 李晓宁, 等. 布雷图指数、输入病例、气象因子与登革热本地流行的关系研究[J]. 华南预防医学, 2015, 41(5): 401-406. Jing QL, Luo L, Li XN, et al. Associations of Breteau index, imported case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ith the risk of local epidemic of dengue fever[J]. South China J Prev Med, 2015, 41(5): 401-406. DOI:10.13217/j.scjpm.2015.0401 |
[8] |
潘引君, 任志华, 徐良根, 等. 上海市青浦区诱蚊诱卵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的比较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 2016, 28(8): 528-531. Pan YJ, Ren ZH, Xu LG, et al. Study on mosq-ovitrap index and Breteau index in Qingpu district[J]. Shanghai J Prev Med, 2016, 28(8): 528-531. |
[9] |
徐仁权, 蔡恩茂, 徐友祥, 等. 上海地区白纹伊蚊监测与药物防制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3, 14(4): 256-260. Xu RQ, Cai EM, Xu YX, et al. Surveillance on larva and adult of Aedes albopictus and the study of insecticide in Shanghai[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03, 14(4): 256-260. DOI:10.3969/j.issn.1003-4692.2003.04.005 |
[10] |
刘起勇, 孟凤霞, 鲁亮, 等. 探索中国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之路[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6, 17(4): 261-264. Liu QY, Meng FX, Lu L, et al. Exploring the path to sustainable vector control in Chin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06, 17(4): 261-264. DOI:10.3969/j.issn.1003-4692.2006.04.001 |
[11] |
王韶华, 武峥嵘, 钟培松, 等. 上海市嘉定区白纹伊蚊分布及其种群密度监测[J]. 上海预防医学, 2018, 30(8): 640-644. Wang SH, Wu ZR, Zhong PS, et al. Distribution of Aedes albopictus and its population density monitoring in Jiading district of Shanghai[J]. Shanghai J Prev Med, 2018, 30(8): 640-644. 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776 |
[12] |
高强, 曹晖, 张振东, 等. 白纹伊蚊在上海城区地面雨水井的孳生状况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 22(6): 563-568. Gao Q, Cao H, Zhang ZD, et al. Breeding status of Aedes albopictus in rain-water catch basins in downtown of Shanghai[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6, 22(6): 563-568. |
[13] |
莫旦红, 朱敏慧, 刘丽军, 等. 1%双硫磷颗粒剂对上海市居民区雨水井内蚊虫控制效果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4): 391-393. Mo DH, Zhu MH, Liu LJ, et al. Study on the control effect of 1% temephos granules on the mosquitoes in the rainwater wells in residential areas of Shanghai[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8, 29(4): 391-39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4.018 |
[14] |
陆宝麟. 中国登革热媒介及其防治[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221-257. Lu BL. Dengue fever vector in China and its prevention[M]. Guiyang: Guizho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0: 221-257. |
[15] |
吴海霞, 刘小波, 刘起勇. 我国病媒生物防控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 首都公共卫生, 2018, 12(1): 4-6. Wu HX, Liu XB, Liu QY.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 of vect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J]. Capital J Public Health, 2018, 12(1):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