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马庄宣, 秦闫威, 邓浦洲, 陆遥, 原飞, 何成, 徐家宝, 李奕基, 刘转转
- MA Zhuang-xuan, QIN Yan-wei, DENG Pu-zhou, LU Yao, YUAN Fei, HE Cheng, XU Jia-bao, LI Yi-ji, LIU Zhuan-zhuan
-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白纹伊蚊的分布及种群密度研究
- Distribution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f Aedes albopictus in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China, 2018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3): 316-320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0, 31(3): 316-320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3.01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0-01-10
2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3 教育部热带病重点实验室, 海南医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99
2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3 Key Laboratory of Translation Medicine Tropical Diseas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嗜吸人血, 它能够传播多种病原体, 如登革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罗病毒等[1]。近些年, 随着全球变暖、国内外旅游及商贸活动等的不断拓展, 蚊媒传染病的流行区在不断扩大。2016年, 巴西、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登革热总病例数超过280万例[2]。在中国, 广东、云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有数次登革热暴发流行的报道[3-5], 其中以2014年最为严重, 总病例数达47 056例, 死亡6例。目前, 尚缺乏安全、有效的登革热疫苗和特效的抗登革病毒治疗药物, 登革热预防主要依靠蚊媒防控。
白纹伊蚊不仅是引起我国登革热流行的主要传播媒介, 其分布广泛且范围不断扩散也是蚊媒传染病暴发的潜在危险因素。徐州市地处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省交界处, 交通便利, 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2014年, 徐州地区报告了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同年与徐州市相邻的山东省报告了10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015年, 山东省报告28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较2014年增长1.8倍。2017年, 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暴发了登革热疫情, 病例数达79例[6]。因此, 本研究对徐州市的白纹伊蚊分布和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为蚊媒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于2018年1-12月, 在江苏省徐州市选取4个区作为4个大监测点, 分别为云龙、开发、鼓楼和铜山区, 每个大监测点按照学校、公园、居民区3类环境分为3个小监测点, 共12个小监测点。为了保证实验器材的安全, 在监测点设置警告标志, 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1.2 实验器材实验采用的监测装置为诱蚊诱卵器, 购自上海多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诱蚊诱卵器为塑料罐样装置, 瓶体上ϕ75 mm、下ϕ70 mm、高100 mm, 瓶身为透明塑料, 瓶盖为黑色, 上有3个均匀分布的小圆孔, 圆孔ϕ13 mm, 瓶底有一抬高20 mm凸起设计。
1.3 监测方法 1.3.1 诱蚊诱卵器法每诱蚊诱卵器内置1张干净滤纸, 加入20 ml蒸馏水, 以保持滤纸湿润。
1.3.2 监测方案于2018年1-12月, 采用诱蚊诱卵器法每月进行白纹伊蚊的监测。具体方法:将诱蚊诱卵器按照监测时间和地点进行编号, 于上述小监测点各放置30个诱蚊诱卵器, 共1 800个。将已编号的诱蚊诱卵器按照间隔30~40 m放置于草木茂盛的隐蔽处, 4 d后回收诱蚊诱卵器, 统计诱蚊诱卵器的阳性情况。按下列公式计算白纹伊蚊的诱蚊诱卵指数(MOI)。
MOI=阳性诱蚊诱卵器数/有效诱蚊诱卵器数×100
1.3.3 登革热风险指数评估根据《登革热伊蚊监测指南》显示, MOI≤5为无风险(0级);5<MOI≤10为低度风险(1级);10<MOI≤20为中度风险(2级);MOI>20为高度风险(3级)[7]。
1.4 统计学分析用Excel 2010软件录入监测结果并进行白纹伊蚊密度分布趋势分析, 应用SPSS 23.0软件对白纹伊蚊MOI值进行χ2检验, 对比各生境和地区白纹伊蚊的分布差异,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时采用Bonferroni校正, 矫正后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纹伊蚊季节消长2018年1-12月江苏省徐州市共放置诱蚊诱卵器1 800个, 回收1 746个, 回收率为97.00%, 其中阳性诱蚊诱卵器共有471个, MOI波动于0~64.24之间, 平均MOI达26.16。白纹伊蚊从5月开始出现, 随后蚊虫密度逐渐增高, 8月达到高峰, 白纹伊蚊MOI值达到64.24, 此后蚊虫密度逐渐降低。根据登革热的风险评估标准提示8-10月存在较高的传播蚊媒病毒的风险, 见表 1。
2.2 不同生境白纹伊蚊监测分析监测发现,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5-11月有白纹伊蚊孳生, 本研究进一步对此期间居民区、学校和公园的白纹伊蚊MOI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74, P=0.031), 学校和公园的白纹伊蚊M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2, P=0.107);而学校和居民区(χ2=17.103, P=0.001)、公园和居民区(χ2=8.021, P=0.003)的白纹伊蚊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环境下, 居民区生境的MOI最高, 达36.33, 见表 2。进一步探讨同一月份的居民区与非居民区白纹伊蚊MOI的分布规律, 结果显示, 在2018年5-11月, 居民区白纹伊蚊MOI波动在5.00~70.00, 最高MOI出现在8月;非居民区白纹伊蚊MOI波动在1.72~60.95, 最高MOI同样出现在8月;其中居民区和非居民区白纹伊蚊MOI在6月(χ2=4.591, P=0.038)、9月(χ2=18.100, P=0.001)和10月(χ2=3.734, 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5月(χ2=3.124, P=0.113)、7月(χ2=3.186, P=0.069)、8月(χ2=1.361, P=0.159)和11月(χ2=0.228, P=0.4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 3。
2.3 不同地区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对徐州的云龙、开发、鼓楼和铜山区进行白纹伊蚊监测, 结果如表 4所示。徐州市4个区的白纹伊蚊平均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4, P=0.023), 两两比较发现, 云龙区和开发区(χ2=21.010, P<0.01)、开发区和鼓楼区(χ2=19.700, P<0.01)、开发区和铜山区(χ2=12.500, P<0.01)的白纹伊蚊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云龙区和鼓楼区(χ2=0.919, P=0.191)、云龙区和铜山区(χ2=0.009, P=0.492)、铜山区和鼓楼区(χ2=0.785, P=0.216)的白纹伊蚊M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显示, 徐州市开发区的MOI最高, 达41.08, 见表 4。
3 讨论本研究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蚊虫, 不但可以评价应急杀灭成蚊的效果, 同时可解决生物安全的问题, 因捕获蚊虫基本都是已吸血并将要产卵的雌性伊蚊, 在监测评价的同时, 也杀灭了捕获的白纹伊蚊[8]。徐州市于2005年成为病媒生物国家级监测点, 蚊密度监测一直采用诱蚊灯法。2016年徐州市的蚊媒监测发现, 伊蚊从5月开始出现, 8月达到高峰, 11月已监测不到成蚊, MOI<5, 不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9]。Li等[10]对比了BG-Sentinel trap诱蚊灯和诱蚊诱卵器法对蚊虫的捕获效果, 发现诱蚊灯更适于捕获库蚊, 这可能是本研究中MOI较高的原因。
白纹伊蚊种群密度的改变与温度、降雨量和孳生地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 白纹伊蚊的分布及密度会随着气温的增高、降雨量的增多而增加[11]。本次监测结果显示, 白纹伊蚊的MOI从当年5月开始便逐月上升, 并于当年8月达到最大值, 后呈逐月下降趋势, 最终于12月消失。徐州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2018全年平均气温14 ℃, 年平均降雨量924.2 mm[12]。2018年徐州市5月温度开始逐渐升高, 降雨量也随之增加;下雨过后, 野外残留了很多积水的容器, 这为白纹伊蚊的孳生和繁殖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环境。10月后, 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和降雨量的减少, 白纹伊蚊的密度明显降低。白纹伊蚊季节消长在北方和南方存在差异, 在北方地区, 白纹伊蚊多从5月出现, 8月达高峰, 11月消失;南方地区白纹伊蚊多从4月出现, 高峰出现在8、9月, 可持续至12月消失[13-16]。徐州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 白纹伊蚊季节消长与北方城市相似。参考我国登革热的风险评估标准, 徐州市2018年的监测结果提示, 8-10月存在较高的传播蚊媒病毒的风险, 因此在该段时间内, 要做好防蚊措施。
在蚊虫流行季节, 通过对居民区、学校及公园生境的白纹伊蚊监测, 发现居民区的白纹伊蚊MOI较高, 公园和学校的白纹伊蚊M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故将学校与公园计作非居民区, 对比各月份的居民区与非居民区白纹伊蚊MOI分布规律。2018年6、9、10月, 居民区环境下白纹伊蚊MOI高于非居民区环境, 而5、7、8、11月, 白纹伊蚊MOI在居民区与非居民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 选取的居民区环境多为年代较长的居民小区, 该环境下存在许多未被及时清理的积水容器, 并且许多小区内对绿化的修整以及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及时, 这为白纹伊蚊的孳生创造了良好条件。而公园和学校环境, 特别是学校内, 多有专业的环保人员及时清理积水和维持环境卫生, 故公园和学校的白纹伊蚊MOI无差异, 且均低于居民区。因此, 在对媒介蚊虫的防治工作中, 疾病控制单位应该将防治重点落在居民区环境。各居委会也应加强对居民区居民的宣传教育, 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定期进行蚊虫孳生地的清理。此外, 对比徐州市的开发、云龙、鼓楼和铜山区的白纹伊蚊MOI值发现, 开发区存在极高传播蚊媒病毒的风险, 这可能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有关, 徐州市开发区经济高速发展, 人口密度逐年增高。故开发区居委会应引起高度重视, 抓紧落实防蚊措施, 以防蚊媒疾病的暴发。
目前, 防控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的关键在于降低蚊虫密度。根据本实验对江苏省徐州市的白纹伊蚊监测结果, 结合白纹伊蚊的孳生习性, 对白纹伊蚊的控制应遵循“治本清源”的理念[17], 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进行长效环境治理, 尤其对于居民区, 要及时清理积水容器和雨后积水, 水生植物容器需勤换水, 防止蚊虫孳生。在徐州市开展媒介蚊虫白纹伊蚊分布及密度监测, 可全面客观地了解白纹伊蚊密度、分布特点和季节消长变化规律, 开展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治理举措, 将白纹伊蚊成蚊和幼蚊密度控制在阈值以下[18-19], 防止蚊媒传染病在徐州市暴发流行, 为居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1] |
张育富, 褚宏亮. 江苏省2017年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5): 465-468. Zhang YF, Chu HL. Analysis of surveillance for Aedes albopictus in Jiangsu in 2017[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8, 29(5): 465-46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11 |
[2] |
Liu T, Xu Y, Wang XM, et al. Antiviral systems in vector mosquitoes[J]. Dev Comp Immunol, 2018, 83: 34-43. DOI:10.1016/j.dci.2017.12.025 |
[3] |
吴海霞, 刘起勇, 刘小波, 等. 2006-2013年中国19省白纹伊蚊监测数据分析[J]. 疾病监测, 2015, 30(4): 310-315. Wu HX, Liu QY, Liu XB, et al. Surveillance for Aedes albopictus in China, 2006-2013[J]. Dis Surveill, 2015, 30(4): 310-315.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5.04.016 |
[4] |
杨芬, 罗会明, 何剑峰, 等. 广东省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07, 33(5): 8-10, 14. Yang F, Luo HM, He JF,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dengue fev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06[J]. South China J Prev Med, 2007, 33(5): 8-10, 14. DOI:10.3969/j.issn.1671-5039.2007.05.003 |
[5] |
金玉明, 吴维学, 孙莲英, 等. 海南省2007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12): 2096-2098. Jin YM, Wu WX, Sun LY, et al. Surve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edes mosquitoes transmitting dengue fever of Hainan province in 2007[J]. China Trop Med, 2008, 8(12): 2096-2098. DOI:10.3969/j.issn.1009-9727.2008.12.011 |
[6] |
张卫国. 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89): 184-185. Zhang WG. Investigation and disposal of an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J]. J Clin Med, 2018, 5(89): 184-185. DOI:10.16281/j.cnki.jocml.2018.89.142 |
[7] |
孟凤霞, 王义冠, 冯磊, 等. 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4-10. Meng FX, Wang YG, Feng L, et al. Review on den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integrated mosquito management in Chin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5, 26(1): 4-10.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02 |
[8] |
陈金, 李能就, 关日红, 等. 诱蚊诱卵器监测法在花园蚊媒监测中的应用[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 23(5): 443-445. Chen J, Li NJ, Guan RH, et al. Application of mosq-ovitrap method in mosquito monitoring in a garden[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7, 23(5): 443-445. DOI:10.19821/j.1671-2781.2017.05.013 |
[9] |
李辛庆, 孙传武, 葛小伍. 一例登革热病例输入后徐州市蚊媒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 22(3): 281-282, 287. Li XQ, Sun CW, Ge XW. Mosquito investigation in Xuzhou after the input of one imported dengue fever case[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6, 22(3): 281-282, 287. DOI:10.19821/j.1671-2781.2016.03.023 |
[10] |
Li YJ, Su XH, Zhou GF, et al.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BG-Sentinel trap, CDC light trap and mosquito-oviposition trap for the surveillance of vector mosquitoes[J]. Parasit Vectors, 2016, 9: 446. DOI:10.1186/s13071-016-1724-x |
[11] |
沈镭. 新时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J]. 资源科学, 2017, 39(12): 2209-2210. Shen L. China's new challenge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in the new era[J]. Resour Sci, 2017, 39(12): 2209-2210. |
[12] |
段培法, 吴世明, 李现锋, 等. 徐州市霾的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 36(12M): 113-115. Duan PF, Wu SM, Li XF, et al.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weather conditions of haze in Xuzhou[J]. Environ Sci Technol, 2013, 36(12M): 113-115. |
[13] |
周毅彬, 冷培恩, 曹辉, 等. 气温和降雨量对白纹伊蚊密度影响的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0, 16(2): 105-107. Zhou YB, Leng PE, Cao H, et 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to Aedes albopictus density[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0, 16(2): 105-107. DOI:10.19821/j.1671-2781.2010.02.006 |
[14] |
张洪江.北京市朝阳区蚊虫监测分析与白纹伊蚊分布及抗药性的研究[D].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 Zhang HJ. Analysis of surveillance results from 2009 to 2015 and study on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nd resistance of Aedes albopictus in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D]. Beijing: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2016. |
[15] |
肖扬.广州白纹伊蚊分布及与气象因素和登革热发病的关联性研究[D].广州: 广东药科大学, 2017. Xiao Y. The distribution of Aedes albopictus in Guangzhou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occurrence of dengue fever[D]. Guangzhou: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17. |
[16] |
邓惠, 刘礼平, 蔡松武, 等. 广东省2007-2017年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调查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1): 60-64. Deng H, Liu LP, Cai SW, et al. A study of Aedes albopictus population den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from 2007 to 2017[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9, 30(1): 60-64.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1.013 |
[17] |
王韶华, 武峥嵘, 钟培松, 等. 上海市嘉定区白纹伊蚊分布及其种群密度监测[J]. 上海预防医学, 2018, 30(8): 640-644. Wang SH, Wu ZR, Zhong PS, et al. Distribution of Aedes albopictus and its population density monitoring in Jiading district of Shanghai[J]. Shanghai J Prev Med, 2018, 30(8): 640-644. 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776 |
[18] |
蔡运山, 邓茂玲, 王攀华, 等. 2017年广安市白纹伊蚊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 24(5): 466-468. Cai YS, Deng ML, Wang PH, et al. Surveillance of Aedes albopictus in Guang'an city in 2017[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8, 24(5): 466-468. DOI:10.19821/j.1671-2781.2018.05.015 |
[19] |
陈宗晶, 邢烽, 张丽菊, 等. 广东省雷州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现状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6): 590-593. Chen ZJ, Xing F, Zhang LJ, et al. Investigation of distribution of Aedes aegypti and Ae. albopictus in Leizhou, Guangdong province[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8, 29(6): 590-59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6.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