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赵忠辉, 岳玉娟, 吴海霞, 郭玉红, 赵宁, 任东升, 杨明东, 王君, 谢吕, 姜进勇, 刘起勇, 刘小波
- ZHAO Zhong-hui, YUE Yu-juan, WU Hai-xia, GUO Yu-hong, ZHAO Ning, REN Dong-sheng, YANG Ming-dong, WANG Jun, XIE Lyu, JIANG Jin-yong, LIU Qi-yong, LIU Xiao-bo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居民登革热认知现状初步研究
-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urrent awareness of dengue fever in residents of Jinghong,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3): 249-25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0, 31(3): 249-253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3.00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0-03-11
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6;
3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云南 普洱 665000
2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3 Yunnan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重要蚊媒传染病[1], 流行于东南亚、美洲、西太区、非洲和地中海东部区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构成严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3]。近年来, 登革热对我国的影响日趋严重[4-5], 2009-2014年间我国大陆登革热病例高达52 749例[5]。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波及省内20多个地市, 其中, 发生最为严重的广州和佛山市占全省总病例数的90.95% [6]。2019年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了登革热多点暴发疫情[7-8]。2013-2019年,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登革热暴发十分频繁[9]。目前, 关于景洪市居民登革热认知水平的研究较少, 对当前登革热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显得证据不足。本研究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为研究现场, 通过开展居民登革热认知研究, 分析居民登革热认知方面的短板, 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登革热的精准应对机制建立和可持续控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9年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登革热暴发期间防控网格中随机选取的社区居民。
1.2 研究方法2019年9月通过一对一的问卷调查, 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居民登革热认知现状进行分析。正式调查前进行调查员的培训和预调查, 以确保调查质量。调查员均为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省、州/市级疾病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调查问卷收回后对问卷进行核查确保完整性, 无效问卷予以剔除。
1.3 调查内容登革热认知现状研究涉及的问题:居民对登革热的关注程度, 居民对蚊虫防制的关注程度, 居民自己认为获取登革热防控知识是否足够, 不慎感染登革热后就医情况, 登革热传播途径, 登革热典型症状, 周围人员登革热感染情况, 登革热危害, 登革热防控工作参与情况, 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开始前本研究获得了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
1.4 统计学分析调查问卷采用SPSS 20.0软件由1人录入, 另1人进行核查以确保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双侧)。对χ2检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采取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研究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249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现居住地、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和职业等基本特征见表 1。
2.2 居民登革热认知及关注现状分析 2.2.1 居民对登革热及蚊虫防制关注程度不同居住地居民对登革热的关注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4, P=0.040), 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更为关注登革热;不同教育程度者对蚊虫防制关注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36, P<0.001), 教育系统人员更为关注蚊虫防制知识;不同学历居民对蚊虫防制工作的关注程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7.013, P=0.031),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更为关注蚊虫防制知识, 见表 2。
2.2.2 居民登革热认知及防控知识获取城市地区居民认为周围有登革热感染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地区(χ2=13.664, P=0.010);不同学历居民获取足够登革热防控知识的水平存在差异, 高学历者认为自己获得足够登革热防控知识的比例显著高于较低学历者(χ2=25.122, P<0.001), 且更了解登革热(χ2=15.540, P<0.001), 见表 3。
2.3 居民从新媒体〔互联网、微信、微博或其他社交应用程序(APP)〕获得登革热相关知识不同年龄(χ2=13.472, P=0.040)、现居住地(χ2=14.282, P=0.010)、不同文化程度(χ2=27.172, P<0.001)和月平均收入(χ2=14.978, P=0.020)居民在利用新媒体获得登革热防控相关知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 4。将单因素χ2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一步利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研究显示, 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现居住地居民在使用新媒体获得登革热防控知识方面存在差异, 见表 5。
2.4 居民感染登革热后就医方式选择如不慎感染登革热, 不同职业、月平均收入水平、不同学历的居民选择就医的方式不同(χ2=37.492, P<0.001)。教育系统人员更倾向于去三甲医院就诊;月收入水平较低者选择“问题不大, 自己买药及到社区医院就医”者比例较高(χ2=24.663, P=0.020);较高学历者如大专及以上学历去三甲医院就诊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学历者(χ2=32.503, P<0.001), 见表 6。
3 讨论研究发现,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城市居民更为关注登革热相关问题, 且城市居民认为身边登革热感染者更多。作为一个重要旅游城市, 景洪市是云南省登革热暴发的热点地区, 自2013年以来多次暴发登革热疫情, 给当地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0], 每次暴发的主要区域均为人口稠密、流动性大的景洪市城区。黄清臻等[11]认为, 城市登革热防控较农村更为复杂。鉴于既往景洪市登革热的暴发形势, 当地城市居民对登革热更为关注的原因可能与城市登革热暴发的频次和强度均高于农村地区, 加之当地政府在登革热防控过程中大力宣传登革热防控知识, 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居民登革热关注程度的提高等因素有关。
据文献报道, 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 albopictus)[4, 12], 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登革热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这种家栖型为主的蚊虫。本研究发现, 教育系统人员和高学历者更关注蚊虫的防治知识, 究其原因, 可能与教师等教育系统人员和高学历者的职业敏感性、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性有关, 这类人群更注重登革热的传播方式(媒介伊蚊叮咬)以降低自身被感染的风险, 对传播媒介伊蚊相关知识更为敏感。
对于本研究关注的“如不慎感染登革热后, 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学历的居民就医方式的选择”问题, 研究发现, 教育系统人员和高学历者更倾向于去三甲医院就诊, 与之相反, 大多数月收入水平较低者认为登革热感染是小事, 可通过自行在药店购药或是社区医院就医解决。一般来说, 教育系统人员特别是高学历者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他们更倾向于到大型综合医院就医以求快速地治愈康复, 而不是优先考虑住院和治疗产生的较高费用问题。城区低收入者选择就医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承受能力而非医院的级别;加之登革热常见、多发、大多数症状较轻且病死率低, 使得上述人群对其缺乏应有的重视。
研究还发现, 不同学历水平居民在获取足够量的登革热防控知识方面存在差异, 自己获得足够量的登革热防控知识高学历者所占比例高于低学历者, 可能与高学历者更为关注登革热防控知识和自身健康状况等有关。未来可就该内容开展专题研究予以证实。
近年来, 新媒体由于传播速度快、使用人群范围广等优势, 在登革热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 农村居民、高年龄组人群、学历较低者对新媒体利用率相对较低, 原因可能与农村地区的高年龄组人群、低学历人群较多, 通过微信、微博等的新媒体了解登革热防控知识比例相对低, 特别是部分老年人不经常使用或不会使用新媒体, 或是当地传统的宣传方式如村委会宣传栏、海报等仍是主要宣传方式。因此, 下一步景洪市登革热精准应对机制的建立需重点考虑利用好新媒体对登革热防控进行宣传教育, 特别是发挥好新媒体在广大农村居民、高年龄组和低学历者中的正面宣传作用。
农村居民人口数量远低于城市且人口密度较低, 因此, 农村居民周围登革热患者相对城市较少。本研究发现, 学历较低且年龄较大的居民登革热防控意识较薄弱。有研究认为, 登革热防控意识敏感性是影响中缅两国傣族居民登革热求医行为的首要因素。因此, 提高景洪市居民登革热防控意识, 切实加强登革热防控知识的普及对云南省跨境登革热联防联控和精准应对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 关注的重点群体是农村地区、高年龄组和低收入人群。
当前我国关于登革热精准应对机制研究相对较少[13], 掌握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居民登革热认知现状, 及时发现存在的短板, 对当地登革热精准机制的建立和登革热可持续控制至关重要。在本研究的基础上, 需进一步结合专家访谈意见, 最终形成登革热精准应对机制, 为登革热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7]。
[1] |
Yue YJ, Liu XB, Xu M, et al. Epidemiological dynamics of dengue fever in mainland China, 2014-2018[J]. Int J Infect Dis, 2019, 86: 82-93. DOI:10.1016/j.ijid.2019.06.015 |
[2] |
Guzman MG, Harris E. Dengue[J]. Lancet, 2015, 385(9966): 453-465. DOI:10.1016/S0140-6736(14)60572-9 |
[3] |
Bhatt S, Gething PW, Brady OJ, et al.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burden of dengue[J]. Nature, 2013, 496(7446): 504-507. DOI:10.1038/nature12060 |
[4] |
刘起勇. 新时代媒介生物传染病形势及防控对策[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1): 1-6. Liu QY. Epidemic profile of vector-borne diseases and vector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e new er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9, 30(1): 1-6.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1.001 |
[5] |
Chen B, Liu QY. Dengue fever in China[J]. Lancet, 2015, 385(9978): 1621-1622. DOI:10.1016/S0140-6736(15)60793-0 |
[6] |
Zhu GH, Xiao JP, Liu T, et al.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the dengue outbreak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J]. BMC Infect Dis, 2019, 19(1): 493. DOI:10.1186/s12879-019-4015-2 |
[7] |
刘起勇. 我国登革热流行新趋势、防控挑战及策略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1): 1-6. Liu QY. Dengue fever in China:new epidemical trend,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0, 31(1): 1-6.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1.001 |
[8] |
Liu KK, Hou X, Wang YG, et al. The driver of dengue fever incidence in two high-risk areas of China:a comparative study[J]. Sci Rep, 2019, 9(1): 19510. DOI:10.1038/s41598-019-56112-8 |
[9] |
Zheng L, Ren HY, Shi RH, et al.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imar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ypical dengue fever epidemics in China[J]. Infect Dis Poverty, 2019, 8(1): 24. DOI:10.1186/s40249-019-0533-9 |
[10] |
李春敏, 董学书, 杨明东. 云南省埃及伊蚊地理分布与季节消长[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4): 394-396. Li CM, Dong XS, Yang M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edes aegypti in Yunnan province[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8, 29(4): 394-396.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4.019 |
[11] |
黄清臻, 傅军华, 严子锵, 等. 城市登革热防控几点建议[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2): 117-119. Huang QZ, Fu JH, Yan ZQ, et al. Discussion on den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urban environment[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5, 26(2): 117-119.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03 |
[12] |
刘小波, 郭玉红, 吴海霞, 等. 2015-2017年我国媒介伊蚊幼蚊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4): 325-330. Liu XB, Guo YH, Wu HX, et al. National surveillance on larval Aedes mosquito in China, 2015-2017[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8, 29(4): 325-33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4.001 |
[13] |
陈斌, 杨军, 桑少伟, 等. 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响应与适应机制定性评估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3): 216-219. Chen B, Yang J, Sang SW, et al.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n response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dengue fever in Guangzhou, Chin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6, 27(3): 216-21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