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段金花, 陈宗晶, 周静雅, 黄亮宇, 吴军, 蔡松武, 张绍华, 邓惠, 林立丰, 刘礼平
- DUAN Jin-hua, CHEN Zong-jing, ZHOU Jing-ya, HUANG Liang-yu, WU Jun, CAI Song-wu, ZHANG Shao-hua, DENG Hui, LIN Li-feng, LIU Li-ping
- 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市政管网沙井口的蚊虫孳生现况调查
- A study of mosquito infestation in the mouths of manholes under the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networks in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2017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2): 199-202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0, 31(2): 199-202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2.0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10-27
- 网络出版时间: 2020-03-03 15:39
2 佛山市禅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佛山 528000;
3 广州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55;
4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55
2 Chanche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Foshan City;
3 Yuexi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Guangzhou City;
4 Shenzhen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市政管网日益延伸,而深圳市处于亚热带地区,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潮湿,市政管网普遍积水,为蚊虫孳生创造了良好条件。有调查发现,2008年4-5月广州市市政管网沙井口蚊虫孳生阳性率达6.4%[1],2010-2013年北京市下水道蚊虫孳生阳性率平均为2.0%[2],海口市下水道阳性率高达80.0%[3]。为了掌握市政管网蚊虫孳生现况,为制定城市蚊虫防制策略和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支持,我们于2017年11月对深圳市市政管网沙井口蚊虫孳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生境在深圳市福田、罗湖、龙岗和南山区等随机抽选新城区、老城区和城中村有代表性的街道,包括主干道、内街小巷、居民区、医院、公园、学校(幼儿园)等环境。每条街道中选点调查市政排污水井、市政排雨水井、沉沙井通讯沟井、供水沟井、燃气沟井、消防井等各类型沙井口。
1.2 调查工具500 ml长柄勺、小白搪瓷盆(?25 cm)、蚊虫收集瓶(空矿泉水瓶)、手电筒、铁钩、记录表等。
1.3 调查方法先观察沙井盖是否安装有防蚊设施,了解四防设施(包括防蚊闸、防蚊纱网等)的年限及是否密闭。再移开四防装置或用铁钩类工具撬开沙井盖,观察沙井内的积水及其清浊和流动性情况及幼蚊孳生情况。积水中发现有幼蚊和(或)蛹孳生定为阳性。发现有幼蚊孳生的环境,均用500 ml的孑孓勺于幼蚊集中的水表面迅速捕捞,每处阳性孳生环境捕捞2勺,第1勺观察计数后倒至沙井外,待幼蚊基本浮至水面后再取第2勺计数(取第1勺后约2 min),主要计数幼蚊数和蛹数,以最低和最高捕获幼蚊及蛹数代表某种孳生环境的幼蚊密度(条/勺)。
1.4 统计学分析对四防设施、阴性及阳性孳生场所的数量统一记录,使用SPSS 20.0软件对蚊虫孳生率进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类型沙井口蚊虫孳生情况共调查沙井口508个,蚊虫孳生的平均阳性率为4.7%,其中伊蚊的孳生阳性率为3.3%,防蚊贴(四防设施)维护完好的沙井蚊虫孳生阳性率为2.8%;防蚊贴(四防设施)的安装率为27.4%,防蚊贴(四防设施)的维护完整率为76.3%。调查显示,供水沙井、沉沙井和市政排污井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9%、5.7%和5.5%。沉沙井、市政排污井和市政排雨水井的调查数构成比和阳性构成比较高,这3类沙井口占总调查数的84.8%,占阳性沙井数的87.5%。通讯和燃气沙井口均未发现有蚊虫孳生(表 1)。
2.2 不同类型城区沙井口蚊虫的孳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新城区蚊虫阳性率最低为3.5%,其次为老城区和城中村,阳性率分别为4.4%和5.9%(表 2)。经χ2检验,3个不同类型城区的蚊虫孳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4,P=0.570)。
2.3 各类环境沙井口蚊虫的孳生情况沙井口阳性率较高的依次为居民区、主干道、医院、内街和学校(幼儿园)(表 3);公园的沙井口调查数量较少,共5个沙井口,均未安装防蚊闸。
2.4 阳性沙井口蚊虫的孳生情况共24个阳性沙井口,安装防蚊闸的有4个(占16.7%),其中1个防蚊闸档板不完整,2个不能与下水道口完全契合;17个阳性沙井口孳生的蚊虫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占总阳性数的70.8%(17/24),包括所有的阳性供水沙井、大部分的阳性排雨水井和沉沙井及部分阳性排污井;幼蚊最高密度为43.0条/勺,最低密度为1.0条/勺。
安装并维护良好防蚊闸的沙井口蚊虫孳生率(0.9%)低于未安装或安装防蚊闸维护不良的沙井口(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39)。
3 讨论 3.1 蚊虫孳生阳性的沙井口防蚊设施安装率低防蚊闸是安装在网格式或箅式网盖式下水道入水口,防蚊贴是安装在沙井盖、电缆井盖等井盖上孔的位置上,主要是从实现下水道与地面全封闭入手,通过“物理”手段达到杜绝蚊、蝇、鼠和蜚蠊孳生源、藏匿地的目的,且不污染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各沙井口防蚊贴(四防设施)的安装率为27.4%,阳性沙井口防蚊闸的安装率为16.7%,安装并维护良好防蚊闸的沙井口蚊虫孳生率低于未安装或安装防蚊闸维护不良的沙井口(χ2=4.254,P=0.039),初步认为防蚊闸的安装有利于减少蚊虫孳生,与2012年海口市的调查结果一致[3],2012年海口市调查表明,因当时的下水道多数为开放式的排水沟或加盖不严密的排水口,极易造成排水不畅而积水,为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提供了很好的孳生环境,蚊虫孳生阳性率高达80.0%。
3.2 燃气和通讯类型的沙井口未发现蚊虫孳生不同类型沙井口其蚊虫孳生情况不同,其阳性率大小为:供水沙井>沉沙井>市政排污井>市政排雨水井>燃气和通讯等沙井口,且燃气和通讯等沙井口未发现有蚊虫孳生。阳性构成比结果表明,沉沙井占的比例最大,为37.5%,其次为市政排污井、市政排雨水井,分别为33.3%和16.7%,三者共占87.5%。
调查结果显示,沙井口的蚊虫孳生地与广州、北京和海口市的调查结果一致[2-3],特别是加强对沉沙井和市政排水沙井口(包括污水和雨水)的处理[1]。阳性沙井口中未安装防蚊贴(四防设施)的占83.3%,防蚊贴(四防设施)能有效减少市政地下管网中蚊虫的孳生。因调查的季节雨水少,天气干燥,很多沙井口均无积水。燃气、通讯、供电等沙井口因其较好的密闭性,基本无蚊虫孳生,但在多雨水和其他水流处也可导致积水和蚊虫孳生。供水沙井的积水多为管道漏水所致,孳生地蚊虫均为白纹伊蚊,与2008年广州市海珠区的无阳性孳生地结果有差异。
3.3 新城区的蚊虫孳生率较低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城市蚊虫的生态学亦随着都市化的发展而变化[3-4]。城市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5-6],城市下水道成为蚊虫的重要孳生地[1-2, 7-8],口岸和机场的下水道也有蚊虫孳生[9-10]。
调查结果表明,阳性率城中村>老城区>新城区。老城区因为历史的原因,一般老城区建设的时间较长,市政设施相对较为陈旧落后,城中村因为市政配套不完善,沙井口积水和孳生蚊虫阳性率也相对较高。但3个不同类型城区的蚊虫孳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调查的样品量较少有关。
3.4 不同环境类型的沙井口蚊虫孳生情况不同调查结果表明,各环境沙井口的阳性率结果为:公园>居民区>主干道>医院>内街>学校(幼儿园),与广州市的调查结果不同[11]。但公园的沙井口调查数量太少,并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由于11月底已经不是蚊虫的防控高峰期,公园、居民区和主干道等采取的防控措施较少,而医院和学校作为特殊场所,防控的力度稍强。
本次调查工作在11月开展,该时间深圳市成蚊的密度较低[12],由于时间的原因,调查数量存在一定的局限,各街道调查的沙井口类型也各有侧重,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还需作进一步调查研究。但沙井口作为蚊虫的孳生地是不可置疑的,城市蚊虫的控制不可忽略沙井口的处理工作。
[1] |
段金花, 刘文华, 吴军, 等. 市政管网沙井口蚊虫孳生的调查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2, 18(1): 25-27. Duan JH, Liu WH, Wu J, et al. Breeding of mosquitoes in municipal networks underground[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2, 18(1): 25-27. DOI:10.19821/j.1671-2781.2012.01.012 |
[2] |
张勇, 刘婷, 曾晓芃. 北京市2010-2012年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2): 101-104. Zhang Y, Liu T, Zeng XP. Analysis of surveillance results and trends of mosquito density in Beijing from 2010 to 2012[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4, 25(2): 101-104.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2.003 |
[3] |
陈金燕, 王晓花, 陈永薇. 海口市不同类型水体蚊幼虫种群孳生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 2012, 12(4): 439-440, 444. Chen JY, Wang XH, Chen YW. Survey of breeding of mosquito larvae in different plashes in Haikou city[J]. Chin Trop Med, 2012, 12(4): 439-440, 444. DOI:10.13604/j.cnki.46-1064/r.2012.04.008 |
[4] |
陆宝麟. 城市蚊虫[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128. Lu BL. Urban mosquito control[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2: 128. |
[5] |
Easton ER. Urbaniz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ecology of mosquitoes in Macau, Southeast Asia[J].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1994, 10(4): 540-544. |
[6] |
段金花, 李荣彪, 林伟波, 等. 城市化对居民区白纹伊蚊孳生地特点影响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19(4): 279-282. Duan JH, Li RB, Lin WB, 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breeding characteristics of Aedes albopictus in residential are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08, 19(4): 279-282. DOI:10.3969/j.issn.1003-4692.2008.04.002 |
[7] |
Rottenborn SC. Predicting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riparian bird communities[J]. Biol Conserv, 1999, 88(3): 289-299. DOI:10.1016/S0006-3207(98)00128-1 |
[8] |
柯春荣, 刘莹, 段炳华, 等. 云南省大理市城市蚊孳生因素分析[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4, 12(1): 45-47. Ke CR, Liu Y, Duan BH,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osquito breeding in Dali city, Yunnan[J]. Parasit Infect Dis, 2014, 12(1): 45-47. |
[9] |
曹敏, 孔丽珠, 池晓南. 洋山口岸蚊虫调查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5, 38(S1): 4-6. Cao M, Kong LZ, Chi XN. A investigation of mosquitoes at Yangshan terminal port[J]. Chin J Front Health Quarant, 2015, 38(S1): 4-6. DOI:10.16408/j.1004-9770.2015.S1.002 |
[10] |
曹敏, 何宇平, 李平, 等. 浦东国际机场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的调查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1): 62-64. Cao M, He YP, Li P,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and Cx. pipiens pallens in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1, 22(1): 62-64. |
[11] |
潘志明, 严子锵, 唐锡美, 等. 广州市蚊幼虫自然种群孳生状况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3, 14(5): 351-353. Pan ZM, Yan ZQ, Tang XM, et al. Study of the breeding state of the natural mosquito population in Guangzhou[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03, 14(5): 351-353. DOI:10.3969/j.issn.1003-4692.2003.05.010 |
[12] |
林良强, 张韶华, 张燕娜, 等. 深圳市病媒生物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 24(2): 154-157. Lin LQ, Zhang SH, Zhang YN, et al. Survey on main medical vectors in Shenzhen city[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8, 24(2): 154-157. DOI:10.19821/j.1671-2781.2018.0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