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陈学良, 马桢红, 顾灯安
- CHEN Xue-liang, MA Zhen-hong, GU Deng-an
- 江苏省苏州地区家养动物和小型野生动物体表寄生蜱的调查分析
- An investigation of on-host ticks collected from domestic and small wild animals in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6): 689-691, 706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9, 30(6): 689-691, 706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2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6-18
- 网络出版时间: 2019-10-15 9:48
蜱是重要的节肢动物之一,分布于全球陆地所有自然地带,是陆生脊椎动物专性的、非永久的体外寄生虫,所有蜱种在生活史的各阶段(除卵期外)均专性吸血[1-2],且具有更换宿主的习性,是多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斑点热、莱姆病、森林脑炎等[3-6],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苏州市2016年发生1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疫情[7],提示该地区自然环境中可能存在相关病原体。为了解苏州地区蜱及蜱媒疾病的流行特征,2018年对该地区家养动物和小型野生动物体表寄生蜱进行了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点设置在苏州市下辖的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市及虎丘、吴中和吴江区各选择1处农村自然村作为调查点,调查家养动物体表寄生蜱;在村庄附近的农田、山坡林地、城郊公园景区捕捉小型野生动物。
1.2 调查时间2018年4-11月,于上述地区的各调查点每月调查1次。
1.3 蜱样品采集 1.3.1 家养动物寄生蜱采集在农村居民区选择羊、犬、猫等家养动物,仔细检查动物的耳朵、头部、颈部、胸腹、腿根、尾根和脚趾等部位,发现蜱即用镊子将其取下,放入试管内。同一动物体表采集的蜱放入同一试管中,编号、记录。分类鉴定后保存在-80 ℃冰箱中备用。
1.3.2 野生动物寄生蜱采集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布放捕鼠笼,以油条等作诱饵,晚放晨收。将捕获鼠等小型野生动物的鼠笼放入塑料袋内,带回实验室。用CO2麻醉,全身检查蜱,用镊子将蜱摘取,放入试管中, 编号、记录。鉴定后,置-20 ℃冰箱中保存备用。
1.4 蜱分类鉴定将蜱标本放入-20 ℃冰箱中处死,于72 h内,根据形态学特征[8],在Olympus SZ61型立体显微镜下进行分类鉴定。
1.5 数据分析使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动物染蜱率=染蜱(阳性)动物数/检查动物数×100%
蜱密度(只/宿主)=采集到的蜱总数(只)/检查动物数(只)
蜱密度指数(只/宿主)=采集到的蜱总数(只)/染蜱(阳性)动物数(只)
2 结果 2.1 蜱种组成共采集动物体表寄生蜱2 686只,经分类鉴定均为硬蜱,隶属2属4种。其中血蜱属3种,分别为褐黄血蜱(Haemaphysalis flava)、铃头血蜱(Ha. campanulata)和长角血蜱(Ha. longicornis);扇头蜱属1种,为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在检获的动物寄生蜱中,铃头血蜱的数量最多,占检获总数的49.55%;其次是褐黄血蜱,占37.49%;血红扇头蜱、长角血蜱分别占检获总数的11.36%和1.60%(表 1)。
2.2 家养动物感染蜱情况在农村居民区共调查家养动物507只,其中犬400只,占调查动物的78.90%,羊(山羊)81只,占15.98%;猫20只,占3.94%;家兔5只,占0.99%;鸡1只,占0.19%。家养动物体表寄生蜱种类有铃头血蜱、褐黄血蜱、长角血蜱和血红扇头蜱4种,其中铃头血蜱数量最多,占检获总数的65.84%;其次是褐黄血蜱和血红扇头蜱,分别占16.18%和15.76%;长角血蜱数量最少,仅占总检获数的2.22%(表 2)。
在119只家养动物体表检到蜱,动物平均染蜱率为23.47%,平均密度为3.82只/宿主,密度指数为16.26只/宿主。羊(山羊)染蜱率为34.57%,蜱密度为3.83只/羊,密度指数为11.07只/羊;犬染蜱率为22.50%,蜱密度为4.05只/犬,密度指数为17.99只/犬;猫染蜱率为5.00%,蜱密度为0.30只/猫,密度指数为6.00只/猫;家兔和鸡染蜱率均为0。
2.3 野生动物感染蜱情况于农村居民区附近的山坡林地、农田、城郊生态景区等生境中捕获刺猬等小型野生动物共计7种21只(表 3)。从野生动物检获的蜱有褐黄血蜱和铃头血蜱2种,其中褐黄血蜱占检获蜱总数的92.41%,铃头血蜱仅占7.59%。
7种野生动物中,仅从刺猬和黄鼬体表检获到蜱,其他动物均未检获。其中刺猬染蜱率为90.00%,蜱密度为69.30只/刺猬,密度指数为77.00只/刺猬;黄鼬染蜱率为100%,蜱密度和密度指数均为29.00只/黄鼬。
3 讨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地区动物体表寄生蜱种中,铃头血蜱是最常见的种类,属于当地动物体表优势蜱种,其次是褐黄血蜱,血红扇头蜱和长角血蜱分布相对较少。铃头血蜱寄生于犬、刺猬和黄鼬体表,褐黄血蜱在犬、羊(山羊)、猫、刺猬和黄鼬体表均有检获,长角血蜱则在犬和羊(山羊)体表检获,血红扇头蜱仅见于犬。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苏州地区动物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并不多,但其医学重要性不容忽视。蜱是许多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如长角血蜱能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即新布尼亚病毒)、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等多种病原体[3, 5-6];血红扇头蜱是犬的专性寄生蜱[9],可传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等;褐黄血蜱可传播埃里希体、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等;铃头血蜱则能传播贝纳特立克次体,引起Q热等[3]。苏州地区蜱携带病原微生物情况尚待进一步研究。
蜱的宿主范围广泛,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脊椎动物[10-11],蜱在叮咬吸血时,会将其所携带的病原体传播给宿主动物,动物也可能成为病原体的贮存宿主或传染源。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是蜱的主要宿主,野生动物对自然疫源性疾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养动物与人的关系密切,一旦受到蜱侵染,则人也暴露在蜱感染的风险之中。据报道,张丽娟等在羊血清中检测到SFTSV、莱姆病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恙虫病东方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尔通体和贝纳柯克斯体等病原微生物抗体,以及SFTSV和无形体的核酸[12-16];在犬血清中检出SFTSV、人粒细胞无形体和查菲埃立克体抗体,以及SFTSV核酸等[15-17]。苏州地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家养动物羊和犬的染蜱率及蜱密度指数均较高,尤其是在丘陵山地和农村地区,应引起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蜱媒疾病的发生,加强预警预测,做好蜱媒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保障人类健康。
本次调查发现,不同物种的动物宿主其体表寄生的蜱种略有差异。在苏州地区家养动物中,羊和犬是蜱类的主要宿主;同一宿主存在不同蜱种复合感染现象,这种现象在羊的身上表现较普遍。此外,本次调查未发现鼠类体表寄生蜱,可能是采集的样本量过少所致。
志谢 本项调查工作得到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张家港市CDC、常熟市CDC、太仓市CDC、苏州市高新区CDC、苏州市吴江区CDC、苏州市吴中区CDC的大力支持,一并志谢[1] |
赵慰先. 人体寄生虫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 836-858.
|
[2] |
Klompen JSH, Black WC, Keirans JE, et al. Evolution of ticks[J]. Annu Rev Entomol, 1996, 41: 141-161. DOI:10.1146/annurev.en.41.010196.001041 |
[3] |
Yu ZJ, Wang H, Wang TH, et al. Tick-borne pathogens and the vector potential of ticks in China[J]. Parasit Vectors, 2015, 8: 24. DOI:10.1186/s13071-014-0628-x |
[4] |
Gratz NG. Emerging and resurging vector-borne diseases[J]. Annu Rev Entomol, 1999, 44: 51-75. DOI:10.1146/annurev.ento.44.1.51 |
[5] |
万康林, 张哲夫, 窦桂兰, 等.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主要生物媒介的调查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8, 19(5): 263-266. DOI:10.3760/j.issn:0254-6450.1998.05.002 |
[6] |
张建之, 范明远. 中国斑点热的研究成就[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9, 20(2): 71-73. DOI:10.3760/j.issn:0254-6450.1999.02.002 |
[7] |
顾灯安, 马桢红, 刘大鹏, 等. 苏州市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病媒生物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2): 177-17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22 |
[8] |
陆宝麟, 吴厚永. 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652-679.
|
[9] |
Barker SC, Walker AR. Ticks of Australia. The species that infest domestic animals and humans[J]. Zootaxa, 2014, 3816(1): 1-144. DOI:10.11646/zootaxa.3816.1.1 |
[10] |
Torres AC, Minervino AHH, Júnior APS, et al. Amblyomma ticks infesting amphibians and Squamata reptiles from the lower Amazon region, Brazil[J]. Exp Appl Acarol, 2018, 75(4): 399-407. DOI:10.1007/s10493-018-0277-4 |
[11] |
Flores FS, Nava S, Batallán G, et al. Ticks (Acari:Ixodidae) on wild birds in north-central Argentina[J]. Ticks Tick Borne Dis, 2014, 5(6): 715-721. DOI:10.1016/j.ttbdis.2014.05.004 |
[12] |
冯晓妍, 张继军, 刘增加, 等. 青海省祁连县牦牛和山羊的莱姆病螺旋体和Q热柯克斯体血清抗体调查[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0, 17(3): 145-147. DOI:10.3969/j.issn.1005-0507.2010.03.004 |
[13] |
柴程良, 陆群英, 孙继民, 等. 浙江省人和家畜蜱媒传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10): 1144-1147.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0.10.016 |
[14] |
熊进峰, 占建波, 谭梁飞, 等. 黄冈市蜱及宿主动物携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情况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5): 504-50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23 |
[15] |
张丽娟, 崔峰, 王玲, 等. 山东省沂源县无形体病实验室调查分析[J]. 传染病信息, 2009, 22(1): 21-25. DOI:10.3969/j.issn.1007-8134.2009.01.006 |
[16] |
宫连凤, 姜梅, 刘娟, 等. 山东省烟台市人与动物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调查及同源性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5): 524-527.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05.012 |
[17] |
杜燕华, 黄学勇, 王海峰, 等. 河南省信阳市动物中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 30(7): 766-768. DOI:10.3969/cjz.j.issn.1002-2694.2014.07.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