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彭伟军, 陈宏标, 周小峰, 甘中胤, 周世权, 罗经伟, 曹赫
- PENG Wei-jun, CHEN Hong-biao, ZHOU Xiao-feng, GAN Zhong-yin, ZHOU Shi-quan, LUO Jing-wei, CAO He
- 深圳市自然条件下温度趋势对白纹伊蚊繁殖的影响
- Effect of temperature trend on the reproduction of Aedes albopictu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in Shenzhen,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6): 675-677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9, 30(6): 675-677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1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6-12
- 网络出版时间: 2019-10-15 9:46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可携带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黄热病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登革热传播媒介。自2014年广东省暴发近30年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以来,近几年该地区每年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研究显示,白纹伊蚊的危害程度与其种群密度密切相关[1]。影响白纹伊蚊密度变化的因素包括气象、环境和人为等因素[2]。目前关于成蚊密度和气象因素的统计学研究均显示气温与成蚊密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湿度、风速及降雨量对成蚊密度的作用相关性较差[2-4]。
但是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仍以揭示不同恒温下蚊虫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等生命表参数为主。但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很少经历这种恒温的作用。自然界温度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变异性,这些变异中既有规律的变化,如温度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和季节的周期性变化,又有偶发的极端冷热事件[4]。我国属亚热带气候,不同地区、不同月份的温度变化较大,白纹伊蚊在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生殖、滞育、休眠等生理现象。不同的生理现象将决定白纹伊蚊当前及今后的密度。为评估自然状态下温度趋势对白纹伊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在深圳市每月布放诱蚊诱卵器,通过观察回收后的诱蚊诱卵器内成蚊及卵的阳性率计算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及产卵率,进而评估温度趋势对白纹伊蚊繁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白纹伊蚊种群动态、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发生风险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2016-2018年每月在深圳市内选择居民区、医院及公园外环境至少各1处为试验点开展研究。
1.2 试验方法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中诱蚊诱卵器法进行试验[5],将诱蚊诱卵器布放于居民区、医院及公园外环境中,每处布放100个,每隔25 m布放1个,连续放置4 d后收回,记录诱蚊、诱卵的阳性瓶数。MOI计算公式:MOI=N(u)/N(e)×100%。其中,N(u)为布放回收的诱蚊诱卵器中伊蚊成虫或(和)伊蚊卵阳性的诱蚊诱卵器数量;N(e)为布放后回收的有效诱蚊诱卵器数量。4日平均产卵率(SR)计算公式:SR=N(s)/N(u)×100%。其中,N(s)为布放回收的诱蚊诱卵器中伊蚊卵阳性的诱蚊诱卵器数量;N(u)为布放回收的诱蚊诱卵器中伊蚊成虫或(和)伊蚊卵阳性的诱蚊诱卵器数量。
1.3 气象资料气象数据来源于深圳市气象局。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经WPS 2019软件初步整理后,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单样本t检验进行一组样本内的差异性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诱蚊诱卵器布放及回收情况共布放29 060个诱蚊诱卵器,回收27 505个,其中伊蚊成蚊或(和)伊蚊卵阳性1 580个,伊蚊卵阳性1 028个。
2.2 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密度情况由图 1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白纹伊蚊密度亦逐渐升高,不同温度间白纹伊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2,P=0.008)。在25~30 ℃时MOI均超过我国登革热监测与防控阈值(MOI>5),其中在25~26 ℃时MOI最高(9.41±7.47),之后MOI则呈下降趋势。
2.3 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产卵率情况由表 1可见,不同温度间白纹伊蚊产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1,P=0.000),但是变化规律不明显。
2.4 不同月份之间白纹伊蚊密度情况深圳市1-5月MOI快速升高,5-6月达到高点〔(13.95±8.27)~(10.10±8.40)〕,达到伊蚊成蚊中密度(10<MOI≤20)。MOI的最高值处在月平均最高温到来之前,在温度最高月份(7-9月)之后,MOI随着时间推移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月份之间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0,P=0.001),见表 2。
2.5 不同月份白纹伊蚊产卵率情况由图 2可见,深圳市1年中白纹伊蚊产卵率的变化趋势与MOI的变化趋势不相符,产卵率在2-7月之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73.61±41.32)%~(100.00±0.00)%〕,在此期间温度为逐渐上升的过程,温度由(14.63±1.10)℃上升至(29.57±0.43)℃。而在8月至翌年2月之间,产卵率随温度逐渐下降而下降,温度由(28.85±5.84)℃下降至(14.63±1.10)℃,而产卵率则由(62.55±21.64)%下降至(18.32±34.63)%。
3 讨论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比此前预估的要快13%[6]。而白纹伊蚊作为一种变温动物,其体表温度将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变化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蚊虫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最终影响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邓惠等[7]报道广东省白纹伊蚊成蚊密度4月开始上升,最高密度出现在8-9月,11月密度普遍回落。张韶华等[8]研究发现在实验条件下30 ℃为白纹伊蚊最合适的生存繁衍温度,18 ℃时生产次数、产卵数等各项指标明显变低,生殖营养周期较长,且大部分蚊虫出现滞育现象。李菊林等[9]研究报道在10~40 ℃范围内,白纹伊蚊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5~30 ℃,在15 ℃及以下温度环境中蚊虫不能完成全代发育。
本研究发现白纹伊蚊密度超过登革热控制阈值(MOI>5)的温度范围为25~30 ℃,其中最高值出现在25~26 ℃之间,该结果与李菊林等[9]研究结果类似。白纹伊蚊密度1-5月快速升高,5-6月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渐下降,深圳市MOI的最高值处在月平均最高温到来之前,与邓惠等[7]研究结果不一致。
本研究发现,白纹伊蚊产卵率不与温度直接相关,而与温度变化的趋势直接相关,在同等温度下(如20 ℃),如果此温度处在温度上升趋势的2-7月,产卵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70.00%)。而如果此温度处在温度下降的8月至翌年2月之间,产卵率则呈快速下降趋势。该结果与张韶华等[8]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原因是研究的试验条件不同,前者是在自然状态下,而后者是在实验室恒温状态下。
控制蚊虫密度是预防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本试验结果提示,鉴于蚊虫在温度上升趋势中的高产卵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选择在温度上升之初的2-5月开展灭蚊及清理蚊虫孳生地工作,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
周毅彬, 冷培恩, 曹辉, 等. 气温和降雨量对白纹伊蚊密度影响的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0, 16(2): 105-107. |
[2] |
赵瑶, 刘泽军, 曾晓芃, 等. 北京市蚊虫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1): 11-14. |
[3] |
苏露, 张子武, 栾荣生, 等. 2010-2012年成都市城区气象因素对白纹伊蚊密度影响研究[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5, 31(11): 859-862. |
[4] |
王琳, 马春森. 周期性重复高温对昆虫的生态学效应[J]. 应用昆虫学报, 2013, 50(6): 1499-1508. DOI:10.7679/j.issn.2095-1353.2013.206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6] |
Cheng LJ, Abraham J, Hausfather Z, et al. How fast are the oceans warming?[J]. Science, 2019, 363(6423): 128-129. DOI:10.1126/science.aav7619 |
[7] |
邓惠, 吴军, 段金花, 等. 广东省2015年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调查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 23(1): 48-50. |
[8] |
张韶华, 刘强, 刘阳, 等. 温度对白纹伊蚊吸血产卵习性的影响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 22(2): 177-179, 183. |
[9] |
李菊林, 朱国鼎, 周华云, 等. 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发育情况的观察[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5, 27(1): 59-61. DOI:10.16250/j.32.1374.20140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