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高文, 黄钢, 韩晓莉, 宋纪文
- GAO Wen, HUANG Gang, HAN Xiao-li, SONG Ji-wen
- 河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点小型积水容器白纹伊蚊羽化情况调查
-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mergence of Aedes 15306 in small water containers in surveillance sites for dengue vector Aedes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6): 648-652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9, 30(6): 648-652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1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8-20
- 网络出版时间: 2019-10-15 09:49
白纹伊蚊(Aedes 15306)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近年来,河北省每年均有登革热输入性报告病例,且河北省白纹伊蚊广泛存在,监测点的数据显示,在6-9月布雷图指数(BI)时常突破警戒值,达到登革热暴发的风险预警标准。登革热目前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也无疫苗可以预防,人员普遍易感,蚊虫携带的病毒可经卵传递给子代,控制媒介伊蚊、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登革热唯一的有效办法[1]。白纹伊蚊喜孳生于各类小型积水容器中,目前我国登革热风险评估以伊蚊幼虫的BI作为预警指标[2],而实际传病的有效媒介为伊蚊成蚊,为综合利用各种数据来评估登革热媒介伊蚊的传病风险,我们在河北省5个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点中选取2个BI较高的监测点,在伊蚊活动高峰季节对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中幼虫化蛹和羽化情况进行了调查,便于了解和分析小型积水容器幼蚊孳生情况与白纹伊蚊成蚊之间的关系,为登革热媒介伊蚊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及方法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和唐山市玉田县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点随机抽取1个村,按照不同方位选取4个街道,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记录幼蚊孳生情况,采集幼蚊带回实验室,观察记录其化蛹及羽化情况。
1.1.1 调查方法按照我国登革热媒介伊蚊调查指南的方法,开展伊蚊BI调查。
1.1.2 采样方法观察废旧轮胎、暂时性积水容器(盆、罐、瓶、桶等)和固定性积水容器(水池、明渠、大型水缸等)中的积水水质情况(水质清即水质清亮透明,肉眼能见到水底;水质浑浊即透明度差,肉眼难以见到水底),再用1 L采样瓶进行采样,容器积水≤1 L的用小吸管将容器内幼蚊全部吸出并将容器内水全部采集;积水>1 L的使用大吸管将可吸出的幼蚊全部吸出采集,对水量相对较大无法全部吸出的容器则尽可能多的吸取采集幼蚊,并使用200 ml水勺采集容器内积水共1 L,对采样瓶进行编号并带回实验室饲养化蛹至羽化,现场记录温湿度、容器类型、水量和水质等数据。
1.1.3 实验室饲养及化蛹羽化将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转移至2 L饲养容器中,标记并添加适量去氯水。在温度(26±1)℃、相对湿度(65±5)%的实验室饲养,观察和记录每份样品中幼蚊化蛹和成蚊羽化情况。
1.1.4 不同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划分对可能影响幼蚊化蛹及羽化的因素进行划分,归为地区(满城区、玉田县)、水量(≤1 L,>1 L)、水质(清澈、浑浊)、孳生容器类型(废弃轮胎、固定性积水容器和暂时性积水容器)共4个影响因素。
1.2 统计学分析利用Excel 2003、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对不同类型特征的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中蚊虫孳生种类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类型特征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中幼蚊化蛹率、成蚊羽化率和幼蚊中羽化出白纹伊蚊概率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算公式:
在满城区和玉田县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点共调查阳性积水容器居民区20户,采集阳性容器积水样品60份,带回实验室观察。羽化结果显示,白纹伊蚊阳性率为100%,见表 1。
2.2 不同类型特征的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白纹伊蚊构成本次调查在阳性小型积水容器中采集的幼蚊,经实验室饲养后共羽化出成蚊1 231只,其中白纹伊蚊1 111只,占蚊虫总数的90.25%,其他蚊种为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占9.75%(图 1)。
在蚊虫阳性容器中采集的60份样品,幼蚊化蛹羽化后全部为白纹伊蚊的容器样品为43份,占71.67%。不同水质(χ2=5.631,P=0.018)、不同水量(χ2=5.180,P=0.023)和不同积水容器类型(χ2=10.313,P=0.006)间全部为白纹伊蚊的容器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2)。
2.3 不同类型特征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化蛹率和成蚊羽化率本次调查共采集幼蚊1 669条,实验室饲养后成蛹数为1 591条,化蛹率为95.33%,羽化出的成蚊数为1 231只,成蚊羽化率为77.37%。不同地点(t=875.500,P=0.296)、不同水质(t=762.000,P=0.994)、不同水量(t=729.500,P=0.617)、不同积水容器类型(H=3.205,P=0.201)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成蚊羽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 3)。
2.4 不同类型特征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白纹伊蚊羽化概率采集的1 669条幼虫中最终羽化出的白纹伊蚊成蚊数量为1 111只,即阳性积水容器中幼虫羽化出白纹伊蚊成蚊的平均概率为66.57%。不同地点(t=921.000,P=0.717)、不同水质(t=993.500,P=0.267)、不同水量(t=656.500,P=0.112)、不同积水容器类型(H=2.497,P=0.287)的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幼虫中最终羽化出登革热有效媒介白纹伊蚊成蚊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4)。
3 讨论随着气候变暖、出入境劳务人员增多和商务活动频繁等,中国内陆登革热疫点在地理分布上明显北扩,输入性登革热引发本地疫情已弥漫至河北省的相邻省份山东、河南省等[3-5],同时河北省广泛存在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且近年来每年均有登革热输入病例,加强河北省登革热疫情监测至关重要。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是登革热疫情监测的重要内容,也是登革热预防控制和流行强度预测判定指标[2, 6]。目前我国登革热传播媒介评估以伊蚊幼虫作为监测指标,BI=5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作为黄热病是否有暴发流行的风险临界值,目前将这一指标直接应用于登革热传播风险评估,受到部分研究人员的质疑[7-8]。虽然黄热病和登革热都是通过伊蚊成蚊在人群中造成的传播[9],成蚊密度和成蚊媒介能量能够真实反映黄热病和登革热流行风险,然而,由于埃及伊蚊(Ae. aegypti)和白纹伊蚊其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差异,白纹伊蚊的卵由于有更强的耐寒性和抗逆性,幼蚊体内能量代谢的成本更低,造成其扩散能力远大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成蚊的产卵习性、吸血习性、活动高峰也与埃及伊蚊略有不同,目前现行的成蚊密度监测方法捕获成蚊数量远低于真实密度[10],所以以BI=5作为我国北纬25°线以北区域的登革热暴发流行风险阈值值得商榷。
有文献报道,居民住宅区为登革热防控的重点场所之一[11]。河北省疫情监测显示,每年均有登革热输入病例发生,且多年的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点数据显示居民区BI>5,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和掌握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中幼蚊与白纹伊蚊成蚊之间的数量关系,这对方便快捷的通过幼蚊密度监测方式来推算真正有效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密度,综合评估登革热疫情风险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河北省夏季高温多雨,雌蚊的产卵又离不开水体和嗜血,居民区容器型积水成为白纹伊蚊极易孳生的重点场所之一[12],其多孳生在居民住宅区及其周围的树洞、废弃轮胎以及缸罐等容器积水中,在积满清水的小面积水面上产卵[13]。白纹伊蚊是河北省登革热的主要媒介,本次调查选取居民区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点作为对象,了解和掌握小型积水容器幼蚊孳生情况及与白纹伊蚊成蚊之间的关系,作为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虫密度的数据补充,推算评估登革热传病媒介伊蚊成蚊密度,为清理登革热媒介伊蚊孳生地和登革热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点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幼蚊的化蛹率为95.33%,成蚊羽化率为77.37%,比实验室白纹伊蚊敏感品系的化蛹率(87.51%)升高了7.82%,羽化率(99.41%)下降了22.04%[14]。野外蚊虫的成蚊羽化率较实验室敏感品系低,原因可能与外界自然环境条件、营养条件均不如实验室条件更为理想有关,说明外环境对蚊虫个体发育有一定影响,化蛹率比实验室敏感品系高是因为对采集的野外幼蚊的生物学观察并非从幼虫孵化开始,而是多为对第3、4龄幼虫的观察,可能对幼虫化蛹率的结果有一定影响。
调查结果发现,河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点采集的60份蚊虫阳性小型积水容器样品白纹伊蚊阳性率为100%,提示居民区环境中的积水容器只要有蚊虫孳生,很大概率存在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孳生情况,因此,对于基层监测人员蚊虫鉴别能力弱而导致BI升高的概率并不大,当监测结果显示BI高时,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收集登革热疫情相关信息并及时处理蚊虫孳生地。本次调查显示,羽化的成蚊中白纹伊蚊数量构成比为90.33%,其他蚊种为淡色库蚊,所占比例为9.67%,其中全部为白纹伊蚊的容器构成比例为71.67%,不同水质、不同水量和不同积水容器类型间全部为白纹伊蚊的容器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白纹伊蚊孳生于居民区各种小型积水容器中,在相对浑浊、水量大和固定型的积水中会存在淡色库蚊与白纹伊蚊幼虫混杂共生现象。但不同水质、不同水量和不同积水容器类型的蚊虫阳性积水容器幼蚊羽化出白纹伊蚊成蚊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不同类型特征的蚊虫阳性积水容器中均会有白纹伊蚊幼虫孳生,相同幼蚊密度不同类型的积水容器具有相同的侵害性。目前,我国控制或预防登革热病毒传播的唯一办法就是预防与控制蚊虫,包括环境管理方法和基于杀虫剂使用的化学方法来防止蚊虫获得产卵地[15-16],在进行孳生地的清理时,全面清理各种类型孳生蚊虫的积水容器也是极其重要的防控环节,通过控制其孳生场所不仅可以在空间上减少危险点位,同时在时间上前移防控线,这能给疫情处置争取宝贵时间。实验室羽化结果显示,蚊虫阳性积水容器中幼蚊羽化出白纹伊蚊成蚊的概率为66.57%,结合幼蚊密度和幼蚊羽化出白纹伊蚊成蚊的概率值综合评估白纹伊蚊成蚊密度,作为BI监测方法的补充能够更客观地评估登革热传播媒介的风险。
在登革热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研究中,除蚊媒因素外,还包括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气候变化、人口转变、城市结构、人口密度、水供应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地理及生态环境等[17-18],因此仍需要更多的调查结合蚊媒密度来全面讨论河北省登革热本地疫情发生的风险。
志谢 本次调查得到保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满城区CDC、唐山市CDC、玉田县CDC的协助,特此志谢[1] |
杜建伟, 潘先海. 中国登革热流行概况与流行特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12): 1429-1433.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0.12.025 |
[2]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S].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
|
[3] |
刘起勇. 新时代媒介生物传染病形势及防控对策[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1): 1-6.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1.001 |
[4] |
宁文艳, 鲁亮, 任红艳, 等. 2004-2013年间中国登革热疫情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 17(5): 614-621. DOI:10.3724/SP.J.1047.2015.00614 |
[5] |
王永亮, 钱成, 左锋. 中国内陆口岸登革热流行势态及风险评述[J]. 口岸卫生控制, 2018, 23(5): 17-21. DOI:10.3969/j.issn.1008-5777.2018.05.004 |
[6] |
茌静, 古文媚, 陈戊申, 等. 3种媒介伊蚊监测方法在登革热疫点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5): 495-497.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16 |
[7] |
李晓宁, 罗雷, 肖新才, 等. 广州市登革热散发和暴发布雷图指数临界值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7): 821-824.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07.015 |
[8] |
王东, 王永明, 张晓, 等. 济南市白纹伊蚊幼虫密度与登革热风险评估的探讨[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 22(5): 463-465. |
[9] |
孟凤霞, 王义冠, 冯磊, 等. 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4-10.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02 |
[10] |
高强, 曹晖, 熊成龙, 等. 两种方法监测成蚊种群构成与变化的差异性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 21(3): 254-258. |
[11] |
宋家慧, 刘文斌, 曹广文.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措施[J]. 上海预防医学, 2017, 29(1): 17-22. DOI:10.3969/j.issn.1004-9231.2017.01.005 |
[12] |
杨正时, 李雪东. 登革热的传播模式、蚊媒及防控[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6, 28(2): 225-229. DOI:10.13381/j.cnki.cjm.201602026 |
[13] |
陆宝麟.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8卷.双翅目:蚊科(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38-55, 433.
|
[14] |
刘洪霞, 冷培恩, 徐仁权. 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与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种群动力学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2): 111-113. |
[15] |
叶子, 黄应雄, 蒋鹏, 等. 2014年广州地区158例登革热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5, 27(4): 300-305. DOI: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5.04.015 |
[16] |
秦芝旭, 杜慧, 吴凡, 等. 伊蚊的监测与防治[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 23(6): 575-580. |
[17] |
Schmidt WP, Suzuki M, Thiem VD, et al. Population density, water supply, and the risk of dengue fever in Vietnam:cohort study and spatial analysis[J]. PLoS Med, 2011, 8(8): e1001082. DOI:10.1371/journal.pmed.1001082 |
[18] |
景钦隆, 罗雷, 李晓宁, 等. 布雷图指数、输入病例、气象因子与登革热本地流行的关系研究[J]. 华南预防医学, 2015, 41(5): 401-406. DOI:10.13217/j.scjpm.2015.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