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 0 |
张洁, 王子江, 李鑫, 刘学升, 刘芸, 孙英伟, 姚文清. 辽宁省2012-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6): 626-629.

ZHANG Jie, WANG Zi-jiang, LI Xin, LIU Xue-sheng, LIU Yun, SUN Ying-wei, YAO Wen-qing. An analysis of the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2012-2016[J].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9, 30(6): 626-629.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感染与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 辽宁 沈阳 110005
收稿日期: 2019-06-25; 网络出版时间: 2019-10-15 09:46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103007)
An analysis of the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2012-2016
Liaon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enyang 110005,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China (No. 2017ZX10103007)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引起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00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个重点县(区)正式设立HFRS国家级监测点,开展人间疫情监测和宿主动物监测。为了解辽宁省HFRS疫源地宿主动物的种类、密度、带病毒情况和基因型别,为HFRS的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现将辽宁省HFRS国家级监测点2012-2016年的人间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辽宁省5个国家级HFRS监测点分别为沈阳市的于洪区、鞍山市的海城市、本溪市的本溪县、丹东市的凤城市和锦州市的凌海市。
1.2 宿主动物监测
1.2.1 监测时间 于2012-2016年每年春季的3-4月和秋季的9-10月进行监测。
1.2.2 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在每个监测点的居民区、野外布夹。野外夹距为5 m,行距为20 m;居民区每15 m2布放1夹,用花生米作诱饵,傍晚布夹,次日晨收回。根据《医学动物分类鉴定》中的标准进行鼠种鉴定,计算鼠种构成和平均鼠密度,无菌剖取鼠肺,采集鼠血膜,-70 ℃保存。
1.2.3 鼠带病毒率和鼠感染率调查 采集捕获鼠的鼠肺,采用冷冻切片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HV抗原,计算鼠带病毒率[1]。对采集的鼠血膜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V抗体,操作均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制表和制图。数据资料统计汇总后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2-2016年,5个监测点共报告HFRS病例672例,占全省总病例数的12.08%,实验室确诊率为95.39%。各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在0.49/10万~16.85/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和病例数最高的监测点均为锦州市凌海市(图 1)。HFRS发病呈季节性特点,春夏峰病例(3-6月)占总发病例数的32.74%,秋冬峰(10-12月)占41.52%。病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4岁,病例集中在20~69岁人群,占总病例数的88.69%。男、女性别比为2.48 : 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3.36%,其次为家务及待业者,占10.12%。
2.2 鼠密度 2012-2016年5个监测点共布鼠夹110 239夹次,捕鼠4 477只,平均鼠密度为4.06%。其中居民区布放55 515夹次,捕鼠2 237只,5年平均鼠密度为4.03%;野外布放54 724夹次,捕鼠2 240只,5年平均鼠密度为4.09%;从总体水平看,野外5年平均鼠密度略高于居民区。其中,居民区鼠密度以本溪县最高(14.09%),海城市最低(1.41%);野外则以本溪县最高(13.57%),海城市最低(0.22%)(表 1)。
表 1 2012-2016年辽宁省HFRS国家级监测点鼠密度调查结果
Table 1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s on rodent density at national surveillance sites for HFRS in Liaoning Province, 2012-2016
2.3 鼠种构成 2012-2016年,5个监测点春、秋季共捕鼠4 477只,其中居民区捕获2 237只,优势鼠种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占捕获总数的72.91%;野外捕获2 240只,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占捕获总数的74.55%。本溪县和凤城市居民区鼠种构成中,黑线姬鼠分别占28.59%和34.03%;野外鼠形动物构成中,棕背䶄分别占5.08%和4.61%(表 2)。
表 2 辽宁省HFRS国家级监测点2012-2016年宿主动物分布及构成比(%)
Table 2 Distribution and constituent ratios (%) of host animals at national surveillance sites for HFRS in Liaoning province, 2012-2016
2.4 鼠类携带HV情况 2012-2016年,对5个监测点的5 059份宿主动物鼠肺标本进行HV抗原检测,鼠血膜标本进行HV抗体检测。检出鼠肺阳性标本231份,鼠带病毒率为4.57%;鼠血膜阳性标本705份,鼠感染率为13.94%。其中居民区鼠带病毒率为5.31%,鼠感染率为16.32%,带病毒鼠指数为0.05;野外鼠带病毒率为3.82%,感染率为11.53%,带病毒鼠指数为0.04(表 3)。
表 3 辽宁省HFRS国家级监测点不同生境宿主动物汉坦病毒感染情况
Table 3 Hantavirus infection status in host animals in different habitats at national surveillance sites for HFRS in Liaoning province
3 讨论 辽宁省2004年HFRS发病率高达13.05/10万,居全国首位。选择2004年发病率较高的辽东山区(凤城市、本溪县)、辽中丘陵(于洪区、海城市)和辽西平原地带(凌海市)作为国家级监测点,具有代表性。2005-2007年,对包含5个监测点的8个县(区)实施免费HFRS疫苗接种和灭鼠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表明,综合干预措施对控制HFRS的流行病学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2]。2012-2016年,于洪区和海城市2个监测点HFRS发病率和鼠密度均低于其他监测点。海城市自2005年以来不断加强监测防控工作,对高发村屯进行免费接种,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3]。沈阳市对于洪区等8个县(区)2005-2012年HFRS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当HFRS发病率下降到2.00/10万以下时,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不明显,发病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4]。
辽宁省监测点居民区优势鼠种为褐家鼠(72.91%),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74.55%),与全省主要优势鼠种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的结果较一致[5]。与2007-2011年全省宿主动物监测结果(村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81.88%;村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56.23%)相比,监测点居民区褐家鼠构成比偏低,野外黑线姬鼠构成比偏高[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汉滩型病毒(Hantaan virus,HTNV)和汉城型病毒(Seoul virus,SEOV)的混合疫区,不同型别的病毒对宿主具有相对选择性,HTNV和SEOV分别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7]。既往研究表明,辽宁省疫区的HTNV主要为H4亚型、SEOV为S3亚型[8];车雷等[9]对沈阳市的10份褐家鼠鼠肺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均为SEO型汉坦病毒;张振等[10]在锦州市的野鼠鼠肺标本中检测出SEO型汉坦病毒,提示HV的定型不能仅仅依赖以往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经验,因此有必要对全省监测点不同鼠种的HV抗原阳性鼠肺标本进行基因分型。耿英芝等[11]曾在抚顺和本溪市境内棕背䶄体内检出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PUUV)基因,本研究结果显示,本溪县和凤城市野外鼠种构成中均有棕背䶄,因此棕背䶄体内是否感染PUUV,该病毒是否能够感染人类需要进一步研究。当居民区鼠密度控制在1.00%以下,野外鼠密度控制在3.00%以下时,可有效控制HFRS的流行;当带病毒鼠指数>0.10时,应及时组织灭鼠[1]。本研究结果显示,除海城市监测点外,其他4个监测点居民区和野外鼠密度均不同程度高于国家标准;5个监测点的平均带病毒鼠指数在0.01~0.08之间波动,提示防鼠、灭鼠仍是控制HFRS的有效措施。
“灭鼠和免疫并重”是HFRS的总体防控策略,针对辽宁省不同监测点HFRS的发病特点,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对于发病率和鼠密度均较高的凌海市建议以乡镇为单位,实施“灶点”干预模式[10],有计划的接种HFRS疫苗保护人群数量,建立全地区免疫屏障;秋冬季发病率和鼠密度高的本溪县和凤城市应加强鼠类监测和秋季灭鼠,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等措施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对于发病率已降至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的于洪区和海城市,要考虑继续加强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遵循媒介生物综合治理基础上的可持续控制策略,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志谢
HFRS国家级监测点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同事为此付出辛勤工作,特此志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