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张晓宇, 杜红忠, 寇光平, 张会平
- ZHANG Xiao-yu, DU Hong-zhong, KOU Guang-ping, ZHANG Hui-ping
- 陕西省宝鸡市1952-201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in Baoji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1952-2017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5): 510-51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9, 30(5): 510-513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5.00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4-25
- 网络出版时间: 2019-08-07 07:00
2 宝鸡高新人民医院, 陕西 宝鸡 710000
2 Baoji High-tech People's Hospital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乙脑病毒(JEV)经媒介生物(蚊虫)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由于JEV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已成为导致亚洲儿童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和残疾的首要病因[2]。我国乙脑发病地域相对集中,高发省主要位于西南与中原地区,陕西省为我国乙脑高发省份之一[3],宝鸡市历史上曾连续6年乙脑发病居陕西省前3位[4]。宝鸡市于2013年启动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acute meningitis and encephalitis syndrome,AMES)监测项目,在1 282例监测病例中,非乙脑疑似病例的乙脑IgM阳性检测率为47.47%,提示临床报告的乙脑病例存在误诊和漏诊[5]。为全面了解宝鸡市乙脑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现状,本研究对1952-2017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1952-2003年的乙脑发病资料来源于原宝鸡市卫生防疫站的疫情汇编;2004-2017年乙脑发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宝鸡市统计局的统计公报。
1.2 AMES监测方法从2013年7月起监测,监测系统由省、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宝鸡市6所三级医院和3所二级医院共同组建。急性发病,具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脑膜刺激征的病例作为监测病例。监测医院负责监测病例的报告、脑脊液和血液标本的采集,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细菌培养,县(区)CDC负责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向宝鸡市CDC运送标本以及资料录入,宝鸡市CDC负责标本收集和JEV IgM抗体检测,陕西省CDC负责项目总协调和目标菌株PCR核酸检测等。陕西省CDC每年抽取10%的JEV IgM标本进行复核。JEV IgM检测试剂盒由陕西省、宝鸡市CDC统一购买,均在有效期内使用。调查中均征得AMES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乙脑病例年龄构成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宝鸡市1952-2017年累计报告乙脑病例9 80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06/10万;死亡1 093例,病死率为11.15%。1975、1972和1967年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3.06/10万、18.45/10万和17.04/10万。2005-2015年各年发病率均<0.45/10万,2016、2017年发病率分别为0.88/10万和0.64/10万(图 1)。
2.2 季节分布1952-1969年乙脑病例季节信息缺失,1970-2017年7 559例乙脑报告病例中,1-7月占7.59%,8月占53.76%,9月占33.33%,10-12月占5.32%(图 2)。
2.3 地区分布1952-2017年,所有县(区)均有发病。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为渭滨区(9.00/10万)、眉县(8.08/10万)和岐山县(7.31/10万);发病数居前3位的为凤翔、岐山和宝鸡县,分别为1 493、1 400和1 381例。2005年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平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为凤县(16.78/10万)、太白县(16.19/10万)和凤翔县(10.41/10万);平均发病数居前3位的为凤翔、宝鸡和岐山县,分别为53、35和32例(表 1)。
2.4 人群分布 2.4.1 性别分布1952-2017年的9 807例病例中,男性5 188例、女性4 619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12:1。
2.4.2 年龄分布疫情汇编中1952-1994年年龄信息缺失,1995-2017年1 085例乙脑病例中,0~、5~、10~、15~、≥50岁以上病例分别占15.30%、22.95%、10.14%、25.71%和25.90%。1995-2004年与2005-2017年<15岁病例构成比分别为57.24%和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2,P=0.024)。
2.4.3 职业分布所有病例中,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和其他职业分别占40.32%、33.74%、12.31%和13.63%。1952-2004年,发病以学生为主,占41.08%(3 935/9 578);2005-2017年,发病以农民为主,占73.36%(168/229)。
2.5 AMES监测2013年7月至2017年共监测AMES病例1 282例,均进行了实验室乙脑IgM抗体检测。乙脑IgM阳性99例,阳性率为7.72%,其中52例从疑似乙脑病例中检出,47例从非疑似乙脑病例中检出。
3 讨论虽然乙脑疫苗已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使用,但全球每年仍有约6.80万例严重的乙脑病例发生,约1.30万~2.00万例死亡[6]。20世纪60年代中国乙脑年平均发病率为11.90/10万,7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乙脑灭活疫苗,全国乙脑年平均发病率明显下降,1998年以后乙脑发病率更是保持在1.00/10万以下,2006年有所上升。2007年国家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乙脑发病处于历史较低水平[7]。宝鸡市历年的乙脑发病显示,1975年出现过1次大流行(发病率为23.06/10万),1967和1972年出现2次流行(发病率为17.04/10万和18.45/10万),2001年后发病率基本上波动在1.00/10万左右,约6年1个发病高峰,发病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3]。
宝鸡市在乙脑疫苗应用前,全年均有发病,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即7月发病开始上升,8-9月为发病高峰,10月后明显下降。应用乙脑疫苗后,乙脑发病季节性有所改变,即7月开始有发病,8月为高峰,9月开始明显下降。2007-2017年乙脑发病均在7-9月,其他月份无发病。与我国北方乙脑发病在5月开始上升、7-8月为高峰期、9月起明显下降的特点一致[8-9]。1970-2017年乙脑季节分布分析显示,使用乙脑疫苗后,宝鸡市乙脑的流行周期虽未被打破,但季节性更为明显,流行高峰缩短,符合乙脑疫苗的使用对乙脑发病季节性的影响[10],说明宝鸡市乙脑预防控制的效果显著。
通过对1995-2017年报告的1 085例乙脑病例年龄构成进行分析,1995-2004年<15岁儿童乙脑病例构成(57.24%)与2005-2017年(15.28%)相比明显降低。而≥50岁以上人群的构成明显增加,1995-2004年占15.30%,2005-2017年占65.50%,提示陕西省2004年5月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常规免疫规划后,有效地控制了小年龄组发病,与我国其他地区使用乙脑疫苗对儿童进行免疫后,病例年龄分布逐渐向成人偏移的情况一致[7]。5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比例增加的原因可能与该年龄组人群乙脑疫苗免疫史空白,机体免疫力降低及暴露的机会较多等因素有关。资料分析显示,随着时间推移,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居家劳作,养殖家畜,暴露机会更多有关[11]。
地区分布显示,宝鸡市城区和平原地区乙脑发病率和发病数总体明显高于山区和旱塬,但2004年乙脑疫苗纳入儿童常规免疫后,山区县和平原县发病高于城区,可能与该地区农民养猪方式多数仍为传统的家庭养殖,即养猪地与家居住地通常在同一院落,加之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乙脑认知及防控意识欠缺,难以避免蚊虫叮咬有关[12]。
AMES作为症候群监测,可以评价法定传染病的监测质量[13]。宝鸡市对1 282例AMES监测病例,经实验室JEV IgM检测,其中52.53%来自临床诊断的乙脑疑似病例,47.47%来自非乙脑疑似病例,提示宝鸡市乙脑的发病实际水平高于报告发病水平,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对乙脑监测的敏感性,也说明近年来乙脑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已不典型,以致乙脑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存在较大漏洞,临床存在误诊和漏诊[14-15]。
1952-2017年的乙脑发病流行病特征显示,宝鸡市乙脑发病年龄从以儿童为主转为50岁以上农民为主,发病时间有明显的高峰期。乙脑疫苗于2004年开始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覆盖人群有限,随着易感人群的累积,乙脑疫情可能出现反复。因此要进一步在乙脑高发县(区)开展乙脑防控知识宣传,加强家畜的卫生管理,改变人畜共居的卫生习惯,对饲养家禽、家畜的场所进行改造,将养猪场迁到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以减少病毒扩散的机会,同时对重点人群开展预防性接种。
[1] |
戴德芳, 李放军, 蔡亮, 等. 湖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蚊媒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6): 606-608.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6.017 |
[2] |
王旭霞, 李艺星, 尹遵栋, 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后遗症研究进展[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 14(2): 176-179. DOI:10.3969/j.issn.1006-916X.2008.02.021 |
[3] |
尹遵栋, 李艺星, 罗会明, 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及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0, 16(5): 470-475. |
[4] |
张少白, 夏雪琴, 徐艺. 陕西省196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3): 199-200. DOI:10.3969/j.issn.1006-916X.2006.03.010 |
[5] |
张晓宇, 郭彦平, 杜红忠. 2013-2017年陕西省宝鸡市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系统的构建及应用分析[J]. 疾病监测, 2018, 33(7): 564-568.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8.07.008 |
[6] |
Yun SI, Lee YM. Japanese encephalitis:the virus and vaccines[J].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4, 10(2): 263-279. DOI:10.4161/hv.26902 |
[7] |
刘其龙, 雷正龙, 赵彤言. 2008-2013年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5, 22(2): 82-87. DOI:10.3969/j.issn.1005-0507.2015.02.003 |
[8] |
吴丹, 宁桂军, 尹遵栋, 等. 中国2011-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5, 21(5): 486-490. |
[9] |
王永斌, 柴峰, 李向文, 等. 基于周期分解的圆形分布法分析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季节特征[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1(4): 486-489. DOI:10.13705/j.issn.1671-6825.2016.04.013 |
[10] |
朱秋艳, 胡筱莛, 李琼芬, 等. 云南省2005-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7, 23(1): 52-57. |
[11] |
李红兵, 何微, 王宏戈, 等. 2004-2013年陕西省宝鸡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15, 30(4): 287-290.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5.04.011 |
[12] |
徐永红, 张克俭, 包风云, 等. 宝鸡市1952-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10): 1951-1952, 1955. |
[13] |
张世勇, 郭建花, 李静, 等. 石家庄市急性脑炎/脑膜炎流行特征及病原谱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5, 15(10): 1190-1193. DOI:10.13604/j.cnki.46-1064/r.2015.10.09 |
[14] |
胡伟军, 刘晓宇, 张少白, 等. 宝鸡建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系统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报告质量评价[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 51(9): 821-826.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7.09.009 |
[15] |
王仙琦, 刘善收, 梁晓丽, 等. 2017年夏季陕甘两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征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 2018, 19(7): 427-431. DOI:10.13201/j.issn.1009-5918.2018.07.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