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防制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收稿日期: 2018-09-04; 网络出版时间: 2019-06-20 19:59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KYGY2016161)
Xinji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rumqi 830002,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Supported by the Basic Research Business Funding Project of Public Welfare Research Institute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o. KYGY2016161)
长尾黄鼠(Spermophilus undulatus)属松鼠科、黄鼠属, 为单居性白昼活动的中等体型啮齿类动物, 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俄罗斯联邦境内, 中国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 主要栖息于海拔1 600~3 000 m的高山草甸、山地森林草甸、山地草原、较为湿润的山前丘陵、林缘及河谷地带, 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茎叶为食。长尾黄鼠啃食牧草、挖洞排土、破坏植被, 可导致草场进一步退化[1], 同时还是北天山长尾黄鼠-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鼠疫疫源地的主要贮存宿主之一[2-3], 因此, 有效控制长尾黄鼠密度对于保护草原生态、控制鼠疫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 选取长尾黄鼠密度较高的乌苏市古尔图牧场作为试验场地, 其位于北天山山脉博罗克努山北坡(44°03′~44°20′ N, 83° 26′~83°29′E, 海拔2 300~3 100 m), 属高山地貌[4]。地形总体呈南北台地, 中间河谷, 东西平坦狭长的带状地形, 年降雨量少, 气候较干燥, 属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海拔1 200 m以下为荒漠草原带, 1 300~1 700 m为低山草原带, 1 701~2 700 m为森林草甸草原带, 2 701~3 400 m为高山草甸草原带, 其中森林草甸草原带是长尾黄鼠的优势生境。
1.2 试验材料 155 mm弓形夹和150 mm×80 mm大号板夹均由贵溪李氏捕鼠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望远镜、警示带、固定桩、防逃链和取平铲为市售或自制。
1.3 试验方法 2018年5月20日至7月15日在新疆乌苏市古尔图牧场鼠疫监测点采用定点样地法调查长尾黄鼠密度[5]。以大号板夹为对照, 采用夹日法进行长尾黄鼠捕获试验。布夹原则:将洞口稍加平整, 保证触发后不会被洞口阻挡或卡住即可布放弓形夹, 板夹因开合行程较大[6], 布放时须用取平铲把洞口三边修平, 布夹时确保板夹头朝向洞口。布夹完毕后, 将周围半径2 m内的洞口全部封堵, 在触发踏板上轻轻撒上细土, 避免阳光反射而影响捕获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软件用于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成组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长尾黄鼠密度调查 2018年5和7月共调查20个样方地, 总面积为20.8 hm2, 共发现长尾黄鼠368只, 平均密度为17.69只/ hm2(表 1)。
表 1 2018年新疆乌苏市古尔图鼠疫监测点长尾黄鼠密度调查结果
2.2 2种鼠夹捕鼠效果比较 共布放大号板夹750夹次, 捕获长尾黄鼠26只, 平均捕鼠率为3.47%, 共布放弓形夹750夹次, 捕获长尾黄鼠107只, 平均捕鼠率为14.27%(表 2), 弓形夹的捕鼠率高于大号板夹(χ2=54.130, P=0.000)。
2.3 2种鼠夹布设工效对比 3人1组共在4个不同试验场地布设2种鼠夹各750夹, 3人组布设大号板夹共耗时20 h, 布设工效为12.50个/(人·h), 布设弓形夹共耗时10.70 h, 布设工效为23.36个/(人·h), 弓形夹的布设工效是板夹的1.87倍(表 3), 弓形夹的布设工效高于大号板夹(t=7.224, P=0.000)。
3 讨论 新疆乌苏市古尔图牧场的长尾黄鼠是北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双宿主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之一, 且密度较高。雒涛等[7]和林纪春等[8]对新疆长尾黄鼠鼠疫流行临界密度的探讨表明, 宿主动物的密度和数量在动物疫源性疾病流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有效控制长尾黄鼠数量和密度对鼠疫防治意义重大。使用器械捕杀害鼠是公认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弓形夹捕获的长尾黄鼠基本上都是活体, 有利于后续血样采集等工作。由于长尾黄鼠拒食人工投喂的任何饵料, 而弓形夹在布设时无需饵料, 大大增加了布设工效, 在长尾黄鼠密度较高地区, 优势更为显著, 同时也减少了偷食饵料动物的误捕率。
弓形夹捕捉方位角广, 是大号板夹的1倍, 可以任意角度布设, 操作简单, 适应于任何地形和洞形, 布夹时只需保证长尾黄鼠出洞后经过踏板即可, 而板夹则要求洞口地面平整, 布设时板夹头要对准洞口, 方位角小且耗时费力。弓形夹弹力较小、灵敏度较高, 对操作者相对比较安全, 无论是鼠类的成体还是幼体, 使用同一型号弓形夹即可, 减少了野外捕获时鼠夹的携带数量, 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9-10]。弓形夹与大号板夹相比, 具有灵敏度高、捕鼠方位角广、防脱逃功能强、布放简单、无需诱饵、可折叠、易携带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 适宜在长尾黄鼠防治工作中大面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