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梁琳琳, 张金宇, 李晓宁, 罗雷
- LIANG Lin-lin, ZHANG Jin-yu, LI Xiao-ning, LUO Lei
- 2016-2017年广州市蚊媒应急队与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白纹伊蚊监测比较分析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edes albopictus surveillance between Guangzhou emergency mosquito vector control team and district CDCs in 2016-2017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4): 464-468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9, 30(4): 464-468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2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2-22
- 网络出版时间: 2019-06-20 19:58
2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440
2 Guang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可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以及黄热病等多种疾病[1], 其中以登革热危害最为严重, 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每年有1亿~2亿例感染者, 其流行地区至少包括世界上100多个国家, 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受登革热影响最为严重[3-4]。登革热一直是广东省重点防治的蚊媒传染病, 自1978年佛山市出现登革热暴发流行以后, 广东省疫情从未间断[5]。自2014年广州市暴发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后, 广州市政府为进一步提高全市蚊媒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以购买社会服务方式组建广州市、区两级蚊媒应急控制专业队伍。为评估广州市蚊媒应急队(市应急队)蚊虫监测情况, 笔者将其监测结果与广州市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市各区级)监测结果进行比较, 以进一步了解白纹伊蚊季节消长规律, 完善日常蚊媒监测体系, 为登革热等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收集市应急队是由20名人员构成的蚊媒消杀队伍, 每周在11个区范围内至少选择3~4条街道和1个公园对居民户外环境进行监测; 11个辖区内的区级CDC同时指导和开展本辖区内街镇和公园的蚊媒密度监测。
本研究收集2016和2017年3-12月的广州市白纹伊蚊监测周报数据, 由于布雷图指数(BI)法用于居民区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而市级仅进行外环境监测, 不进行入户调查, 因此本研究未对BI法监测结果进行对比。
1.2 白纹伊蚊监测方法白纹伊蚊监测方法分为幼蚊密度监测和成蚊密度监测。
1.2.1 标准间法调查街道内一定数量的各种类型单位, 检查其内外环境各种类型的容器积水和小型积水, 以目测方法, 将所检查到的地方按每15 m2为1个标准间折算成检查面积, 计算标准间指数(SSI)[6]。
SSI=调查阳性积水容器数/调查的标准间数×100
1.2.2 诱蚊诱卵器法每个街道选择居民区、公园、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各种类型场所, 在其外环境每隔25~50 m布放1个诱蚊诱卵器, 连续布放4 d后收回检查, 记录回收诱蚊诱卵器个数和诱蚊诱卵器阳性数(包括卵阳性数、成蚊阳性数、卵及成蚊均有的阳性数), 计算诱蚊诱卵器指数(MOI)[7]。
MOI=诱蚊诱卵器卵或成蚊阳性数/回收有效诱蚊诱卵器数×100
1.2.3 人诱法选择场所与诱蚊诱卵器法相同, 尽可能在绿化带处或环境潮湿、阴凉等白纹伊蚊栖息处进行, 监测时分为东、南、西、北4个点, 每个点由专业技术人员手持电动吸蚊器, 持续吸蚊15 min, 记录所有监测点捕获的成蚊数量, 并进行蚊种和雌、雄分类, 以只/人工小时计算成蚊密度指数(ADI)[8]。
ADI=雌性白纹伊蚊数/电动吸蚊时间(min)×60
1.3 风险等级判定依据白纹伊蚊密度可作为预警登革热传播风险的指标, 当其密度超过某一阈值即可提示该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 而不同的阈值代表传播风险的严重程度。根据广州市白纹伊蚊监测方案, 不同的监测指标预警登革热传播风险等级判定标准如下:
无传播风险(0级):指BI < 5, MOI < 5, 或SSI < 1.0, 或ADI < 2;低度传播风险(1级):指5≤BI < 10, 或5≤MOI < 10, 或1.0≤SSI < 1.5, 或2≤ADI < 5;中度传播风险(2级):指10≤BI < 20, 或10≤MOI < 20, 或1.5≤SSI < 2.0, 或5≤ADI < 10;高度传播风险(3级):指BI≥20, 或MOI≥20, 或SSI≥2.0, 或ADI≥1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WPS Excel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汇总2016和2017年3-12月广州市白纹伊蚊监测数据, 分别比较市级与各区级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动态消长和风险等级差异。汇总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市级和各区级监测风险密度等级, 风险等级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纹伊蚊密度监测市应急队与市各区级开展情况市应急队平均SSI、MOI和ADI分别为1.46、6.02和2.87, 市各区级平均SSI、MOI和ADI分别为0.41、7.29和1.83, 市应急队平均SSI和ADI均高于市各区级, MOI低于市各区级, 见表 1。
2.2 不同场所市应急队与市各区级白纹伊蚊密度动态消长情况 2.2.1 市应急队与市各区级街镇白纹伊蚊密度动态消长情况市应急队和市各区级街镇的SSI均在7月达到最高, 市应急队街镇各月SSI均高于市各区级; 市应急队街镇的MOI在8月达最高, 市各区级街镇在6月达最高, 除4、8-10月外, 其他月份市各区级街镇的MOI均高于市应急队, 市应急队街镇的MOI缺少12月的数据; 市应急队街镇的ADI在7月达最高, 市各区级街镇在6月达最高, 市应急队街镇各月ADI均高于市各区级; 从10月开始, 市应急队与区级街镇的蚊媒密度均逐渐下降, 见表 2。
2.2.2 市应急队与市各区级公园白纹伊蚊密度动态消长情况市应急队公园的SSI在5月达最高, 市各区级在6、7月均达到最高, 除11月外, 其他月份市应急队公园的SSI均高于市各区级; 市应急队及市各区级公园的MOI均在5月达到最高, 其他月份市应急队公园的MOI均低于市各区级; 市应急队公园的ADI在4月达最高, 市各区级在7月达最高, 市应急队公园的ADI除4和9月高于市各区级外, 其他月份均低于市各区级; 市应急队公园的监测在12月未开展, 见表 3。
2.3 市应急队与市各区级白纹伊蚊密度风险等级整体情况市应急队开展的白纹伊蚊监测点达到蚊媒防控要求的比例为市各区级的50.49%, 低、中、高度传播风险的比例均高于市各区级; 市各区级的公园及机关团体单位(机团单位)等场所的监测点数量占监测点总数量的45.32%, 市应急队公园及机团单位等场所的监测点数量较少, 仅为市应急队监测点总数量的12.86%, 见表 4。
2.4 市应急队与市各区级不同月份白纹伊蚊密度风险等级市应急队开展白纹伊蚊监测点达到蚊媒防控要求的比例在11月达最高, 6月为最低, 低度传播风险比例在12月达最高, 8月为最低, 中度传播风险比例在6月达最高, 11月为最低, 高度传播风险比例在7月达最高, 11月为最低; 市各区级开展白纹伊蚊监测点达到蚊媒防控要求的比例在12月为最高, 6、7月为最低, 低度传播风险比例在8月达最高, 12月达最低, 中度传播风险比例在7月为最高, 12月为最低, 高度传播风险比例在5月达最高, 12月为最低, 见表 5。
2.5 市应急队与市各区级白纹伊蚊风险密度等级比较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市应急队与市各区级监测的白纹伊蚊密度风险等级汇总, 将市应急队与市各区级监测结果进行比较, 经配对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24, P < 0.01), 说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市应急队监测的高风险等级比例较市各区级高, 结果见表 6。
3 讨论媒介蚊虫监测是防控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就目前来说, 还未研究出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 也没有有效疫苗, 预防登革热流行及控制疫情的措施主要在于控制媒介白纹伊蚊[9]。对蚊媒的监测不仅能够了解蚊虫的种群构成、密度消长及地理分布等规律变化, 能够及早发现登革热暴发的趋势, 也为科学防制蚊类提供依据, 及时采取有效防制蚊媒的技术和方法, 对登革热的预测、预警以及风险分析也具有重要意义[10-11]。
本研究发现, 市应急队和市各区级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消长变化基本一致, 基本上从4月开始快速上升, 5-7月达到高峰, 虽然8、9月还处于高峰时期, 但已经有所下降, 10月开始逐渐回落, 与吴海霞等[12]对中国19个省白纹伊蚊密度监测结果一致, 也符合广州市以往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消长规律[13]。从市应急队白纹伊蚊监测结果来看, 在登革热高发的5-10月, 蚊媒密度预警传播风险等级处于危险阈值范围内, 与胡志刚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 有效预防登革热的暴发流行, 对于其媒介白纹伊蚊的防控措施应该提早到5月以前, 在白纹伊蚊高峰期特别是5-9月增加监测任务和防蚊、灭蚊督导, 以求将登革热等白纹伊蚊传播的传染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在监测点覆盖范围上, 市各区级覆盖辖区内的白纹伊蚊监测, 各区监测点数量多。市应急队是一支20多人的应急队伍, 承担着全市白纹伊蚊日常监测工作, 虽然其监测点覆盖范围广, 但在各区的白纹伊蚊监测点数量就偏少; 在监测点的比例上, 市各区级公园及机团单位等场所的监测点数量占监测点总数的45.32%。市应急队在公园和机团单位的白纹伊蚊监测点比例较低, 仅占市应急队监测总数量的12.86%。今后应适当增加市应急队在公园和机团单位等白纹伊蚊监测点的比重和数量; 在数据可比性问题上, 市各区级不同人员、不同区的实际操作流程等差异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可比性, 市应急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白纹伊蚊监测, 人员、操作流程等较统一, 数据可比性较好。
在相同月份下, 市应急队监测的白纹伊蚊密度指标(除MOI之外)和登革热预警风险等级结果均比市各区级高, 可能的原因是在选择监测点上, 市级会根据发生疫情的相关情况, 选择一些登革热传播风险较高的监测点, 而市各区级选择本辖区的监测点范围比较广, 低、中、高风险的监测点都存在, 导致出现蚊媒密度及登革热传播风险相对于市各区级高的结果;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市应急队监测的高风险等级比例较市各区级高, 可以更好地督促并加强各区对有风险监测点的蚊媒处置及消杀工作, 在疫情高发期能够更好地控制登革热, 也可能是由于在监测之前, 对该监测点进行了蚊媒消杀工作, 导致市应急队与市各区级之间风险等级的差异。
综上所述, 在白纹伊蚊监测中, 市应急队和市各区级的白纹伊蚊监测工作可相互补充。在指导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中, 应综合利用两方面的监测结果, 加强蚊媒密度监测和消长动态分析, 适时开展风险评估, 及时对存在传播风险的监测点开展蚊媒孳生地处理和杀灭成蚊的工作, 防止登革热进一步流行。
[1] |
杨舒然, 刘起勇. 白纹伊蚊的全球分布及扩散趋势[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1): 1-4. |
[2] |
丁国允, 伍华驹, 魏俊, 等. 从2012-2014年佛山市登革热疫情看媒介生物防控[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5, 38(4): 282-286. |
[3] |
Shepard DS, Undurraga EA, Halasa YA. Economic and disease burden of dengue in Southeast Asia[J]. PLoS Neql Trop Dis, 2013, 7(2): e2055. DOI:10.1371/journal.pntd.0002055 |
[4] |
岳玉娟, 吴海霞, 李贵昌, 等. 2005-2013年中国大陆登革热病例空间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 43(8): 1345-1348, 1354. |
[5] |
刘远, 蒋力云, 董智强, 等. 广州市2013-2015年登革热发病与健康人群抗体水平[J]. 热带医学杂志, 2017, 17(2): 244-247. DOI:10.3969/j.issn.1672-3619.2017.02.029 |
[6] |
严子锵, 胡志刚, 江毅民, 等. 标准间指数在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6, 12(5): 352-354. DOI:10.3969/j.issn.1671-2781.2006.05.007 |
[7] |
刘杰, 黄加豪, 肖晓玲, 等. 越秀区白纹伊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 23(4): 340-344. |
[8] |
肖扬.广州白纹伊蚊分布及与气象因素和登革热发病的关联性研究[D].广州: 广东药科大学, 2017.
|
[9] |
张令要. 登革热媒介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6): 631-634. |
[10] |
帅淑芬, 李奕基, 陈晓光. 常用蚊媒监测方法概述[J]. 热带医学杂志, 2013, 13(10): 1292-1296. |
[11] |
余向华. 蚊媒传染病监测研究进展[J]. 浙江预防医学, 2007, 19(4): 59-61. DOI:10.19485/j.cnki.issn1007-0931.2007.04.039 |
[12] |
吴海霞, 刘起勇, 刘小波, 等. 2006-2013年中国19省白纹伊蚊监测数据分析[J]. 疾病监测, 2015, 30(4): 310-315.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5.04.016 |
[13] |
严子锵, 胡志刚, 江毅民, 等. 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的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0, 16(1): 42-44. |
[14] |
胡志刚, 严子锵, 江毅民, 等. 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及其媒介防治情况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9, 15(5): 375-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