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苏丽琼, 苏超, 吴鹤松, 梁云, 杨智明
- SU Li-qiong, SU Chao, WU He-song, LIANG Yun, YANG Zhi-ming
- 云南省2017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 An analysis of plague surveillance results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in 2017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4): 404-408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9, 30(4): 404-408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1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12-31
- 网络出版时间: 2019-6-20 19:58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自然地理气候复杂多样,分布有两类鼠疫疫源地,分别是滇西闽广沿海黄胸鼠(Rattus tanezumi)鼠疫疫源地和滇西山地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鼠疫疫源地[1]。黄胸鼠鼠疫疫源地(又称家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分布于滇西南、滇南、滇中和滇东广大地区,主要宿主为黄胸鼠,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又称野鼠鼠疫疫源地)分布于滇西北以剑川山区为中心[1],海拔2 300~4 000 m之间的山区,涉及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州)3个州(市)的7个县(区),主要宿主为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传播媒介为特新蚤指名亚种(Neopsylla specialis specialis)。了解和掌握云南省鼠疫疫源地2017年的监测工作和动物间鼠疫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7年1-12月全省15个州(市)104个县(市)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要求开展鼠疫监测,资料来源于每月监测报表。
1.2 监测方法(1)固定监测点:以乡(镇)为单位,在自然景观相似的自然村(社区)按月循环进行鼠密度监测,监测工具室内用鼠笼,室外用鼠夹,每月布放分别不少于300个。每月梳检当地主要宿主(活鼠)不少于20只,进行染蚤率、蚤指数统计。鼠疫现疫流行区还要进行地面游离蚤指数调查,每月每点不少于150张粘蚤纸。(2)流动监测点:在全县(市、区)范围内每月选1个乡(镇)中的1个行政村(办事处)中的1~2个自然村(街道)作为1个点开展监测,每年不少于12个点。
鼠密度=获鼠数/布放工具数×100%
染蚤率=染蚤鼠数/检鼠数×100%
蚤指数=获蚤数/检鼠数
1.3 数据分析用Excel 2013和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黄胸鼠鼠疫疫源地 2.1.1 宿主动物监测(1)鼠密度:97个县(市、区)中,全年共布放鼠夹1 472 017夹次,捕鼠29 146只,平均鼠密度为1.98%,黄胸鼠平均密度为1.09%,各地黄胸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64.254,P=0.000),其中怒江州黄胸鼠密度最高(6.45%),其次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3.17%),昆明市最低(0.13%)(表 1)。(2)种群组成:共捕获啮齿动物29 146只,隶属3目4科8属12种,其中黄胸鼠16 032只,占捕获总数的55.01%,褐家鼠(R. norvegicus)8 783只,小家鼠(Mus musculus)1 415只,其他鼠2 916只,分别占30.13%、4.86%和10.00%,种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84.421,P=0.000),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褐家鼠,见表 1。
2.1.2 媒介生物监测(1)鼠体蚤指数:黄胸鼠染蚤率为32.99%,蚤指数为0.69,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0.41;褐家鼠染蚤率为39.80%,蚤指数为0.86,褐家鼠印鼠客蚤指数为0.16;全省平均鼠体染蚤率为32.34%,平均蚤指数为0.68,印鼠客蚤指数为0.29,见表 2。(2)种群组成:由表 2可见,从各种鼠体获蚤19 301匹,隶属1目5科11属11种,蚤种分布以印鼠客蚤为主,占捕获总数的42.02%(8 110/19 301),其次为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占31.51%(6 082/19 301),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占10.36%(2 000/19 301),人蚤(Pulex irritans)占8.49%(1 638/19 301),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占4.45%(858/19 301),其他蚤类占3.17%(613/19 301),种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668.466,P=0.000),优势蚤种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
2.1.3 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1)鼠疫细菌学:共检测43 286只鼠类和19 265组蚤类,结果均为阴性。(2)鼠疫血清学: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动物血清18 235份,鼠疫反相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动物脏器9份,结果均为阴性。
2.2 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 2.2.1 宿主动物监测(1)鼠密度:开展监测的玉龙、古城、剑川、洱源、鹤庆、云龙和兰坪7个县(区)中,共布放147 009夹次,捕鼠6 894只,平均总鼠密度为4.69%,其中齐氏姬鼠密度为2.06%,大绒鼠密度为1.48%,见表 3。(2)种群组成:共捕获啮齿动物6 894只,隶属3目4科7属14种,其中齐氏姬鼠3 023只,大绒鼠2 172只,黄胸鼠517只,褐家鼠198只,其他鼠种984只,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3.85%、31.51%、7.50%、2.87%和14.27%,优势鼠种为齐氏姬鼠和大绒鼠,见表 3。
2.2.2 媒介生物监测 2.2.2.1 齐氏姬鼠鼠体蚤指数共梳检齐氏姬鼠3 083只,染蚤鼠数660只,获蚤1 382匹,平均染蚤率为21.41%,平均蚤指数为0.45,主要媒介特新蚤指数为0.17。所检测的1 382匹蚤中,棕形额蚤(Frontopsylla spadix)722匹,特新蚤指名亚种(N. specialis specialis)534匹,方叶栉眼蚤(Ctenophthalmus quadratus)111匹,低地狭臀蚤(Stenischia humilis)4匹,其他蚤类11匹,种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556,P=0.000),棕形额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为齐氏姬鼠的主要寄生蚤种(表 4)。
2.2.2.2 大绒鼠鼠体蚤指数共梳检大绒鼠2 505只,染蚤鼠数739只,获蚤1 540匹,平均染蚤率为29.50%,平均蚤指数为0.61,主要媒介特新蚤指数为0.07。所检测的1 540匹蚤中,方叶栉眼蚤1 305匹,特新蚤指名亚种164匹,棕形额蚤34匹,低地狭臀蚤26匹,其他蚤类11匹,种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901,P=0.000),方叶栉眼蚤为大绒鼠的主要寄生蚤种,特新蚤指名亚种为次要寄生蚤种,见表 5。
2.2.2.3 种群组成从齐氏姬鼠和大绒鼠鼠体获蚤2 922匹,隶属1目4科9属9种,蚤种分布以方叶栉眼蚤为主,占48.46%,其次为棕形额蚤,占25.87%,特新蚤指名亚种占23.89%,低地狭臀蚤占1.03%,其他蚤类占0.75%,种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639,P=0.000),优势蚤种为方叶栉眼蚤、棕形额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
2.2.3 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7个县全年动物细菌学检测5 896份,共检出鼠疫菌10株。蚤类检测2 268组,共检出鼠疫菌5株。鼠疫IHA检测动物血清2 268份,共检出阳性8份;鼠疫RIHA检测动物脏器204份,共检出阳性7份,见表 6。
3 讨论黄胸鼠鼠疫疫源地内的动物鼠疫流行时间长,分布范围广,从1986年确诊首例人间鼠疫病例以来截止2017年,先后有9个州(市)46个县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在1986-2005年流行期内人间鼠疫出现3个流行高峰,分别是1990、1996和2000年,随后流行强度逐渐减弱,从2006-2015年连续10年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2016年6月景洪市证实发生1起动物鼠疫,并波及人间,确证腺鼠疫病例1例[2],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提示可能是新一轮家鼠鼠疫流行期的开始。2017年家鼠鼠疫疫源地虽然未发生鼠疫疫情,但是全省黄胸鼠密度监测数据显示怒江州和西双版纳州较高,全省主要宿主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主要传播媒介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具备鼠疫传播和流行的条件,需要加大监测力度。
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自2006年丽江市被判定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该地连续多年有动物间鼠疫疫情发生[3-4],表明该疫源地鼠疫持续活跃,近年研究发现,该鼠疫疫源地的菌株是云南省最古老的鼠疫菌株,其与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的四川省巴塘县2011年分离的菌株最为接近[5-6],该类型的鼠疫菌不但能够造成人类感染,而且病死率高,易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017年玉龙县、古城区、鹤庆和剑川县4个疫点先后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流行强度猛烈,范围扩大,由于地理位置相距很近,应同属于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此外,在2017年动物疫情中,云南省首次从活鼠脏器中分离到鼠疫菌,是菌株毒力弱于该鼠疫疫源地其他菌株致使病鼠发病但未死亡,还是宿主动物对该菌株属于高抗低敏感而继续存活,亦或是恰巧捕获到处于感染初期的病鼠等原因致使能在活鼠中分离到菌株,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云南省鼠疫防治工作及探究鼠疫菌保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活跃,范围扩大,疫区与旅游景区距离近,交通工具更加便利,这些因素增加了突发人间鼠疫流行的风险,毗邻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监测提示有鼠疫疫源地存在的可能性[7],云南省监测资料表明,家鼠鼠疫疫源地在静息多年后[8-11],2016年再次发生人间鼠疫[12],2017年鼠疫虽未流行,但是云南省鼠疫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加强鼠防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培训、加强鼠疫监测和疫情“三报”(发现病死鼠和其他病死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例要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例和急死病例要报告),扩大鼠疫疫源地的调查和研究,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处理动物鼠疫,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期灭鼠、灭蚤,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是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重要措施。
[1] |
苏丽琼, 梁云, 吴鹤松, 等. 云南省1986-2014年人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4): 386-388, 392.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4.019 |
[2] |
石丽媛, 杨桂荣, 赵春花, 等. 2016年云南省景洪市一起人间鼠疫疫情判定及处置[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 27(10): 1502-1504, 1507. |
[3] |
王鹏, 张福新, 郭英, 等. 云南省玉龙县一起鼠间鼠疫的实验室判定[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25(8): 1105-1107. |
[4] |
谭红丽, 郭英, 杨文艳, 等. 丽江市古城区首次证实一起鼠间鼠疫疫情[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 31(11): 1086-1088. DOI:10.3969/j.issn.1002-2694.2015.11.021 |
[5] |
Wang P, Shi LY, Zhang FX, et al. Ten years of surveillance of the Yulong plague focus in China and the molecular typing and source tracing of the isolates[J]. PLoS Negl Trop Dis, 2018, 2(3): e0006352. DOI:10.1371/journal.pntd.0006352 |
[6] |
Wang P, Li W, Zhang ZK, et al. Characters of Yulong Yersinia pestis strains from Yunnan province, China[J]. Int J Clin Exp Med, 2016, 9(3): 6394-6402. |
[7] |
祁腾, 马丽, 汪立茂, 等. 攀枝花市2013-2014年鼠疫疫源地调查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2): 192-193.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22 |
[8] |
罗剑龙, 段炳华, 柯春荣, 等. 云南大理州2016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7, 33(12): 1226-1229, 1234. DOI:10.7629/yxdwfz201712003 |
[9] |
赵文红, 郭牧, 苏丽琼, 等. 1992-2014年云南省普洱市鼠疫流行概述及控制现状[J]. 医学动物防制, 2018, 34(4): 325-327, 331. |
[10] |
赵文红, 郭牧, 苏丽琼, 等. 1990-2014年云南省临沧市鼠疫流行概述及控制现状[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6, 31(2): 5-7. DOI:10.13215/j.cnki.jbyfkztb.1510009 |
[11] |
段彪, 洪梅, 苏超, 等. 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静息期鼠疫指示动物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6): 583-58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6.016 |
[12] |
Shi LY, Yang GR, Zhang ZK, et al. Reemergence of human plague in Yunnan, China in 2016[J]. PLoS One, 2018, 13(6): e0198067. DOI:10.1371/journal.pone.01980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