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黄坤, 郭玉红, 吴海霞, 岳玉娟, 任东升, 李贵昌, 宋秀平, 赵宁, 王君, 刘小波, 刘起勇
- HUANG Kun, GUO Yu-hong, WU Hai-xia, YUE Yu-juan, REN Dong-sheng, LI Gui-chang, SONG Xiu-ping, ZHAO Ning, WANG Jun, LIU Xiao-bo, LIU Qi-yong
- 我国重点省份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指数相关性研究
- 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nsity indices of Aedes vector larvae in key provinces of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4): 395-399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9, 30(4): 395-399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2-27
- 网络出版时间: 2019-6-20 19:59
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6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媒介伊蚊可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和裂谷热等蚊媒传染病[1],上述疾病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构成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目前,由于绝大多数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缺乏有效的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媒介伊蚊监测和控制是切断其传播的关键环节[3]。当前常用的媒介伊蚊幼蚊密度监测指标有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和诱蚊诱卵器指数(MOI)等。然而,国内外媒介伊蚊幼虫密度指标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极少[4-5]。本研究收集了我国广东、云南和浙江3个重点省份媒介伊蚊幼蚊密度监测数据并探讨上述4种伊蚊幼蚊密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风险评估和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重点省份媒介伊蚊幼蚊监测资料来源于我国登革热中转支付项目全国媒介伊蚊监测点2015-2017年各地月度监测数据,上述省份疾病控制(疾控)机构网站公开数据,以及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各地疾控机构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
1.2 研究现场根据近年来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流行形势,参考《媒介伊蚊监测指南》及数据可获得综合性考虑,重点选择我国南方重点省份中的广东、云南和浙江3个省或其有代表性的市(区、县)作为研究现场。
1.3 数据收集月份重点省份监测期内媒介伊蚊幼蚊密度,网站上公布的时期内媒介伊蚊幼蚊密度,以及文献内涉及的相关月份。
1.4 媒介伊蚊幼蚊密度监测方法本研究调查及收集的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指标涉及BI、CI、HI和MOI 4种。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用SPSS 13.0和Excel 2016软件对媒介伊蚊幼蚊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同一地点同一时期各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相关系数用r表示,以双侧P<0.05表示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研究现场涉及广东省,代表地区包括广州、中山、汕头和湛江市;云南省的代表县为勐海、河口和陇川县;浙江省的代表市为义乌、奉化和慈溪市。上述3个重点省份及其代表地区纳入年份、月份、伊蚊指标类型和数据来源等,见表 1。
2.2 媒介伊蚊幼蚊相关性分析 2.2.1 开展MOI监测地区广东省2016和2017年的3-11月BI和同期MOI呈正相关(P<0.05)。各监测市中,广州市2016年3-11月的4项幼蚊密度指标(BI、MOI、CI、HI)相关性研究中,BI与CI、BI与HI、CI与MOI呈正相关(P<0.05),CI与HI、BI与MOI、HI与MOI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4-12月BI和同期MOI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山市2016年3-11月4项幼蚊密度指标相关性研究中,除CI和MOI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间均呈正相关(P<0.05),2017年3-11月BI和同期MOI呈正相关(P<0.05);汕头市2016年3-11月4项幼蚊密度指标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2017年3-11月BI与同期MOI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湛江市2016年BI与CI、BI与HI、CI与HI均有相关性(P<0.05),见表 2。
2.2.2 未开展MOI监测地区云南省2014年3-11月和2016年1-12月的BI、CI和HI 3项指标两两间均呈正相关(P<0.05)。各监测县中,勐海县2016、2017年的6-10月3项指标两两间均呈正相关(P<0.05);河口县2016年6-10月BI与HI呈正相关(P<0.05),BI与CI、CI与HI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6-10月3项指标两两间均呈正相关(P<0.05);陇川县2016、2017年的6-10月BI与HI呈正相关(P<0.05),BI与CI、CI与HI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浙江省各地区同期监测结果显示,义乌市2005-2010年的6-10月,除2007年BI与CI,2008年BI与CI、BI与HI、CI与HI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3项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指标两两间均有相关性(P<0.05);慈溪市2011年4-11月3项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指标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奉化市2011年4-11月的3项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指标两两间均呈正相关,见表 4。
3 讨论研究探讨同地区和同时期不同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于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风险评估及科学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国外关于媒介伊蚊幼虫密度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报道。Romero-Vivas和Falconar[11]基于Pearson的相关分析发现BI与HI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国内尚无系统的BI、CI和HI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仅有少数的BI与MOI之间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发现,广东省2016和2017年总体BI和同期MOI呈正相关关系。刘小波等[5]对我国南方重点省份BI和MOI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的BI与同期MOI呈正相关,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论趋于一致。但不同监测市媒介伊蚊幼蚊密度特别是BI和MOI不一定呈现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广州市2016和2017年的BI与MOI无相关性,研究结果与江毅民等[12]2007-2014年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相关性结果一致。根据媒介伊蚊生活史及生态习性,媒介伊蚊幼蚊孳生地数量的多少会对MOI产生直接影响。若某地存在大量的积水容器,可供媒介伊蚊产卵的水体多,媒介伊蚊成蚊选择诱蚊诱卵器进行产卵的概率就大为降低。汕头市2017年研究结果与广州市类似,BI和MOI未呈现相关关系,深圳市也存在类似结果。茌静等[13]以深圳市某医院休息花园为试验现场,对BI和MOI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BI和MOI无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云南省各监测县BI与HI呈高度正相关。云南省2014和2016年、勐海县2016和2017年以及河口县2017年的BI、CI和HI 3项指标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鉴于云南省BI和HI的高度相关性,未来媒介伊蚊监测工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考虑选择BI和HI作为常规监测指标,建议优先考虑国内外通用的BI,以提高可比性,确保整体上降低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浙江省近年来仅开展了BI监测,CI和MOI均未监测,故未开展相关性研究。浙江省义乌市4年数据(2005-2006、2009-2010年),慈溪市2011年和奉化市2011年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显示,BI、CI和HI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近年来这种相关关系是否依然存在,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BI、CI和HI这3种媒介伊蚊幼蚊监测方法类似,但其与诱蚊诱卵器法差异较为明显。前3种方法可快速获得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数据,但易受监测人员现场工作经验、入户难等因素影响。诱蚊诱卵器法通常需放置4 d或更长时间,其克服了传统依赖入户开展BI、CI和HI的影响,但是出结果慢。因此,厘清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内上述4种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可为灵活地选择媒介伊蚊监测方法提供参考价值。
近年来,由于部分省份未开展HI和CI监测,加之监测点的数量多少、监测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均可对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指标之间相关性研究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不同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指标相关与否也会受到不同地点和时期的自然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进一步收集重点省份媒介伊蚊幼蚊密度监测资料,建立数学模型以研究BI、CI、HI和MOI 4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深入研究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几种指标的换算关系,可为我国媒介伊蚊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
Lessler J, Chaisson LH, Kucirka LM, et al. Assessing the global threat from Zika virus[J]. Science, 2016, 353(6300): aaf8160. DOI:10.1126/science.aaf8160 |
[2] |
Sun JM, Lu L, Wu HX, et al. Epidemiological trends of dengue in mainland China, 2005-2015[J]. Int J Infect Dis, 2017, 57: 86-91. DOI:10.1016/j.ijid.2017.02.007 |
[3] |
吴海霞, 刘起勇, 刘小波, 等. 2006-2013年中国19省白纹伊蚊监测数据分析[J]. 疾病监测, 2015, 30(4): 310-315. |
[4] |
刘小波, 郭玉红, 吴海霞, 等. 2015-2017年我国媒介伊蚊幼蚊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4): 325-33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4.001 |
[5] |
刘小波, 吴海霞, 郭玉红, 等. 2016年中国媒介伊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疾病监测, 2018, 33(2): 144-149.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8.02.008 |
[6] |
杨明东, 姜进勇, 郑宇婷, 等. 云南省边境地区埃及伊蚊分布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4): 406-408.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20 |
[7] |
郑宇婷, 杨明东, 周克梅. 云南省边境地区2016年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2): 157-16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10 |
[8] |
骆淑英, 傅涛, 何安庆, 等. 义乌市2005-201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与监测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3(6): 468-470. DOI:10.16506/j.1009-6639.2012.06.013 |
[9] |
吴寅徽, 夏颖苹, 周国定. 奉化市2011年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12, 24(8): 457-459. DOI:10.3969/j.issn.1004-9231.2012.08.021 |
[10] |
马晓, 范飞能, 吕辉, 等. 宁波市2011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 23(6): 567-568. |
[11] |
Romero-Vivas CM, Falconar AKI. Investigation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Aedes aegypti egg, larvae, pupae, and adult density indices where their main breeding sites were located indoors[J].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2005, 21(1): 15-21. DOI:10.2987/8756-971X(2005)21[15:IORBAA]2.0.CO;2 |
[12] |
江毅民, 严子锵, 胡志刚, 等. 诱蚊诱卵指数作为蚊虫密度监测指标适用性的探讨[J]. 热带医学杂志, 2015, 15(11): 1555-1557. |
[13] |
茌静, 古文媚, 陈戊申, 等. 3种媒介伊蚊监测方法在登革热疫点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5): 495-497.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