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 0 |
胡泉博, 陈淑红, 孙巍, 许军, 华华, 杨明, 李冀宏, 周广恩. 黑龙江省2014-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疫情监测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3): 278, 299-280.

HU Quan-bo, CHEN Shu-hong, SUN Wei, XU Jun, HUA Hua, YANG Ming, LI Ji-hong, ZHOU Guang-en. Monitoring of epidemic situation of host animal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in 2014-2016[J].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9, 30(3): 278, 299-280.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收稿日期: 2018-12-17; 网络出版时间: 2019-4-23 16:06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科学基金项目(H2018042)
Monitoring of epidemic situation of host animal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in 2014-2016
Heilongji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rbin 150030,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Supported by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 (No. H201804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在我国鼠类是HV的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姬鼠型、家鼠型和姬鼠家鼠混合型是我国存在的3种疫区类型。
20世纪30年代HFRS首次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发现,2005年该病发病率达11.01/10万,2008年实行HFRS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后发病率明显下降,2016年下降至3.15/10万。既往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属于姬鼠型疫区,但经过近年监测发现疫区类型已转变为以姬鼠型为主,家鼠型不断增高的姬鼠家鼠混合型疫区[1-2]。本研究对2014-2016年黑龙江省的宿主动物疫情进行监测,为制定针对性强、简便可行的HFRS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依据 参照《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宿主动物监测部分。
1.2 检测试剂 FITC标记山羊抗小鼠IgG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V直接荧光抗体购自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20 ℃保存,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病毒细胞抗原片 用黑龙江省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分离出来的HV毒株感染Vero-E6细胞制备,由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自制。
1.4 监测地点 嫩江县、讷河市、虎林市、宁安市4个国家监测点,宝清县、友谊县、同江县、桦川县、抚远市、绥芬河市6个省级监测点。
1.5 鼠血、鼠肺标本 每年春、秋两季在各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3],晚放晨收。在鼠类调查中捕获的小型兽类包括啮齿目和食虫目,一般统称鼠形动物,本文简称为鼠或鼠类。村内布夹于谷仓、庭院及室内,野外布夹在稻田边、树林、山坡和路边。捕鼠后首先进行鼠种鉴定,标记编号后解剖取鼠肺,同时用滤纸条沾取鼠血。将采集的鼠肺、鼠血放入液氮罐中冻存运输。
1.6 检测方法
1.6.1 鼠血检测 鼠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特异性IgG抗体[4]。取出HV细胞抗原片,吹干备用。将采集的鼠血滤纸条从液氮中取出,取部分带血滤纸片放入细胞抗原片观察孔中,滴加PBS缓冲液20 μl,37 ℃孵育30 min,加入FITC标记山羊抗小鼠IgG荧光素标记抗体,再次37 ℃孵育30 min,各步骤间用PBS缓冲液浸洗3次,吹干待镜检。NIKON 80i正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抗原片内病毒特异性荧光颗粒或团块,根据特异性荧光颗粒的亮度对鼠血标本进行分级。
1.6.2 鼠肺检测 鼠肺标本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鼠肺标本使用冷冻切片机切片,鼠肺组织片制好后吹干,滴加HV直接荧光抗体,37 ℃孵育30 min,PBS缓冲液冲洗3次,吹干待镜检。NIKON 80i正置显微镜观察鼠肺细胞内病毒特异性荧光颗粒或团块。根据特异性荧光颗粒数量及其在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依次分级。
1.7 数据统计 采用Excel 2016进行图表及数据处理,应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野外、村内鼠密度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带病毒率指鼠肺HV抗原阳性率,感染率则为鼠血样本HV的抗体阳性率。
2 结果
2.1 鼠密度 共布鼠夹131 732夹次,捕鼠9 270只,3年平均鼠密度为7.04%。其中野外布夹85 999夹次,捕鼠6 029只,鼠密度为7.01%,村内布夹45 733夹次,捕鼠3 241只,鼠密度为7.09%,野外、村内鼠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4,P=0.420)。2014年鼠密度为6.89%,2015年升高至7.17%,2016年下降至7.05%,见表 1。
表 1 2014-2016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鼠密度
Table 1 The density of rats at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monitoring poi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14 to 2016
2.2 鼠种构成 共捕获鼠9种,包括黑线姬鼠、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棕背
(Myodes rufocanus)、大仓鼠(Tscherskia triton)、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褐家鼠、小家鼠(Mus musculus)和花鼠(Eutamias sibiricus)。优势种分别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各鼠种类、数量与构成比见表 2。
表 2 2014-2016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鼠种类、数量及构成比
Table 2 The species, number, and composition of rats at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monitoring poi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14 to 2016
2.3 鼠带病毒率和感染率 3年检测鼠肺、鼠血标本各8 868份,其中鼠肺阳性504份,带病毒率为5.68%(504/8 868)。鼠血阳性904份,感染率为10.19%(904/8 868),见表 3。
表 3 2014-2016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鼠带病毒率及感染率
Table 3 Virus-carrying rate and infection rate at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monitoring poi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14 to 2016
经检测各鼠种带病毒率、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69,P=0.001;χ2=95.394,P=0.001)。褐家鼠带病毒率与感染率均为最高,其次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及黑线姬鼠的带病毒率和感染率远高于其他鼠种(表 4)。
表 4 2014-2016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不同鼠种带病毒率与感染率
Table 4 The virus-carrying rate and infection rate of different rodent species at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monitoring poi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14 to 2016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2014-2016年黑龙江省各监测点野外和村内鼠密度分别为7.01%和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间野外鼠密度呈逐年递增,村内鼠密度逐年递减,初步显示灭鼠防疫工作在村内取得一定成果,但野外环境的灭鼠工作仍需加强。
黑龙江省属于HFRS老疫区,虽然近年发病率一直下降,但仍位居全国前列[5]。本研究监测到9种鼠类,研究表明,目前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是黑龙江省HFRS的主要带病毒鼠种,此结果与东北地区HFRS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基本一致[6-7],与南方部分省份不同[8-16],表明不同地域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存在差异。
本研究共检测鼠标本8 868份,其中阳性鼠肺504份,带病毒率为5.68%;阳性鼠血904份,感染率为10.19%,感染率是带病毒率的1.79倍。其中褐家鼠的带病毒率(9.03%)与感染率(13.88%)均为最高,黑线姬鼠次之。陈淑红等[2]研究表明黑龙江省疫区由单纯的姬鼠型疫区逐渐演变为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2009年郭京晓等[13]研究显示,黑龙江省以姬鼠型为主的疫区分布范围很广,而以家鼠型为主的疫区分布较局限。本研究表明,黑龙江省2014-2016年褐家鼠带病毒率与感染率均已超过黑线姬鼠。
自2008年起,国家HFRS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在多个省份开展[14],黑龙江省目前项目仍在进行。经过多年努力,HFRS发病率持续下降,但各监测点均有病例发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患者未接种疫苗且在野外或村内接触过鼠类。黑龙江省鼠种类多,带病毒率和感染率高,HFRS发病风险仍然较高[15]。控制HFRS发病率的最有效措施就是保证疫苗接种率和防鼠、灭鼠。为进一步降低HFRS发病率,仍需要加强宿主动物监测和落实国家HFRS扩大免疫规划项目,从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建立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