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李飒, 王瑞琴, 蔡旭, 金文军, 刘重程, 唐雅清, 田丽丽
- LI Sa, WANG Rui-qin, CAI Xu, JIN Wen-jun, LIU Zhong-cheng, TANG Ya-qing, TIAN Li-li
- 北京市昌平区恙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 Seroepidemiological survey and risk factors analysis of scrub typhus in Changping district of Beijing,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3): 248-251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9, 30(3): 248-251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3.00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2-15
- 网络出版时间: 2019-04-23 16:04
2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 100013
2 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恙虫病是以鼠类为储存宿主,恙螨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急性高热、淋巴结肿大和特异性溃疡或焦痂[1-2]。自2008年北京市平谷区报道首例恙虫病病例以来,恙虫病报告数已位居北京市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首位,而平谷区也被确定为新疫源地,近年来北京市部分辖区也陆续证实存在大量恙虫病隐性感染病例[2-4]。随着恙虫病疫源地的北移扩散及旅游业、生态农业的大规模发展,人与传播媒介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恙虫病造成的健康危害备受关注[5]。然而,恙虫病临床不典型病例的增多、特异性病原学检测的缺乏及医务人员认识的不足,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其防控面临巨大挑战[6]。昌平区近年来已报告3例本地感染病例,为了解昌平区恙虫病感染现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本研究于2017年10-12月开展相关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资料来源按照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情况,在昌平全区随机抽取8个镇(图 1),每个镇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选择调查点的常住人口(连续居住时间>1年,且近1年内未去过恙虫病疫源地)作为调查对象,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至少60名居民。根据《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并结合恙虫病感染常见因素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居家环境(住房类型、是否饲养家禽家畜和院内是否堆放杂草秸秆等)、高危行为类型〔田间劳作、钓鱼和草地行走(坐卧)等〕和个体防护(扎紧衣服口、涂抹防虫剂和外出后及时洗澡换衣)。
1.2 恙虫病抗体检测现场采集被调查者非抗凝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后置于-70 ℃保存。检测过程中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采用ELISA法检测恙虫病IgG抗体水平。样本检测由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完成,检测过程中被调查者均之情同意。试剂采用美国InBios公司生产的Scrub Typhus DetectTM IgG ELISA检测试剂盒(货号:STGS-1),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判读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数据整理与分析血清标本与问卷采用姓名和编码双标识,使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调查问卷进行双录入及一致性检验。使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一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不同组间感染率的χ2检验、分层χ2检验及趋势性χ2检验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收集血清样本和有效调查问卷各480份,其中男性192人,女性288人,男女性别比为1 : 1.5;年龄最小19岁,最大79岁,平均为(51.3±12.5)岁。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48.96%(235人),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44.38%(213人)。调查人群中,仅16人(3.33%)听说过恙虫病;被虫媒类叮咬出现相关症状后仅40人(8.33%)选择就医。
2.2 恙虫病感染情况480份血清中,恙虫病IgG抗体阳性55份,总阳性率为11.46%。对恙虫病IgG抗体阳性率进行地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职业5个维度的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10.94%和11.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P=0.771);阳性率随年龄增大呈趋势性降低(χ趋势2=57.712,P<0.001),但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增加趋势(χ趋势2=35.257,P<0.001);不同职业人群中,家务及待业人群的阳性率最低(3.92%),而在职人员的阳性率最高(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22,P<0.001);各调查地区人群中均有恙虫病IgG抗体阳性者检出,其中南口镇阳性率最高(36.67%),流村、南邵和兴寿镇阳性率最低(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69,P<0.001)(表 1)。
2.3 危险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采取扎紧衣服口、在外露皮肤表面涂抹防虫剂和外出后洗澡换衣行为是保护因素,但仅后二者人群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45(95%CI:0.21~0.98,P=0.041)和0.48(95%CI:0.25~0.93,P=0.033)(表 2)。考虑到不同职业人群行为方式的差异,对田间劳作和草地行走(坐卧)重点行为做进一步的分层χ2分析,结果显示,田间劳作是农民感染恙虫病的危险因素(OR=3.03,95%CI:1.31~6.98,P=0.013),而草地行走(坐卧)是在职人员感染恙虫病的危险因素(OR=3.18,95%CI:1.07~9.46,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3)。
3 讨论昌平区属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辖区内60%面积为(半)山区,地表植被丰富,这些特点适合媒介生物孳生及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目前,恙虫病报告病例数位居北京市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的首位,昌平区虽不是流行区但也有本地病例报告。近年来,与昌平区地理接壤的延庆、怀柔和门头沟区均证实存在恙虫病隐性感染病例,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昌平区恙虫病的感染现状,为制定全区恙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显示,昌平区人群恙虫病IgG抗体阳性率(11.45%)仅低于流行区平谷区(14.12%)[4],高于密云区(9.47%)[3]、怀柔区(8.73%)[2]、延庆区(4.17%)[7]和门头沟区(2.26%),提示昌平区存在较大比例的恙虫病隐性感染病例。昌平区恙虫病自然感染现状具有以下特征:(1)在职人员是恙虫病感染的高发人群,其次是农民,可能与在职人群更喜欢饲养宠物、参加郊游和钓鱼等户外活动有关[8-9]。农业、林业基本建设的发展不仅对鼠类和恙螨的栖息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且也减少了农民农业劳作机会,使得农民感染风险有所降低;此外,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也减少了宿主动物栖息与活动的区域[10-11]。而进一步的分层χ2分析发现,田间劳作和草地行走(坐卧)分别是农民和在职人员感染恙虫病的危险因素,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些行为增加与传播媒介恙螨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大感染的风险[11-13]。(2)阳性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可能与调查点地理环境、居民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一定关系。北七家、小汤山和南口地区近几年来实施城市改造(拆迁和再建等),可能改变了鼠类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鼠群迁移和流窜,导致周围人群感染机会增加[14],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各调查点恙虫病IgG抗体阳性者电话回访发现,该地区绝大多数居民为在职人员,平时喜欢郊游、钓鱼等户外活动,并且家养宠物(猫、犬等),日常也有带宠物去公园、绿地活动的习惯。城区生态化发展和公园、绿地等建设也有利于恙螨的孳生、繁殖,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8, 14]。另外,本研究未发现居家环境(鼠类活动、饲养家禽、院内堆放杂草和住宅附近有草地、沟塘)是恙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本次调查在全区进行,调查人群是全部人群而不是重点人群,人群广泛导致组间差异减小,但也不排除确实存在差异,因此,有待进一步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提示,北京市昌平区存在较多的恙虫病隐性感染病例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人群对该病认识严重不足,就诊率低,因此有必要加强本区恙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知晓率和防病意识。同时,对农民和喜欢户外活动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还应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以掌握恙虫病感染特征,加强全区恙虫病的监测与防控。
[1] |
Watt G, Parola P. Scrub typhus and tropical rickettsioses[J]. Curr Opin Infect Dis, 2003, 16(5): 429-436. DOI:10.1097/00001432-200310000-00009 |
[2] |
吕燕宁, 陈丽娟, 窦相峰, 等. 北京市远郊区恙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3): 257-25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11 |
[3] |
陈永亮, 杨育松, 贾丽丽, 等. 北京市北部山区恙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6): 597-59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6.020 |
[4] |
田丽丽, 张立芹, 吕燕宁, 等. 北京市恙虫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际感染病例数估计[J]. 职业与健康, 2013, 29(21): 2765-2768. DOI:10.13329/j.cnki.zyyjk.2013.21.020 |
[5] |
张萌, 王显军, 赵仲堂. 中国恙虫病流行态势及预防控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32(4): 419-423.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1.04.021 |
[6] |
廖云珍, 叶晓光, 罗润齐. 恙虫病误诊原因分析[J]. 广东医学, 2010, 31(4): 488-490. DOI:10.3969/j.issn.1001-9448.2010.04.036 |
[7] |
张曙光, 田丽丽, 张丽琴, 等. 北京市延庆区恙虫病人群感染状况与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6, 17(7): 532-534. DOI:10.16506/j.1009-6639.2016.07.012 |
[8] |
刘艳慧, 李乔玄, 景钦隆, 等. 广州市2006-2015年恙虫病疫情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4): 336-33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4.007 |
[9] |
Walker DH. Rickettsial diseases in travelers[J]. Travel Med Infect Dis, 2003, 1(1): 35-40. DOI:10.1016/S1477-8939(03)00025-5 |
[10] |
Yang LP, Liu J, Wang XJ, et al.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scrub typhus in a temperate region of China[J]. Epidemiol Infect, 2014, 142(10): 2217-2226. DOI:10.1017/S0950268813003208 |
[11] |
杨慧, 毕振旺, 寇增强, 等. 山东省2006-2014年秋冬型恙虫病空间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5): 682-685.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6.05.019 |
[12] |
Kuo CC, Huang JL, Ko CY, et al. Spatial analysis of scrub typhus infec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Taiwan[J]. Acta Trop, 2011, 120(1/2): 52-58. DOI:10.1016/j.actatropica.2011.05.018 |
[13] |
孙烨, 方立群, 曹务春. 山东、安徽、江苏省2006-2013年秋冬型恙虫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8): 1112-1116.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6.08.012 |
[14] |
田丽丽, 张秀春, 关增智, 等. 北京市67例恙虫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11, 26(3): 211-213.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1.03.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