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 0 |
王玉姣, 闫冬明, 李贵昌, 许磊, 岳玉娟, 王君, 鲁亮, 孙琬琬, 周若冰, 母群征, 刘起勇, 李兴洲. 北京市平谷区2008-2018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3): 244-247.

WANG Yu-jiao, YAN Dong-ming, LI Gui-chang, XU Lei, YUE Yu-juan, WANG Jun, LU Liang, SUN Wan-wan, ZHOU Ruo-bing, MU Qun-zheng, LIU Qi-yong, LI Xing-zhou.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rub typhus in Pinggu district of Beijing, China, in 2008-2018[J].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9, 30(3): 244-247.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06;
2 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3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6
收稿日期: 2019-03-31; 网络出版时间: 2019-04-23 16:06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303404006007,2017ZX10303404006008)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rub typhus in Pinggu district of Beijing, China, in 2008-2018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Jiamusi University;
3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China (No. 2017ZX10303404006007, 2017ZX10303404006008)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灌丛斑疹伤寒,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宿主动物以鼠类为主,临床以发热、被叮咬部位出现焦痂或溃疡、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特征,严重者甚至可因心、肝、肺、肾等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1]。2008年北京市平谷区出现首例恙虫病本市感染[2],付秀萍等[3]从分子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的角度证实平谷区存在Ot。为了解平谷区恙虫病的流行特征,本研究对2008-2018年恙虫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为恙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8-2018年平谷区的恙虫病报告资料。平谷区人口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年鉴。
1.2 诊断标准 依据《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疾控疾发〔2009〕1号)中的《恙虫病诊疗技术要点(试行)》,将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本研究包括上述3种病例。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和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绘制图表;使用ArcGIS 10.0软件绘制地图。
2 结果
2.1 基本概况 2008-2018年平谷区共有在本地居住的恙虫病报告病例899例,其中疑似病例4例,临床确认病例323例,确诊病例571例,1例资料缺失。年平均发病率为18.70/10万(图 1)。在2015年之前,恙虫病病例数不断上升,2015年达最高峰,之后呈不断下降趋势。
2.2 时间分布 2008-2018年间恙虫病的流行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9-11月,占发病总数的99.33%(893/899)。其发病高峰在10月,占81.09%(729/899)。1、2和7月发病各1例,6月3例,其余月份无病例发生(图 2)。
2.3 空间分布 平谷区行政区划包括2个街道办事处及16个乡镇。其中2个街道办事处在2008-2018年共有77例报告病例,16个乡镇共有822例。乡镇发病例数是城区的10.68倍。王辛庄镇和大兴庄镇发病率较高,其次为南独乐河镇和金海湖地区。南、北两侧的乡镇病例数较少,中部病例数较高(图 3)。
2.4 人群分布
2.4.1 性别、年龄分布 899例病例中,男性438例,女性461例,男女性别比为1 : 1.05。发病年龄为11~89岁,平均发病年龄55.91岁,主要集中在50~6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52.73%(474/899)(图 4)。
2.4.2 职业分布 各种职业中以农民发病率最高,占病例总数的77.20%(694/899);其次是家务及待业者,占7.12%(64/899),离退人员占6.34%(57/899),见表 1。
表 1 平谷区2008-2018年恙虫病发病职业分布
Table 1 Occupational distribution of scrub typhus in Pinggu district from 2008 to 2018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恙虫病发病例数超过100万例,大约10亿人有患该病的风险[4]。我国是恙虫病的高发地区,近些年全国呈现疫情显著上升趋势。1990年与平谷区毗邻的天津市蓟县发生恙虫病,发病时间为9-11月,属于秋季型恙虫病疫源地[5]。2007年以前,北京市无本地恙虫病感染病例。2008年平谷区发现1例本地病例,此后病例逐年增加[6]。
3.1 平谷区恙虫病疫情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田丽丽等[6]发现2008-2013年平谷区恙虫病病例逐年增加。本研究发现,平谷区的报告病例数在2015年之前呈增加趋势,2015年之后开始下降。李贵昌等[7]报道2006-2016年全国恙虫病病例呈上升趋势,目前尚不清楚平谷区下降趋势是否是特例。恙虫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报,田丽丽等[8]、张立芹等[9]估计截至2012年平谷区感染病例数约47 785例,因此每年实际病例数远高于报告病例数。2016年吕燕宁等[10]报道北京市密云、延庆、怀柔和门头沟区人群血清学调查均存在IgG阳性,北部山区人群中也存在恙虫病感染[11],提示北京市的恙虫病自然疫源地不局限于平谷区。因此报告病例下降,不能说明恙虫病的危害在减小。
3.2 病例呈明显的季节性和特定人群高发性 本研究发现,平谷区恙虫病主要在9-11月发病,高峰期在10月,属于秋季型疫区。报告病例的职业以农民为主,50~6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该结果与张立芹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恙虫病的季节、人群特征无明显变化。恙虫病流行季节是由于媒介恙螨的出现时间决定,秋季型疫区媒介为小板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12],因此可以推断平谷区的媒介可能也是小板纤恙螨。感染高风险因素与农业劳动有关,农村实际居住人口多以老年人为主。因此,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应指导农民外出劳作时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恙螨叮咬机会。
3.3 病例呈明显的地区性分布 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南与河北省三河市为邻,北与密云区接壤,西与顺义区接界,东南分别与天津市蓟县、河北省兴隆县毗连。北部和东南部是山区,山区半山区约占总面积的2/3。截至2018年平谷区全部乡镇和城区街道办事处均有病例报告。分析平谷区地形可以发现,高发地区集中在平谷区中部,除了中部的大兴庄镇、平谷城区2个街道办事处均是平原以外,其余高发乡镇均属于山区与平原共存。这一特征与天津市蓟县疫源地类似[12-13]。
平谷区自发生恙虫病以来未见宿主和媒介恙螨的报道。作为一个新发疫源地,应对其疫源地宿主和媒介开展详细调查。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在9-11月开展鼠及其体表寄生虫现场调查,调查地点至少应包括发病率较高的王辛庄、大兴庄、南独乐河镇和金海湖等乡镇,选择农民经常工作的农田、果园、山区等适宜恙螨生存的生境为采样点,获得宿主和媒介恙螨的信息,确认平谷区疫源地性质。其次,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基层医护人员做好相关培训,加强对本病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的认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发病高风险人群特别是农民的防护意识。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对平谷区自然疫源地调查和防控确认提供了数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