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2 云南省虫媒传染病防控研究重点实验室, 金宁一院士工作站, 云南省虫媒病毒研究中心, 云南省公共卫生协同创新中心, 大理大学病原与媒介生物研究所(普洱分部),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云南 普洱 665000
收稿日期: 2018-09-30; 网络出版时间: 2018-12-6 20:18
基金项目: 大理大学大学生科研基金(KYSX201605);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17ZF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602223,81160357,30960327,30660160)
An investigation of mosquito species and breeding habit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around Erhai Lake in Dali, Yunnan province, China
1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of Dali University, Dali 671000, Yunnan Province, China;
2 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Vector-borne Disease Control and Research, Jin Ning-yi Academician Workstation, Yunnan Center of Arbovirus Research, Yunna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Public Health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stitution of Pathogens and Vectors, Pu'er Division, Dali University, Yunnan Institution of Parasitic Diseases
Supported by the Student Research Foundation of Dali University (No. KYSX201605), 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No. 2017ZF007),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U1602223, 81160357, 30960327, 30660160)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三江并流流域, 年平均降水量695.3 mm、年平均气温15.1℃, 昼夜温差小, 环境污染少, 山林资源丰富, 该州洱海属国内著名旅游区, 居民点密集, 为蚊虫的孳生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历史上, 疟疾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属于该州的主要虫媒传染病[1-4], 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 大理州已实现了消除疟疾的目标, 乙脑发病也得到了较好控制, 登革热未出现输入引起的本地疫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流动频繁, 与该州相邻的边境州市(临沧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登革热暴发疫情[5-7], 该州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疫情, 迫切需要在流动人口频繁、居民区密集的区域开展上述重要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及其重要生态习性调查, 为此,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 本项目针对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区蚊虫种类组成及其重要蚊虫传播疾病媒介生态学习性进行了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点的选择 根据周红宁等[8]调查点蚊虫采集方法, 在洱海周边居民区按照东、南、西、北4个方向随机选择两类调查点, 即城区居民区和乡村居民区。
1.2 蚊虫采集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 每月上旬和下旬在上述调查点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8]捕捉成蚊各2晚, 并于次日进行种类鉴定和登记。每月对调查点周围的蚊虫孳生地(水沟、稻田、树木洞、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进行调查, 并采用幼虫捕捞法[9]进行幼虫采集(6 d/月), 对捕获的4龄期幼虫种类鉴定和登记。
1.3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数据, 分析成蚊和幼蚊构成比。
2 结果
2.1 成蚊种类组成 共捕获7属29种20 069只成蚊, 其中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为当地优势蚊种, 占总捕获蚊虫数的84.68%, 其次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致倦库蚊(C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分别占4.10%和3.57%。在城区居民区共捕获蚊虫6属16种4 169只, 占总捕获数的20.76%, 乡村居民区捕获蚊虫7属29种15 900只, 占总捕获数的79.24%, 见表 1。
表 1 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区成蚊种类组成
Table 1 The composition of mosquito species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around Erhai Lake in Dali
2.2 幼蚊种类组成 共10属27种9 598只幼蚊, 其中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 分别占总捕获幼蚊总数的26.87%和20.14%, 见表 2。
表 2 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区幼蚊组成及孳生习性
Table 2 The composition and breeding habit of mosquito larvae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around Erhai Lake in Dali
2.3 幼蚊孳生习性 幼蚊孳生地调查分为竹筒、树洞积水, 废旧轮胎积水, 花瓶、盆和罐积水, 叶腋积水, 石穴、石槽积水, 废弃水井、居民景观池积水, 稻田、溪流和水沟以及其他临时性积水共计8种类型1 051个阳性积水, 其中废旧轮胎积水(353处, 33.59%), 花瓶、盆和罐积水(289处, 27.50%), 稻田、溪流和水沟(163处, 15.51%)3种孳生地幼蚊阳性率较高。
2.4 重要媒介成蚊季节消长 该区域蚊虫常年均有活动, 活动高峰期为8-10月。其中, 乙脑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常年有活动, 种群密度高峰均为9月, 分别为593.3和22.9只/(灯·夜); 疟疾重要传播媒介中华按蚊9月也为密度高峰期[39.7只/(灯·夜)](图 1)。
3 讨论 从蚊虫种类组成方面看, 本次调查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共捕获7属29种, 较以往龚正达[10]对大理县居民点蚊属、种调查结果高(2属12种); 也高于大理市洱海居民区蚊虫种类的调查结果(4属11种)[11]。从优势蚊种组成分析发现, 此次调查的居民区成蚊优势蚊种主要为三带喙库蚊(84.68%)、中华按蚊(4.10%)和致倦库蚊(3.57%), 与龚正达[10]调查的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26.02%)、伪杂鳞库蚊(Cx. pseudovishnui, 20.85%)、中华按蚊(20.30%)和纹腿库蚊(16.98%)结果不同; 但与岳仁苹等[11]在大理市洱海居民区优势蚊种组成的调查情况基本相似(三带喙库蚊92.06%、中华按蚊4.13%和致倦库蚊2.06%), 这可能与近年来洱海湖区域所种植的经济作物种类改变(蔬菜、花卉等), 传统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有关。此外, 本次调查结果与臧颖惠等[12]在云南省21个高原湖泊湿地居民区蚊类组成研究结果相似(2亚科6属34种蚊虫, 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占86.26%、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分别占9.36%和2.81%)。值得注意的是, 本次对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区幼蚊首次调查发现, 当地幼蚊种类较为丰富(10属27种), 但对于洱海附近其他区域还未开展相应调查, 建议当地卫生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居民区外围区域的幼蚊调查, 才能较全面地掌握洱海区域蚊虫种类组成。
从重要疾病媒介种类方面看, 本次调查虽然在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区未发现埃及伊蚊, 但乙脑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 疟疾重要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和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均为当地优势蚊种, 提示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上述重要媒介的监测力度, 为疾病防控提供有效依据。
从幼虫孳生环境方面看, 本次幼蚊孳生环境调查结果发现, 竹筒、树洞积水中的蚊虫种类和数量较多, 共6属14种, 其次为废旧轮胎积水4属10种, 稻田、溪流和水沟积水及石穴、石槽积水共5属14种, 叶腋积水最少共2属4种; 调查中也发现, 白纹伊蚊幼蚊所占比例较高, 主要孳生环境以废旧轮胎和花瓶、盆和罐积水为主, 三带喙库蚊与中华按蚊均主要孳生于生产性稻田积水和自然水流如溪流和水沟中, 与董学书等[13]对全省幼蚊孳生习性调查结果基本相似。从重要媒介季节消长规律来看, 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区三带喙库蚊全年均有活动, 其中以9月为活动高峰期[593.3只/(灯·夜)], 致倦库蚊活动季节周期从2月出现至12月为止, 其中以9月为活动高峰期[22.9只/(灯·夜)]; 中华按蚊活动季节周期从6月出现到12月为止, 其中以9月为活动高峰期[39.7只/(灯·夜)], 与龚正达[10]在大理州蚊种活动高峰期的调查结果略有不同(上述蚊种高峰主要出现在8月), 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雨季后延有关。
志谢
本调查得到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周红宁主任技师的悉心指导, 同时也得到大理大学、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支持与帮助, 在此志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