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王纯玉, 李志, 邢俊, 白玉银, 丁俊, 张家勇, 侯文阁, 宋丽华, 周祎, 梁玉红, 张稷博
- WANG Chun-yu, LI Zhi, XING Jun, BAI Yu-yin, DING Jun, ZHANG Jia-yong, HOU Wen-ge, SONG Li-hua, ZHOU Yi, LIANG Yu-hong, ZHANG Ji-bo
- 辽宁省大连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 Resistance of Aedes albopictus to commonly used insecticides in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6): 651-65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6): 651-653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6.02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7-20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10-16 08:34
2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2 Dali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可以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虫媒传染病。近年来,随着登革热疫情的全球化,我国登革热防控形势严峻,且出现病例不断北移的现象。较高的白纹伊蚊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1-2],辽宁省蚊虫监测结果显示,白纹伊蚊在大连市密度较高,为掌握当地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我们于2017年开展了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旨在为大连市白纹伊蚊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杀虫剂幼蚊选用的5种杀虫剂为高效氯氰菊酯(92.00%)、溴氰菊酯(95.95%)、双硫磷(87.40%)、DDVP(97.60%)、氯菊酯(99.00%)。成蚊选用的4种药膜滤纸为4.0%高效氯氰菊酯、3.0%氯菊酯、0.1%溴氰菊酯、0.5%马拉硫磷[3],以上均由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提供。
1.2 试虫白纹伊蚊野外种群,选择大连市居民开放小区用勺捕法采集白纹伊蚊幼蚊和卵块[4],带回实验室饲养繁殖,取Ⅲ龄末Ⅳ龄初幼蚊及F1代成蚊进行抗药性测定。
1.3 实验方法 1.3.1 幼虫浸渍法[5]用丙酮将母液等比稀释成5~6个系列浓度。在若干250 ml烧杯中加入200 ml脱氯水和0.5 ml相应药液,搅拌均匀。用小捞网捞取30只试虫放入小白瓷盆中,再用捞网将试虫过滤后放入上述烧杯中。置于温度(25±1) ℃、相对湿度(60±10)%环境中饲养,24 h后观察并记录各组的死亡数,死亡判断标准:用镊子触动,不动的幼蚊为死亡,仅为震颤也视为死亡。实验重复3次。空白对照组则选用丙酮,同步进行实验观察。
1.3.2 成蚊滤纸接触法[5]以WHO区分剂量进行实验检测,每次实验至少重复5次,同时设置丙酮对照组。将恢复筒安装在方隔板的一面,用吸蚊器取3~5日龄未吸血雌蚊20~30只,对光轻轻吹入筒内,关闭隔板。对照组滤纸卷成筒状插入接触筒,滤纸紧贴筒壁;戴上一次性手套,将实验组药膜滤纸卷成筒状插入接触筒,滤纸紧贴筒壁。在方隔板的另一端装上已衬贴药纸的接触筒,把隔板抽开,将恢复筒内蚊虫对光轻轻吹入接触筒,迅速关闭隔板,取下恢复筒。接触筒直立,接触60 min。接触完毕后再抽开隔板,将全部蚊虫吹入恢复筒门关上隔板、取下接触筒。将恢复筒直立,饲以10%葡萄糖水。同时做丙酮对照实验。24 h后检查死亡和存活蚊数,计算死亡率。死亡判断标准:试虫完全不动,或仅躯体或足或翅或触角等震颤而无存活的可能性,视为死亡。
1.4 数据统计与计算用SPSS 24.0软件计算白纹伊蚊幼蚊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其95%CI、χ2值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等。若空白对照组死亡率>20%或幼虫化蛹率>10%时,则需重做实验;若对照组死亡率在5%~20%之间,用Abbott公式计算校正死亡率。
根据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的抗药性基线划分为抗性倍数≥40,为高抗性;10≤抗性倍数<40,为中抗性;3≤抗性倍数<10,为低抗性;抗性倍数<3,为敏感[6]。
1.5.2 成蚊抗药性级别死亡率98%~100%为敏感群体;死亡率80%~97%为初步抗性群体;死亡率<80%为抗性群体[7]。
2 结果 2.1 幼虫浸渍法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白纹伊蚊幼蚊对溴氰菊酯的LC50为0.001 2 mg/L,抗性倍数为3.00倍,为低抗性;其余4种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DDVP、氯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1 6、0.003 4、0.073 2和0.003 0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1.78、2.13、1.83和1.50倍,为敏感(表 1)。
2.2 成蚊抗药性检测结果白纹伊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溴氰菊酯均为敏感群体,死亡率分别为100%、99.00%和98.00%,马拉硫磷为初步抗性群体,死亡率为97.00%(表 2)。
3 讨论白纹伊蚊可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等多种疾病,成为全球危害最大的蚊种之一[8]。随着媒介伊蚊传播的病例数逐年增多,各部门对媒介伊蚊的化学防治不断加强。近年来,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对伊蚊的抗性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多个地区的白纹伊蚊对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9]。而辽宁省蚊虫监测结果表明,大连、朝阳、沈阳市均有白纹伊蚊分布[10],此次对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的抗药性监测调查在辽宁省尚属首次,填补了辽宁省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工作的空白,对本市及国家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和蚊类抗药性治理对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除白纹伊蚊幼蚊对溴氰菊酯产生低抗性,白纹伊蚊成蚊对马拉硫磷产生初步抗性外,其余杀虫剂均为敏感。这一结果可能与白纹伊蚊孳生环境有关,白纹伊蚊幼蚊的孳生地为小型容器积水[11],如家庭水培植物、鱼缸和浴缸积水等,通过翻盆倒罐和清理孳生地来控制白纹伊蚊,使蚊虫接触化学杀虫剂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其抗药性水平相对较低。由于溴氰菊酯具有击倒速度快、持效期长、毒性较低、残留少等特点,使其成为辽宁地区室外孳生地杀灭蚊虫的首选药物,使用广、用量大等不合理的使用方式使蚊虫产生抗药性。白纹伊蚊成蚊对马拉硫磷产生初步抗性的结果与兰学梅等[12]对云南省瑞丽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和黄慕嫦等[13]对江门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能因不同地区控制蚊虫使用的杀虫剂不同所致。本次调查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揭示抗性变化趋势,由于国内各个地区对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较少,与白纹伊蚊抗药性相关的文献研究文章有限,因此应加强白纹伊蚊抗药性水平的监测,根据蚊虫抗药性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杀虫剂的使用策略。在使用杀虫剂前应掌握各种可能对杀虫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14-16],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杀虫剂的作用,避免大量使用,以延缓或减少抗性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蚊媒生物的防制效率,保障人类远离蚊媒传染病。
[1] |
杨舒然, 刘起勇. 白纹伊蚊的全球分布及扩散趋势[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1): 1-4. |
[2] |
黄慕嫦, 区博文, 陈茂余, 等. 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 23(4): 329-331.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4839-2009农药中文通用名称[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4] |
陆宝麟.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8卷.双翅目.蚊科(上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124.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T 26347-2010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
[6] |
Zhang K, Zhang W, Zhang S, et al. Susceptibility of Sogatella furcifera and Laodelphax striatellus (Hemiptera: Delphacidae) to six insecticides in China[J]. J Econ Entomol, 2014, 107(5): 1916-1922. DOI:10.1603/EC14156 |
[7] |
王义冠, 师灿南, 林国松, 等. 广东省潮州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3): 228-231.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04 |
[8] |
Benedict MQ, Levine RS, Hawley WA, et al. Spread of the tiger: global risk of invasion by the mosquito Aedes albopictus[J]. Vector Borne Zoonotic Dis, 2007, 7(1): 76-85. DOI:10.1089/vbz.2006.0562 |
[9] |
孟凤霞, 王义冠, 冯磊, 等. 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4-10.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02 |
[10] |
王树诚, 丁俊, 张稷博, 等. 辽宁省北部城市白纹伊蚊分布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3): 191-192. |
[11] |
熊进峰, 杨瑞, 谭梁飞, 等. 2016年湖北省白纹伊蚊密度及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4): 383-38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4.021 |
[12] |
兰学梅, 郑宇婷, 董朝良, 等. 云南省瑞丽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6): 572-57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6.014 |
[13] |
黄慕嫦, 刘鹰航, 区博文, 等. 江门市白纹伊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与抗性治理对策[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 22(2): 142-144. |
[14] |
胡雅劼, 李朋, 陈祖华, 等. 四川省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 21(6): 558-560. |
[15] |
任志华, 潘引君, 刘天, 等. 上海市青浦区白纹伊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4): 418-41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4.030 |
[16] |
姜进勇, 郭晓芳, 唐烨榕, 等. 云南省2004-2014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监测与防控对策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1): 5-8.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6.0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