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区博文, 张劲苗, 朱宇平, 黄慕嫦, 黄晓江, 黄悦志
- OU Bo-wen, ZHANG Jin-miao, ZHU Yu-ping, HUANG Mu-chang, HUANG Xiao-jiang, HUANG Yue-zhi
- 广东省江门地区2015-2017年白纹伊蚊密度监测及抗药性调查
- Study on the seasonal dynamics an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of Aedes albopictus in Jiangmen city, China, 2015-2017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6): 621-624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6): 621-624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6.01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8-02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10-16 07:57
随着全球运输交往密切、气候变暖以及生态环境改变,新发和再肆虐虫媒病毒病在全球时有发生,甚至发生暴发和大流行[1]。近几年来,广东省江门地区每年均有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尤其是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暴发和2016年本地区发生我国新发传染病——寨卡病毒病的输入性疫情[2-3],蚊媒传染病的防控仍是江门市疾病防治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面了解江门市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季节消长及抗药性对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于2015-2017年对江门市7个市(区)的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抗药性进行了监测,旨在为白纹伊蚊防制及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蚊媒密度监测数据来源于江门市CDC各媒介生物监测点上报的2015-2017年媒介生物监测报表。蚊媒传染病(包括输入性)病例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1.2 测试蚊种白纹伊蚊野外种群于2017年5-10月从江门市辖7个市(区)的城市居民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蚊或卵块,带回实验室饲养1~2代,挑选3龄末4龄初幼蚊进行测定。
1.3 测试药剂1%氯菊酯、1%溴氰菊酯、1%高效氯氰菊酯、1%双硫磷、5%残杀威、1%四氟甲醚菊酯和1%Es-生物烯丙菊酯7种杀虫剂储备液,均由广东省CDC提供。
1.4 方法 1.4.1 布雷图指数(BI)法在江门市蓬江、江海、新会区、鹤山、开平、台山、恩平市各选取1个街道,每个街道选取1个社区开展监测,监测场所包括居民区和非居民区。居民区主要调查居民住户室内、门前屋后、阳台、天台等积水容器,非居民区主要调查公园(或绿化广场、花卉市场、苗圃)、工地、单位(医院)等环境的各类积水以及积水容器。每个社区居民区调查60~100户,非居民区按每10 m×10 m折算为1户计算,调查100户,计算BI。3-11月每月监测2次,1、2、12月每月监测1次,相邻2次的监测时间间隔应为15 d,遇风雨天气(风力5级以上)顺延。
1.4.2 诱蚊诱卵器法每个街道选取不少于1个社区,将诱蚊诱卵器放置于居民区、公园(或绿化广场、花卉市场、苗圃)等场所。每个诱蚊诱卵器内放置20 ml脱氯水和1张滤纸,布放间隔为25~50 m,共布放60个,连续放置4 d,至第4天检查诱蚊诱卵器中伊蚊成蚊和产卵情况,计算诱蚊诱卵器指数(MOI)。3-11月每月监测2次,1、2、12月每月监测1次,相邻2次的监测时间间隔应为15 d,遇风雨天气(风力5级以上)顺延。
1.4.3 抗药性测定幼蚊采用浸渍法测定抗性水平。在(25±1) ℃,相对湿度(70±5)%条件下饲养,测试幼蚊为3龄末4龄初的健康试虫。使用5~7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梯度设置3次重复,每个重复试虫均为20条。用量筒量取200 ml隔夜脱氯水,加到250 ml的白陶瓷碗中,然后向各白陶瓷碗中加入不同梯度容积的杀虫剂稀释液(丙酮为溶剂)。对照组加入相同容积丙酮作为对照。24 h后观察并记录各浓度幼蚊死亡情况。
死亡判断标准:用玻璃棒轻触幼蚊,幼蚊无逃避反应或抽搐即视为死亡。成蚊的死亡判定标准:试虫完全不动,或仅震颤,无法爬动或起飞,视为死亡。
1.5 统计与计算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趋势分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生物测定数据统计,获得半数致死浓度(LC50),根据抗性水平判定标准用Epi Info 3.5.3软件做抗性分布图。
风险评估依据:高密度(BI或MOI>20)、中密度(10<BI≤20或10<MOI≤20)、低密度(5<BI≤10或5<MOI≤10)、符合防控要求(BI≤5,MOI≤ 5)。
抗性判定标准:幼蚊的抗性倍数<3为敏感;3≤抗性倍数<10为低度抗性;10≤抗性倍数<40为中度抗性;抗性倍数≥40为高度抗性。
2015-2017年江门地区BI高峰值呈逐年递减趋势,2015和2016年BI值均呈单峰分布,最高峰出现在9和5月,分别为14.23和12.85;2017年BI值5月出现一个小高峰,7月最高为7.36。2016和2017年BI值的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但2015年BI高峰期比2016、2017年分别推迟4和2个月,高峰期BI均>5。MOI法监测显示,2015-2017年MOI值均呈单峰分布,最高峰分别在8、5、9月,分别为11.39、20.41和14.86。2016和2017年MOI值连续2年季节消长趋势较为一致,见图 1。
2.2 BI、MOI地区分布情况2015-2017年江门市7个市(区)平均BI、MOI值显示,大部分地区蚊媒密度为低密度状态(5<BI≤10或5<MOI≤10)。2015年平均BI呈低密度状态地区有4个,中密度区有2个,无高密度区;2016年平均BI呈低密度状态地区有5个,无中、高密度区;2017年平均BI值呈低密度状态地区有2个,无中、高密度区。MOI法监测显示,2015年平均MOI呈低密度状态有5个,中密度状态有1个;2016年平均MOI呈低密度状态有5个,中密度状态有1个;2017年平均MOI呈低密度状态有3个,中密度状态有1个,见表 1。
2.3 蚊媒传染病发生情况2015-2017年蚊媒传染病共发生47例,其中登革热12例(10例为输入性病例,2例为本地病例),疟疾19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寨卡病毒病14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流行性乙型脑炎2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蚊媒传染病病例除8月外,其他月份均有发生。2016年2、3、5月出现高峰,为2016年江门市恩平市寨卡病毒病输入高峰期,2015年的5、9-12月出现发病小高峰,2017年的9、12月出现发病小高峰,见图 2。
2.4 白纹伊蚊对5种常见杀虫剂的抗性分布江门市7个市(区)白纹伊蚊幼蚊对双硫磷、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Es-生物烯丙菊酯、四氟甲醚菊酯7种常用杀虫剂呈中、低抗性或敏感。从图 3看出,白纹伊蚊幼蚊对四氟甲醚菊酯的抗性最高,尤其新会区种群已产生中度抗性,对溴氰菊酯、双硫磷、Es-生物烯丙菊酯呈低抗或敏感,大部分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氯菊酯敏感。
7个白纹伊蚊幼蚊野外种群对7种杀虫剂均未产生高抗性,产生中抗的占2.04%,产生低抗的占46.94%。其中,白纹伊蚊幼蚊野外种群对四氟甲醚菊酯100%产生抗性,对双硫磷85.71%产生抗性,对Es-生物烯丙菊酯71.43%产生抗性,对溴氰菊酯57.14%产生抗性,见表 2。
3 讨论BI和MOI是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密度监测的主要指标,其中BI也是登革热防控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4-5]。非疫情流行期,一般要求BI及MOI值控制在20以下;疫情流行期,则要求BI<5。从本次蚊虫密度监测数据看,近3年来江门市BI和MOI基本呈单峰变化趋势,即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温度降低则BI和MOI也降低,表明气温对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消长影响较大[6-7]。5-9月是江门市白纹伊蚊活动高峰期,与广东省其他地区,如深圳、广州等地的蚊媒密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8-9]。2015-2017年BI高峰值分别为14.23、12.87和7.36,属蚊媒中、低密度状态;MOI高峰值分别为11.39、20.41和14.86,属蚊媒高、中密度状态。可见,在蚊虫活动高峰期江门市蚊媒密度均较高。虽然全市BI和MOI平均值均较低,但部分地区监测值却>20,显示蚊虫孳生非常严重。蚊媒传染病发生率较高预示着江门市蚊媒传染病发生风险较大,同时新发蚊媒传染病的威胁更加督促我们应重视蚊虫的防制。
目前,寨卡病毒病、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因无特效药治疗和有效疫苗预防,当有疫情发生时更有赖于对蚊虫的控制以防止本地病例的发生和传播。杀虫剂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化学防治仍是蚊虫防制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疫情流行期以及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城镇创建过程中。文献报道显示,随着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全国多个城市、地区的蚊虫产生了抗药性且抗性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10-12]。江门市连续3年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显示,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对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13]。因此,为有效延缓本地区白纹伊蚊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应加强蚊虫抗药性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科学合理选择杀虫剂,当蚊虫产生高抗性时,应停止使用此类杀虫剂;当产生中度抗性,应停止使用或加配敏感药物或加配新药使用;可采用轮换或镶嵌方法使用杀虫剂。
蚊媒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要坚持清除孳生地、防蚊、灭蚊并重的原则,在日常状态下以清除孳生地为主要防蚊、灭蚊手段,当蚊虫监测显示处于中、高度风险状态或有疫情发生时,应根据本地抗性监测结果,科学、合理选用杀虫剂,快速、有效地控制蚊媒密度,从而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发展[14]。
[1] |
张海林. 新发和再肆虐虫媒病毒病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2): 101-102, 120. |
[2] |
熊益权, 陈清. 1978-2014年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4(12): 1822-1825. DOI:10.3969/j.issn.1673-4254.2014.12.24 |
[3] |
刘起勇. 寨卡病毒媒介伊蚊控制策略和措施展望[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2): 93-9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01 |
[4] |
江毅民, 严子锵, 胡志刚, 等. 诱蚊诱卵指数作为蚊虫密度监测指标适用性的探讨[J]. 热带医学杂志, 2015, 15(11): 1555-1557. |
[5] |
于德宪.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D].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 2008. DOI: 10.7666/d.y1395541. 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per/Detail?id=DegreePaper_Y1395541
|
[6] |
景钦隆, 罗雷, 李晓宁, 等. 布雷图指数、输入病例、气象因子与登革热本地流行的关系研究[J]. 华南预防医学, 2015, 41(5): 401-406. DOI:10.13217/j.scjpm.2015.0401 |
[7] |
Sang SW, Yin WW, Bi P, et al. Predicting local dengue transmission in Guangzhou, China,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imported cases, mosquito density and climate variability[J]. PLoS One, 2014, 9(7): e102755. DOI:10.1371/journal.pone.0102755 |
[8] |
严子锵, 胡志刚, 江毅民, 等.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及其影响因素[J]. 热带医学杂志, 2010, 10(5): 606-608. |
[9] |
刘晓娜, 吴能简, 吴崧霖, 等. 深圳市坪山新区2016年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3): 283-28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23 |
[10] |
李成玲, 严子锵, 江毅民, 等. 广州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3, 19(6): 487-489. |
[11] |
刘洪霞, 朱江, 刘曜, 等. 上海地区2015-2016年白纹伊蚊幼虫监测及抗药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4): 305-307.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4.001 |
[12] |
涂涛田, 季恒青, 冯绍全, 等. 重庆市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5): 506-507.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24 |
[13] |
区博文, 张劲苗, 朱宇平, 等. 2016年江门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4): 386-38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4.022 |
[14] |
孟凤霞, 王义冠, 冯磊, 等. 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4-10.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