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刘涛, 姜梅, 徐小雯, 牟晓东, 刘军, 刘靖宇
- LIU Tao, JIANG Mei, XU Xiao-wen, MOU Xiao-dong, LIU Jun, LIU Jing-yu
- 山东省烟台市2013-2016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分析
- Analysis on an outbreak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from 2013 to 2016 in Yantai, Shandong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5): 511-51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5): 511-513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2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6-14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8-03 17:1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引起的蜱媒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肝肾功能损伤以及消化道症状,并伴有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例可见出血症状[1],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约10%,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我国多个省份发生过SFTS聚集疫情,有共同暴露、也有接触重症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感染[3]。山东省烟台市自2013年起发生多起SFTS聚集疫情,现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生原因、传播方式和危险因素,为SFTS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3-2016年SFTS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聚集性疫情资料来自烟台市各县(区)CDC对辖区内发生的SFTS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1.2 聚集性病例定义按《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2015版)》规定,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人员中,出现≥2例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1.3 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各县(区)CDC采集SFTS聚集性疫情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动物血清标本低温运输至烟台市CDC,依据原卫生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年版)》,采用RT-PCR法检测病例标本和蜱标本的带病毒情况;动物血清标本采用双抗原夹心法ELISA检测SFTSV总抗体。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计算阳性率等指标。计算公式:
阳性率=阳性标本数(份)/总标本数(份)×100%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2013-2016年烟台市共报告4起SFTS聚集疫情,其中2013年蓬莱市1起,2015年海阳市1起,2016年栖霞、蓬莱市各1起,共涉及病例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61岁。17例病例均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4起疫情均涉及家庭成员,家庭聚集性明显。
2.2 聚集疫情特征 2.2.1 直接接触案例首发病例:王某,8月25日发病,9月4日于家中死亡,经烟台市CDC检测,患者SFTS实验室核酸检测为阳性。续发病例:9月11-18日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8例。调查发现,首发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无确诊病例或相关症状病例接触史;续发病例8例均无蜱叮咬史,但均暴露于首发病例的葬礼,与首发病例有直接接触史,无其他SFTS确诊病例接触史,续发病例发病时间集中且暴露和发病时间间隔在潜伏期内。疫点附近的养殖动物无异常死亡情况,蜱、家畜、宠物经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疫情为直接接触病例导致的疫情传播。
2.2.2 共同暴露案例案例1:首发病例,黄某,2015年8月28日发病,9月12日治愈出院。续发病例,辛某,系首发病例配偶,2015年8月31日发病,9月15日治愈出院。经烟台市CDC检测,首发和续发病例的SFTS实验室核酸检测均为阳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首发病例和续发病例在发病前无蜱叮咬史,且发病前均未接触过类似病例或确诊病例。首发病例发病期间由女儿和女婿照顾,两人在最长潜伏期内无发热及其他不适,经SFTSV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两病例均为农民,平素在茶园负责采茶工作,调查过程发现,工作环境有蜱分布,且村民常被蜱叮咬。综合考虑,2例病例发病时间间隔短,发病后无直接接触,其密切接触者检测结果为阴性,且工作环境存在疾病传播媒介,故推断为共同暴露危险环境所致。
案例2:首发病例,谢某,2016年4月30日发病,5月9日死亡。续发病例,5月1-4日共有3例发病。经烟台市CDC检测,首发病例和续发病例的SFTS实验室核酸检测均为阳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例病例发病前无外出史,1个月内无蜱叮咬史,未接触类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均从事葡萄种植,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中谢某涛(首发病例之子)共同养殖牛、羊。首发病例发病后,由配偶、女儿、女婿共同照顾,续发病例未曾接触,对上述密切接触者进行SFTSV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采集患者家的家畜和宠物进行SFTS抗体检测,羊、牛和犬分别检测9、7和1只(头),阳性3、2和1只(头)。在患者家中发现寄生蜱。续发病例谢某涛发病前未接触首发病例。其他续发病例发病前有首发病例家庭暴露史,无首发病例直接接触史。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续发病例发病时间距首发病例发病时间较短,且无直接接触史;密切接触者均未感染,首发病例所养动物存在感染,且生活环境存在传播媒介蜱,该疫情为共同暴露于首发病例生活环境所致。
案例3:首发病例,王某,2016年7月26日发病,8月3日死亡。续发病例,系首发病例配偶,该病例于8月14日发病,8月22日治愈。经烟台市CDC检测,首发病例和续发病例SFTSV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调查发现,首发病例发病前有蜱叮咬史,发病后未与其配偶(续发病例)直接接触,由其儿子与侄子共同照顾,发病期间无任何出血迹象。经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SFTSV核酸结果为阴性。经调查发现,续发病例发病前有蜱叮咬史,且与首发病例有共同外环境暴露史,暴露与发病时间间隔在潜伏期内,因此,该疫情应为共同暴露于危险外环境感染所致。
3 讨论SFT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特效疫苗[4]。SFTSV的传播方式包括经蜱叮咬、接触传播等[5]。蜱叮咬是野外劳作人员最可能的SFTSV感染途径,其次因潜伏期和急性期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分泌物可导致人间传播[6-7]。
烟台市SFTS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原因为直接接触及共同暴露。近几年,江苏、河南、山东等地聚集疫情多由直接接触确诊病例血液引起[8-10]。烟台市直接接触病例中,对9份病例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和比对,结果显示SFTSV RNA片段L、M和S片段氨基酸同源性为100%[11],进一步证实续发病例为参加葬礼时直接接触确诊病例的血液造成感染,与顾时平等[12]调查结果一致。烟台市其他病例均无直接接触,但均暴露于相同环境,且环境中存在疾病传播媒介蜱。
聚集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①医务工作者对SFTS防控知识认知不足;②确诊病例的尸体处理尚无法律要求,无法强制进行规范化处理;③居民SFTS防治知晓率低,个人防护意识差;④外环境蜱分布广泛。因此,为预防聚集疫情发生,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控认识;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注意个人防护;对确诊病例尸体进行规范处置,防止接触传播;加强外环境治理,清除蜱的生存环境;定期进行牲畜或宠物灭蜱,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随访,对密切接触者进行2周的健康随访,一旦出现发热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诊。
[1] |
戴亚欣, 李科峰, 李鹏, 等. 舟山市枸杞岛一起家庭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2): 181-18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17 |
[2] |
丁淑军, 林艺, 张晓梅, 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 30(5): 531-534. DOI:10.3969/cjz.j.issn.1002-2694.2014.05.020 |
[3] |
马婷, 孙继民, 施旭光, 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3): 327-329.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3.031 |
[4] |
雷晓颖, 张笑爽, 于学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7): 967-971. DOI:10.11847/zgggws2014-30-07-38 |
[5] |
孙立平, 童巧霞, 揭盛华.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1): 87-89.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1.027 |
[6] |
Zhang XS, Liu Y, Zhao L, et al. An emerging hemorrhagic fever in China caused by a novel bunyavirus SFTSV[J]. Sci China Life Sci, 2013, 56(8): 697-700. DOI:10.1007/s11427-013-4518-9 |
[7] |
张永刚, 崔荣敏, 于丹梅, 等. 丹东市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10): 1495-1498. DOI:10.11847/zgggws2013-29-10-29 |
[8] |
陶文元, 陶欣.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8例报告[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21(1): 91-92. DOI:10.3969/j.issn.1671-7783.2011.01.022 |
[9] |
唐晓燕, 崔宁, 康锴, 等. 一起聚集性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2): 110-113.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2.02.004 |
[10] |
Gai ZT, Liang MF, Zhang Y, et al.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through blood contact[J]. Clin Infect Dis, 2012, 54(2): 249-252. DOI:10.1093/cid/cir776 |
[11] |
Jiang XL, Zhang S, Jiang M, et al. A cluster of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cases caused by SFTS virus in Penglai, China[J].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5, 21(3): 274-279. DOI:10.1016/j.cmi.2014.10.006 |
[12] |
顾时平, 吴雪, 周斌, 等. 浙江省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4): 364-367.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5.04.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