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王桂安, 徐荣, 朱光锋, 马晓
- WANG Gui-an, XU Rong, ZHU Guang-feng, MA Xiao
- 浙江省宁波地区2006-2016年蝇类种群监测及密度消长规律分析
- Analysis of population monitoring and density seasonal abundance of flies from 2006 to 2016 in Ningbo,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5): 494-498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5): 494-498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1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5-10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8-03 17:13
蝇类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与人类接触机会多,多孳生于垃圾、粪便等环境差的地方,可携带致病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大,且由于数量多,骚扰人体,影响人的正常工作、生活和情绪。2005年中国CDC启动了全国重点传染病及病媒生物监测项目,其中病媒生物监测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1]开展工作。宁波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市内地形复杂,其中山区、半山区(丘陵)约占50%,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利于蝇类生长繁殖,为进一步掌握主要蝇类在当地的分布特点、孳生地及季节消长规律,开展蝇类传播疾病预测预警以及为应急事件处理积累基础数据,宁波市自2005年起按照国家方案要求开展蝇类密度监测工作。由于2005年为病媒生物监测项目启动年,数据收集整理没有经验,部分监测生境数据缺失,本研究仅对宁波市2006-2016年蝇类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蝇类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宁波地区2006-2016年病媒监测数据蝇类监测结果。监测时间、监测方法等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1]进行。
1.2 监测点设置宁波市辖区范围内每个县(市、区)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各监测点相对固定。
1.3 监测工具采用锥形芯圆形诱蝇笼,笼高40 cm,φ 20 cm,圆锥形芯高35 cm,顶口φ 2 cm,诱蝇笼由浙江省慈溪市亚细亚卫生杀虫药械厂生产。诱饵为红糖食醋饵(25 g+25 g)+25 ml水。
1.4 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记录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并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等)。
蝇密度(只/笼)=捕获蝇总数/布放捕蝇笼数
2 结果 2.1 蝇种类构成2006-2016年,宁波地区共布放诱蝇笼12 312个,捕获蝇类144 329只,蝇总密度为11.72只/笼。其中,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家蝇(Musca 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和铜绿蝇(L. cuprina)分别捕获69 118、21 454、14 401和11 515只,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7.89%、14.86%、9.98%和7.98%,4个蝇种合计占捕获总数的80.71%,为宁波地区主要蝇种,见图 1。不同年份中,2010年蝇密度最高,为43.97只/笼,2013-2016年蝇密度较低,分别为2.12、2.27、2.37和2.26只/笼,见表 1。
2.2 不同蝇类密度情况捕获的蝇种中以大头金蝇和家蝇密度较高,分别为5.61和1.74只/笼,其中2006-2012年大头金蝇在各蝇种中密度最高(2007年大头金蝇和家蝇密度接近),2013年开始,家蝇在各蝇种中密度最高,见表 2。
2.3 不同监测生境蝇类密度各生境中以绿化带蝇密度最高为17.67只/笼,居民区、农贸市场和餐饮外环境分别为11.59、10.43和9.22只/笼。其中,2006-2010年、2012年绿化带中蝇密度最高,分别为24.24、12.13、17.38、36.86、66.52和5.72只/笼,2013-2016年农贸市场中蝇类密度最高,分别为2.95、3.01、3.06和2.85只/笼,2011年餐饮外环境中蝇密度最高为12.19只/笼,其次为绿化带,见表 3。
主要蝇种中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在绿化带中密度最高,分别为9.01、1.70、2.06只/笼,家蝇在居民区密度最高为2.50只/笼,见图 2。
2.4 捕获蝇类季节消长2006-2016年,各监测点捕获蝇类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总体呈单峰分布,峰值在6月,为23.67只/笼,6-9月为高峰持续期,从10月开始蝇密度下降明显。2006、2009、2011-2012年蝇密度峰值出现在6月,2007-2008、2014-2015年蝇密度峰值出现在7月,2013和2016年9月蝇密度最高。历年不同月份蝇密度最高值出现在2010年的9月,为98.02只/笼,见表 1。
各生境中,绿化带和居民区蝇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现双峰分布,绿化带蝇密度峰值出现在7和9月,居民区蝇密度峰值分别为6和9月;餐饮外环境中蝇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现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6月;农贸市场蝇密度5-9月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峰不突出,见图 3。
2.5 主要蝇类不同生境季节消长主要蝇类中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季节消长趋势呈现双峰分布,大头金蝇两个峰值在6和9月,峰值密度分别为12.33和12.14只/笼,丝光绿蝇峰值分别为5月的2.36只/笼和7月的2.32只/笼,铜绿蝇峰值出现在6月为2.13只/笼,随后密度下降,在9月再次出现密度回升,家蝇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为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6月,见图 4。
3 讨论 3.1 宁波地区不同年份优势蝇种及变化原因2006- 2016年宁波地区监测的蝇类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家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与河南省2008-2011年监测到的优势蝇种一致[2]。而西安市在2009-2012年监测到的优势蝇种为家蝇、厩腐蝇(Muscina stabulans)、黑尾黑麻蝇(Helicophagella melanura)和丝光绿蝇[3];北京市昌平区在2007-2011年监测到的优势蝇种为黑尾黑麻蝇、家蝇和厩腐蝇[4];南昌市城区2006-2008年监测到家蝇密度最高,其次为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5]。现有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优势蝇种有一定差异,各地区优势蝇种除受地理、气候因素影响外,有研究表明诱饵也能影响不同蝇种密度[6-7]。河南省[2]、西安市[3]和南昌市[5]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诱饵与本研究相同,均为红糖食醋饵,北京市昌平区[4]使用的是腐乳。
2006-2012年大头金蝇在各蝇种中密度最高,但从2013年开始,家蝇密度超过大头金蝇,在各蝇种中密度最高。随着近几年宁波市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力度的增大,政府统一购买消杀服务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绿化带、农贸市场及“五小”餐饮单位等作为重点公共区域,有害生物防治(PCO)公司定期进行消杀作业,大头金蝇在此类环境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密度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目前公共消杀服务对居民区的可及性还不充分,家蝇密度下降的幅度不是很明显。
3.2 不同生境不同蝇类密度各生境中绿化带蝇密度最高与此类环境中人员流动性大,易产生垃圾形成孳生地有关,如果垃圾不能及时清理,可为蝇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繁殖环境。另外,绿化带中的诱蝇笼很少受人为因素干扰,也是捕获蝇类密度较高的原因之一。优势蝇种中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在绿化带中密度最高,家蝇在居民区中密度最高,这与蝇类的生活习性有关,家蝇喜欢在室内或靠近室内的区域生活,而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等更喜欢空旷地带,与徐荣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3.3 宁波地区不同年份不同蝇类季节消长规律2006- 2016年蝇类总体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现单峰分布,与2008-2011年河南省监测到的蝇类密度结果类似[2],但宁波地区的峰值出现在6月,与河南等地区峰值出现在8月有区别,可能与宁波市地理纬度偏南,6月开始温度、光照等气候条件已经达到适宜蝇类生长的条件,而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地理因素,蝇类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月份也不完全相同,相同地区每年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蝇类峰值出现的月份也不完全相同有关。国内研究显示,蝇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现双峰分布[9-10]。通过对宁波地区不同蝇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研究发现,优势蝇种中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现双峰分布,但家蝇为典型的单峰分布。由于不同蝇类的卫生学意义不尽相同,在研究蝇类的密度季节消长趋势时还应分蝇种进行。不同生境蝇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也不尽相同,这与不同生境主要聚集生活不同的蝇种以及不同生境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有关。绿化带、居民区等外部空旷环境蝇类密度与气候因素关系更为密切,而农贸市场为内环境,受气温、降水等的影响小。
2012年宁波地区蝇密度与2011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自2013年开始蝇密度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蝇类数量变化受温、湿度等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与孳生地环境清理情况关系密切。2012年以来宁波地区的气候因素没有剧烈的变化,但2013年宁波市接受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各地区以此为契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城区环境状况有较大改观。另外,近年来宁波市PCO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技术力量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蝇类防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11-12],这些都是近几年宁波市蝇类密度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宁波市坚持对环境治理采取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蝇类孳生地的治理,蝇类密度也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3.4 蝇类防制建议5-10月为蝇类的持续高峰期,在此阶段做好蝇类防治工作,对减少痢疾、伤寒、脊髓灰质炎等蝇传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将蝇类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在大力倡导提高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的今天,蝇类作为重要的卫生害虫之一,其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蝇类防制是一个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防制过程要注重对病媒生物防制基层人员、PCO公司一线操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要重视对蝇类孳生地的治理,减少对化学防治方法的依赖;要针对不同生境、不同蝇类密度的变化规律采取不同的消杀方法。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也要做好蝇类抗药性、密度消长规律研究等的指导,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才能更好地做好蝇类防制工作。
志谢: 宁波市各区(县)CDC病媒生物防制人员为蝇类监测付出辛勤劳动和工作中给予大力配合,一并志谢[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
|
[2] |
唐振强, 刘吉起, 郭祥树, 等. 2008-2011年河南省蝇类密度监测及季节消长情况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3, 19(2): 132-134. |
[3] |
王欣, 庞松涛, 雷晓岗, 等. 西安市2009-2012年蝇类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3): 270-272.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3.020 |
[4] |
贺洪国, 刘硕, 张丽文, 等. 北京市昌平区2012-2016年蝇类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6): 597-59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6.021 |
[5] |
马红梅, 陈海婴, 柳小青, 等. 南昌城区蝇类组成、季节消长及多样性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5): 401-403. |
[6] |
冷培恩, 徐仁权, 朱仁义. 蝇类密度监测方法的现状[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5, 12(3): 189-192. DOI:10.3969/j.issn.1005-0507.2005.03.014 |
[7] |
徐友祥, 冷培恩, 王韶华, 等. 蝇类监测中不同饵料诱蝇效果的对比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 23(6): 522-524. |
[8] |
徐荣, 朱光锋, 徐明, 等. 宁波市不同生境蝇类结构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1): 24-26. |
[9] |
孙金明, 孙伯超, 于志俊. 盐城市蝇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4, 10(1): 33-34. DOI:10.3969/j.issn.1671-2781.2004.01.012 |
[10] |
张述铿, 姜荣富, 林新武, 等. 福建省沿海口岸蝇类监测结果综合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6): 587-591. |
[11] |
白勇, 朱光锋, 胡宁军, 等. 宁波市PCO现状与服务质量的管理[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2): 182-183. |
[12] |
房家安. 借助PCO公司监测病媒生物的探讨[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6): 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