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多吉卓玛, 卓玛央金, 杨晓东, 徐慧梅, 李海东, 次仁旺姆, 王剑, 杨贵荣, 周红宁, 龚正达
- DUOJI Zhuo-ma, ZHUOMA Yang-jin, YANG Xiao-dong, XU Hui-mei, LI Hai-dong, CIREN Wang-mu, WANG Jian, YANG Gui-rong, ZHOU Hong-ning, GONG Zheng-da
- 西藏自治区蚊虫分类与区系研究Ⅰ.阿蚊属(Armigeres)4个物种在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现
- Taxonomy and fauna of Culicidae in Xizang (Tibet) Ⅰ. Discovery of four species of the genus Armigeres from Tibet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5): 479-481, 501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5): 479-481, 501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1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8-20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9-12 17:47
2 墨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西藏 墨脱 855300;
3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云南省虫媒病毒研究中心, 云南省虫媒传染病防控重点实验室, 云南 普洱 665099;
4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云南 大理 671000
2 Motuo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Yunnan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Yunnan Provincial Center of Arborvirus Research, 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Vector-borne Diseases Control and Research;
4 Yunnan Institute of Endemic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西藏自治区(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26°50′~36°53′N,78°25′~99°06′E之间,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120.223万km2,西藏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东接四川省,东北紧靠青海省,东南连接云南省;并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 000多公里。西藏不仅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区域之一。目前,我国已知蚊科(Culicidae)2亚科21属约420种(亚种)[1-4]。既往西藏蚊类区系和分类研究的工作开展相对较少,据历年区系调查和分类的研究结果统计,共发现分布蚊类有10属〔按蚊属(Anopheles)、伊蚊属(Aedes)、库蚊属(Culex)、阿蚊属(Armigeres)、脉毛蚊属(Culiseta)、曼蚊属(Mansonia)、蓝带蚊属(Uanotaenia)、钩蚊属(Malaya)、局限蚊属(Topomyia)和小蚊属(Mimomyia)〕约50种(亚种)[5-7]。2017年7-9月,我们对藏东南林芝市的墨脱、巴宜、察隅和波密多县的乡镇居民区和不同气候环境及孳生地蚊类群落生态学调查中,采集了一大批蚊类标本,这些标本经初步鉴定发现共有15属约74种(亚种),其中,首次在西藏发现分布的有巨蚊属(Toxorhynchites)、领蚊属(Heizmannia)、尤蚊属(Udaya)、杵蚊属(Tripteroides)和直脚蚊属(Orthopodomyia)5属及40余种,均为西藏的新纪录属和种,其中还包含部分中国新纪录亚属和物种。因此,迄今西藏蚊类已知达15属并超过90种(亚种),蚊类的属和种分别约占国内总数的71.4%和21.4%。
上述西藏蚊类的区系、分类和群落生态学等研究的系列结果,我们将在“西藏自治区蚊虫分类与区系研究”主题下,以不同内容序列分题的论文或报告形式分别、陆续地进行发表及报道。
阿蚊属全球已知2亚属60多种,其中阿蚊亚属(Armigeres)约43种,厉蚊亚属(Leicesteria)约19种,主要分布于东洋区,少数种类扩散到澳洲区和古北区[4, 8-10]。我国已知19种,其中阿蚊亚属9种,厉蚊亚属10种[9-10],多数分布在北纬37°以南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16种)[11]、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少数种类扩散到北方地区。既往西藏地区的阿蚊属仅知有2种,即骚扰阿蚊〔Ar.(Arm.)subalbatus〕和巨型阿蚊〔Ar.(Lei.)magnus〕[6-7]。2017年8-9月,我们在西藏墨脱县多个乡镇蚊类区系调查中,捕获阿蚊属蚊类多种,其中,经成虫的外部形态和雄性尾器特征鉴定能够确定的物种有骚扰阿蚊、毛抱阿蚊〔Ar.(Arm.)seticoxitus〕、贝氏阿蚊〔Ar.(Arm.)beisasi〕、黄色阿蚊〔Ar.(Lei.)flavus〕和白斑阿蚊〔Ar.(Lei.)inchoatus〕5种,其中后4种蚊虫为西藏地区首次发现,为当地的新纪录。现将该4个新纪录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分布区、孳生环境及其以实物作为凭证标本绘制的雄蚊尾器结构图等内容分别记述和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的调查与采集以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市为调查取样的空间范围,于2017年8-9月对不同气候环境、植被带和居民区的不同类型蚊类孳生地(自然或人工水体)采用捞捕蚊幼虫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取样。所获蚊幼虫带回林芝市CDC实验室进行培养,并分别制作不同虫期或结构(成虫、幼虫、蛹皮、幼虫皮和雄尾器)的针插或玻片标本。
1.2 分类鉴定依照参考文献[5, 11]等蚊类专著对上述所获蚊类的成虫和雄尾器进行分类和鉴定到种,并以雄蚊尾器作为实物凭证标本绘制成图。
2 结果调查发现当地阿蚊属共有5种,包括骚扰阿蚊、毛抱阿蚊、贝氏阿蚊、黄色阿蚊和白斑阿蚊。其中,后4种阿蚊在西藏地区首次发现,为当地新纪录蚊种。将4新纪录种的鉴别特征分别记述如下。
2.1 毛抱阿蚊〔Ar.(Arm.)seticoxitus Luh et Li,1981〕鉴别特征:成蚊雌和雄前胸前、后背片上部和中胸盾片密盖暗金属光泽的铜褐色宽鳞;雄蚊抱器基节端半中部具有一大簇发达的粗长鬃,端节端部近内缘具4~6根刺形鬃和部分散生小鬃;小抱器呈掌状,端部具约7根粗短的刺形鬃。雄蚊尾器特征见图 1。
地理分布:西藏(墨脱亚东、德兴)、广西(隆林)、云南(西双版纳、盈江那帮)。国外:缅甸、泰国、印度。
孳生环境:低海拔热带气候河谷地带的家、野芭蕉根部积水、野生竹筒和树洞积水等。
2.2 贝氏阿蚊〔Ar.(Arm.)beisasi Stone et Thurman,1958〕鉴别特征:成虫前胸后背片鳞全部白色;各足基节具白鳞;腹节第7腹板具端白带。雄蚊抱肢端节的指爪列约为该节的1/2长;小抱器具3个末端尖的刺形鬃。雄蚊尾器结构及特征见图 2。
地理分布:西藏(墨脱德兴)、台湾。国外:菲律宾。
孳生环境:竹筒积水。
2.3 黄色阿蚊〔Ar.(Lei.)flavus(Leicester,1908)〕鉴别特征:跗节有白环;中胸后背片具一小丛短小的黄色细鬃;腹节2~6背板有窄的黄色端带。雄蚊抱肢端节末端扩张,内缘具4~6根长而末端钝的指爪;抱肢基节小抱器具2~3根粗钝的刺形鬃和许多细鬃。雄蚊尾器结构及特征见图 3。
地理分布:西藏(墨脱县的墨脱镇、德兴乡、达木乡、背崩乡)、云南、广西、台湾。国外:缅甸、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和老挝。
孳生环境:主要孳生于海拔较低、热带气候环境中新砍伐留下的粗竹桩积水。
2.4 白斑阿蚊〔Ar.(Lei.)inchoatus Barraud,1927〕鉴别特征:跗节有白环;唇基光裸;触须末端暗色;腹节背板仅有斜形侧白斑。抱肢端节末端扩张,具12~14个指爪;小抱器端缘具5~6根粗壮的刺形鬃。雄蚊尾器结构及特征见图 4。
地理分布:西藏(墨脱)、云南、广西。国外: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
孳生环境:主要孳生于海拔较低、热带气候环境中的竹筒积水。
3 讨论我国的阿蚊属已知有19种,主要分布在气候较热和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如云南、广西等地,少数种类扩散到北方地区[9-10]。既往西藏地区的阿蚊属仅知有2种,迄今,西藏的阿蚊数已达6种,占国内阿蚊属蚊种数的1/3,反映了西藏尤其是藏东南地区蚊类多样性较高的特征。
西藏虽然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但在藏东南地区如察隅、墨脱市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流域,由于海拔相对较低、雨量充沛和气候环境复杂多样,阿蚊等蚊属的种类随着区系调查的深入,种类无疑还会进一步增加。
[1] |
边长玲, 龚正达. 我国蚊类及其与蚊媒病关系的研究概况[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 4(7): 545-551. DOI:10.13350/j.cjpb.2009.07.010 |
[2] |
Wilkerson RC, Linton YM, Fonseca DM, et al. Making mosquito taxonomy useful:a stable classification of tribe Aedini that balances utility with current knowledge of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J]. PLoS One, 2015, 10(7): e0133602. DOI:10.1371/journal.pone.0133602 |
[3] |
付文博, 陈斌. 蚊科昆虫分类及区系研究历史和现状概述[J]. 昆虫学报, 2018, 61(1): 122-138. DOI:10.16380/j.kcxb.2018.01.014 |
[4] |
Knight KL, Stone A. A catalog of the mosquitoes of the world (Diptera:Culicidae)[M]. College Park, Maryland: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77: 1-611.
|
[5] |
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陆宝麟.中国动物志.第8卷.昆虫纲.双翅目: 蚊科(上)[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878.
|
[6] |
薛群力, 邓波, 丁浩平, 等. 西藏地区蚊虫种类和分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9, 15(6): 508-509. |
[7] |
郭玉红, 刘起勇, 尹遵栋, 等. 西藏林芝地区蚊媒初步调查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4): 300-302. |
[8] |
Harbach RE, Howard TM. Index of currently recognized mosquito species (Diptera:Culicidae)[J]. European Mosq Bull, 2007, 23: 1-66. |
[9] |
瞿逢伊, 朱淮民. 蚊虫分类研究(双翅目:蚊科)的历史回顾与我国现状[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3, 20(4): 223-234. DOI:10.3969/j.issn.1005-0507.2013.04.003 |
[10] |
李旭东, 闫振天, 付文博, 等. 阿蚊属分类研究进展及地理区系分析(双翅目:蚊科)[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5): 377-381.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5.001 |
[11] |
董学书, 周红宁, 龚正达. 云南蚊类志(下卷)[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0: 194-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