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杨瑞军, 黄世腾, 王晓光, 吕磊, 曹国平, 万圣, 叶承华, 陈旭富
- YANG Rui-jun, HUANG Shi-teng, WANG Xiao-guang, LYU Lei, CAO Guo-ping, WAN Sheng, YE Cheng-hua, CHEN Xu-fu
- 浙江省衢州市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n an imported dengue fever case in Quzhou city, Zhejiang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5): 445-447, 487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5): 445-447, 487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0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5-30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8-03 17:13
2 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 丽水 323000
2 Lishu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ENV)引起,经伊蚊(Aedes)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通常夏秋季节高发,其潜伏期为5~7 d,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该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2],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3],患者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少数病例恶化至登革出血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登革热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是患者致死的主因。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多次大流行,病例达数百万,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尤为严重[4-5]。登革热在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省佛山市流行[6],并分离出4型DENV。此后,于1979、1980和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1、2、3型DENV[7]。浙江省慈溪市于2004年[8]、义乌市于2009年[9]发生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登革热疫情。衢州市于2017年发现1例登革热病例,提示衢州地区存在因登革热病例输入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为查明病例可能的感染来源及分离株的生物学性状,我们对该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病例临床资料来源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源于衢州市CDC传染病防制科。
1.2 标本采集在医院无菌采集患者血液标本5 ml,专车冷链送至衢州市CDC实验室,分离血清备用,多余的血清标本置-80 ℃低温保存。
1.3 抗体检测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血清样本进行DENV IgM抗体检测,试剂购于澳大利亚Panbio有限公司,于有效期内使用,具体操作说明和结果判读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4 病毒核酸检测DENV核酸的提取按照MagMAX-96病毒核酸抽取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取样100 μl,最终洗脱至50 μl,作为模板。采用浙江省CDC微生物检验所下发的引物和探针,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DENV核酸检测,具体参照文献[10]。
1.5 E基因扩增参考文献[11]设计引物,试剂采用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One Step RNA PCR Kit(Code No:DRR024A),按试剂说明书进行。反应条件:42 ℃ 30 min反转录,94 ℃ 2 min后,94 ℃30 s,51 ℃ 30 s,72 ℃ 2 min,循环40次,72 ℃延伸8 min。取扩增产物5 μl,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Marker位置确认反应产物。
1.6 序列测定与分析采用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由上海伯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据处理采用Dnaman和ClustalX软件,进化树的构建采用MEGA 7.0软件(最大似然法)。
2 结果 2.1 病例基本情况徐某,女,52岁,发病前在缅甸小勐拉镇制售烤饼,于2017年9月29日发病,在缅甸当地以感冒治疗,10月4日凌晨回衢州市,5日上午到衢江区人民医院就诊,后转至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当日傍晚衢州市人民医院以“登革热疑似病例”收入分院进行隔离治疗,6日衢州市CDC实验室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DENV IgM抗体阳性,结合近期缅甸有登革热流行情况,确诊为登革热输入性病例。
2.2 流行病学处置衢州市CDC对患者所在医院立即进行防蚊隔离治疗;对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血液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患者家中和曾逗留的兄弟、朋友家进行成蚊快速杀灭;同时对患者生活区域进行伊蚊幼虫应急监测,严格控制布雷图指数 < 5。
2.3 实验室检测结果 2.3.1 病例标本抗体及核酸检测病例血清标本DENV IgM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对病例标本血清核酸进行DENV型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测定,检测到1型DENV。
2.3.2 同源性分析经DENV E基因序列测定,该病毒获得E基因序列全长为2 325个核苷酸,推导编码775个氨基酸,未发现有碱基缺失与插入;与从GenBank下载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本例病毒株与54株DENV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8.3%~99.1%和97.8%~99.7%,其中与东南亚病毒株(登录序列号KY586429.1、KJ806941.2)的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和99.7%。
2.3.3 进化树构建将病例标本E基因序列与从GenBank中下载的不同国家、不同年份、不同基因亚型的病毒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进化树。该病毒株(DEVQuZhouCDC)位于DV-1分支上,而DV-1型又可分为GⅠ~GⅤ共5个亚型,该病毒株位于GⅠ亚型上,与东南亚病毒株(登录序列号KJ806941.2)在同一亚型分支,见图 1。
3 讨论目前,对于我国是否为登革热自然疫源地的争议较大,尚无明确定论,较多学者认为我国登革热病例主要以输入性病例[12-13]或以输入传播为主。因登革热传播方式为“伊蚊-人-伊蚊”,比较特殊,若当地有输入性病例,则疫情暴发流行的可能性较大,如2014年广东省大规模暴发疫情[14-15]及浙江省2004年慈溪市[8]、2009年义乌市[9]疫情暴发。衢州市作为其相邻城市,有必要对本次分离的DENV进行基因测序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为研究DENV的来源、流行、毒力变异及后期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E基因区域作为DENV基因分型广为人们所接受。根据抗原性不同将DENV分为1~4血清型,根据E基因又可分为多种亚型,不同地域基本有不同的血清型和基因亚型[11]。通过对病原体的测序、比对、基因进化树分析推断病原体的来源、发生、发展及传播为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6]。衢州市本例登革热病例为DENV1型GⅠ亚型,与东南亚病毒株(登录序列号KY586429.1、KJ806941.2)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9.1%和99.7%,与流行病学调查来源完全吻合,进一步推断本例登革热为一起输入性病例,且最有可能来源于东南亚一带。
另外,登革热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Ae.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 albopictus),浙江省仅有白纹伊蚊分布。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染给人类,蚊虫通常在吸食被感染的人血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虫终生均可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白纹伊蚊在衢州市分布较广泛,该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该蚊的生长繁殖;近年来,本地气温受气候变暖影响,较2005-2015年偏高,11月蚊虫活动仍较频繁[17],提示存在蚊虫孳生现象,一旦有登革热疫情输入,条件适宜可能引起登革热本地感染,继而暴发与流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商贸、劳务、旅游、探亲访友活动日渐频繁,尤其与登革热发病较多的东南亚地区交流增加,登革热病例输入的概率可能增加。因此,应密切注意境外疫情动态,加强对来自登革热疫区人员的观察,尽早发现病例并立即进行流行病学应急处置及标本检测,做好蚊虫杀灭工作,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1] |
Prommalikit O, Thisyakorn U. Dengue virus virulence and diseases severity[J]. 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 2015, 46(Suppl 1): S35-42. |
[2] |
刘志文, 俞永新, 贾丽丽, 等. 建国后首次登革热暴发分离的2株登革4型病毒prM和E基因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生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7, 23(7): 678-682, 686. DOI:10.3969/j.issn.1002-2694.2007.07.012 |
[3] |
Guzman MG, Harris E. Dengue[J]. Lancet, 2015, 385(9966): 453-465. DOI:10.1016/S0140-6736(14)60572-9 |
[4] |
Fahri S, Yohan B, Trimarsanto H, et al. Molecular surveillance of dengue in Semarang, Indonesia revealed the circulation of an old genotype of Dengue virus serotype-1[J]. PLoS Negl Trop Dis, 2013, 7(8): e2354. DOI:10.1371/journal.pntd.0002354 |
[5] |
Thangaratham PS, Rajendran R, Paramasivan R, et al. Clinical spectrum during 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 epidemics in Tirupur (India)[J]. J Vector Borne Dis, 2013, 50(4): 311-313. |
[6] |
马洪波, 朱汉荣, 孙虹, 等. 珠海登革病毒分离株的型别鉴定与序列分析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6, 29(增刊): 51-54. DOI:10.3969/j.issn.1004-9770.2006.z1.015 |
[7] |
熊益权, 陈清. 1978-2014年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4(12): 1822-1825. DOI:10.3969/j.issn.1673-4254.2014.12.24 |
[8] |
严菊英, 卢亦愚, 翁景清, 等. 浙江省登革热暴发疫情的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J]. 病毒学报, 2006, 22(5): 339-344. DOI:10.3321/j.issn:1000-8721.2006.05.003 |
[9] |
严菊英, 张严峻, 茅海燕, 等. 2009年浙江省义乌市登革热暴发疫情实验诊断和病原分子溯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 44(12): 1091-1096.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0.12.007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216-2008登革热诊断标准[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
[11] |
严菊英, 周佳悦, 楼秀玉, 等. 浙江省2013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病原分子溯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23-27.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06 |
[12] |
洪荣涛, 蔡少健, 陈彩粼, 等. 福建省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态势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29(10): 1013-1016. DOI:10.3321/j.issn:0254-6450.2008.10.014 |
[13] |
Li TG, Yang ZC, Luo L, et al. Dengue fever epidemiological status and relationship with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in Guangzhou, Southern China, 2007-2012[J]. Biomed Environ Sci, 2013, 26(12): 994-997. DOI:10.3967/bes2013.036 |
[14] |
Huang L, Luo X, Shao J, et al. Epidemi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ngue outbreak in Guangdong, Southern China, in 2014[J].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6, 35(2): 269-277. DOI:10.1007/s10096-015-2540-5 |
[15] |
Zhao H, Zhao LZ, Jiang T,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engue virus serotype 2 from the large dengue outbreak in Guangdong, China in 2014[J]. Sci China Life Sci, 2014, 57(12): 1149-1155. DOI:10.1007/s11427-014-4782-3 |
[16] |
杜燕华, 张白帆, 李懿, 等. 河南省登革热1型病毒的发现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5, 49(10): 892-895.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5.10.011 |
[17] |
樊景春, 刘起勇. 气候变化对登革热传播媒介影响研究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7): 745-749.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3.07.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