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莫旦红, 朱敏慧, 刘丽军, 刘洪霞, 余峰, 薛文浩
- MO Dan-hong, ZHU Min-hui, LIU Li-jun, LIU Hong-xia, YU Feng, XUE Wen-hao
- 1%双硫磷颗粒剂对上海市居民区雨水井内蚊虫控制效果研究
- Study on the control effect of 1% temephos granules on the mosquitoes in the rainwater wells in residential areas of Shanghai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4): 391-39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4): 391-393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4.01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4-26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6-01 11:48
2 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101;
3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336
2 Minhang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hanghai;
3 Shanghai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上海市蚊虫种类较多,其中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布雷图指数处于登革热传播危险区间[1],多孳生于居民区及其周围[2]。机场为带病毒蚊虫入侵的主要窗口,闵行区七宝镇位于上海市虹桥机场南侧,输入性蚊媒传染病发生的风险相对较大。本研究选择在夏季蚊虫活动高峰期,根据文献[3-4]使用的1%双硫磷颗粒剂对雨水井蚊虫采取干预措施,评价该药剂对居民区蚊虫的控制效果,为制定居民区蚊媒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2017年7—9月,在上海市七宝镇随机抽取既含有箅子型雨水井又含检查井的2000年前建造的旧小区及2000年后建造的新小区各4个,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环境条件相似。
1.2 药物及工具1%双硫磷(安备)颗粒剂购自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蝙蝠王捕蚊机(基础型QB/SL SYSM-08.12)购自上海申雷节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长柄勺、诱蚊诱卵器购自上海市南汇天敌除害药厂。
1.3 调查方法 1.3.1 施药方法实验组雨水井按1 g/井剂量投放,每月投放1次,如遇暴雨天气增加一次投药。
1.3.2 雨水井检查采用勺捕法。投药1周后,分别用500 ml水勺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居民区雨水井内的水3勺,观察是否有蚊幼虫孳生,并记录阳性雨水井数量。每月1次。
1.3.3 成蚊监测采用CO2诱蚊法。分别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居民区放置1台蝙蝠王捕蚊机,每个小区连续监测3 d,如遇风雨天气(风力>5级)顺延,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每天监测16 h,15:00后接通电源,设置为16:00自动开启,次日08:00收集并分类计数。每月调查4次。
1.3.4 白纹伊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居民区各布放诱蚊诱卵器50个,间隔25~30 m布放1个,连续放置7 d后检查并记录含有成蚊、蚊卵或幼蚊的诱蚊诱卵器个数。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每旬1次。
诱蚊诱卵器指数(MOI)计算公式:
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和百分比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雨水井调查结果投药1周后,共调查有水雨水井1 200个,其中箅子型雨水井327个,检查井873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幼蚊孳生阳性率分别为12.50%(74/592)和22.70%(138/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43,P=0.000);两组箅子型雨水井阳性率分别为13.04%(21/161)和40.96%(68/16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2.163,P=0.000);两组检查井阳性率分别为12.30%(53/431)和15.84%(70/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9,P=0.133)。
2.2 成蚊监测结果采用CO2诱蚊法共捕获成蚊1 696只(表 1),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34和1 362只,平均密度分别为0.58和2.36只/h,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60,P=0.000)。按蚊种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捕获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136和636只;7—9月对照组捕获总数变化不大,实验组干预效果显著,尤其在7月淡色库蚊总量下降明显,8—9月经干预后其数量下降趋势减缓。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捕获白纹伊蚊197和726只,对照组每月捕获总量呈递增趋势,实验组在8月出现小高峰后下降明显,且线性下降趋势显著。经秩和检验,淡色库蚊密度(Z=4.374,P=0.000)和白纹伊蚊密度(Z=4.459,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0,P=0.317)。
2.3 白纹伊蚊密度监测结果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居民小区布放诱蚊诱卵器各450个,共回收825个,阳性容器299个,其中实验组96个,对照组20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85,P=0.000),见表 2。实验组8月MOI较7月下降了2.19%;9月较8月下降了23.40%。对照组8月MOI较7月下降了9.92%;9月较8月上升了8.58%。
3 讨论雨水井是城市居民区必不可少的建筑构造,用于减缓地面沉降及防止暴雨浸泡路面,有检查井和箅子型雨水井两种类型。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和安装方便设置;箅子型雨水井为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设施。本次调查均为具有排水功能的检查井和箅子型雨水井。
长江流域淡色库蚊于8—9月达到高峰[5]。上海市城区白纹伊蚊在7—8月达到高峰[6],居民区白纹伊蚊最高峰出现在7月[7]。2009—2016年七宝镇蚊密度监测数据显示[8],居民区淡色库蚊高峰在7月,白纹伊蚊活动高峰在7—9月,故选择在7—9月进行调查。通过对居民区内雨水井投放1%双硫磷颗粒剂来控制幼蚊孳生有一定效果,其中对箅子型雨水井效果显著,检查井效果不明显,可能因箅子型雨水井与外界接触面积大,井小而浅,栅栏间缝隙宽大,为成蚊进入井内奠定了良好基础。检查井井盖主要材质为水泥和铁,两端各有一个检查用孔洞,井较深,大大降低了成蚊进入井内的概率;同时调查还发现,检查井内水体多为流动性,缓慢释放的药物随水流漂失导致药物持效降低[4],灭幼蚊效果不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1%双硫磷颗粒剂施药1个月内对淡色库蚊的控制效果明显,后2个月效果不显著,可能与淡色库蚊孳生场所有关,淡色库蚊喜水质较差的污水,多为地下雨水井,水量较大使药效降低,也可能与淡色库蚊对1%双硫磷颗粒剂开始产生抗药性有关,需进一步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1%双硫磷颗粒剂对白纹伊蚊控制效果越来越明显,可能与箅子型雨水井幼蚊阳性率较高有关,调查时发现箅子型雨水井体积小、深度浅、水量低。对居民区内箅子型雨水井施用1%双硫磷颗粒剂可有效控制白纹伊蚊成蚊密度,或改善箅子型雨水井构造解决白纹伊蚊喜好孳生的问题。
七宝镇位于上海市城郊结合部,北邻上海市虹桥机场,中心区域的古镇旅游业旺盛,流动人口密度高过本地人口,且有机场工作人员长住及游客中途转泊,输入性传染病风险相对较大。徐仁权等[9]调查发现,居民区外环境雨水井的蚊虫阳性率高于以往关注的小型容器,同时高于绿地环境[10]。本调查结果也显示雨水井内幼蚊孳生阳性率较高。近几年,浙江省杭州和义乌市均暴发大规模的本地感染登革热疫情,且首例病例均起源于周围雨水井幼蚊阳性率较高的地下场所,因此,不可忽视类似于雨水井的地下幼蚊孳生地。应全民动员,以“治本清源”为原则,采用环境治理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蚊媒密度,切断蚊媒传染病传播途径,降低蚊媒传染病在本地发生和流行的风险。
[1] |
周正斌, 吕山, 张仪, 等. 上海市蚊媒种类、分布及其病原[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28-32.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07 |
[2] |
周毅彬. 孳生地治理对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研究[D].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8.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90106-2008117291.htm
|
[3] |
刘洪霞, 徐仁权, 冷培恩, 等. 3种杀幼剂对蚊幼的现场控制效果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0, 16(5): 347-350. |
[4] |
冷培恩, 徐仁权, 刘洪霞, 等. 1%双硫磷砂粒剂现场灭蚊幼效果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8, 14(5): 330-333. DOI:10.3969/j.issn.1671-2781.2008.05.002 |
[5] |
李朝品. 医学节肢动物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341-2344.
|
[6] |
曹晖, 冷培恩, 周毅彬, 等. 黑箱法和CO2诱捕法在成蚊监测中的比较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9, 15(6): 445-448. |
[7] |
张振东, 高强, 曹晖, 等. 上海市中心城区住区成蚊种群动态及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5): 486-490.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14 |
[8] |
薛文浩, 莫旦红, 刘丽军, 等. 2009-2016年上海市Q镇蚊媒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8, 34(4): 406-409. |
[9] |
徐仁权, 徐宏, 李洪宝, 等. 居民区控制登革热媒介蚊虫的方法与效果探索[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19(4): 287-290. DOI:10.3969/j.issn.1003-4692.2008.04.004 |
[10] |
高强, 曹晖, 张振东, 等. 白纹伊蚊在上海城区地面雨水井的孳生状况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 22(6): 563-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