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陆华, 侯佩强, 赵爱华, 赵勇, 樊爱平, 马德珍, 王学军, 景晓
- LU Hua, HOU Pei-qiang, ZHAO Ai-hua, ZHAO Yong, FAN Ai-ping, MA De-zhen, WANG Xue-jun, JING Xiao
- 山东省泰山风景区蚊类多样性调查分析
- Analysis on the diversity of mosquito species in Mount Tai scenic spots in Shandong province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4): 364-366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4): 364-366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4.01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3-19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6-01 11:48
2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济南 250014
2 Shan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泰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在泰安市城区北部,地处116°54′~117°10′E,36°12′~36°16′N,最高海拔为1 545 m。景区植被覆盖率高达97%,植被的垂直带谱不明显,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山上、山下温差为6~8 ℃。各层次均有居民居住和生活,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也比较适合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此外,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蚊虫孳生繁衍,蚊种较多,蚊虫生物多样性丰富[1]。为此,我们于2016年4—11月根据泰山风景区的植被分布和游览区域特点,对蚊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地点分别对低海拔(200~400 m)、中海拔(700~800 m)和高海拔(1 400 m)景点处进行调查取样,每个样区设5个水平监测点,各监测点相距80~150 m。采样前测算出各海拔高度区域的取样面积,一般指定为1 000 m×500 m。
1.2 监测方法成蚊监测采用诱蚊灯法、双层叠帐法、人诱停落法和挥网法等[2],具体操作参照《2016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诱蚊灯为“功夫小帅”光催化捕杀蚊蝇器。于2016年4—11月每月上、下旬各监测1次,相邻两次测定时间间隔≥10 d,遇风雨天气(风力5级以上)顺延。选择远离干扰光源和避风的场所作为挂灯点,光源距地面1.5 m,于日落前1 h开启诱蚊灯,次日日出后1 h取出集蚊笼,处死蚊虫,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每次采样均定时、定点、定人,同时测定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度等环境气象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1)优势种群指数(I):引用Koenraadt和Harrington[8]在2008年介绍的Berger-parker计算公式:
式中的ni为蚊种i的采集数量,N为取样面积内采集的所有蚊种数量。0<I<0.1,为稀有蚊种;0.1≤I<0.3,为常见蚊种;0.3≤I<0.5,为优势蚊种;0.5≤I<1,为绝对优势蚊种。
(2)蚊虫种间相遇概率(PIE):根据付荣恕和刘林德[2]介绍的计算公式:
式中的Ni为第i种的个体数。
(3)蚊虫物种多样性指数(H′):根据Shannon-Weaner计算公式:
式中Pi为第i种所占的比例。
(4)蚊虫的均匀度指数(J):选用Pielou介绍的作为蚊虫群落结构均匀度的量度。
式中H′为蚊虫物种多样性。
(5)种群密度指数(M),计量单位为每100 m2取样面积中的蚊虫个体数,计算公式:
式中Ni为种i的个体数量,S为各层面取样面积(m2)。
(6)生物量(SCB)以Wiens(1970)的总有机质量表示,计量单位为g,计算公式:
式中Wi为种i的平均体质量,Ni为种i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
(7)不同海拔高度蚊虫群落间相似性指数(I),引用景晓等[9]介绍的计算公式:
式中s为a、b蚊虫群落相对应的种数,ai和bi为蚊种i的个体数分别在a、b群落中的比例。
2 结果 2.1 蚊虫种类及其分布情况共捕获成蚊1 762只,其中诱蚊灯法捕获成蚊4属9种1 096只,按蚊属(Anopheles)和阿蚊属(Armigeres)各1种、伊蚊属(Aedes)2种和库蚊属(Culex)4种,另有伊蚊属1种待鉴定。白天用双层叠帐法、人诱法、人帐扣捕法和挥网法等采集成蚊3属3种666只,分别为白纹伊蚊(Ae. albopictus)624只、骚扰阿蚊(Ar. subalbatus)29只和三带喙库蚊(Cx. triaeniorhynchus)13只。在泰山风景区低海拔地区的万仙楼、中海拔地区的中天门和高海拔地区的南天门景点分别捕获成蚊1 153、530和79只,分别占捕获总数的65.44%、30.08%和4.48%,见表 1。
2.2 不同海拔高度蚊虫多样性由表 2可见,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概率和均匀度指数随海拔高度增加逐渐增加。
2.3 不同海拔高度蚊虫群落相似性指数中海拔与高海拔处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425;其次为低海拔与中海拔处的相似性指数,为0.317;低海拔与高海拔处的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196。
3 讨论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Cx. pipiens pallens)、白纹伊蚊、朝鲜伊蚊(Ae. koreicus)和骚扰阿蚊,还有少量的中华按蚊(An. sinensis)、褐尾库蚊(Cx. fuscanus)、小拟态库蚊(Cx. mimutus)和三带喙库蚊成蚊。根据Berger-parker优势种群理论,低海拔生境中的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占比分别为0.487和0.348,属优势蚊种;中海拔地区的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占比分别为0.432和0.389,为优势蚊种;在高海拔地区淡色库蚊占比较高(0.494),为优势蚊种。
蚊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在蚊种群落的特性方面意义不同,体现不同海拔高度存在一定的蚊虫群落结构特征[10-12]。海拔高度增加,气温降低,相对湿度增加,风速增大,光照时间延长和光照度增强,这些因素可相互作用,仅在不同季节中的主次作用不同。因此,蚊虫群落结构特征发生明显变化,越接近泰山底部,蚊虫种类相对增多,数量明显增加,导致蚊种丰富度、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增加,而蚊种多样性、种间相遇概率和均匀度逐渐降低,反之亦然。与景晓等[13-14]于2006年在山东省蒙山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
泰山风景区捕获的蚊类中大部分是虫媒疾病的媒介,因此,了解泰山风景区蚊类在自然条件下的吸血活动对今后灭蚊有重要意义。同时,在3个海拔高度处均采集到朝鲜伊蚊,在意大利该蚊已被证实与宠物丝虫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5],也是某些动物脑炎的重要传播媒介,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泰安市已发现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建议在泰山风景区的旅游旺季建立适合当地地理环境的白纹伊蚊科学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
[1] |
楚丽, 赵建. 泰山山地水系网特征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0(4): 127-132. |
[2] |
付荣恕, 刘林德. 生态学实验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82-106.
|
[3] |
徐汝梅. 昆虫种群生态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35-167.
|
[4] |
陈灵芝.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 1-241.
|
[5] |
Pielou EC. A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ecology[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69: 150-206.
|
[6] |
May RM. Theoretical ecology[M]. Oxford: Blackwell, 1976: 134-156.
|
[7] |
赵志模, 郭依泉. 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 重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90: 134-148.
|
[8] |
Koenraadt CJM, Harrington LC. Flushing effect of rain on container-inhabiting mosquitoes Aedes aegypti and Culex pipiens (Diptera:Culicidae)[J]. J Med Entomol, 2008, 45(1): 28-35. DOI:10.1093/jmedent/45.1.28 |
[9] |
景晓, 康殿民, 王学军. 蚊媒传染病监测技术及应用[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7: 103-131.
|
[10] |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M]. 2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352-361.
|
[11] |
Whittaker RH. Communities and ecosystems[M]. 2nd ed. New York: Macmillan, 1975: 177-286.
|
[12] |
丁岩钦. 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98-126.
|
[13] |
景晓, 李兆凰, 霍新北, 等. 蒙山蚊虫群落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6, 17(3): 172-174. DOI:10.3969/j.issn.1003-4692.2006.03.004 |
[14] |
景晓, 霍新北, 常树珍, 等. 蒙山不同海拔高度蚊虫群落结构特点的比较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1): 18-20. |
[15] |
Hillebrand H. On the generality of the latitudinal diversity gradient[J]. Am Nat, 2004, 163(2): 192-211. DOI:10.1086/38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