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运玲, 王福才, 张秋芬, 高庆华, 王秀英, 李树双, 商秀丽, 晁亦舒, 刘媛媛, 董荣轩
- YUN Ling, WANG Fu-cai, ZHANG Qiu-fen, GAO Qing-hua, WANG Xiu-ying, LI Shu-shuang, SHANG Xiu-li, CHAO Yi-shu, LIU Yuan-yuan, DONG Rong-xuan
- 唐山市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和周边区域蚊类密度及淡色库蚊的抗药性研究
- Investigation of mosquito population density an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for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park and surrounding area in Tangshan city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4): 351-354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4): 351-354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4.00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2-28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6-01 11:48
蚊虫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近年来,不同蚊媒疾病在世界及我国部分地区广泛暴发流行。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于5—10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举办,正值蚊虫活动高峰期,为降低世园会期间蚊虫危害及蚊媒传染病的暴发风险,笔者于2013—2016年对唐山市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的蚊虫种群密度及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进行了调查,为世园会的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蚊密度监测 1.1.1 监测点选择2013—2016年在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选取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各4处,除牲畜棚外,均在外环境中监测。
1.1.2 监测方法采用诱蚊灯法,每处布放诱蚊灯(波长2 537 Å、功率8 W)1盏,自日落20 min后开始监测,连续诱集6 h,次日取回集蚊袋,鉴定蚊种、性别并计数。蚊虫监测在5—10月进行,每月监测2次。蚊密度计算公式:蚊密度〔只/(灯·h)〕=捕获蚊虫数/(灯数×捕蚊时间)。
1.1.3 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统计数据,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抗药性检测 1.2.1 供试药物淡色库蚊幼虫用药:91.42%DDT、94%氯氰菊酯、95.1%双硫磷、97.2%毒死蜱、92%胺菊酯、95%醚菊酯、98%恶虫威、97%吡丙醚和97%联苯菊酯均由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提供;溶剂为丙酮(分析纯)。淡色库蚊成虫用药:90.20%氯菊酯、98%溴氰菊酯和91.80%残杀威均由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提供;溶剂为丙酮(分析纯)。
1.2.2 试虫来源淡色库蚊幼虫野外种群为2014和2016年6—8月采自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的河流、荷塘、沟渠、下水道及污水沟等孳生场所的卵块、幼虫或蛹,带回饲养室繁殖1~2代,选择3龄末4龄初蚊幼虫。敏感品系为河北省CDC媒介昆虫饲养室常年饲养,不接触任何杀虫剂的3龄末4龄初幼虫。成虫野外种群于2016年7—8月采自相同地点,选择羽化后3~5 d未吸血雌蚊。
1.2.3 实验方法 1.2.3.1 幼虫采用浸渍法在温度(25±1)℃、光周期(L:D)=14 h:10 h、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用丙酮将各种测试药剂稀释至一系列浓度,通过预实验使蚊幼虫在该系列浓度下死亡率在20%~80%之间。在250 ml烧杯中加入149 ml脱氯自来水,用移液器将1 ml药液由低到高浓度加入各烧杯中,对照组加入1 ml丙酮,充分混匀,将盛有20条试虫的50 ml水分别加入各烧杯中,24 h后,检查并记录蚊幼虫死亡数。同一浓度重复3次。死亡判定标准:轻轻触动蚊幼虫,以不能逃避刺激视为死亡。
1.2.3.2 成蚊采用接触筒法在温度(25±1)℃、光周期(L:D)=14 h:10 h、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用白油和乙醚混合物按1:2比例稀释药剂至诊断剂量,取2 ml药液均匀涂抹于大小为15.7 cm× 12.5 cm、厚度为1 mm的滤纸上,待溶剂挥发大约5 h后,将滤纸衬垫于圆筒内壁。用吸蚊管吸取20~30只羽化后3~5 d未吸血雌蚊,放入恢复筒中,平行放置15 min。在隔板另一侧装上已衬贴药纸的接触筒,使恢复筒在下面,竖直放置,轻轻拍打使蚊虫聚集于恢复筒底部,然后瞬间抽开隔板,互换接触筒与恢复筒位置,将恢复筒内蚊虫轻吹至接触筒,迅速关闭隔板。筒平放后即开始计算接触时间。接触一定时间后抽开隔板,将蚊虫吹入恢复筒内,取下恢复筒,竖直放置,用浸有8%葡萄糖水的棉花团置于纱网上,24 h后记录试虫死亡数,重复3次。以白油和乙醚的混合物作为对照。死亡判断标准:试虫完全不动,或仅躯体、足、翅或触角等震颤而无存活的可能性,视为死亡。
1.2.4 统计与计算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利用DPS软件对生物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D50)及其95%CI、毒力回归方程及χ2值等;不同杀虫剂抗性水平的比较采用SPSS 17.0软件的Wilcoxon 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5 抗性判定标准蚊幼虫:抗性倍数=野外种群LD50值/敏感品系LD50值。抗性倍数<3为敏感,3≤抗性倍数<10为低抗,10≤抗性倍数<40为中抗,抗性倍数≥40为高抗。成蚊:在诊断剂量下,蚊虫的死亡率在98%~100%为敏感种群;死亡率在80%~98%(不含)为可能抗性种群;死亡率<80%为抗性种群。
2 结果 2.1 蚊种构成及其密度2013—2016年共布放诱蚊灯480盏,捕获成蚊13 366只,隶属于3亚科3属4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8.48%;总蚊密度为4.641只/(灯·h),见表 1。
2.2 不同生境蚊密度不同生境蚊密度依次为牲畜棚>农户>公园>居民区>医院,密度分别为10.556、4.358、2.828、2.797和2.667只/(灯·h)。城镇和农村成蚊种群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40,P<0.01)。各生境均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见表 1。
2.3 蚊虫季节消长5月平均蚊密度逐渐上升,7月达全年最高峰,密度为10.854只/(灯·h),随后逐渐下降,呈单峰分布。各生境均在7月达到全年最高峰,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蚊密度分别为5.844、4.958、5.792、10.479和27.198只/(灯·h),见图 1。
2.4 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2014年唐山市淡色库蚊幼虫对DDT、氯氰菊酯、双硫磷、毒死蜱和胺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0.88、1.94、0.82、0.50和2.18倍,均敏感。2016年唐山市淡色库蚊幼虫对醚菊酯、恶虫威、吡丙醚和联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7.00、0.53、0.02和14.00倍,对恶虫威和吡丙醚敏感,对联苯菊酯产生中度抗性,对醚菊酯产生高度抗性,见表 2。唐山市淡色库蚊对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710,P<0.01)。
2.5 淡色库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淡色库蚊成蚊接触0.025%溴氰菊酯1 h的死亡率为25.00%,为抗性种群;接触0.1%残杀威2 h的死亡率为100%,为敏感种群;接触0.25%氯菊酯3 h的死亡率为50.00%,为抗性种群。
3 讨论唐山市2013—2016年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98.48%,与赵志刚等[1]报道一致,与天津市[2]、北京市[3]等相邻的北方城市报道结果一致,淡色库蚊也是唐山市蚊类叮咬骚扰的主要蚊种;其次是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疟疾的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及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因此,就传播媒介而言,2016年唐山市世园会蚊媒传播疾病的风险较小,而叮咬骚扰的可能性极大。淡色库蚊为主要防控对象。
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与孙燕群等[4]报道的南京市蚊虫分布情况一致,其次是农户和公园,居民区和医院最低,与杨迎宇和李明珠[5]、侯海光和秦娜[2]调查结果一致,且城镇和农村的成蚊种群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农户和牲畜棚大多位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郊区,环境卫生较差,周围的水稻田适合蚊虫孳生,牲畜棚为蚊虫提供了吸血场所有关[2-3, 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均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数量均以牲畜棚最多,三带喙库蚊在公园最多。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蚊虫孳生地发生了较大变化,三带喙库蚊有逐渐向城市中心区扩散的趋势[7]。
唐山市蚊密度高峰出现在6—8月,与唐山市气候特点密切相关,6—8月气温高且降雨量最多,适宜蚊虫孳生,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2, 7-8]。蚊密度与地区气温、降雨量及蚊虫孳生环境有关[9]。根据蚊虫活动特点,在活动高峰期前及时对蚊虫孳生地进行彻底治理,综合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等方法,有效地减少高峰期的蚊密度。
唐山市淡色库蚊幼虫除对联苯菊酯和醚菊酯的抗药性为中抗和高抗外,对其他7种杀虫剂均敏感。9种杀虫剂包括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和苯醚类杀虫剂,比较有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唐山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淡色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问题已初步显露,与国内其他报道一致[10]。我国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问题普遍增强,可能与该类杀虫剂存在交互抗性有关,应注意规范合理使用[11-14]。采用接触筒法测定唐山市淡色库蚊成虫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残杀威的抗药性,结果显示,淡色库蚊成虫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产生抗药性,对残杀威敏感,与杨维芳等[15]测定江苏省淡色库蚊成蚊的抗性结果一致。
唐山市淡色库蚊幼虫和成蚊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一定抗药性,可能与近些年各地广泛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防制蚊虫有关。在蚊虫化学防治过程中,应定期对优势蚊种进行抗药性监测,及时掌握抗性动态,可有效改善当前杀虫剂的使用状况。各地防制蚊虫时,首先应以环境治理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时应限制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合理轮用无交互抗性的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尤其是苯醚类杀虫剂,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