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刘阳, 张韶华, 梁焯南
- LIU Yang, ZHANG Shao-hua, LIANG Zhuo-nan
- 深圳市2010-2015年蝇类调查及区系分析
- Analysis 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fauna about flies in Shenzhen, China, in 2010-2015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3): 274-278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3): 274-278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3.01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2-23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4-11 14:11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113°46′~114° 37′E,22°27′~22°52′N),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常年平均温度为22.4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为滨海平原[1]。特区内小河密布,山峦众多,有梧桐山、马峦山和七娘山等,植被类型丰富。气候温和,环境多样,为蝇类的繁衍提供了适宜条件。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增加,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港口截获大量外来媒介蝇种[2]。深圳市作为我国主要进出口岸,人员货物往来频繁,给蝇类的入侵和扩散提供了条件。因此,对本地蝇类种类记录及区系分布进行调查非常必要。目前,有关广东省蝇类区系分布几乎未系统地进行过调查,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深圳市CDC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合作对深圳市蝇类种类进行调查,首次获得深圳市蝇类本底资料[3]。为进一步掌握深圳市蝇类本底情况,深圳市CDC于2010—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蝇类调查,并结合20年来的蝇类本底历史资料,对深圳市蝇类名录进行补充并开展区系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在全市范围内采集蝇类,包括城市、山峦、溪谷、海滩、农田等各种生境。
1.2 调查时间于2010—2015年进行调查采集活动,每个季度开展1~2次调查。
1.3 方法 1.3.1 网捕法于白天进行,使用捕虫网兜捕捉成蝇,放入毒瓶或装有75%乙醇的离心管内毒杀,带回实验室使用针插法制成标本。
1.3.2 笼诱法于白天进行,使用捕蝇笼,诱饵使用鱼鳃、腐肉、水果、面包、糖醋等诱集不同食性蝇种,将捕获蝇类连同蝇笼放入冰箱冻死,制成标本。
1.3.3 标本鉴定使用蔡司V20成像系统进行拍照,参考文献[4-7]进行鉴定,部分标本由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梁铬球教授鉴定。
1.4 查阅资料查阅权威书籍和文献中蝇类的国内外分布记载,并参考深圳市蝇类本底调查的历史资料,统计种类并进行区系分析。
2 结果 2.1 深圳市蝇类名录及区系分布深圳市蝇类目前共纪录3科38属77种,其中丽蝇科12属21种,蝇科13属31种,麻蝇科13属25种。广东省新纪录5种,深圳市新纪录22种,其中丽蝇科9种、蝇科7种和麻蝇科6种,见表 1。
2.2 深圳市蝇类世界动物地理区划深圳市蝇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5种组合,其中以仅在东洋界分布的最多,占所有蝇种的32.47%;其次是仅分布于东洋界、古北界的蝇种及分布于东洋界、古北界和澳洲界的蝇种,分别占所有蝇种的16.88%和15.59%,其余分布组合的蝇种数量相对较少;我国跨越古北与东洋两界,也可按照广义的古北界种、东洋界种和两界广布种进行划分,本调查未发现有仅分布于古北界而未见东洋界记录的蝇种,仅古北、东洋两界共有及该两界共有的同时在其他非古北界区域分布的蝇种占所有蝇种的49.35%,东洋界独有和东洋界与其他非古北界区共有的蝇种占所有蝇种的50.65%。丽蝇科和蝇科中仅分布于东洋界的蝇种最多,分别占本科的33.33%和35.48%;麻蝇科则以东洋界种、东洋界与古北界共有种、东洋、古北、澳洲三界共有种最多,3类组合蝇种数量相当,分别占本科的28.00%、28.00%和24.00%,其余组合蝇种数量较少,见表 2。
2.3 深圳市蝇类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深圳市蝇类在中国地理区划中有16种组合,其中仅华南区分布蝇种数量最多,占所有蝇种的23.37%;其次是仅在华中区和华南区分布的蝇种,占所有蝇种的18.18%;再次是全国广布种(7个动物地理分区均有发现),占所有蝇种的14.28%。丽蝇科和麻蝇科仅华南区分布种类最多,分别占本科种数的28.57%和24.00%;蝇科仅华南区分布种类和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的种类数量接近,分别占本科种数的19.35%和22.58%,见表 3。
3 讨论 3.1 深圳市蝇种分布特点近几年,深圳市发现的新纪录蝇种大都在非居住区采集,蝇类多样性与深圳市多山、植被覆盖率高的自然环境有较大关系。瘦突巨尾蝇在资料中记载仅分布于云南和海南省[7],深圳市仅发现于梧桐山二线关,属广东省新纪录;侏溜蝇主要分布于缅甸、锡兰等东南亚国家,中国仅在台湾有记载分布[6],该种在深圳市的发现属中国大陆首次记录;张东等[8]2010年首次在中国大陆记录双点客溜蝇,采集自福建省,本次发现为其在广东省分布首次记载;滇南盾斑蜂麻蝇是深圳市首次记载的蜂麻蝇亚科种类,其资料记载的唯一分布地在云南省[7]。酱亚麻蝇在广东省多地均有记载[9-11];红尾粪麻蝇在广东省分布于湛江和广州市等地[11],该2种蝇在深圳市监测过程中诱捕的数量在麻蝇科中较多。巨尾阿丽蝇为北方常见监测蝇种[5],但在深圳市仅11月至次年3月可以笼诱捕获,该现象与梁铬球等[2]在广州市监测的巨尾阿丽蝇情况一致,推测该蝇种可能为北方扩散或通过贸易等进入后定居,华南地区高温天气使其滞育,温度较冷时才会出现;郭氏欧麻蝇在广东省仅知广州市白云山有分布[11];盘突缅麻蝇在广东省仅记载于鼎湖山[11],深圳市为其在广东省的新分布地。
3.2 深圳市蝇类的地理区系特征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看,深圳市蝇类仅以华南区分布的种类居多,其次为华南与华中共有种,与深圳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所处位置较为吻合。从世界地理区划看,中国地域面积辽阔,跨越古北、东洋两界,因此这两界物种居多,由于深圳市处于中国最南端区域,距古北界与东洋界宽广的过渡带——华北区北缘至华中区南缘[5]有一定距离,因此,物种以东洋界种类居多,说明深圳市气候已经比较符合东洋界的典型特点,与华中地区以东洋界与古北界共有种为最多的调查结果有明显差异[12];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共有蝇种(包括在其他区域分布)占总蝇种数的一半以上,说明深圳市蝇类区系仍受古北界分布蝇种的影响。此外,深圳市所在的东洋界与澳洲界相接壤,从地理上可视为连续分布[13],虽然澳洲大陆与其他大陆板块分离较早,并因此形成了较多独特的种类[14],但蝇类的迁移较哺乳类、爬行类等大型动物更容易,可能通过自身飞行和人类交通工具协助在两界之间扩散,这可能是深圳市的澳洲界分布蝇种也较多的原因。
区系跨度较大的组合相对蝇种数量较少,如分布于非洲界、新北界和新热带界的大多数蝇种,因地理阻隔明显,很多是通过人类贸易导致扩散,如原产自亚洲和澳洲的大头金蝇扩散至非洲和南美洲[5];巨尾阿丽蝇主要分布于亚洲,资料记载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的分布为中国传入[5];蝇科中的世界广布种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两科,间接反映了该科较强的适应性与扩散能力,蝇科物种食性较杂,往往不像丽蝇科和麻蝇科喜欢孳生于粪便、尸体或营寄生生活,而可以孳生于各种人类垃圾和动、植物腐殖质,因此可适应多样化环境[14]。
[1] |
张韶华, 贾凤龙. 深圳市卫生昆虫及其防治[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
|
[2] |
梁铬球, 贾凤龙, 闫清丽, 等. 广州南沙港蝇类(双翅目:有瓣蝇类)调查[J]. 环境昆虫学报, 2010, 32(3): 427-430. |
[3] |
张韶华, 梁焯南, 梁铬球. 深圳市蝇类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 2002, 18(7): 347-349. |
[4] |
范滋德.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49卷.双翅目:蝇科(一)[J].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183-186. |
[5] |
范滋德.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6卷.双翅目:丽蝇科[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116-125, 270-274, 497-501.
|
[6] |
薛万琦, 赵建铭. 中国蝇类(上、下册)[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894, 1006, 1044.
|
[7] |
范滋德. 中国常见蝇类检索表[M]. 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474-476, 594-595.
|
[8] |
张东, 陈金辉, 薛天, 等. 福建省溜蝇族昆虫分类学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5): 436-438. |
[9] |
黄柏湘, 肖森. 江门市常见蝇类相及其消长规律[J]. 广东医药学院学报, 1986, 2(2): 29-34. |
[10] |
郑立军. 广东韶关国家森林公园蝇类调查初报[J]. 医学动物防制, 2006, 22(3): 194-195. |
[11] |
张碧胜, 贾凤龙, 梁铬球, 等. 广东和海南两省麻蝇科种类记述(双翅目:麻蝇科)[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4): 357-361. |
[12] |
米晓燕, 盛明, 康义华, 等. 湖北襄樊市区蝇类区系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9, 15(5): 409-411. |
[13] |
贾凤龙, 韩小磊, 梁铬球. 入侵种对我国媒介蝇类区系的影响[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5): 439-442. |
[14] |
张荣祖. 中国动物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282-304.
|